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彩初学心得篇一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必须要时刻保持警醒,牢记和遵循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职工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发挥好联系党和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自学党的群众路线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面对当前环境下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大变化,以同志为的最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上台之后,密集的调研,做出了“用一年多时间在全国全党范围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重大的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战略决策,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意义可说非凡。
不难看出,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工作是尽心尽力的。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更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后续发展及其成效充满信心。
统一认识——打破“无形的墙”必须动真格、出干货
“绝大部分党员干部是好的”这一根本判断掩盖不了少部分害群之马对党的形象和声誉的损毁和对党群干群关系的严重损害。整“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旨在打破党群之间、干群之间这堵无形的墙。指出,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不是形式主义,群众一眼就能看出来。因此,要想彻底解决令群众深恶痛绝的作风问题,消除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根源并为解决党内其他问题提供更好条件就必须动真格,出干货,绝不能走过场,决不能被群众批为又是一场“形式主义”。
警钟长鸣——过去好不代表永远好
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已经充分证明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什么时候做得好,我们的事业就发展顺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期到西柏坡考察时指出,我们党的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深入考察历史可以为当代实践把脉治病。作风问题具有极强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特别强调,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因此,必须把制度的硬约束建立和完善起来,让制度经常、定期在全党范围内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开展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保持长效、严控复发。
根本方法——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强调,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好民主生活会,坚持开门搞活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既是活动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要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真正摆进去,放下身段,抛开面子,做到“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教育实践活动是为了不断实现全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每一个党员都离不开、逃不掉。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发扬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开好民主生活会。能否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关乎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关乎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成败。批评和自我批评都要全面、深刻,触及到灵魂,真正摆问题、找差距。清除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同时,要向群众找批评,甚至是很尖锐的批评意见,真正请群众说实话、讲真话,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群众心情舒畅了,我们的工作就取得成效了。
动力保障——让群众监督,让人民满意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央和地方都做了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组建督导组,负责全程督查指导,力度之大,令人振奋。中央的决心广大群众无丝毫怀疑,但是群众最担心的就是闭门造车,致使整风活动无关乎痛痒,更难以持久,最终沦为一场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运动,中央痛心,群众失望。中央做出这一决策的根本动力来自于倾听群众的强烈呼声和愿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下去并取得令群众满意的实效也必须积极鼓励、引导广大群众参与进来,通过现场接访、信访、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吸纳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只有把群众当做镜子来正衣冠才能真正实现衣衫齐整;只有让群众来做搓澡师傅才能洗澡真正洗干净;只有把群众当做医生来治病才能最终治愈顽疾。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真正参与其中,才能取得让群众满意的实效。
全党一定要以高度的党性自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真抓实干,积极主动听取群众呼声和愿望,深入持久做好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切实实赢得实效,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更加广泛、更加深厚、更加可靠的群众基础。
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的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作出的一项重大的部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的基础和执政的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的需要。通过对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的认真学习,我的感触颇深。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是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者。只有党同人民保持紧密的血肉的联系,国家才能变得繁荣稳定,人们才能够生活得幸福安康;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党内还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此,我们一定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深化认识;从永葆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深化认识;从完成党的使命的高度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努力做一名自觉维护和践行党的宗旨的模范。这次中央和省市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使党员干部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从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实际情况看,“四风”问题的种种表现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不强,不善于、不会做、不愿做群众工作。有些党员干部形式主义严重,存在着作风漂浮、办事效率低、不作为乱作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搞特殊,耍权威;一些党员干部不愿意接触群众,怕对话;对群众疾苦不关心,对群众利益不维护;有的唯上不唯实,明摆着的问题视而不见,群众反映充耳不闻等等。