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山水游记篇一
俗话说得好,“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今天我要和爸爸妈妈去桂林游玩,去真真正正领略一下桂林那美丽的景色。
在水平如镜的小漓江,我坐在游船上往两岸看,岸边的树林郁郁葱葱,两岸的山峰,峰峰相连,与漓江相映生辉。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看,那就是桂林鼎鼎有名的象鼻山了。象鼻山中间的一个大洞正好把鼻子和身子分开。一头活生生的大巨象展现在眼前。它的鼻子伸进水里,好像要喝水似的。漓江的水是绿色的,在象山的衬托下,漓江绿得像是一层晶莹剔透的翡翠;漓江是那样静,静得只能看见船激起的微波。千姿百态,奇妙无比,没有山、舟、树,似乎就感觉不到漓江的存在。
前面还有一座叫做“罗汉晒肚”的山景,像一个敞胸露肚的罗汉先生坐在江边休息,真是奇形怪异,出神入化。
我和几个小伙伴跑到甲板上,随着导游的解说,指指点点,赞叹不已。当游船行经九马画山时,人群中不停地喊道:“我找到了三匹”“我找到了五匹”“在哪,在哪,我怎么找不到”……有兴奋的,有惊讶的……,过了半个小时,游玩结束了。
这个美丽的桂林真是名不虚传啊!
星期六,天阴阴的,我和妈妈、三姨妈、姐姐按照预定计划,开始出发,向双河的虎山水库出发。
经过了一个小时的路程,终于来到了虎山水库。我第一个冲出车门,奔向河滩,迫不及待的扑向水中,跟河水来了个“亲密接触”,呀!衣服都湿透了。妈妈她们来了,看到我这副狼狈不堪的样子,不禁大笑起来,我也跟着大笑起来,笑的时候发现水里有鱼,我立马就变得严肃起来,大声喊道:“妈妈,把鱼网给我。”我从水里看准小鱼游玩的地方用渔网往上一捞,哈哈,小鱼进网了,正乐呵呵地准备给妈妈看时,却听到她们也在哈哈大笑呢,原来鱼太小了,从网里又掉到水里了。
到了中午,太阳火烧着大地,让人睁不开眼睛,我们只好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8月26日,我在桂林观赏桂林的山水。进人公路,路两旁栽满了花草,无论花还是树,都比小区的精神呢。好多不知名的花正开着,这一朵,哪儿一簇,多得不可计数。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块无瑕的翡翠”。爬上山,便看见一个少数民族的人,看上去好像白族。白族话我不会说。我听不出他们说些什么,但看的出来很欢迎我们的到来。他们为我们指路,让我们找到了一个树林,里面有一条小溪,看似很普通。我们顺着小溪走,走到尽头,又看见了27个民族的人呢。中午,我们四处走着看,也去摘果子,果子有的酸有的甜,市场上买不到的。
我们下午去了鱼场,那里有卖鱼的,也有可以钓鱼的地方。那里的鱼品种真多,什么金鱼、鲤鱼、等等。我们没有鱼竿,只好看别人钓,他们钓了一条又一条,在桶里游来游去,真好看。桂林真是名不虚传啊。
不知爸爸从哪儿知道了木杓沙滩,一时兴起,他说要到那儿吃饭游玩。
我们开车出发,不到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木杓沙滩。一下车,我二话不说,立刻冲到沙滩,这儿的沙子真松软啊!脚一踩像是要马上陷下去又像是要马上滑到似的。我用手捧起沙子,风轻轻一吹,洋洋洒洒,四处飘扬。不知为何,这种场景尽然使我格外的悲伤,可能是因为他们就这样的分离别处而感到难过吧。走向海边,这里的沙子变得湿润起来,细心点的话会发现这儿有一些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贝壳。海浪这样一卷,风儿这样一吹,是那样的清凉雅致,风水渗透心灵,经受大自然的洗礼,使人身心舒畅、愉快。
游玩了沙滩,时候不早了,我们就在一家小酒店吃饭。因为靠海,这儿的海鲜格外的鲜美,蚌壳、苍鱼、小白虾……不管是什么通俗的菜都变得色香味俱全,当然蔬菜也是极佳的。我觉得最好吃的应当是海藻,我从未吃过这种玩意,粗看我还以为是海带呢,吃进去像是紫菜的口感,却有一股爽口的鲜味。
吃到一半,把窗户打开,一边欣赏着微波粼粼的海面,听着一声接一声的海浪声,又吃着可口的海鲜,真是极好的!有机会,定要再来啊!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黄山旅游。我们坐了好长时间的车,却连黄山的影子都没看见,害得我一直打着哈欠,正当我快要睡着时,导游说,黄山到了。我一听,好像中了魔法一样,一样子变得精神饱满,跟着导游爬上了山。
山上的景点可真多,各种高耸入云的山峰,高大宏伟,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梦笔生花,真像一枝毛笔尖,笔尖上还长着一棵松树。笔架山,好像放大了几千万倍的笔架。还有猴子观海。最后,我们上了光明顶。我看见一座山峰,头顶江秃秃的,没有一棵树,导游说是莲花峰,仔细一看,真像一朵盛开的巨大莲花。好神奇啊!
