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对其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进行感知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陈毅一边给母亲洗衣服,一边谈家常内容的学习。
课前讲一些关于陈毅的故事和乌鸦反哺的故事。
二课时。
1.出示陈毅相片。
简介陈毅:
陈毅同志是一个元帅,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走南闯北,为祖国的诞生和成长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对祖国妈妈充满着感情,同样对自己的妈妈也充满着深情。
2.揭题。
(2)题目你理解吗?
探:看望。母:母亲。
(3)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4)齐读课题。
读完课题,你想问些什么?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
3.检查字音朗读情况。
4.自由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6.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自读,找出本段的生字新词,说说自己理解的和不理解的。
2.交流。
3.再读,看看你从这一段能读懂些什么?
4.交流。
(1)故乡你懂吗?
(2)陈毅母亲生病了,陈毅着急吗?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3)如果你是陈毅,你的心情怎样?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办呢?
(4)齐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二段,你学会了哪些生字词?还有哪些不懂?
2.再读,想想你能从这一段发现陈毅是个什么样的人?
3.交流。
(1)你觉得陈毅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a.板书:一就。
b.出示句子比较朗读。
一进家门,陈毅就询问母亲的病情。
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
读一读,有什么不同。哪些词语更能让你感到陈毅对母亲病情的深深关切。
c.指导朗读一就一句。
充满感情,突出一些词。
(2)你还从哪儿觉得陈毅孝敬母亲?
a.陈毅为什么要给母亲洗衣服?
陈毅看到母亲换下来的'衣服,想些什么?
b.他仅仅给母亲洗衣服吗?
还拉家常。从感情上关心母亲。
c.出示第二段中第二句。
读一读,想想陈毅做了几件事?是先做好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吗?
板书:一边一边。
d.学习一边一边的用法。
你发现平时哪两件事可以同时进行呢?能用这个句式说一句话吗?
(3)指导朗读。带着这种感情读好第二段,现在你觉得陈毅怎么样呢?
元:上小下大,从竖中线起笔。
先按笔顺描红,再描写四字格里面的字。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题)陈毅探母。
2.读题。
3.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1.看图说说,陈毅的母亲看到自己的儿子所做的所说的,心情怎样?
2.她是怎么说的?
小组讨论:母亲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交流。
3.陈毅是怎么回答的?
(1)为什么陈毅认为为母亲洗衣服是应该的?
5.陈毅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6.指导朗读。
是呀,哪一位母亲不是无私地关爱着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孩子的一切,现在他们年纪大了,身体虚弱了,做子女的怎能不孝敬父母呢?要知道乌鸦还知道反哺呢!
让我们有感情地读好他们的对话。
1.表演。
2.小朋友们,现在你想对陈毅元帅说些什么呢?
3.思考:
(1)孝敬长辈非得等长辈年纪大了才行吗?
(2)长辈仅仅指父母吗?我们还要孝敬哪些人?
4.交流。
1.指导读贴。
2.示范指点。
今:人字头要舒展些,写上半格中央。
应:广字头撇稍长些,里面的摆布要均匀。
少:小中间的竖无钩,撇不能太平。
3.按笔顺描红、临写。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陈毅与母亲之间真挚的感情。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1、图上画的人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板书:陈毅)。
2、师简介陈毅的生平。
3、板书课题。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出示生字词。
4、指导读好文中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你能读一读吗?
四、教学生字。
2、教学新偏旁。
3、自学生字笔顺。
4、反馈检查。
5、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记这些生字要注意什么?
6、指导写字。]。
7、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今写成令的错别字。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新词,体会陈毅与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挂图、小黑板。
1、认读生字词。
2、扩词。
1、指名读。
2、你感觉到陈毅元帅的心情是怎样?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3、抓住赶、看望等词指导朗读。
1、自读,边读边想:这段有几句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陈毅很孝敬他的'母亲?
2、指名读第1句话。
3、指名读第2句话。
1、师示范读。
2、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3、指名读陈毅说的话。
4、指导朗读。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陈毅元帅是个怎样的人?
对陈毅的人物事迹了解更多了,并且能够体贴父母,帮助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三
《陈毅探母》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达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这篇课文对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来说是极有教育意义的,同时,课文十分典型,文内有不少关键的字词,不仅可以教会孩子通过分析字词来理解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分析能力,这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一次有效的尝试、重要的过渡。我是这样做的:
课文通过一些词语、句子,突出了陈毅的孝顺,营造了浓浓的亲情氛围。如:当陈毅得知母亲生病了,课文通过“赶回”一词,反映了陈毅急于看望母亲的迫切心情;一进家门,课文通过“一……就……、拉着、仔细地询问”突出陈毅对母亲病情的关心;询问完病情,课文通过“一边……一边……”体现了陈毅与母亲之间的浓浓深情;等等。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我采用小黑板相机出示了有关句子,以问题引路,让孩子带着思考品读,继而找到这些关键词句,辅助朗读,用心体会,逐步感悟陈毅的孝顺,激发孩子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这样的方法在课堂中是经常用的,所以,孩子们学习起来比较熟练,比较快地找准了关键词语,对句子的感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句子比较这样一个环节,更是让我看到了他们品读感悟能力的提高:
我先用小黑板出示课文中的这样一句话:“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我先让孩子们读熟这句话,然后说:“俞老师把这句话缩减了一下,瞧--”用小黑板出示了缩减后的句子:“到家后,陈毅来到母亲床前,询问病情。”让孩子们比较一下,哪句话好?孩子们一读反应挺快,都说课文中的这句话好。我问为什么?起先有些孩子比较茫然,我点拨了一下:“你们仔细瞧瞧两句话,看看第二句话少了哪些词?”这下孩子们恍然大悟了,纷纷举手告诉我少了什么词,我在这些词上加上了小黑点。我又问:“为什么少了这些词就不好了呢?从这些词中你读出了什么呢?”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孩子们终于感悟到了这些词能充分体现陈毅对母亲的关心。
孩子们在进步着,他们慢慢地对文章中的一些词开始敏感,慢慢地能透过词句学会体会了,我感到欣喜!
