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篇一
;摘要:结合我院实际,本文探讨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定位、办学特色,探索了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培养商科特色,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办学特色;商科特色;工程实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较宽口径的专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1998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将电子类“电子工程”“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广播电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公共安全图的技术”等十一个专业合并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其主要学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330个专业点,电气信息类专业培养的学生每年毕业人数将近10多万,在校生达60多万。社会需要各种层次、各种特色的人才,不能办成千人一体、万人一面的笼统模式。因此要求各个学校都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根据国家需要,找准学校定位,并且各安其位,办出特色。教育部十分重视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建设。“十五”期间,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①2001年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4号文件。②2004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即2005年1号文件,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教育部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类型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发挥自身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启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4号)和《关于启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64号)。“十一五”期间将择优重点建设3000个左右特色专业建设点。特色专业建设点分“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两种类型分别遴选。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把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成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特色专业,根据我院的办学基础、师资情况,我们要研究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
一、找准专业定位,确定办学特色
在充分的调查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定位是:把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托学院的商科环境,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和具有一定经济管理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确定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市场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在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开发、应用设计、教学科研、市场开拓和技术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一个普通的本科院校而且是商科院校,我们的办学特色应体现在商科特色和工程实践能力强两方面。
二、通过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培养商科特色
我院是一所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的商学院,商业气息比较浓。我们的校训是:厚德、博学、精明、自强。要突出学生的商科特色,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①经管类课程的开设。学生通过参与经济管理类学术讲座,选修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重要基础课程,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等;辅修经济管理类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等,初步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形成初步的经济管理意识。②商科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通过开展暑期社会调查、电子元器件的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活动,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掌握市场调研的方法。③开展具有商科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校友精英人物访谈、暑期“三下乡”、营销策划、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商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商科院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三、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法有:①加强实验课程教学。构建科学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将实验教学分为四个层次:基础层、提高设计层、综合应用层和科技创新层。明确培养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的各种主题研讨活动,统一思想,明确努力方向。规范和推进双性实验的开设。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订了《双性实验开设管理办法》。对双性实验的开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突出实验内容的创新性,80%以上的实验具有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的设计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综合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创新和探索空间。②重视毕业设计环节。每年定期召开一次毕业设计总结研讨会。总结好的做法,分析存在的不足,研讨解决的办法,从而有效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毕业设计选题都必须经过专家小组严格审查,并要求提交毕业设计任务书。通过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理论设计文档和实物安装调试情况的检查,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监控,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为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相关企业、工厂的资源,让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实行和毕业设计。③开放实验室。实验室的开放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创新思维空间。在开放实验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选实验时间、实验内容,自己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作为实验教学主体的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学们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候随时进入实验室学习,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学生真正把实验室当成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基地。