这些问题既反映了干部工作能力问题,也反映了干群关系问题,实质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服务人民的态度问题。只有解决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做到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才能在思想上深入领悟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牢记群众观点,进一步发扬光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从当前各项人社工作开展情况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社会保障难度不断加大,人才总量偏小、比例失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任务艰巨等许多问题,这给我们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社部门既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人才队伍的综合管理部门,又是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职能部门,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创新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任。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全局党员干部真正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积极谋划和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重点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服务保障。
从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意义看,这次中央和省市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使党员干部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来使广大党员干部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修正自己,来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曾指出,“知屋漏者在宇下”。只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才能体现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方针。另外,只有做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群众的利益,服务群众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切勿在一片表态的声音中走了样,在一片落实的声音中落了空!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努力做好新时期下的工作。绝不能轰轰烈烈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是对我们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一次深刻教育和考验,也是对我们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作风改进、执政能力的有力促进和提高。我们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精神,认真学习,勇于实践,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效,推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把我市建设成现代化大都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不竭源泉。群众路线秉承的是党的宗旨,遵循的是党的原则,采用的是党的方法,执行的是党的意志。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校训,因为真理来自实践,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最广泛的实践,是社会最大的实事,来自人民群众实践的真理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信党爱校的原则,因为我们党是代表广大人群众利益的党,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不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背离党的基本经验,偏离党的基本路线。
一、善于思,领会坚持群众路线的理念与内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正确、理念先进,则行动果决、富有成效。群众路线说来简单,行动起来(特别在艰苦条件下持久的践行)却十分不易,关键在于要真真切切、彻彻底底地把握群众路线的思想理念和科学内涵,并将其内化成理想信念,成为支撑自己实践的动力源泉。为此,首先要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来理解坚持群众路线;其次,要具备时代观念,坚持与时俱进地丰富群众路线的内涵;再次,要有空间感,坚持因地制宜地应用群众路线,做到灵活应用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作为小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坚持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来理解群众路线,而且通过时空观念丰富群众路线的逻辑内涵,更要结合教学工作的规律来具化实现群众路线的具体形式。
二、勤于学,加强坚持群众路线的技能与本领
思而不学则罔,光是思考而不积极学习与借鉴,必将陷入迷惘。特别是要彻底的、有效的贯彻好、执行好党群众路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要求我们要勤于学习,勤于积累。首先,要提升学习的意识,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加速,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人民群众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要做到把握时代脉搏,掌握群众真实情况,须提升学习意识;其次,要充实学习的内容,我们党从建党至今,关于群众路线的科学论述很多,开展群众路线的具体方法很多,因此我们要广泛地学习这些理念与方法,特别是作为小学教师,要更好地做到坚持群众路线,还需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学习反映小学教学规律的实务知识;再次,要扩大学习的对象,要坚持向党组织学,向专家学者学,更要向基层群众学习,作为小学教师还要向教育战线上的前辈学,要向要先进分子学;最后,要丰富学习的形式,要学会应用书籍、网络、电视等多种学习渠道,采取培训、座谈、辩论、讨教等多种学习形式。当学习意识提升了,学习内容充实了,学习对象扩大了,学习的形式丰富了,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了,成为一种乐趣了,那么,关于坚持群众路线的技能和本领则会自然增强了。
三、躬于行,创新坚持群众路线的方式与方法
思想与理念外化于实践,技巧与本领见诸于行动,坚持群众路线最终只能通过实践来彰显。如何做到孜孜不倦地践行群众路线?首先,要有一份持之以恒的执著,无论是在顺利环境或者遭遇困境,坚持群众路线的意念从未停止,顺利时不忘乎所以,脱离群众;困难时不望而却步,背离群众。其次,要有一种宠辱不惊的淡然,无论是为一万众瞩目的壮举或是在做一不为人知的小事,坚持群众路线的本质从未变化,万众瞩目时不妄自尊大,藐视群众;不为人知时不妄自菲薄,愧于面众。最后,要有一种大胆创新的豪气,因为创新驱动发展。只要时机成熟,要勇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不要害怕失败。任何不经实践的绝妙想法都不可能成为服务人民的现实方案,只有通过实践、大胆创新,方式与方法才会得到检验、得以改进。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工作,同时也要开动脑筋,创新教学方法,如此才能确保更好地服务群众。
四、廉于身,争做坚持群众路线的先锋与表率
廉洁清正是我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承诺,决定着民心所向。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廉洁清正并非于己无关,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廉洁清正于小学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小学教师从岗位职责上来说奠基之师,个人对于学生具有示范作用,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此保持清廉,才能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才能通过小学及学生的奠基和带动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水彩初学心得篇二