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我及时穿插了表达训练,用例句导航的方式,由扶到放,让孩子们学会模仿句中的词表达。比如让孩子用“一……就……”、“一边……一边……”等说话。同时,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领孩子关注自己的家庭,尝试着用亲人、用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表达,在拓宽他们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努力发掘生活中更多的亲情的事例,感悟父母的恩情,进而懂得报恩的重要。
孩子们的表达:
早晨我一起床,就能吃到妈妈做的早饭。
妈妈一看见我回来,就开始烧晚饭,说烧早了会凉掉。
爸爸一边烧晚饭,一边给我检查作业。
我生病了,外婆一边给我敷毛巾,一边给我讲故事。
……。
我告诉孩子们,父母和子女是骨肉之情,父母对自己情深似海,恩重如山,我们要像陈毅爷爷一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报答父母的恩情。孩子们也纷纷表示,在学习上要好好学习,让父母高兴,在生活上要多给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总之要做一个好孩子,不让父母那么操心。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四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的字,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象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的字,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本文充满了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情感。教学时,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这种感情。
情感与态度: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准备:卡片,挂图。
教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重点难点:正确朗读,记住字形。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解题。
2、指3、名4、借助拼音拼读课题,5、用课文中的词语讲“探母”的意思。
7、过渡:这样一个伟人对自己的妈妈又是怎样的呢?
初读指导。
8、轻轻读课文,9、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10、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词语是写图上的内容的,11、把它们画出来读读。
1)写第一副插图的句子是:一进家门,2)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3)拉着她的手,4)细心地询问病情。
5)写第二副插图的句子是:他打来一盆水,6)一边洗衣服,7)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12、再次自由读课文,13、画出生字词,14、并想想意思。
2)指3)名4)拼读生字词。
5)有哪些生字词的意思已经懂了?同6)桌相互交流。
15、默读课文,16、给自然段标17、上序号。
1)用几个字给两副插图拟个题目。(第一副:询问病情。第二副:为母亲洗衣服2)。)。
3)想想各个自然段的大意。
作业。
18、读拼音,19、写词语。
20、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感悟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感情朗读。练习用“一边。。。一边。。。”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故乡母亲多少应该今天。
2、小黑板出示,3、口头填空:
1)()进家门,陈毅()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地()。
2)陈毅元帅()多岁了,还替母亲()。
3、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多()小()。
4、指5、名6、朗读课文。
精读训练。
7、出示练习题,8、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病情,替母亲()。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替母亲洗衣服是()的。
自由读课文,/试填试答,同桌互相交流。
师生评议。
9、教者:陈毅元帅是很孝顺母亲的,10、请画出课文中写陈毅元帅孝顺母亲的语句,11、说说你为什么要画它。
交流。
指导朗读。
12、出示句子:陈毅一进家门,13、就来到母亲床前,14、拉着她的手,15、细心地询问病情。
指名读。
陈毅对妈妈是那么关心,一。。。就。。。,谁来读?