当然实验室开放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为完成开放实验教学任务提供保证。④建设电子技术培训基地。建立电子设计实训基地,有场地、有设备、有器材,学生能集中时间进行一些工程项目的训练,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开发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⑤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活动。电子设计竞赛、程序大赛等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和检验自身能力的大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及竞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该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特色专业的探索与实践,我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5年,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湖南省首届程序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并获团体总分第二名;2007年,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国家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1项,省三等奖1项。我院毕业生适应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三届的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2005届99.26%,2006届99.47%,2007届99.23%,且就业层次比较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本行业的一些著名大公司。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
相关热词搜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篇二
时光如梭,转瞬自己的大学生活的第一年即将结束。一年的时间,自己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作为学习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作为以后即将成为一名通信人的学生来说,了解通信基础知识,掌握通信专业的学习方法,明白通信行业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是关系到自己前途,关系到自己人生价值能否实现的人生大事。
大一一年,通过短短八周《通信概论》的学习,平时自己通过杂志,报刊,网络的了解,和两周老师,专业人员的讲座,以及在中国联通(大庆分公司),大庆石油学院电话站的参观实习。现对自己掌握的通信基础知识进行整理,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更好的系统利用这些资源。
教师讲座
一,光通信
1876年美国贝儿发明电话后,光电话的研究成了许多科学家研究的新课题,影响光电话诞生的因素有: a气象条件 有稳定传输光的介质 c找到理想的光源。
光瓠子通信:使光脉冲变宽,变窄的两种效应相互抵消,就成了一个保持不变的光瓠子。
我国光纤的发展:1977年第一根波长(0.85微米)阶跃型适应光纤问世,长度为17米,衰减为300db/km.1978年减少到5db/km.80-81年研制出激光器和pin探测器。84年在武汉,天津建立多模光纤通信。1986年动态单纵模激光器诞生。
二,神经网络
实时实现最优滤波的2点:a滤波器权系数的实时计算 最优非线性滤波器的实时实现。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2者网络结构一样r(_)=e_p(-1_-c1/c_c)
三,移动通信
特点:1复杂的信道特性:a路径损耗
b多路传播
2多而强的干扰:a同道干扰(同频率)
b邻道干扰(邻信道)
蜂窝式小区制中相邻信道不可使用同一频率
3多铺勒效应 4组网方式灵活:大区制,小区制
5频率资源有限 6对设备要求高
移动网络结构:基站 ,移动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gsm网络系统由3个分系统组成:移动台,基站子系统(bts),网络子系统(包括hrl,vrl,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监管系统)
四 3g知识
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wcdma、是code divisio multiple acce(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但tdma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篇三
时光如梭,转瞬自己的大学生活的第一年即将结束。一年的时间,自己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作为学习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作为以后即将成为一名通信人的学生来说,了解通信基础知识,掌握通信专业的学习方法,明白通信行业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是关系到自己前途,关系到自己人生价值能否实现的人生大事。
大一一年,通过短短八周《通信概论》的学习,平时自己通过杂志,报刊,网络的了解,和两周老师,专业人员的讲座,以及在中国联通(大庆分公司),大庆石油学院电话站的参观实习。现对自己掌握的通信基础知识进行整理,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更好的系统利用这些资源。
教师讲座
一,光通信
1876年美国贝儿发明电话后,光电话的研究成了许多科学家研究的新课题,影响光电话诞生的因素有: a气象条件 有稳定传输光的介质 c找到理想的光源。
被誉为”光纤通信之父“的高锟(英籍华人),在光电话的研究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减少介质杂质方面,马瑞,卡谱隆,凯克在1070年将噪音减少到20分贝/千米,更令人兴奋的是在解决光电话产生的2个根本问题上发明了 能够产生理想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
1974年光杂质噪音减至1分贝/千米。1979年降低到0.2分贝/千米。1977年美国芝加哥和圣塔磨尼卡之间首次建成商用光纤通信系统,头发丝粗细的玻璃丝能同时开通8000路电话。
到1990年光纤通信的发展取得重大进展:1由多模光纤过度到单模(只传一种模式,没有色散,传输的频带宽,能载送的信息量比多模光纤大的多)2由短波长(0.85微米)过度到长波长(1.31微米)。90年代光纤传输的的速率达10000兆比特/秒。相当于1/10的头发丝的光纤里可以同时开通1250000部电话。光通信每隔几十千米,增设一个“再生中继器”(光——电——光)以增大传输的信号,1985年“掺洱光纤放大器”诞生。
光瓠子通信:使光脉冲变宽,变窄的两种效应相互抵消,就成了一个保持不变的光瓠子。
我国光纤的发展:1977年第一根波长(0.85微米)阶跃型适应光纤问世,长度为17米,衰减为300db/km。1978年减少到5db/km。80-81年研制出激光器和pin探测器。84年在武汉,天津建立多模光纤通信。1986年动态单纵模激光器诞生。
二,神经网络
实时实现最优滤波的2点:a滤波器权系数的实时计算 最优非线性滤波器的实时实现。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_(t)-- 抽样---量化----数字信号处理器-----y(t)
神经网络的最优滤波系统:a: 网络系统b:rbf网络系统
2者网络结构一样r(_)=e_p(-1_-c1/c_c)
三,移动通信
特点:
1、复杂的信道特性:a路径损耗
b多路传播
2、多而强的干扰:a同道干扰(同频率)
b邻道干扰(邻信道)
蜂窝式小区制中相邻信道不可使用同一频率
3、多铺勒效应
4、组网方式灵活:大区制,小区制
5、频率资源有限
6、对设备要求高
移动网络结构:基站 ,移动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gsm网络系统由3个分系统组成:移动台,基站子系统(bts),网络子系统(包括hrl,vrl,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监管系统)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篇四
;摘要:以高等工程教育专业为例,对专业的内涵与性质、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经验,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后续的主要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为更好的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提供了条件,为建成国家特色专业、发挥其示范与辐射作用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专业;专业建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0引言