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做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入查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与群众贴得更近、与基层的联系也更紧密。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实不实,是否接了地气、落到实处、解决了实际问题,群众的感受最真、最切,也最有发言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仅关系到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成败,也关系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对照“三严三实”,就是要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为民解忧,替民分担,把群众的期盼装在脑海里,放在心坎上。
“严”字当头。清正廉洁、严于律己、为民解忧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将“严”的要求举过头顶、贯穿始终。党员干部首先要达到严以修身的标准,必须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价值观念中的最高位置,时时处处怀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公心,心里要装得下群众,容得下群众,自觉以史为镜、以党章为镜,加强“四德”锻炼,坚定党性修养;不断在知民情、解民困中历练意志品格,提高能力水平。其次,要严以用权,党员干部要慎权、慎微,时刻警醒自己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姓“公”不姓“私”,坚守做人为官的“底线”,切实做到为民掌权、为民用权,绝不谋一己之私、图一时之快,管得了欲望,守得住小节。第三,要严以律己,查一查、比一比、照一照自身在“四风”问题上还存在哪些不足,坚持红红脸、出出汗、洗洗澡,达到不破“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的基本要求,经受住各种考验和诱惑,把常怀律己之心作为立身之本、为政之基,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实”处入手。为民解忧、谋事要实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也是检验一名党员干部是否真正落实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的基本准则,“能干事、会干事、不出事”就是要将“实”的要求落实落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就要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和问题心里有数,把问题作为干事创业的导向,问题和困难掌握清楚了,做决策、想办法的思路也就自然而然出来了。那些能够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民生实事的地方和单位,莫不是“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只有这样,才能干一件成一件,不让“蓝图”变“烂尾”。实干,就是“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自觉放下身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带领群众干实事、谋发展。
“三严三实”作为党员干部的作风标准和行为准则,要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扎扎实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才能推进教育实践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礼记·大学》中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就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让天下都知道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顿好家庭;要整顿好家庭,就要先注重自身修养。今年4月,中央开始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严以修身”成为每名共产党员的重要遵循。而“严以修身”如何衡量呢?其修“为”就是一台很好的天平。
为人,要不失本心。《孟子·告子上》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要心怀恻隐、懂得羞耻、礼貌待人、明辨是非。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要做到不“失其本心”就必须要心存敬畏。只有如此,才能修身以“严”,才会“慎独”,才能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
同时,“修身”不能忘本。中国人历来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卢梭讲“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建设成果来之不易,其中浸透着无数先烈和仁人志士的生命、鲜血和汗水。先行者们把历史的重担交给我们,每名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要有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勤勉工作,不辱使命,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为名,要宠辱不惊。古人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修身”的终极追求,表明树立高尚的品德必须要保持豁达淡泊的心态。《墨子·修身》曰“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现实中,“领导干部”本身就是一项佳誉、一顶无形的光环,要保持良好的声誉,基础在于名副其实。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很多官员都倒在了掩耳盗铃的浮名上,花子孙钱造政绩,为了gdp的虚名,杀鸡取卵、涸泽而渔,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给后人留下了祸根。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名誉要有超脱之心,要不为名所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爱国、敬业、勤于奉献;要不被世俗的花环和糖衣炮弹所俘虏,以工作实绩为名誉增彩;要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心态来面对名誉;要把自己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让功过留与后人评说,才能真正立起一名共产党人独立的操守,丰满的人格。
为利,要公私分明。《史记》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不可公私不分,任性而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把家变成了“权钱交易所”,河南省人大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长期占用云台山乃至焦作市的公共资源来成就个人梦想,公权私用,最终都成为了全党为之警示的典范。
俗话讲“端公家碗、吃公家饭,就要服公家管”。 党的领导干部,是公家人,切不可扯公家的大旗、谋自己的私利,挖公家的墙角、筑自己的屋舍。在利益面前,要多想一想身边的典型案例,站得住脚,做到心不动、手不伸。在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强调说:“想当官就不要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其要义是要求公私分明,官员不要被“物化”。二月河接受中纪委官网访谈时对为官者寄语“好好过日子”,也是告诫为官者要勇于担当、安守本分。《韩非子·五蠹》释义“分其厶以与人为公。”党的领导干部当心胸坦荡、心不藏私,才能秉公办事、尽职履责,让“严以修身”见到成效。
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欲望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足是最大的祸患,贪得无厌是最大的过失。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才是最快乐的。对于每名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严以修身就一定要珍视名节、懂得“舍得”,深刻认识领导就是责任、权力就是服务,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铺开之际,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又指出,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为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为民务实清廉。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高度契合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深入查摆和切实解决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促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带领群众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如果说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是抓作风建设的切入点,那么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则是更好地固本培元。