黄山上有许多松树,千姿百态,形象各异。有破石松、夫妇松、黑虎松、凤尾松……就说夫妇松吧,一棵高大的松树根部长出一棵细长的杜鹃,松树就像一位英俊的男子,而杜鹃像一位妙龄女子,它们连成一体,相亲相爱。再看破石松,这棵树在石头里生了根,把石头都撑破了,我太佩服这棵顽强的松树了。
今天,我登上了向往己久的黄山,俯望万里苍山,我想,一定要把祖国的三山五岳都游遍。
上个星期六,我和小组的三个人一起去了青龙山。我们来到了青龙山脚下,抬头仰望,只见四根粗大的柱子支撑着大门,大门顶上刻着五个大字“青龙山公园”踩着淡灰色的石级缓缓而上,接着我们几个来到了半山腰。那里有一个六角凉亭,人们在那里休息,乘凉。凉亭给人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走过了亭子,沿着石径向前走。路两旁有许多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一棵连着一棵把整座公园遮盖得严严实实。再往上走,有一个草坪,小草破土而出,像是给大地铺上了绿毯。人们有的懒洋洋地躺在草坪上睡大觉,有的兴高采烈地放风筝……草坪成了人们游玩的好地方。
再往上走,还有一个草坪,那里可以锻炼身体。往下看,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太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港中渔轮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在波浪中轻轻摇晃。朱家尖,鲁家峙两座大桥像两条长龙横卧在海面,魅力无比,渔都沈家门风光尽收眼底。青龙山真美啊!真是人们观赏的好地方!
今天起了个大早,要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很早就听说过西湖的美,这次能亲身去让我激动不已。
我们坐车到湖滨公园,正好在放音乐喷泉,那喷泉随着音乐变化,喷出各种变化,水“哗”地一下喷出,最高的水柱有一栋楼高,一会又似柳条吹拂,随风飘动,一会又似含苞待放的花朵,一会开出花朵,一会又凋零下去,千姿百态,各种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接着我们乘船去三潭印月。三潭印月是西湖十大美景之一,早有耳闻风景独特,让我迫不及待要上岛。船靠岸了,我们跟着人群上了岛,远远看见湖水深处有三座甁形石塔,塔高约2米,有五个小圆孔,岛中湖面被桥堤分割成“田”字形,构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美景。
走了一天的路途,却感觉不到丝毫疲倦,西湖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西湖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清晨,天还没有亮,我早早起床,因为我们要去光明顶看日出。
一走出宾馆,我们就傻眼了。四周云雾环绕,一片朦胧,好像身处天堂一般。爸爸妈妈说不会有日出了,我不死心,他们没办法,只好陪我爬光明顶。
我们穿着雨衣,拿着拐仗,全副武装去爬山,我奋力向上爬着,地上湿湿的,雾很大。爬着爬着,我就觉得很累,脚也抬不起来,昨天爬第一的劲头也不见了。我只好不停地对自己说:“别放弃,继续往上爬,一定会爬上山顶。”我气喘吁吁,汗流颊背地爬上山顶,心里涌起一股喜悦,我终于爬上来了!
山顶上云雾缭绕,三步之内都看不清人,许多游客都在静静地等待日出。一阵风吹来,雾慢慢地飘动,像幽灵似的。松涛阵阵回荡在山间。我站在亭子里等啊等,好像等了一个世纪那么久,太阳还是没有出来,等到的只有雾、风、还有雨。开始,只是蒙蒙细雨,后来雨越下越大,风也越刮越猛,我的鞋子都湿了。
太阳没有出来,我们被雾包围了。导游指着一团团雾气,告诉我们是什么景点,我很沮丧,今天啥也没看见。
山水游记篇二
我国古代散文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是简单的叙事,接着有了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如《左传》,后来有了议论政事、阐释哲理的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再往后才是山水游记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指导,欢迎阅读!
