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亲子活动总结与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在与爸爸妈妈找找、认认玩玩的过程中熟悉班级环境,认识自己的老师。
体验幼儿园活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8:00——9:00 桌面游戏 (教师与家长、幼儿自由交谈,配班老师负责签到。)
二:9:00——9:30 点名、幼儿自选标记 。(宝宝们,老师叫到你的名字,你就到老师这儿来,给我们大家认识一下好吗?鼓励幼儿自己能大胆走上来,老师抱抱该幼儿,并让他自己选一个喜欢的小标记。配班老师和保育老师组织幼儿贴标记认识自己的床铺、茶杯、毛巾及衣帽间)
三:9:30——9:50 组织幼儿分组小便、洗手、拿杯子喝牛奶。(保育老师消毒桌子、主班老师组织幼儿小便、洗手、拿杯子、配班老师负责倒牛奶。)
四:9:50——10:00 组织幼儿去户外做操
五:10:00——10:20 组织集体活动:亲子共同制作水果、蔬菜娃娃 (另附教案在后)
六、10:20——10:30 小便、喝水
七、10:30——11:00 家长会
本次的活动,我们班来了27位宝宝和家长,我们活动是8点开始,这些家长们都能准时参加,可想而知,我们的家长对这次活动的重视,基于老师和家长的重视,所以活动开展的也就成功了。第五个环节中,幼儿的参与率较高,非常感兴趣,与自己的爸爸妈妈合作时的热情也较高,课后的效果也不错,但是由于手工课时间不好掌握,又想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所以,在评价的时候,时间上有些仓促,没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家长会环节,我们的孩子认真地玩玩具,家长用心地倾听,了解家长如何为孩子入园做好准备;入园后孩子的表现以及家长的态度;幼儿园如何帮助幼儿度过入园适应期;最后的重点是家园配合,我们把具体的事情细化,一件一件交代给家长,家长们很配合,听得也很认真,对不明白的地方,我们也现场做了解释,使得每个家长通过这次的活动,也上了一节“新手”入门课程,家长们都表示,通过这次活动,自己更加有信心了,也从原来的一无所知到全面的了解了。
本次小班开展的亲子活动,成功地为新入园的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奠定了基础,祝愿可爱的'宝宝们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此次活动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家长们热情参与,主动配合,他们不仅看到了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耐心、细心,而且也对孩子在园的半日活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消除了后顾之忧。促进了幼儿实现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拉近了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与孩子、孩子与老师、老师与父母的距离,同时也提升了教师开展新生工作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相信在家园的共同配合努力下,一定能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
最后,感谢家长们的到来,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积极地配合。
幼儿园小班亲子活动总结与反思篇二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亲子共读”,即家长确立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以良好、开放、多样的家庭学习氛围,与孩子共处、共学,读懂孩子的个性、情感需求,与孩子共享成长的乐趣,一起发展。可以说,“亲子共读”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具体体现。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认为,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进入了社会转型期,人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开始点击人的全面发展。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个体有自我发展的欲望,二是社会提供必要的条件。可以说,这是我们上海家庭分享的基本条件和趋势。
目前,从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而言,创建“学习型家庭”正成为热门话题。2000年初,由上海市妇联、市教委、市总工会、市卫生局联合下发的《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纲》(试行)中指出: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目标之一是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工作任务之一是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工作原则之一是将创建学习型家庭和推行终身教育相结合。这些,都给我们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学习型家庭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因此,选择怎样的研究切入点,采取怎样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与途径,贯彻《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纲》(试行)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所要思考的课题。为此,我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对102名中班幼儿、124名大班幼儿的家庭开展了关于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问卷调查,了解本园现状,提炼参考依据。
(一)有利条件
1.家庭生活空间的优化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占被调查总数的60%,父母作为主要教养人的人数占总数的60%,基本有书房的家庭占总数的77%,这说明随着家庭生活环境的日益改善,父母作为主要教养人这一趋势,为亲子共同生活与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2.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
