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通过对主题的深入思考和良好的结构组织,使文章更加丰富和有说服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获奖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够给大家展示出什么是真正的优秀作文。
小学人教版(热门14篇)篇一
1、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2、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想象,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
3、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4、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5、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6、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人着想。
7、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8、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9、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
10、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11、天才是十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12、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13、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14、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5、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
1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
17、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18、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0、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2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2、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23、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24、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25、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轻诺必寡信。
小学人教版(热门14篇)篇二
活动目标:
1、理解单词含义,学说新单词。
2、感受英语游戏的快乐,愿意学英语。
活动准备:
1、木偶一个。
2、红苹果、绿橘子、黄香蕉、蓝气球各一个。
3、红、绿、黄、蓝颜色颜料、可乐瓶子两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颜色单词,引出活动。
以木偶和幼儿打招呼,复习上次活动单词,并引出新单词。
2、出示绿橘子what'sthis?那这个又是什么颜色的呢?用英语说。
3、小朋友真棒,表扬表扬自己。(veryverygood)。
二、学习新单词。
1、拿出黄香蕉,what'sthis?它是什么颜色的?黄色的英语叫“yellow”,全体幼儿看着香蕉跟着老师说“yellow”,走一圈请幼儿边摸香蕉边说“yellow”并采用变换高低请幼儿用不同音量读单词。
2、出示蓝气球,what'sthis?它的颜色是什么?蓝色叫“blue”,全体幼儿看着气球跟着老师说“blue”,教师利用吹气球的方式请幼儿根据气球大小用不同音量来读单词,然后再放气慢慢变小来读,可请配班老师帮着吹气球,老师带着幼儿读,注意停顿,并读清楚。
3、分组读单词。
入园接待你好早上好。
你好,见到你真高兴。
你好吗?我很好,谢谢。
请和妈妈/爸爸说再见。
请进。
请过来。
脱掉外套。
请把晨检牌带好。
集体活动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
谁能告诉我?谁能回答看着我。
看黑板。
保持安静。
坐好。
把手举起来/把手放下。
别说话。
清楚了么?你明白吗和我一起读。
回座位。
起立/坐下。
仔细听。
听我说/听音乐。
用英语说。
你知道吗让我们来做游戏。
让我们来写点什麽/画点什麽。
让我们来跳舞唱歌。
让我们听个故事。
让我们听磁带。
让我们看电视/看表演。
让我们一起说。
你听到什麽了谁做完了谁想试试你怎麽知道的你喜欢哪一个把手放在膝盖上。
注意。
你是正确的。
你真棒把它涂成红色。
打开/合上你的书。
别害怕/害羞。
户外活动早操时间到了。
让我们到室外去。
让我们到楼下去。
让我们去操场上玩。
排队。
条队。
稍息/立正/向前看/手放下让我们走。
停。
报数。
快点。
小心。
一个接着一个。
takeeasy.慢点别着急。
别动。
让我们来个比赛。
手拉手。
围一个圈。
单脚跳。
集合。/解散。
跑。
太棒了你是胜利者。
你是第一名。
你累了吗?/让我们休息一下。
让我们回教室。
别推别人。/别推别的小朋友。
不许推搡。
讲卫生和进餐用香皂洗手。
用毛巾把手擦干。
男孩先去洗手间。
洗完手后,把水龙头关了。
让我看看你的手干净了吗?/脏吗你渴吗?/你饿吗请拿你的杯子。
喝点水。
午饭时间到了。
别把你的食物洒在桌子上。
把它吃完。
你想要一些米饭还是汤你要加一些吗在多吃一点。
别玩食物。
好好吃。
饱了吗擦嘴。
漱口。
请保持桌面干净。
让我们出去走走。
它好吃吗午睡和午点午睡时间到了。
脱衣服/外套/裤子/鞋。
叠好衣服/外套/裤子,放好鞋。
睡觉。
闭眼。
盖好被子。
把手放进被子里。
叫醒。/起来。
穿衣服。
自己穿衣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人教版(热门14篇)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
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教具学具:水粉颜色、毛笔、笔洗、调色盒、色相卡、色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新授: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
---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
板书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
(1)冷色调画面《雪地》,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冷的感觉。
(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同时欣赏这两幅画面。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
(二)放映色轮,让生观察并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
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
(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一样的画面它们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显示色相卡),红绿、黄紫、蓝橙。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板书)。补色对比在绘画中运用很多,如我国民间年画中具有这种典型特征。
四、作业要求:
(一)内容: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填涂一组同样的图形,看看它们的画面感觉有何不同,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样)。
(二)要求:将这四幅图分别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和冷色调中偏暖的。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小学人教版(热门14篇)篇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是否标新立异,大胆、积极地思考。
2、是否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
课前准备:
1、师准备各种工具和废旧材料,如弹簧、抽空的蛋壳、乒乓球、纸杯、图画纸、废旧报纸、纸筒、吸管、颜料、剪刀、胶水等。
2、图画纸、废旧画报、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时数:1教时。
授课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一起学过了“会动的小纸人”这节课。小朋友还记得会动的小纸人是那一部分会动啊!是纸弹簧会动(复习纸弹簧制作方法)。
二、新授。
书上根据各种形状制作了很多有趣的玩具形象,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个怎样的会摇的玩具,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1、用鸡蛋壳来做小朋友,不倒翁,小动物……。
2、用彩色纸剪贴和画。
3、用废旧易拉罐,纸卷,吸管……。
三、布置作业。
动手来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评一评、议一议。
六、小结。
教后随感:
小学人教版(热门14篇)篇五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熟悉工具,认识颜色。
应会:不同风格线色的表现。
隐性内容与目标:
创新。
精神,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以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难点:引导学生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学具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我”的最爱。
1、老师先热情地向小朋友介绍。
2、四人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绘画工具及自己最喜爱的一种颜色。
3、小结:今天,我们大家都介绍了自己的好朋友:水彩笔和油画棒,大家知道吗?他们画出的画可漂亮啦,不信?你们来看!
二、欣赏美丽的图画。
1、展示两幅儿童画,让学生说说这两幅画分别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学生作品——投影)。
2、是的,水彩笔和油画棒。这两种绘画工具画出的画都那么美丽,色彩都那么鲜艳。
三、“我们”也来试一试。
1、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工具和色彩,画一道美丽的彩虹吧!
2、学生分别用油画棒摆涂,水彩笔平涂的方法画彩虹。
(1)“摆涂”:先在画面的左下方往右上方轻轻画一条弯弯的拱形弧线,然后依线从左往右,从右往左来回摆动地涂画。
(2)“平涂”:"挨着涂"就是一定要一笔一笔的颜色都挨在一起,既不重叠,又不留下空隙。
3、同时出示两张用水彩笔和油画棒画的彩虹。
想一想:
(1)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2)水彩笔和油画棒有什么不同?
四、学学大师的画。
1、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什么?(学生读画)……。
2、这是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
3、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合作,用水彩笔和油画棒来学着画画。
四人小组用四开的大画纸合作画。
五、看看“我们”的画。
1、展示各组的画。
2、请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1)我们组画的是……?
(2)我用了……颜色?
(3)“我”最喜欢的是……?
小学人教版(热门14篇)篇六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美国作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现代派艺术、毕加索及其《格尔尼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总结造成克莱德悲剧的原因,锻炼学生概括及记课堂笔记的能力。通过提供有关罗曼·罗兰的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判断的能力。通过对《格尔尼卡》的介绍,提高学生鉴赏和分析现代美术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美国的悲剧》的学习,使学生从克莱德悲剧中找到对自己人生发展的警示。通过《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学习,使学生试着了解罗曼·罗兰所倡导的进步的人道主义思想。从《等待戈多》学习中学会正确评价现代荒诞派艺术的成就。从毕加索的学习中理解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德莱塞及其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是本课的一个重点。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毕加索及其《格尔尼卡》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荒诞”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形式在本课《等待戈多》和达利的作品中有所反映。如何评价荒诞派艺术是理解本课的一个关键,对学生来讲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侧重介绍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本课的主要内容都是一些感性知识,教学房面比较简单,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分析形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培养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多运用一些感性教材,比如多放映一些视频,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也有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作品产生的环境。
教学媒体。
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结构和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20世纪的历史经历了很多纷繁复杂的变化,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军事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的破坏力无法估计,使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而且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结束也是发生在20世纪,还有现在正在进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这些“革命”中,很多科技发明出现并运用于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变化,由有利于我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应用,也有破坏我们现在生活得应用。这些变化都会反映在文化上,文学家会用他们手中的笔,把这些变化纪录成文字,编织成一本本我们现今人耳熟能详的文学名著;美术家则会用他们手中的笔,把这些变化刻画成一幅幅美丽而且深刻的图画。但无论他们用什么方式,他们的作品都是历史客观的反映,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应,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20世纪文学、美术的情况。
【讲述新课】。
一、文学名著。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出示相关的图片,讲述)教材上主要介绍了三本名著。其中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了主人公克莱德·格里菲斯受到社会上邪恶影响,逐渐蜕变、堕落为凶杀犯、最后自我毁灭的全过程。小说共分三卷。第一卷描写克莱德这个天真幼稚的青年人怎样受到外部世界腐蚀与毒害,逐渐演变成为一个玩世不恭、怙恶不悛的人,一直到汽车碾死女孩,逃离堪萨斯城为止,这是小说故事的准备阶段。第二卷描写克莱德与富商伯父萨缪尔·格里菲斯邂逅后,以穷亲戚的关系来到莱柯格斯厂内充当工头助手,随后陷入与穷女工洛蓓达、阔小姐桑德拉的三角恋情。为了高攀桑德拉,克莱德甘愿违悖自幼接受的基本道德准则,牺牲洛蓓达,于是,他就通过翻船阴谋干掉了这个被他诱奸而怀孕的年轻的女工。事后,克莱德落荒出逃,逍遥法外。第三卷主要描写案发之后,克莱德如何被捕入狱,受审和定罪,其间还穿插着美国两党和司法机构利用克莱德一案大搞政治投机的丑闻。最后经过终审判决,克莱德被送上了电椅。小说结尾处,还描写牧师出场,为临终之前克莱德寻求灵魂拯救的故事。