普通高等教育,是在高中教育基础上、以基础科学或技术科学为其主要学科基础的专业教育,是各类专门人才的主要来源,其办学方向、模式和质量将会影响一个国家整个教育和未来。高等学校是实施普通高等教育的专门机构,人才培养是中心任务。高等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风建设、教学队伍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是核心,其他建设围绕专业建设而展开,并服务于专业建设。因此,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的内涵与性质、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
1专业的内涵与性质
1.1专业及其性质
专业是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根据社会专门职业分工、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教育单位或者学业类别[1]。专业既是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招生、教学、毕业生就业等项工作,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种各类人才的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学习方向、学习内容,进而形成自己在某一专门领域的特长,为将来职业活动做准备的依据。
由此可见,专业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学科性特征。专业的职业性:广义上讲,专业性就是职业性,就是某种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劳动特点及要求。而且不是简单劳动,是需要特定的知识、能力、技能和行为准则(道德要素)的比较高级的复杂劳动;专业的学科性:学科是人们将人类的文化和科学知识依据其内在逻辑划分而成的不同的知识领域或门类。其目的有二,一是便于人们学习、交流有关知识,传承人类文明,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求。二是提供共同的语言和逻辑规则,便于人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和交流。专业也就是某一个知识领域或门类,专业的学科性是显然的。学科和专业经常会同时提及,特别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多用作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单位或者在专门化程度较高的层次上。而学科用于较宽泛的门类上,多用于科学研究领域,用于研究生教育。学科是龙头,专业是基础,学科引领专业,专业支撑学科。专业设置不仅要发挥培养人才的基地作用,而且也要使其成为生产、科研、技术服务的综合体。产学研结合是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教育只有将育人、生产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结合起来,发挥其多方面的功能,才能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2专业建设
2.1专业人才培养的规范
由专业名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要求、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专业实验、修业年限和授予学位等这些要素及其关系就构成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范[2]。专业名称由国家统一规范,下面主要谈谈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要求和主干学科。
专业培养目标:总体规定了某一具体专业所要培养的专门人才的标准和要求,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如高等工程教育的一般化培养目标是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必要的工程师训练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毕业后主要到生产、工程第一线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测试、运行、维护、营销和管理等工程科技工作。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第20卷
第4期
罗印升刘晓杰钱志文等:专业建设与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实践
培养规格。规格是不同层次和类型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结构上的具体标准要求,主要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不同层次的人才有不同的规格要求,更多的指侧重点不同。大体包括四个方面:个人品德发展要求;知识发展要求;技能和能力发展要求;身心素质发展要求。如高等工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基本规格中主要的知识能力可描述为:有比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受到较好的工程训练,具有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管理的一般能力。也可以结合具体专业细化为培养要求:具体规定了某一具体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方法、基本知识、基本素养和基本训练等。
主干学科: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工程应用对象所涉及的广泛学科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工程技术科学基础,即该专业的学科理论基础和主要应用领域[3]。体现“种”(具体专业)和“类”(二级类)、“科”(学科门类)之间的关系。通常由一个以上主干学科来描述。
2.2专业口径与服务面向
专业口径是指划分专业时所规定的主干学科或主要学科基础及业务范围的覆盖面。专业的宽广性和窄专性的关系。宽广性和窄专性是专业设置中的一对矛盾。宽广性主要是为了增强专业的适应性;窄专性目的是增强其针对性。服务面向有两层含义,一是为行业服务、区域经济服务、服务全国,二是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研究、开发,还是基层的实际工作。要拓宽专业口径,在保证共同的、较宽的学科基础前提下,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进行分流培养。这样,既可以增强毕业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又能够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拓宽专业服务面向,专业设置既要为企业、行业培养人才,又要为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扩大专业服务范围,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求。增强专业服务功能。
2.3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实施
明确了专业内涵和性质后,必须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规范、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扎实进行专业建设工作。专业建设的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专业建设规划、教学文件、教学队伍、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图书资料及教学场所等。相应的教学基本设施主要是指专业的实验室,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或社会实践的场所,以及开展实践教学所必需的仪器、设备等。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方案,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主要依据;专业建设规划是专业建设发展的依据,是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学校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制订和调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院系每个现有专业需要制订本专业建设规划;教学文件是保证本科专业建设效果的重要因素。要制订并完善教学基本资料,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稿、学期教学总结等;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本保证。要建立一支数量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师资梯队,按专业制订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层层负责,抓好落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注重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发挥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优秀青年教师走向教学第一线;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最基础的、影响最深远的途径和渠道。