在“学习型家庭中的家长应做些什么”方面,有43%和35%的家长把营造家庭学习气氛和读懂孩子这本书作为重要的家长行为,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环境与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虽然选择“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相对少些,只占总数的16%和7%,但“终身学习”的理念正开始走进家庭。
(二)不利条件
1、重视双向互动,忽视全程学习
全程性是“学习型家庭”的学习特点之一。调查中,有63 %的家长理解为亲子双向互动的全过程,有9 %的家长理解为学习某一内容的全过程,只有4 %的家长认为是渗透于一日的全过程。由此说明,相当多的家长还只是停留于单一形式或内容上,忽视了渗透性,把亲子时间理解为纯粹的教育时间,而非大量的生活式学习。
2、重视兴趣需求,忽视年龄特点
从“创建学习型家庭中应让孩子获得什么”的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家长选择了学习兴趣和需求、独立的人格,分别占总数的42%、31%,而情感交流与沟通、开朗的个性却分别只占总数的 22 %和13%。由此说明,家长的教育行为越来越与未来社会、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把书本知识的学习置于重要的地位,而忽视了幼儿这一年龄阶段情感体验和个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期,忽视了家庭情感互动功能,把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片面理解为单纯的书本知识的共同学习以及对知识学习的能力准备。
3、重视终身学习,忽视角色转换
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关键应有哪些意识”一栏中,有45%、40%、26%的家长分别选择了让素质教育走进家庭、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只有8 %的家长认为最关键的意识是向孩子学习;在“家庭活动”中,有83 %和40 %的家庭主体活动是读书看报与看电视,而“和孩子游戏”只占36 %,且位于看电视之后。由此说明,广大家长存在着终身学习本体化的倾向,即个体化行为,而非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学习,存在着观念转化为行为的断层。
综合调查结果,我园以“亲子共读”为切入口,力求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出有利于学习型家庭形成的幼儿家庭教育模式,为幼儿园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提供方法指导与有效途径。
二、开展“亲子共读”实践活动
(一)宣传指导,帮助不同层次家长提高认识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我园的家长对学习型家庭的内涵理解得较为深刻。如: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创建平等、互重、对话的新型亲子关系等等。但是,往往缺乏向孩子学习的意识,按自己的意愿定下孩子发展的目标,造成认识上的误区。
针对这一家长教育现状,我园积极开展家长专题讲演、设计“创建学习型家庭”专辑、《家庭·亲子·成长》征文比赛等一系列宣传与指导活动,为亲子共读提供可借鉴的理念和方法。在观念碰撞中,帮助家长读懂孩子这本书,寻找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共同营造亲子共读的家庭学习氛围。
(二)实践体验,促使家长获得正确的定位
“如何读懂孩子这本书”是亲子共读活动中的关键,因此,我园充分挖掘教育功能。
3、建立班级图书馆——让孩子根据意愿借阅图书,回家与父母共读,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沟通对话,发挥家委会成员的能动性
我们认识到在倡导亲子共读中,加强与家委会成员的沟通、对话是有力的保证。为此,我园着重将“亲子共读”研究内容与家委会成员“见面”。
2.座谈课题研究与实施的可行性——共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拟定致全体幼儿家长“营造亲子共读氛围”倡议书,将亲子共读、共同成长的观念转化为了可操作的方法。同时,借助园《家庭·亲子·成长》家庭学习节,向全体延吉幼儿园家长发起倡议。
(四)资源共享,共建学习型社区
作为社区的一个窗口,我们充分利用软件、硬件优势,引导亲子间形成共读的学习氛围。
3.尝试开辟新渠道,与企业合作,联手举办“康尔润通”杯家庭学习节、《家庭·亲子·成长》征文比赛,以此来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创建活动的影响。
(五)培训反思,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加强“家教研究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2、通过培训,让每位教师把握课题研究的科学方法,同时选送课题组成员参加市“推进学习型家庭”理论讲习班,以此来提高教师对“亲子共读”理念实践的反思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教师的全方位参与有益于弥补和改进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相脱离的状况,让教师在实践中能对“亲子共读”活动起到拓展与延伸的作用,从而促使每位教师成为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研究主体。
三、对“亲子共读”活动的思考
(一)转换角色位置是形成“亲子共读”理念的首要前提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又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因此,形成“亲子共读”理念,教师和家长之间、亲子之间必须重新定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曾经说过,教师必须要把自我教育作为他终身的任务。因此,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关键在于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由过去单向传承式的指导者地位转换为双向交互式的家园关系,充分发挥家长更新“亲子共读”理念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现代社会的家长而言,在儿童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父母不仅是教育者,同时又是受教育者。在学习化社会的今天,孩子不仅仅在受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同时也在“社会化”着父母,也就是说,两代人的社会化既有共同性,又有双向性。共同性指两代人共同成长,双向性则指两代人的相互影响。因此,现代家庭应该突破单向的教育模式,采用亲子交互式的学习模式,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向孩子学习,营造一种“跨越代沟”的和-谐的亲子关系,通过分享交流、平等尊重,达到共同成长的目标。