齐读。
出示句式,学生练说:“妈妈回家就。。。。。”
学生用“一。。。就。。。”说话。
16、继续自由读课文,17、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一进家门,就(),还替母亲(),他是一位()。
作业。
18、练写生字:元少今母乡应该故。
19、用下列生字组词。
母()()故()()乡()()今()()。
3、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进行写字指导。
重点难点:掌握字形,认真书写。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1、读读,2、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学生口头造句后,教者讲用“一边。。。一边。。。”说话的基本要求:两件事必须同时进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字指导。
4、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看谁能够想到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方法。
5、指6、导写字。
7、学生描红。
作业。
8、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9、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五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并会写。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2、学习生字词。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课题,用课文中的词语讲“探母”的意思。
3、简介:陈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等职务。
(二)初读课文。
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读读。
(1)写第一幅图的句子是: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的床前,拉着她的手,仔细地询问病情。
学生发言后,指名朗读。
(2)写第二幅图的句子是:他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指名朗读。
2、再次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并想一想他们的意思。
(1)揭示生字词。
母亲元帅故乡多少今天应该陈毅探母询问一盆五十岁替。
(2)指名拼读生字词。正音。重点指出前鼻音的字:元今盆陈探。
后鼻音:乡应。
(3)有哪些生字词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做交流。
(4)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讲读课文。
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的病情,替母亲()。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的。
自由读课文,试填试答,同座互相交流。当众填空。
师生评议。
2、师:陈毅元帅是很孝顺的,请画出课文中写陈毅元帅孝顺母亲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要画他们。
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一进家门,就(),还替母(),他是一位()。
(板书:孝顺)。
(四)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新词,会正确书写。
三、教学准备:
教学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故乡母亲多少应该今天。
2、小黑板揭示,口头填空:
(1)()进家门,陈毅()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地()。
(2)陈毅元帅()多岁了,还替母亲()。
3、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多()小()。
4、指名读课文。
5、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二)写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的方法。
(1)猜字谜:少。
(2)部件法:元故乡今。
(3)换一换:该。
(4)减一减:母。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提醒:
“元、少、今、母、乡”都是独体字。
“应”是半包围结构。
3、学生描红。
(三)布置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单人旁()。
言字旁()。
人字头()。
2、抄写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
赶回。
细心询问。
洗衣。
应该。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六
陈毅在战争期间,听说自己的母亲得了病,他急忙赶了回来,看见母亲的.衣服脏了,赶紧来帮母亲洗,这一举动感动了母亲。
如果我要跟陈爷爷比,就差多了,我在家里,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都快成了家里的“小公主”爸爸妈妈都快成了我的“奴隶”
一天,爸爸出差,妈妈生病。
中午,妈妈带病给我做了一碗蛋炒饭,我见没有肉,就使出自已的“看家本领”——哭,妈妈见我哭了,连忙说“我的小祖宗,别哭了,妈妈这就去给你买!”齿离家近近超市都没有妈妈只好到45公里的菜市场去买肉,买来之后,妈妈的病情又加重了。
那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一想,妈妈在店里一定没有带伞,于是,我披上了雨衣,穿上了胶鞋,去给妈妈送雨具。因为雨下得太大,我中途想过要回去,可是一想到陈爷爷我还是继续前行,到了之后,妈妈见我送雨具给她,可感动地哭了,对我说:“我家琪琪长大了!”
我以后要多为爸爸妈妈做点事,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并会写。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两教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2、学习生字词。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一)揭示课题。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课题,用课文中的词语讲“探母”的意思。
3、简介:陈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等职务。
(二)初读课文。
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读读。
(1)写第一幅图的句子是: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的床前,拉着她的手,仔细地询问病情。
学生发言后,指名朗读。
(2)写第二幅图的句子是:他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指名朗读。
2、再次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并想一想他们的意思。
(1)揭示生字词。
母亲元帅故乡多少今天应该陈毅探母询问一盆五十岁替。
(2)指名拼读生字词。正音。重点指出前鼻音的字:元今盆陈探。
后鼻音:乡应。
(3)有哪些生字词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做交流。
(4)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讲读课文。
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的病情,替母亲()。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的。
自由读课文,试填试答,同座互相交流。当众填空。
师生评议。
2、师:陈毅元帅是很孝顺的,请画出课文中写陈毅元帅孝顺母亲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要画他们。
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一进家门,就(),还替母(),他是一位()。
(板书:孝顺)。
(四)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生字新词,会正确书写。
教学生字卡片。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故乡。
母亲。
多少。
应该。
今天。
2、小黑板揭示,口头填空:
(1)()进家门,陈毅()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地()。
(2)陈毅元帅()多岁了,还替母亲()。
3、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多()小()。
4、指名读课文。
5、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二)写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的方法。
(1)猜字谜:少。
(2)部件法:元。
(3)换一换:该。
(4)减一减:母。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提醒:
“元、少、今、母、乡”都是独体字。
“应”是半包围结构。
3、学生描红。
(三)布置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单人旁()。
言字旁()。
人字头()。
2、抄写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赶回。
细心询问。
孝顺。
洗衣。
应该。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象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深厚的感情,懂得在生活中要想陈毅那样尊敬和孝敬长辈。
2、句式练习:一……就……一边……一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了解陈毅)。
一、导入。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可补充介绍,陈毅1901年出生于四川乐至。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内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2年1月16日病逝。
陈毅不仅是个优秀的领导人,还是一个懂得尊敬孝顺长辈的人。
二、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陈毅探母。
1、师:揭示课题,这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探是什么意思?(探:探望,看望的意思)。
先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顺了,遇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渎情况:
母元故乡少今应该。
母亲元帅赶故乡看望细心询问病情洗衣服谈家常从小到大今天应该。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赶”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时候可以用上“赶”字?
课文中这里用“赶”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用在这里说明陈毅听说母亲病了,很着急,很想早些见到母亲。)。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陈毅好不容易赶到家,进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文中哪些词语表现出陈毅对母亲病情深深的关切?(“一……就”、“拉着……”、“细心的询问”)。
询问完母亲的病情后,他又干了什么事?齐读第二句话。(洗衣服,谈家常)。
这两件事是做完了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吗?(不,同时做的)。
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谁会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3、学习最后一段。
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体现了他的孝心。母亲可感动了,听听他们之间在说什么?谁来读一读?(分角色)。
评:你认为这个同学扮演的这个母亲(陈毅)象不象?为什么?