课程建设要进行理论研究,明确总体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制订建设规划。以建设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为目标,建设校级重点课程为中心,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重视系列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项基本建设工作,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材建设规划,加强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多媒体网络化教材建设的规划实施工作。采用推荐教材或自编教材及其他辅助教材、教学参考书时,要注重质量。积极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并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建设,依据教学大纲抓好自编有特色的教材。做好教材质量评估工作,不断提高教材质量;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实验室建设一定要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相适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坚持校内外相结合、相互补充,做好全面规划。防止分散配置、分散管理、局部使用、低水平重复的低效益建设方式,集中力量与条件建设好基础实验中心,提高设备利用率。校内实习基地要建成为可进行综合教育训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代科技含量高、工程特色鲜明、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每个专业都要建设一定数量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要改善实习条件,健全实习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研究和改革是专业建设水平的主要体现。鼓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研究,激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激励和支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的各种尝试和努力,对成绩显著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3.1专业历史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成为一个新问题,从1985年开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始师范生招生,专业名称经历了无线电技术(专科),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名称的变化过程,1988年招收师范本科生,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入选江苏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2009年完成验收,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入选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3.2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优势
在学校确立的“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三证书毕业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证、无线电调试高级工专业技能证书、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合格证)”作制度保证,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作师资保证,突出“技术性、师范性、学术性”三性协调与融合。确立了使学生受到基本的工程训练,具有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管理的一般能力,毕业后主要在中、高等职业院校既能从事电子信息类专业理论教学,又能从事相关实践教学的“双能型”职教师资或电子信息领域生产、工程第一线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营销和管理等工程科技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学校确立的“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的人才培养原则指导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构建和实施了以电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为核心的电子信息类课程群,以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为支撑的计算机课程群和以音视频技术、电子系统与eda应用技术为方向的专业课程;以职教教育学,职教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课程群;以教育教学、学科发展、技术技能和研究创新课程组成的拓展课程模块。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构建了电子工艺认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电子系统与产品的设计能力,较强的电子系统与产品的生产、制造、运行于维护专业实践能力,从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
近五年来,承担省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1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在所开设的主要课程中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核心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扎根于专业建设中,从2007年以来学生荣获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2项,江苏赛区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立项和结题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5项;获省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2项;获得省高校非理科专业数学竞赛6项;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3项;省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4项。
3.3专业建设存在问题
目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转型,由师范为主转入非师范性质的人才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业务能力需要不断更新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学合作办学、服务经济社会能力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3.4后续的主要工作
(1)重新确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目标。以工程教育认证规范为指导,制定符合人才目标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2)内培外引与兼职并举,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通过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外出进修培训、企业实践锻炼和在岗培养等多种形式实施内培工作;通过引进优秀的博士毕业生、聘请企业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等措施做好外引工作。
(3)完善学生实践创新训练体系,政策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电子设计竞赛等为抓手,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彰显优势。
(4)扩大与企业合作的范围,增强合作力度。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教师,高级工程师为学生开设专业课程和讲座。企业参与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与设备,安排学生岗位锻炼。
参考文献: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