(二)营造适宜氛围是构建“亲子共读”理念的心理基础
随着现代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开始从物质生活享受转向精神生活享受。因此,在构建“亲子共读”理念的过程中,营造适宜家庭学习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信息环境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即给孩子留有活动的空间,包括在社区创设一方空间;提供有利于孩子阅读的良好环境,并将图书作为给幼儿提供学习经验、获得处理问题方法、开发各种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媒介。
二是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温馨的家庭生活和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学习需要。因此,家长既要注意亲子沟通的行为方式,创造一种“听的气氛”,学会“平等对话”,又要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合理的家庭生活方式。
三是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良好、开放、多样的信息环境起着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探索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的作用,它可以不断提高家庭生活的文化含量,开拓与孩子沟通的信息渠道。
(三)把握年龄特点是实施“亲子共读”活动的关键环节
“读懂孩子这本书” 是科学,是艺术。由于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上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有不同的关键期,因此,怎么读,读什么,没有通式。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他们年龄虽小,但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并不亚于成人,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如果真正读懂了,读通了,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
因此,作为“亲子共读”活动引领者的教师和“亲子共读”主角之一的家长更应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共同用情感体验、智能和童心介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理解、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从而产生“共感”,并借助于孩子身心特点、个性发展所能接受的亲子阅读、游戏、亲近自然、主题探究的共读形式,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在一系列亲子共读中,既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心与爱心,又让家长意识到孩子有其“一百种语言”来探究世界,感悟到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是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在共处中,读懂孩子这本书,确立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平等沟通,增强亲子感情,密切亲子关系,满足孩子情感体验与个性需求。
(四)资源共享互动是强化“亲子共读”理念的有效渠道
“学习型家庭”是健康、理想的家庭教育形态。为了达到这一境界,幼儿园首先应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通过积极的组织行为,与家长有效地合作,共商教育对策,引领家长成为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强有力的推动者,成为迈向学习社会的催化者。
幼儿园《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反映的就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幼儿教育理念,这说明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与社区的教育资源,并纳入到“亲子共读”指导工作的整体规划中。积极、主动、有计划地把家委会的人力资源、家庭学习的物质资源、家庭互动的经验资源、社会力量的推动资源、生态环境的交互资源等可开发资源通过借重、共读、共享等不同形式,加以整合、完善,从而变为有效资源,充实到强化“亲子共读” 理念的资源库中,真正为“亲子共读”活动的持续发展,为创建“学习型家庭”提供丰实的资源,拓展有效空间与渠道。
幼儿园小班亲子活动总结与反思篇三
活动虽然圆满结束了。确让我们发现了很多的问题供我们反思改正。1.本次活动虽然是第一次举办,遇到突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想法不够全面。当天下雨,园方没有做好第二准备,打乱了计划和安排。因此出现了室内空间小。热闹气氛不够。很多家长只能让孩子品尝。自己不能参入!孩子所品尝的美食品种有限。部分家长对突发下雨也准备不足,老师对佳肴的要求把关力度弱,因此出现了有的班级是盛宴。有的班级比较“冷宴”了 。以后在组织活动严格按要求、按质量完成。2.活动设计为两个环节;品尝百家宴和亲子游戏。2号的游戏部分准备很充分。但项目太多、时间太长。所以出现秩序比较忙乱。老师在班级组织上还优待于提高。主持的`驾驭能力和方法还要加强。
以后象这样的游戏活动提前开始进行初赛、复赛。再在活动当天进行决赛。3.我园坚持活动参入“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让每个家庭和孩子都能参入。可有些家庭非常积极参加游戏“n”次。这体现出老师的控制和安排场面上的应变要提高。家长们遵守纪律、尊重他人、为孩子树立好榜样的意识要长期不懈的引导。以后多开展些家园互动交流活动。
以上都是在今后组织活动要注意改正的方面。这样会对活动的开展有帮助。希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活动会举办得更加精彩绝能的。让孩子更加感受到快乐!留下最美好的印迹!家长们你们也许有好的建议。请留言我们。谢谢!