从母亲(陈毅)的形象,语气及心情来引导读出角色说的话。抓重点词:
也……还……快别这么说不知道多少次应该的。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词。
母元故乡少今应该。
母亲元帅赶故乡看望细心询问病情洗衣服谈家常从小到大今天应该。
2、复习课文:
全班齐读。
分角色朗读。
背诵课文。
同桌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3、学习生字。
母:独体字,共5画,母亲,母校,母爱,父母。
元:上下结构,“二”+“儿”,共4画,单元,元年,元旦,元帅。
故:左右结构,“古”+“反文旁”,共9画,故事,典故,故乡,故土。
乡:独体字,共3画,故乡,同乡,乡村,乡土。注意和绞丝旁的区别。
少:上下结构,共4画,多少,减少,少许,少有。
今:上下结构,共4画,如今,今后,今天,今年。
应:半包围结构,共7画,应当,应该,应有尽有。
该:左右结构,共8画,应该,该地,该校。
课后拓展:找一找,说一说发生在你身边或者你知道的有关名人孝敬父母的事迹。
附:事例一。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二。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九
这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但是以现在孩子的情感经验,很难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读熟课文,在读中感悟,先体会体会文章的情与理,这是预习作业。
教学中,我首先介绍了陈毅元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然后以范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本文充满了陈毅和母亲之间真挚的感情,因此,教学中,我就抓住学生预习的这一有利条件,教学时,还是利用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让学生体会,其次,让学生来观察书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分角色朗读来仔细体会字里行间的母子亲情。课文中有两个关联词:“一……就……、一边……一边……”我在教学的时候也特别注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这两个词说话,既抓住了关键,又拓展了思维,从而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这样指导造句易懂、会用,学生学得较扎实。
因为明天有事情要请假,今天下午我就上了《陈毅探母》的第二教时,上午的读书课上,我逐个检查了读书,应当说学生读得还是比较熟的,所以我才敢一天上两个课时。
在精讲第一自然段时,我在范读时故意漏掉“赶”字,学生立刻产生了质疑,然后我在顺势提问:为什么“赶”这个字不能少?此问一出,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都能说出陈毅很着急,也都能体会出主人翁迫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很巧妙,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隐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对之后的深入、细化地感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
第二节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陈毅为母亲做了几件事?学生通过自读,能归纳出“询问病情”和“洗衣服”两件事。在接下来的文章讲解过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讲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感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当老师的教学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兴奋,说的答案案很深刻。比如有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我让他们想像一下,陈毅可能会怎么询问?不少孩子说的声情并茂:“娘,您的身体好点了吗?”“娘,您哪儿不舒服啊?”------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练说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以“一-------就-------”练习说话,学生说的比较精彩。
在“洗衣服”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说话。先让他们知道,洗衣服和谈家常是可以同时进行的,然后再说说还有什么事情也是可以同时做的?学生马上就知道“我一边走路,一边背诵课文”是可以的,而“一边说话,一边唱歌”是不行的。
只要用心,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哪个年级都可以出彩,我相信了!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十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顺长辈。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课题。
3、简介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市委书记兼市长、**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经理兼外交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职务。
4、过渡。
二、初读指导。
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写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
2、再次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并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1)揭示生字词:
母亲元帅故乡多少今天应该。
(2)指名拼读生字词。重点指出前鼻音的字和后鼻音的字。
(3)有哪些生字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座相互交流。
(4)教者抽查。
3、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加上序号。
三、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故乡母亲多少应该今天。
2、写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多()小()。
3、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病情,替母亲()。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的。
学生发言,肯定如下答案:
“赶回;一……就……;一边……一边……;你也五十多岁了,还……。”
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一进家门,就(),还替母亲(),他是一位()。
三、作业。
1、练写生字。
元少今母乡应该故。
2、用下列生字组词。
母()()故()()。
乡()()今()()。
3、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4、正确流利、有个感情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生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方法。
(1)猜谜法:
少:“步”字去掉“止”,加上一点、不多。猜一个字:少。
应:“兴”字去掉“八”字底,走进“广”字里。
(2)部件法:
元:二和儿,合成“元”。
故:十、口、反文旁,“故乡”“故事”长。
乡:绞丝去一提,加撇变成乡。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特别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特别提醒。
3、学生描红。
三、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部首的字。
人()()()。
2、把生字和音节连起来。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十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象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深厚的感情,懂得在生活中要想陈毅那样尊敬和孝敬长辈。
2、句式练习:一……就……一边……一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了解陈毅)。
一、导入。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可补充介绍,陈毅1901年出生于四川乐至。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内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2年1月16日病逝。
陈毅不仅是个优秀的领导人,还是一个懂得尊敬孝顺长辈的人。
二、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陈毅探母。
1、师:揭示课题,这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探是什么意思?(探:探望,看望的意思)。
先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顺了,遇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渎情况:
母元故乡少今应该。
母亲元帅赶故乡看望细心询问病情洗衣服谈家常从小到大今天应该。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赶”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时候可以用上“赶”字?