(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小学人教版(热门14篇)篇七
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3、能正确完成课后第二题填空。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五段青蛙妈妈对小青蛙说的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电教平台)。
多媒体电教软件(《回声》课件)。
幻灯机、盛水的`玻璃缸。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要点:
诱导预习。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节。
教学要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理解青蛙妈妈的话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听回声的录音。
2.你觉得这声音有什么特别?你想知道些什么?
3.设疑:你听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听到了的?回声是什么回事?
4.板书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细读,边读边议。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思考:这段话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示图,用导读的方法回答思考题:
第一句告诉我们:小河上……。
第二句:半圆的……和水里的……连起来,好像一个……。
3.)指导感情朗读: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谁能把这美的感觉说出来?
过渡: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请同学们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用一、两句话告诉老师。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小声自由读。
2.)在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看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老师?(强调“桥洞”)。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小青蛙和“看不见的小青蛙”的话用“___”划出来。
4.)检查,示句: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5.)指导读句想一想:小青蛙两次说话的语气一样吗?从哪里知道的?
a.指导按标点符号读好句子。
b.分角色朗读:谁来当小青蛙?谁来当看不见的小青蛙?让我们听听“看不见的小青蛙”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提示:学话的小青蛙要比小青蛙声音要小。)。
6.)(读小青蛙妈妈的问话。)听到有人在学自己说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奇怪,书上怎么说。
理解:奇怪极了。
板书:奇怪。
示句:“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7.)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出示生字卡读读理解:cang。
藏
过渡:多好向的小青蛙呀,桥洞里真的藏着一只小青蛙吗?让我们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思考: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
2.)示第四自然段。
默读:把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用“.”把它点出来。
示生字卡读读理解:
jianreng。
捡扔。
(用做动作的方法学记这两个生字)。
3.)再找出写河水变化的句子,用“___”划出来。
4.)做实验:利用玻璃缸投石演示,观察水面的变化。
5.)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刚才老师做的实验,跟课文所讲的现象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边读课文的句子,一边想象刚才的情景。
6.)读句“……河水……荡回来”,出示生字卡读读理解:
bodang。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人教版(热门14篇)篇八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4.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理清文章的层次。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
(二)理清文章的层次。
(一)导言: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穷人》。(教师板书课题。)
(二)解题,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1.提问:谁为大家读一下预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2.老师可以把小资料中的内容,再介绍给学生听,丰富他们的知识,加深对作者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3.解题:这篇课文反映的是一百年前在沙俄统治下的穷人们的悲惨生活。所以本文以《穷人》为题。
(三)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先标出自然段序号,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本课自然段较多,共有27个自然段,要求学生细心地标正确序号。
(五)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六)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下列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溅 怨 填 唉
“溅”字的右边是“戋”,不要写成“戈”;“怨”字的左上方是“夕”不要写成“歹”或“”,右上方是“”不要写成“巳”;“填”右边是“真”,不要少写一横;“唉”的右下方是“矢”,不要写成“失”。
2.给下面加粗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勉强 仍旧 模样 自作自受 魁梧
勉强的“强”应读“qi3ng”,而不是“qi2ng”;仍旧的“仍”应读“r6ng”,不是“r5ng”;模样的“模”应读“m*”,不是“m$”;自作自受的“作”应读“zu#”,而不是“zu^”;魁梧的“梧”应读“w*”,不读“w(”。
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舒适 顾惜 勉强 抱怨 黧黑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老师要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比如前4个词,可以找出它们的近义词来理解词义:“舒适”的意思就是舒服;“顾惜”的意思是爱惜;“勉强”的意思是将就、凑合;“抱怨”的意思是埋怨。有的词可以找出其中不理解的字,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词义:比如“黧黑”这个词,可以先查“黧”的意思,即黑里带黄的颜色,进而理解“黧黑”的意思就是又黑又黄。“忐忑不安”和“自作自受”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的方法来理解词义:“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自作自受”是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七)学生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里只要能把课文的主要情节说出来即可。
(八)整理文章的层次。