林之光幼儿园园长
幼儿园小班亲子活动总结与反思篇四
今天给孩子上的是数学活动《美丽的项链》,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感知规律,让幼儿增强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由于孩子刚入园,各方面的技能差,所以以简单的排序为主。
第一环节我先出示一组有规律的颜色项链:一个黄一个红……,让幼儿初步感知什么是规律,什么叫按规律排序。然后提问:小狗穿了一串漂亮而整齐的项链,是什么颜色的,是怎样排的,谁来说一说?让宝宝在说的过程中感知规律。
第二个环节是让个别宝宝尝试按规律串项链。巩固宝宝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看看这条项链是怎么排的,有没有排错的地方。(一起说:1黄1红……)
第三环节是幼儿自主操作。
这部分分两个层次,能力强的幼儿自己不同的规律来;能力弱的幼儿按出示的项链规律穿一穿。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简单规律排序,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个别幼儿还能自己设计规律对物体进行排序。虽然一些能力弱的幼儿似乎没有按规律排序,没有达到活动目标,但是,他们今天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发现有规律的排序,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感知了物体的规律美,在今后的活动中,他能将今天的收获和感知表现出来,这样就达到了目的。
从本次活动中使我感悟到,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达到同一个标准,只能力求让每一个幼儿主动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从这次活动中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这次的排序活动,以往我们都习惯于比较一组物体的外部特征的差异或数量的差异来进行有规律的排序,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和游戏中存在的规律。因此我在日常活动中我让幼儿在玩积木时或在排队时进行有规律排序的活动,在小结时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使孩子知道在生活中和游戏中也存在有很多规律,所以这个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使孩子学习按规律排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寻找规律、发现规律。
幼儿园小班亲子活动总结与反思篇五
圣经中有这么一句话:“施者比受者更有福。”我想把我们的班的宝宝都培养成施者,让他们成为有福的人。利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点点滴滴的教育宝宝,例如:每次宝宝穿了新的衣服鞋子来园后,总喜欢给老师、阿姨看一看,我借助这个机会问宝宝:“这是谁买的啊?”宝宝回答:“妈妈或者奶奶等。”我就会告诉宝宝,那你有没有谢谢妈妈呢?让宝宝回家后说“谢谢!”几次以后宝宝会主动的和我说,“这是妈妈给我买的衣服,我谢谢妈妈了。”我认为这既是礼貌教育的一种也是感恩的表达方式。 我们这次活动中让宝宝在家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就是要宝宝把对长辈的爱表达在平常的生活中,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通过实践证明大部分宝宝都能做的.很好!
1、家长和宝宝的座位还是需要宽松一些,这样便于家长行走和老师和家长的沟通。
2、宝宝展示的机会可以多一些,可以展示一些平时教育活动中的歌曲儿歌等。家长好不容易来一次,只能看见宝宝一次闪亮登场,有些不够。
3、互动环节可以让部分家长到台上来展示:如唱“让爱住我家”时,可以事先让一个家庭做好准备。到时带动其他的家长一起唱。
总之我相信在我们各位老师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活动会越来越精彩的。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小班亲子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