课文中这里用“赶”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用在这里说明陈毅听说母亲病了,很着急,很想早些见到母亲。)。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陈毅好不容易赶到家,进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文中哪些词语表现出陈毅对母亲病情深深的关切?(“一……就”、“拉着……”、“细心的询问”)。
询问完母亲的病情后,他又干了什么事?齐读第二句话。(洗衣服,谈家常)。
这两件事是做完了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吗?(不,同时做的)。
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谁会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3、学习最后一段。
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体现了他的孝心。母亲可感动了,听听他们之间在说什么?谁来读一读?(分角色)。
评:你认为这个同学扮演的这个母亲(陈毅)象不象?为什么?
从母亲(陈毅)的形象,语气及心情来引导读出角色说的话。抓重点词:
也……还……快别这么说不知道多少次应该的。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词。
母元故乡少今应该。
母亲元帅赶故乡看望细心询问病情洗衣服谈家常从小到大今天应该。
2、复习课文:
全班齐读。
分角色朗读。
背诵课文。
同桌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3、学习生字。
母:独体字,共5画,母亲,母校,母爱,父母。
元:上下结构,“二”+“儿”,共4画,单元,元年,元旦,元帅。
故:左右结构,“古”+“反文旁”,共9画,故事,典故,故乡,故土。
乡:独体字,共3画,故乡,同乡,乡村,乡土。注意和绞丝旁的区别。
少:上下结构,共4画,多少,减少,少许,少有。
今:上下结构,共4画,如今,今后,今天,今年。
应:半包围结构,共7画,应当,应该,应有尽有。
该:左右结构,共8画,应该,该地,该校。
课后拓展:找一找,说一说发生在你身边或者你知道的有关名人孝敬父母的事迹。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十二
苏教版第二册11课《陈毅探母》,课文讲述陈毅回乡看望生病母亲的故事。课文记叙陈毅在母亲床前的所言、所行,反映了陈毅对母亲的无比敬爱之情。课文语言质朴自然,浓浓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两幅插图紧扣课文内容,以片断特写的方式,再次凸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对课文理解内化。
二、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理解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充分对话、互动,从而达到感悟升情,实现阅读成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会读会写8个生字,只认不写8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合作,实现对课文的认读。
(2)激趣引思,促进学生个性化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阅读快乐,形成阅读欲望。
(2)品读悟情,感受并践行敬母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以图为媒,释题引思,激发阅读欲望。
1、出示陈毅画像:(1)这个人你认识吗?你是怎么认识的?(2)教师简单介绍陈毅生平。
评析1:陈毅对于现在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教者从照片入手,让学生直面人物,明确对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是十分必要的。
评析2:学贵有疑,围绕课题进行释题思考,引发疑问,有助于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性与目的性。
(二)认读课文,理清文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自主交流,相互正音,反复练习。
2、检查认读,及时纠正。(评析3)。
3、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情?(评析4)。
1、通读全文,自主感悟: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自主认读,小组内相互交流。
3、大组汇报,重点品读(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出示下面句子)。
(1)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关切之情(可结合图1指导学生理解朗读)。
(2)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盘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长。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孝顺之情(可结合图2帮助学生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3)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衣服,是应该的呀!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敬爱和报答之情。
评析5:浓浓的感情是靠文字来传递的。感悟情感必须凭借对重点词、句的品读。
(四)联系生活,个性解读,升华课文情感。
1、自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生活实际,再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相互交流。
3、指文大组交流。
5、模仿陈毅,回家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
评析6: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理解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本环节的设计,把对课文的理解与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理解。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十三
教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练习“一边……一边”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真挚情感。
教法设定:图文结合法 启发点拨法。
学法设定:感情朗读法 看图想象法 质疑法。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录音机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字词。
1、教师出示卡片,检查学生读音。
2、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二、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谈话导入。
2、指名学生读,教师评议。
3、全班齐读。
(二)教学第二自然段。
1、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图。
想想:陈毅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出示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1) 指名读句子,理解“一边------一边------”
(2) 学生练习说话。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朗读,要求把对话读好。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你学了这篇课文,觉得陈毅是个怎样的人?你今后应怎样孝敬长辈?