快速浏览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段(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九)练习读课文,在最让你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读完后让学生说说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十)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一)抓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她的美好心灵。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穷人》。
(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通过读第1自然段,就可以找到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家境虽然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
2.自己读第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
读完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概括第一段的段意。这段主要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四)学习第二段。
1.过渡:在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鱼的丈夫,她为丈夫的安危担忧,不但无心睡觉,甚至连屋里都呆不住了,于是她出去向海上张望,可是什么也看不见。这时她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西蒙。
2.找一个同学从第3自然段“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一直读到第6自然段完。
3.学生读完后,老师接着说:当桑娜焦急地推开门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4.再找一个同学读第7自然段。
5.学生读完后,老师提问:通过朗读,你体会到什么?
西蒙的家里更贫苦,“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对着门口放着一张稻草铺。可怜的西蒙早已死去,临死前她没有打扰任何人,只是默默地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两个孩子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脚,给他们最后的母爱。
7.默读8~11自然段,画出桑娜面对此情此景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8.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在学生谈桑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时候,老师适时出示两个重点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提问:“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因为桑娜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孩没有了母亲的抚养,所以没有多加考虑,就把他们抱回家。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小学人教版(热门14篇)篇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2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用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课件)。
生:每人分一块。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认识1/2: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现在同桌相互说说1/2的意思。
师:1/2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书空写一遍。)。
2、理解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折一折。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1/2,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含义。
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纸的1/2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生1:我把这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这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3:我把这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判断1/2,引出1/4。
师: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1/2呢?请大家用手势判断“对”或“错”,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
生1:第一个对,因为它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生2:第二个错,因为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个不是1/2,应该是1/4。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明白1/2的含义,同时巧妙的引出了】。
4、探索1/4。
(1)、认识1/4。
师:谁来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1/4。
师:谁会写1/4?
生:一生上台板演,全班书空。
(2)、探索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来!睁大双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8?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
(四)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数,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们。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内容吧!(播放《幸福拍手歌》)。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1/21/4。
(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展示)。
小学人教版(热门14篇)篇十
【教学重点】体会水的重要性和小姑娘的孝心。
【教学难点】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音乐)一些学生常见的经典童话故事画面,如:《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让学生一起说说故事的题目)。
师:这些都是什么呀?(童话故事)喜欢吗?为什么?
(一)出示课题,了解钻石: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题目叫――《七颗钻石》。
1、出示课题,齐读。
2、师:钻石,你了解它吗?
师:是啊,钻石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七颗钻石》。
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提出自读要求)。
2、检查字词,随机正音:(关注“唾沫”)。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说。
(2)出示填空:
地球上发生了,一个小姑娘,水罐发生了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涌出。七颗钻石变成了。
(自由说――齐说)。
(过渡语)师: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旱灾:
师:读读这一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1、自由读。
2、师: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大旱灾。
师:你从哪些词语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3、体会“干涸――干枯”
师:你从哪个词读懂了?
师:让我们去看看当时的场面吧――(出示图片,背景音乐)。
你看到了什么?