山水游记是我国古代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散文,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体制短小、描写简单的小散文,到晋代成熟的山水游记,再到唐宋更宽阔、更具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山水记游散文,其影响所及直至明清不衰。
1、素读(初读),以求读准
主要注意通假字、多音字、破读字的字音。
如:《兰亭集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中“会”是多音字,读kuài。《赤壁赋》中“冯虚御风”的“冯”是通假字,本字是“凭”,要读píng;“举酒属客”中的“属”是通假字,本字是“嘱”,读zhǔ;“驾一叶扁舟”中“扁”中多音字,读piān;“少焉”中的“少”是多音字,读shǎo。《游褒禅山记》中的“禅”是多音字,读chán;“无物以相之”中的“相”是个多音字,读xiàng。又如“今言‘华’ (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中两个“华”的读音。
2、译读,理解内容
译读要有语境意识,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还要注意夯实文言文基础,如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句式等。
乐——痛——悲——感
叙事,突出“乐”;抒情,突出“叹”;拓展,突出“感”。
乐——悲——乐
泛舟畅游,饱尝秋景,是乐;吟诗听箫,吊古伤今,是悲;悲中求解,自我安慰,开怀畅饮,酩酊大醉,是喜。
客:人生短暂,洪福无缘,清福难得
主: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可徘徊其间,自得其乐(宇宙观)
身处逆境,要胸襟洒脱、态度豁达,乐观超脱,随缘自适,理性对待生活(人生观)
:游山所见与经过(记叙)——游山心得(议论)——记游结尾(补叙)
成功:志、力、物
治学:深思慎取
因事见理,夹叙夹议
3、美读,读明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韵味。
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美读。如下面的句子,可作如下点断与诵读: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
此地有崇山峻岭,…… (用清新明快的语调)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低沉压抑,徐徐吐出)(《兰亭集序》)
况/吾与子 / 渔樵于 / 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者 / 而观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
而又何羡乎(疑词重读)
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读出气势)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节拍一致,语速舒缓)
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
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读出“乐”)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出“悲”)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表现出旷达)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表现出洒脱)(《赤壁赋》)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于是余有叹焉……此余之所得也(这一节使用了大量虚词,要注意“焉”“也”“夫”“则”“而”“故”“矣”“然”“其”“乎”等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用)(《游褒禅山记》)
还可以采取唱和法(如《兰亭集序》可让女生唱第一段、女生和第二段,一男生唱第三段,男生和第四段)、对答法(女生读第一段,男生读第二段,两个男生各进行三四段的主客问答,男女生合读最后一段)和师生合作法(师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男生读三四段,师读最后一段)。这样的形式,可产生美的'效应,有无更好的形式,还可探索。所要注意的是,一要考虑内容与情感,二要考虑男女生发音特点,三要考虑“气势”与“共鸣”。
山水游记散文,与诗歌一样者要借助形象,不过有所不同:诗常用比兴,展现的形象与具体事物之间距离较大,即使是直接描写,诗歌的语言、意象更注意提炼与升华。而散文写的景象着实具体,跟生活情景很贴近,给我们一种逼真的感受。
山水游记散文常通过描绘景观来抒写游兴和感受,甚至在阐述哲理时也有很多形象性的成分,包括语言的形象、举例的形象和情感的形象性等等。
从形象角度欣赏山水游记散文,一是可获得美感,在写作上得到启迪;二是有助于我们领会山水游记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所阐述的哲理。