四、 布置作业。
五、 板书设计。
赶回故乡。
询问病情 孝敬长辈。
洗衣服。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十四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顺长辈。
三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课题。
3、简介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市委书记兼市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经理兼外交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职务。
4、过渡。
二、初读指导。
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写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
2、再次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并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1)揭示生字词:
母亲元帅故乡多少今天应该。
(2)指名拼读生字词。重点指出前鼻音的字和后鼻音的字。
(3)有哪些生字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座相互交流。
(4)教者抽查。
3、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加上序号。
三、作业 。
1、读拼音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故乡母亲多少应该今天。
2、写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多()小()。
3、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病情,替母亲()。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的。
学生发言,肯定如下答案:
“赶回;一……就……;一边……一边……;你也五十多岁了,还……。”
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一进家门,就,还替母亲,他是一位。
三、作业 。
1、练写生字。
元少今母乡应该故。
2、用下列生字组词。
母()()故()()。
乡()()今()()。
3、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4、正确流利、有个感情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生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方法。
(1)猜谜法:
少:“步”字去掉“止”,加上一点、不多。猜一个字:少。
应:“兴”字去掉“八”字底,走进“广”字里。
(2)部件法:
元:二和儿,合成“元”。
故:十、口、反文旁,“故乡”“故事”长。
乡:绞丝去一提,加撇变成乡。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特别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特别提醒。
3、学生描红。
三、作业 。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部首的字。
人()()()。
2、把生字和音节连起来。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十五
言论,诙谐谈笑,连珠妙语,使读者心旷神怡。这是因为作家努力把他写成一个平易近人的“普通的人”,不回避表现他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和风趣幽默的个性。例如齐仰之开门见了陈毅后立即又将大门关上,陈毅“(一惊)吃了个闭门羹!(想再敲门,又止住,思索)这可咋个办?真是个怪人!(转身欲走,又停了下来)我就不相信,偌大一个上海我都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再次按门上的电铃)”又如齐仰之问陈毅:“你究竟是干什么的?”陈毅回答说:“要问我是干什么的,我倒是干大事的。鄙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本市的市长。”后来直接对齐仰之说:“谈谈本市长对齐先生一点不成熟的看法”等等。
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话剧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的思想倾向等等,主要依靠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因此,优秀的剧作,人物的语言应该是高度个性化的,这样才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身份教养和思想作风。
课文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其重要的艺术特点。作者在成功塑造陈毅和齐仰之的形象中,个性化的语言起了重要作用。陈毅是一个野战军司令员、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他的语言机敏、生动、风趣、幽默、深邃,谈话中常夹些方言和文言,既不失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身份,又给人以诚恳、亲切之感,反映出他的高深修养,显示了他豪爽、直率、坚定、泼辣,富于雄辩的性格特征。
例如:陈毅亲自下请帖请齐仰之参加政府召开的会遭拒后,一天深夜到齐府去拜访,第一次按门铃被拒之门外,又吃了闭门羹,这时陈说:“我就不相信,偌大一个上海我都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这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了坚定的性格和倔强的脾气,符合陈老总性格特征。陈再次按门铃,齐看到后说:“又是你!”陈说:“对头!”齐又问他:“究竟是干什么的?”陈说:“我倒是干大事的。鄙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本市的市长。”这答话,豪爽、风趣中带点滑稽,符合陈毅的性格特征和身份。陈毅在上海任市长期间,卓有成效的做资本家的工作也是有口皆碑的。剧作中也多次写到。
第三场,写陈毅和市工业局长到资本家傅一乐(国华纱厂总经理)家,交代政府政策,解除傅的疑虑,让他尽快恢复生产。陈最后说:“今后我们都要以诚相待,都不能做对不起朋友的事噢!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我们共产党是从来不搞什么糖衣炮弹的,要么是糖,要么就是炮弹!”第八场,陈批评傅抽资外逃,置工人死活于不顾。过年时,带傅去工人家拜年。让他看看工人的生活状况。陈对傅说:“共产党是把你当朋友的,你可不要不讲交情哟!我早就对你说过,我这个人从来不搞糖衣炮弹,要么是糖,要么就是炮弹。你可不要惹得朋友对你打炮弹哟!”这两次关于“糖衣炮弹”的谈话,也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陈的身份、性格的。
剧中通过齐仰之的语言,表现了他这个爱国、严肃的老科学家,性格固执、清高,最后还是起了“化学变化”。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新词,体会陈毅与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重点:
1、“陈毅一边给母亲洗衣服,一边谈家常”内容的学习。
2、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出示:元帅 赶回 母亲 。
故乡 今天 应该。
床前 学问 一盆。
指名读、齐读。
4.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学学这个故事。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生自由读,看看你从这一段中能读懂什么?
2.交流。
(1)“故乡”你懂吗?
(2)陈毅母亲生病了,陈毅着急吗?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赶回、看望)。
(3)如果你是陈毅,你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
4.齐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陈毅用最快的速度赶回了家,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2.从这一段中你发现陈毅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就……)(细心的询问病情)。
陈毅心里着急,但处处透着体贴齐读第一句。
3.你还从哪里觉得陈毅孝敬母亲?(帮母亲洗衣服)。
a.陈毅为什么要给母亲洗衣服?
看到母亲换下来的衣服,陈毅会想些什么?
b.他仅仅是给母亲洗衣服吗?
4.出示句子“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读一读。
陈毅做了几件事?是先做好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吗?
(一边……一边……)。
5.你发现平时哪两件事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呢?能用这个句式说一句话吗?
完成填空: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 )。
( )一边( ),一边跳舞。
( )一边( ),一边( )。
6.陈毅是如此地关爱母亲。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陈毅的母亲看到自己的儿子所做的她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同桌讨论:母亲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洗衣服很辛苦,陈毅都五十多岁了,洗起衣服来会觉得很累,这令她的母亲很心疼)。
2.陈毅是怎么回答的?为什么陈毅认为为母亲洗衣服是应该的?(母亲把自己养大,不知帮自己洗了多少次衣服,受了多少苦,作为儿子孝敬一下母亲是应该的)。
3.除了洗衣服,母亲还可能为陈毅做些什么?