(过渡语)师:再来读读这一段,还从哪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4、理解“焦渴”。
师:你有过口渴的经历吗?(体育课下来、有时半天没喝水等)。
这是“焦渴”吗?那么,什么是“焦渴”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嗓子眼里有火烧火燎的感觉,就像要冒出烟来的样子。)。
5、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
(配乐朗读)。
(四)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爱心:
(过渡语)师:地球上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大旱灾,有一个小姑娘却要给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发生了什么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划出最感动你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找水。
1、自由读,教师随机地进行指导。
2、交流:
(出示一):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哪里感动了你?
(1)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抓住“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生病的母亲”)。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2)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你能想像当时小姑娘都找了哪些地方?或“你看到她到哪儿去找水?(想象说话)。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板书:空。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师:找遍了那么多的地方,她都没找到水。这时,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想?
生:沮丧、伤心、难过、绝望……。
师:就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当她醒来时,拿起罐子一看――。
(3)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高兴呀?
师: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啊,难怪小姑娘如此的――喜出望外。
谁也来喜出望外地读一读?
你读得这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板书:满。
师:空罐变成了满罐,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神奇。(指板书)。
(过渡语)师:还有哪里也感动了你?
3、(出示二):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1)“喜出望外”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2)“真想喝个够”说明小姑娘自己也是又渴又累,但想到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充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3)“赶紧跑回家去”……。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里也读出了她的急切?
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4)体会“抱着”(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五)设疑存疑,课堂小结:
师: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按照你的经验,掉在地上的水罐会怎样呢?
生:(自由说)水都洒了出来。
师:那小姑娘的水罐呢?
生:还是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摆着……。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1、学生自由做。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填?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人教版(热门14篇)篇十一
第一课时。
2、学唱歌曲《杜鹃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
2、欣赏剧中玉梅的唱段《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3、学唱最后一幕的唱段《杜鹃花》。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介绍。
师:你们在课前查找的歌剧《党的女儿》的资料,可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老师补充。
2、欣赏歌曲。
(1)初次听赏歌曲。
(2)听完后老师提出问题。
师:歌剧中唱到的"闪亮的星""小花""青松"分别指的是什么?
(3)复听歌曲。
3、欣赏第五场和第六场的同名歌曲。
5、学唱《杜鹃花》。
(1)欣赏歌曲《杜鹃花》。
(2)学生看谱在心里默唱。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是5/4拍。
(4)随录音小声哼唱。
(5)全体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杜鹃花》。
第二课时。
欣赏《卡门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歌剧《卡门》的剧情。
2、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歌剧《卡门》的剧情介绍。
2、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1)教师出示主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主部主题。
(2)教师出示第一插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
师:这段音乐有什么变化?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回答,并随录音演唱第一插部的主题。
(3)教师出示第二插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
(4)完整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5)为乐曲划分段落。]。
3、欣赏歌剧中的其他选曲《斗牛士之歌》。
(1)教师简介歌曲背景。
(2)欣赏这首歌曲的视频资料。
4、再次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第三课时。
欣赏《街头少年》。
【教学目标】。
1、欣赏童声合唱《街头少年》。
2、了解作曲家比才。
【教学过程】。
1、导入。
可由学生简介歌曲背景。
2、欣赏歌曲《街头少年》。
(1)出自完整听赏。
(2)欣赏并学唱主题a。
(3)欣赏并学唱主题b。
(4)完整欣赏歌曲。
3、简介作曲家比才。
4、复习比才创作的其他乐曲。
(1)复习、欣赏《间奏曲》。
(2)复习欣赏《小步舞曲》。
5、再次完整欣赏《街头少年》。
小学人教版(热门14篇)篇十二
1、学会6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1、从桑娜的行为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体会人物行为、思想和品德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入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合理性。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你知道他是谁吗?(列夫・托尔斯泰)谁对他有了解?