下面作些例析。
如《兰亭集序》中的如下形象段落: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这里呈现了兰亭盛会的景象:群贤聚会;山岭蜿蜒,清流映带;风和日丽,天朗气清。王羲之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从中我们可体味到王羲之的情感是平静、闲适的。
又如前《赤壁赋》中的如下段落: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呈现为开阔的景象: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这样的江月景象衬的是苏轼与客的快乐心境,与苏轼洒脱的胸怀相辉相映。
再如《游褒禅山记》如下记游情景: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记叙的景物由禅院到华山洞,再到仆碑。记游华山洞的经过,先略述前洞和后洞的概况,突出前洞与后洞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以及游前洞之易与游后洞之难,揭示一般游人就易避难的心理,为后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伏笔。然后详记游后洞的经过。“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点明了与人同游,这才有入洞以后诸人的不同反应。写经过时,对所见景象,只异常简括地记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用连锁句式说明入“深”、进“难”、见“奇”的递进式因果关系,为后文借景喻理提供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三篇游记散文写景都做到了形象真切,既有语言的生动描摹,又有情感的形象(无论是兰亭之乐、赤壁之欢,还是游褒禅山后洞之悔,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情境),还有说理的形象(如《赤壁赋》借江月为喻来谈宇宙万物的“变”与“不变”)。
我们知道,纯山水游记散文是极少的,《兰亭集序》《赤壁赋》和《游褒禅山记》都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还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篇散文中的一草一木,都渗透了作者的情意。欣赏时,既要去品味散文家们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志趣和情感,又要品味他们“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感慨和顿悟。品味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要从他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悟中去探求其生命观,欣赏《赤壁赋》则要从苏轼对世事的达观超然的态度中体会其宇宙观与人生观,研究《游褒禅山记》更要从王安石的因事见理,夹叙夹议中去把握其哲学思想与人生道理(治学、为人、处世要深思慎取,成功离不开“志”“力”“物”,要尽志方能无悔)。
要真正地品味情意,需要两个把握:
1、 把握写景、抒情和议论的关系
山水游记散文中,景、情、议是有机统一的。景与情往往融合在一起,情有时也通过议论来抒发。景与议的关系有:先写景后议论;先议论后写景;夹叙夹议。
《兰亭集序》:景、情、议合一,景中有情,情后有议,议中有情。
《赤壁赋》:由景生情,借物说理,以物汇神。
《游褒禅山记》:因事见理,先叙后议
2、 把握写实与写虚的关系
山水游记中的“景”既是现实之景,又是作者心中之景,是散文家创造的艺术之景,是虚景。研读时,要充分展开想象,对所绘之景、所叙之事、所状之物进行补充、再创造,才能获得裨益。
如读《赤壁赋》第一段,可展开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它改写成一段描写秋江月夜的散文,不少于200字。
月亮出来明皎皎呀,佳人容颜多俊俏呀!
身材苗条惹人爱呀,相思缠心好烦恼呀!
山水游记篇三
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王安石的这首绝句,是他的《游钟山》四首绝句中的第一首。自古以来的批评家在谈到王安石的诗歌时,说来说去不过是《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之类,其实,王安石的绝句佳作满眼,美不胜收。这首《游钟山》就是一首很少有人谈到,但确实是非常优秀而有特色的作品,拈出来加以赏析,可以达到“奇文共欣赏”的目的。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是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山”字出现了八次,一个字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出现得如此频繁,在整个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很罕见的。可以说, 王安石正是借助于这个“山”的反复运用,不仅达到了回环反复的效果,在形式上取得了特殊的美感,而且在内涵上形成了特殊的意蕴。