4.是啊,哪一位母亲不是无私地关爱着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孩子的一切,现在他们年纪大了,身体虚弱了,做子女的怎能不孝敬父母呢?要知道乌鸦还知道反哺呢!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三、拓展训练。
我们都有自己的母亲,从一出生我们已经跟母亲相处了七八个年头了,你与你母亲之间有什么感人的事情呢?指名说。
四、总结课文。
父母亲为了子女操劳了一辈子,别无所求,作为子女,我们就应该像陈毅元帅一样,孝敬父母。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床、少、今、应。
2.重点指导“床”和“少”
3.师范写,生书空;并用这两个词口头组词并用组的词说一句话。
《陈毅探母》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陈毅得知母亲病了,赶回故乡探望,他细心地询问病情,和母亲谈家常,还帮母亲洗衣服,课文通过这些具体事例的描写表现了陈毅对母亲的孝顺、热爱之情。浓浓的感情是靠文字来传递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赶”、第二自然段中的“细心地询问病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第三自然段中的“应该”等词句都表现了陈毅对母亲的那份浓浓的情。感悟情感必须凭借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在此基础上,把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重点的品读训练,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充分的对话、互动,使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得到了很好的传递。
这节课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也有需要努力改善的地点。首先是说话训练到位,在引导学生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时出示阶梯式填空,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 )。( )一边( ),一边跳舞。( )一边( ),一边( )。第一个学生说道:“我的妈妈一边洗碗,一边听我读书。”我说:“你的妈妈多辛苦呀,在做家务的同时还要辅导你的学习。”受我这句话的影响,学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妈妈如何在干活的同时照顾自己的,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受到情感的熏陶。采用这样先扶后放的方法,这样便于学生掌握!
其次是写字指导很扎实,本节课重点讲解2个生字,先请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说出写字的注意点,师范写生书空,然后请学生口头组词并用组的词说一句话。基础知识的训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作为低年级课文,在学习课文时应通过多次的不同方式的读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在执教本课时我能抓住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词但是在理解这些关键词时过多的讲解讲说学生不能理解,导致学生思维跟不上,学生表现比较沉默!在指名朗读课文时所要读出的情感也没能完全体现出来,所以今后在执教此类课文时我将以品读感悟为途径,以理解迁移情感为目的来组织教学。从而让我的教学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十七
主备人:。
共几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
资源。
1. 课文插图生动再现了陈毅探母的情景,神态刻画细腻,可放大展示在黑板上。
2. 充分利用一些表现母爱的小诗、儿歌、散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古诗《游子吟》等;另外,一些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可以。
3. 学生在生活中对母爱有很深的体验,且刚学过表达类似情感的课文《奶奶的白发》,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情感经验资源。
预习作业。
1.阅读《新阅读新习作》上的故事《吃墨水》,说说陈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读课文《陈毅探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1)读准下列词语。
元帅 母亲 看望 询问 应该 今天 床前。
(2)读通长句子,注意读好停顿。
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3.搜集有关陈毅的故事。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回忆前课,导入新课。
1.想想说说。
2.读题明义。
3.认一认,听一听,产生崇敬之情。
二.检查情况,指导朗读。
1.读字词。
2.同桌过关朗读。
3.长句单独多练,直到读正确.流利为止,注意停顿。
4.认真倾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议。
三.初步了解,弄清梗概。
1.分段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不懂,交流,互相解答疑问。
2.齐读课文,初步体会陈毅的孝顺。
四.学习字词。
1.读生字。
2.交流记字方法。
3.认真写字。书空,板演,评议。
4.练习描.仿.写。
5.书空,记住笔顺。
一.回忆前课,导入新课。
1.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第11课,说说学了11课懂得了什么?
2.板书课题,解释“探”。
3.出示挂图,介绍生平。
二.检查情况,指导朗读。
1.检查预习效果:。
(1)出示所有字词(小黑板)。
(2)检查朗读情况。
(3)巩固读: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多种形式朗读。)。
(4)同桌过关。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和文中的长句,检查朗读。
3.指导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弄清梗概。
1. 每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小结,或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2.你知道课文中陈毅探母,为母亲做了什么?你对哪个情景最难忘?为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些什么?
4.齐读课文,再次体会。
四.学习字词,正确书写。
1. 出示5个生字,读生字。
2. 反馈: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什么字?
3. 写字指导。
4. 描红,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姿势要正确。
5. 集体书空,记住笔顺。
五.本课小结。
评价学生听课情况,展示学生作业,引导学生观察评议。
作业。
设计。
1.完成《习字册》上的5个生字。
2.完成《一课一练》一。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十八
第一场:1949年5月10日。在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的一间简陋的会场里,陈毅司令员正在向部属讲话。他声色俱厉地批评一些干部战士目无纪律的行为,声称“要是到了上海,二次再犯纪律,可别怪我陈毅不客气!”他侃侃而谈,对前途充满信心,指出:“从进上海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上,这个任务比拿枪打仗还要困难”。最后,他套用骆宾王的文章结束讲话:“试看明日之上海,竟是谁的天下!”
第二场:1949年5月28日下午。陈毅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主持了国民党伪上海市政府代市长夏灏的投降仪式后,友好地向他伸过手去:“夏灏先生,交个朋友!”称赞他弃暗投明,还表示要认真研究夏灏的“上海城市建设规划”,希望他继续担任工务局长。在如实地向记者通报了上海的状况后,陈毅表示要尽快地恢复和发展经济。当有记者询问陈毅就任上海市长的感想时,陈毅说:“有啥子感想?”“感想就是上海的市长不好当哟!”