师: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这位文学巨匠,他虽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压迫的农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篇文章《穷人》,齐读课题。
昨天要求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写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个什么故事?(你组织语言的能力真强,一篇20xx多字的文章,三言两语就概括了,你是最棒的。)
师:这是一篇描写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的一个穷人的故事,距离我们比较遥远,但是它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是因为它的语言情真意切,人物感人肺腑。请大家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放声多读几遍,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刚才看到同学们时而读书,时而思索,时而用笔记下自己的感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有读、有思才有所得。
交流:
师:课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指名交流。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
看,这就是进步,一遍比一遍读得好,一遍比一遍读得有感情,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出示: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是吗?桑娜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呢?指名回答。她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养活这两个孩子,她也不知道丈夫能不能同意,所以课文中说她怎么想的?(忐忑不安)怎么理解?(心呀七上八下的,心神不定。)
师:是啊!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面对家庭现实,内心充满了矛盾。她想到了他们抚养自己的5个孩子已是不易,可是现在又多了2个孩子,这不是雪上加霜吗?请你来读。
她是多么盼望丈夫早一点平安回家,可是又担心他会立刻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请你接着读。
这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呀?请你接着读。
那也没有办法,哪怕是他要打我一顿,只要能收养两个孩子,也是值得的,接着读。
请同学们再来把这段话读一读,进一步感受桑娜的善良。指名读,评价。齐读。
出示: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桑娜心地善良,富有爱心,那渔夫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自读这段话: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骚骚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指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把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换成我们总会过下去的好不好,为什么?
(更能突出渔夫的美好心灵,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渔夫的这段话应该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现他善良的美好品质?指名读,读后评议。
师:在抱回孩子的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说明了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是贫穷的,但是他们的精神是高尚的,他们淳朴、善良,他们是精神上的富翁。
课文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感受得十分真切,全文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但他们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写作特色,课下请同学们借阅他的其他作品,进一步学习和感受它的文学魅力。
桑娜
穷人 善良
渔夫
小学人教版(热门14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的内容。)。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也可以播放录音)。
2.学生初读全诗。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通过学生之间的资料交流,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4.再读全诗,质疑。
5.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解诗句,突破难点。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四、指导朗读,引起共鸣。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五、总结。
1.教师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
l.抄写这首诗。
2.有能力的同学把它背诵下来。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利用课文插图和关于“延河”、“南泥湾”、“杨家岭”、“枣园”的图像资料,课文朗读录音等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适当进行点拨。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二)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诗的结构。
(三)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并把思想感情读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追寻:跟踪寻找。
昔日:从前,课文中指革命时期。
茁壮:健壮。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文中是指高楼大厦大量出现。
满目琳琅:一般写作琳琅满目,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很多。文中用来形容各种家用电器的摆设。
奥秘:奥妙神秘。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学习第二部分。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学生结合前两句“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可以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在“温热的土炕”上,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六)学习第三部分。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边读边想:“延安”指什么?学生可以说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教师可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学生画出有关句子。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可以找到这句话:“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教师可将这句话用投影打示出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可以说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以此来领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总结全文。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学生可以说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八)朗读建议。
这首诗节奏明快,格律严谨,韵律清晰,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朗读能力。朗读时,可以这样停顿:
延安,/我把你/追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安/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人教版(热门14篇)篇十四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3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采取“一帮一”、“小老师”等方法,以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1、学习情况分析:
从上期单项测查和期末综合测查情况看出,在数与代数方面,小数的的乘除法掌握较好;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通过平时长期坚持练习,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都比较好;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能正确画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面积计算方法。在统计与概率方面,知道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实践与综合运用方面,学生参与了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没有真正内化,因此概念部分的得分率比较低;个别学生计算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看错、算错,导致计算错误;审题不够细致,思维不严谨,不能灵活解决一些变化的问题。
2、学生情况分析:
(1)踏实努力,积极上进:这类孩子上进心很强,热爱数学学习,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书写工整,发言积极,作业正确率高,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老师请教,不让问题蔓延发展。
(2)自以为是,耍小聪明:这类孩子比较聪明,但对自己要求不高,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上课要么和同学说话,要么自己玩自己的,作业马虎,因此,孩子身上的优势明显减弱。
(3)心浮气躁,贪玩好耍:这类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浮躁,心静不下来,学习责任感差,耍心重,因此完成作业表现得极不专注,注意力容易分散,作业质量不高。
(4)学习懒惰,不会倾听:这类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懒”,懒得听、懒得写,遇到一点困难就逃避,学习欠账越来越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如三班的刘兰昌源、四班的雷昊宇等尤为突出。
三、教材分析。
1、全册书教学内容:
本册书共有6个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4个领域。
2、全册书教学目标。
1)能找出10以内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知道分数的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3)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4)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m3、dm3、cm3、l、ml),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含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8)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