诗的一到四句构成了一个逻辑关系,即因为“终于看山不厌山”,所以才有“买山终待老山间”的想法与举动;又因为“买山终待老山间”,可以更认真细致地看 山,所以又才有“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的结果。尽管无处不写到山,但在这一逻辑关系中,作者始终是作品所要表现的重点。而在对作者思想感情及 人生境界的表现上,“山”字起着特殊的作用。
诗中的山有两座山,第一座就是前二句所写的山,那是一座华丽的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似乎暗用了李白“相看两不厌山,唯有敬亭山”的诗意。既然终日看都 不厌烦,那么由此可见钟山是多么有魅力。第二句是用买山的行为来说明钟山的魅力,而“终待老”三字更加突出了这种魅力。在这种情况下,山还只是一个具有特 殊魅力的审美客体,诗人所看到的山还只是它的表层,吸引诗人的是山上的花这样的表面的.东西。第二座是诗的最后两句所写的山,那是一座进入了悠闲自在境界的 山。山上的花全部凋零,山还依然还是那座山,但是,它已经是一座精神得到了升华的山了,豪华落尽见真醇,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它就像一位得道的高人,去掉 了所有的浮躁与华美,进入了神完气足,闲静自在的境界。这就更使诗人留连忘返了。
这首诗表现上看来是在写山,但实际上却是在写人,甚至可能写的就是诗人自己。早年的诗人,意气风华,投身政治,锐意改革,在别人看来是多么辉煌荣耀。改革 失败后,诗人隐居南京,多与钟山为伴,辉煌不再,荣耀不存,没有了从前的锐气,也就没有了从前的浮躁。这山多像诗人自己!当然,山可能也未必就是诗人自 己,但是,它绝对表现了诗人的某种具有象征性的心路历程。在表面的写山过程中,暗含着极为深刻的寓意。这使这首诗品味起来像寓言,又像偈语。
诗中连用了八个“山”字,显然不是随意的行为,而是有意的安排。八个“山”字在诗中形成了回环反复之美,而且对称中有错落,更有特殊的韵味。八个“山”字 平均分配在四句中,每一句中都是两个“山”字。但是,前二句中的“山”字分别出现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上,没有一个的位置相同,这就说明这两句是以错落为 主,主要想造成一种形式上的变化。而后二句中的“山”字却被安排在不同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使其构成了非常明显的对称,表现出了一种形式上的对称之美。这 样,前后的句子在句法上就的所区别,有所变化。所以,这首诗不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都可以说是极为出色的。
2、钟山即事
山水游记篇四
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寓情于景的游记作文,仅供参考。
我对五夷山一直很向往。今年暑假,怀着满心的激动,带着急切的期盼,我终于随父亲登上了去五夷山的飞机。
当我踏上归乡的旅途时,机舱的播音器里飘来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歌声:“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哎……”那亲切熟悉的旋律让我陶醉。我爱五夷山,但富饶美丽、牛羊满坡的蒙古大草原同样是我热爱的“五夷山”啊!
伴着长长的车鸣,汽车钻进了一片浓雾。
故乡的晨曦躲在一片远山中,从密密的山路一直飘到了沉睡的荒地上。它唤起了石桥上的尘埃,它驱散了一夜的静谧,它的云雾弥漫在隐约的纱衣下,绽放出了羞涩的微笑。
在这片微笑下,我看不到闪烁的霓虹灯,听不到车水马龙的喧哗。这里是那么清宁、清静与恬静。井台咯吱咯吱地呻吟,牛羊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作响,田野沟壑梯梯坎坎纵横交错,如家乡老人饱经风霜的脸。
土豆、红薯和自家腌制的咸萝卜处处飘香。铁环中偶尔溅起的泥土扑在农家小孩灿烂的笑脸上,这一切是那么和谐。既柔弱但又坚硬得容不下丝毫的破坏。
石阶的尽头延伸到树林的深处。这是一条多么幽深的石阶,上面或许沾染了少许青苔,但抹灭不了家乡人走过的无数亲切的脚印,无数艰辛的汗水。
涓涓的流水似乎永不干涸。细流冲刷着河底坚硬的河石,但河石仿佛蕴育大山的雄伟沉默,永远地沉思在细流的撞击中,年复一年。
林中的那棵黄桷树从我的记忆中浮现出来,还是一样的挺拔,不一样的是多了道道历史的沟纹,多了少许时间的沧桑。儿时的我总想爬上它的树顶,但惧怕大众的责骂。现在我已经放弃了这种想法。我想,让它成为我心中对故乡敬仰的化身吧!
我不明白大山下孕育着怎样坚挺的脊梁,但我明白地底下涌动着无比热情的土壤。我不明白天空下隐藏着多么善良的愿望,但我明白溪流中流淌着永不言败的精神!
无数次地站在那离别的树下,汽车疾驶而过的声音时时萦绕在耳旁,但浓浓的张音已掩埋了这聒噪的繁华。这种神秘的感觉笼罩着我,说不清也道不明。
山,好雄伟的山哟!日里念过多少次,夜里梦过几多回,当实实在在横在面前时,那思念之情愈加浓烈。
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于这无私的奉献,我该回赠什么呢?我不敢回头,生怕分别的眼泪会冲破感情的堤坝。背后,一个个渴望的眼睛在为我送行,我走了,背负着大山的希望……三年了!……多少次梦里常与山相见,故乡的山,我爱你,爱你的纯朴,厚道,爱你的粗犷,豪放……捧起故乡的红枣,百思飘摇,一粒粒红枣,一颗颗心,故乡的山盼我早(枣)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