第三场:陈毅硬是拉上工业局长顾充到国华纱厂总经理傅一乐别墅赴宴。傅一乐喜出望外,也深受感动。傅夫人何淑芳因不懂陈毅的四川方言,误将陈毅当作公司大老板;陈毅也将错就错,说自己是“上海市的大老板”,正在筹划开办一家最大的国营百货公司,并要何淑芳劝说丈夫相信共产党的政策,尽快恢复生产。直到傅一乐上场,何淑芳才明白面前这位“沈先生”原来是陈市长,连声说“冒昧”。傅一乐向陈市长表示:一定遵守政府法令,正当合法地进行经营。
第四场:上海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店第一天开张营业。陈毅前来视察,向药柜营业员裴云芳了解开业情况。为了“支持国营商店”,陈毅向秘书朱静借款买药。当他了解到盘尼西林无货可供,私营药店乘机抬价,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时,陷入了沉思之中。
第五场:化学家齐仰之家。陈毅登门造访,但齐规定“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陈毅说:“齐先生对有一门化学,也许一窍不通!”齐觉得奇怪,追问:“我的无知究竟何在?”并请陈市长“尽情尽意言之”。于是,陈毅道出一番“共产党人的化学”的妙论,说明“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的道理。齐仰之豁然开朗,欣然同意主持筹建盘尼西林药厂。
第六场:敌机轰炸发电厂。陈毅急忙从家中赶赴现场。张大爷误以为女婿“六亲不认”,拎着行李包袱前来辞行。陈小妹也上家里要哥哥介绍到卫生学校读书。陈毅回家,一番情真意切的话,使老丈人和小妹了解了共产党人廉洁无私的作风,一场难断的家务事终于被陈毅化解。
第七场:陈毅正为电厂被炸训斥军长童大威:“八门高射炮,你倒有本事让它六门不响!”说这回要“依法论处”。但当接到华东局要将童大威交军法处依法判刑的电话时,又为自己的“虎将”童大威讨保。新闻处副处长魏里因电厂被炸报道失误,严重泄密,被陈毅狠训一顿。他一宿未睡,大清早就前来交检讨书和辞职信。经秘书长周放曙说明,陈毅才知道魏里是党外人士。他立即召见魏里,为自己态度粗暴表示歉意。
第八场:上海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节。上午,陈毅带傅一乐到国华纱厂工会领导人徐根荣家拜年。傅一乐害怕国民党的轰炸,将资金抽逃香港,使工人三个月未领到工资。在徐家,他目睹了工人以豆渣充饥的生活,颇有感触。陈毅批评他抽逃资金,同时教育徐要协商解决劳资纠纷,协调了两方关系。
第九场:师长彭一虎来到陈毅家“提意见”。他没有被提拔当军长,认为陈毅“安排不公道”:“我哪一点比不上老胡?就是身上的伤疤也要比他多几块!”陈毅猛喝一声“住口”,让彭一虎脱掉上衣数身上的伤疤,之后,又请他的管理员老韩也数伤疤。陈毅故作惊讶地对老韩说:“什么,什么?24年参加红军,25年入党的老革命,身上又有那么多的伤疤,如今就担任一个小小的管理员?”他语重心长地对彭一虎说:“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第十场:市属机关礼堂大厅。剧场内正在表演节目。夏灏、傅一乐、徐根荣、齐仰之等人先后入场。陈毅不喜欢对他个人歌功颂德的节目,退出剧场,在大厅遇到准备演出的交响乐团指挥柳风。柳风告诉陈毅,他的团部至今仍居无定所,陈毅答应尽快解决。他跟周放曙商量:“要是安排不出房子,那就把你的或者我的房子先让出来!”周答应第二天就解决。陈毅奉调南京军区主持工作,他倾听着从剧场传来的《英雄交响曲》,自言自语地说:“这个音乐是歌颂英雄的,可是被歌颂的不一定都是英雄。我在上海工作才一年多,就已经有人对我唱颂歌,真叫我诚惶诚恐。个人太渺小,党群才万能!切记啊切记!”
最新陈毅探母读后感(实用19篇)篇十九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陈毅与母亲之间真挚的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图上画的人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板书:陈毅)。
2、师简介陈毅的生平。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出示生字词。
4、指导读好文中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你能读一读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字卡,巩固读音。
2、教学新偏旁。
3、自学生字笔顺。
4、反馈检查。
5、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记这些生字要注意什么?
6、指导写字。]。
7、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
六、教学后记:“今”写成“令”的错别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新词,体会陈毅与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扩词。
二、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你感觉到陈毅元帅的心情是怎样?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3、抓住“赶”、“看望”等词指导朗读。
三、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边读边想:这段有几句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陈毅很孝敬他的母亲?
2、指名读第1句话。
3、指名读第2句话。
四、教学第3自读段。
1、师示范读。
2、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3、指名读陈毅说的话。
4、指导朗读。
五、总结课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陈毅元帅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