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就是为民务实清廉。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书记的好榜样,也是全党学习的榜样。
“三严三实”的实质,同样是为民务实清廉。现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修身、用权、律己不严,谋事、创业、做人不实有关。焦裕禄同志就是“三严三实”的榜样。他生活简朴、勤俭办事,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衣帽鞋袜补了又补、缝了又缝。他严守党规党纪,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亲属谋取好处。他亲自起草非常有针对性的《干部十不准》,立规矩,严执行,真正做到了严于律己、洁身自好。
为民务实清廉,应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是为推进作风建设、践行“三严三实”树立新的标杆,更好地让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各级干部的实际行动。
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把焦裕禄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努力践行“三严三实”。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在三严中,严以修身指的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坚守教育教学岗位,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任何时候都决不犹疑、决不含糊、决不动摇。
二是要坚定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与教师学生心相连、同呼吸、共命运。为学生着想,做学生的贴心人,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教育教学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谋事要实,做人要实,真正做学生的领路人。努力学习教育理论,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把学校的发展和系里的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发展。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焦裕禄同志公仆精神的写照,也是党的宗旨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主动加强党性修养,不断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为了学生。
我认为学习焦裕禄,要学习他扎根基层,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当前,我院处于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关键时期,作为其中的一员,要有危机感与责任感。以学校为已家,以兴校为已任,把自已的智慧与力量播洒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校园里;把教师这一职业当作终生奋斗的事业;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与学术素养;全身心融入到学校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来。关心学院的发展、关心我系的发展。我系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个别班级班型较小,学生人数少,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接受新知识能力相对差些;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自律性较差等。面对这些问题,只有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寝室,走进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去深层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调查研究,才能找到相应的办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学习焦裕禄精神,并大力弘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用“三严三实”武装自己,践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爱心、耐心、宽容心、平常心,这些心会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水彩初学心得篇三
民法典心得体会 (一)
民法原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可能会和民法打上“交道”,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民法的框架范围内,因此学习好民法,掌握好民法,运用好民法就显得颇具实际利益和现实意义。
民法被称为是“万法之母”,因此学习法律应当或者必须从研习民法开始。众所周知,民法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庞大而琐碎、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民法学习过程中应当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好的对民法知识融会贯通,领会民法学的真谛。
对于民法学的学习方法,曾有诸多的民法学者撰文论述,我结合自己学习民法的实际感受和收获来对学习民法的方法进行粗浅的介绍。
小心交到其他的号码上产生不当得利问题。其实也正是因为有民法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和谐,变得稳定。我们学习民法不能单单只从书本上的文字知识出发,还要结合现实生活来学习。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民法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民法的价值,此外我们还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即所谓民法学习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民法知识只有能够被运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才会被我们所热衷;同时实践活动也对我们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创新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民法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践,并在实际生活中丰富理论知识。这样,也会更好的激起我们学习民法的兴趣,更好的“以我所学,服务社会”。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成效的,才是有意义的。
民法典心得体会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国《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从胎儿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长岁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权利保护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不仅能统一民事法律规范,消除法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可以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民法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以“人民至上”绝不动摇,为“人民幸福”保驾护航。
从生活的鸡毛蒜皮到人生终身大事,更新服务零距离。从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结婚登记、夫妻债务等,从细节中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米袋子”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打开幸福之门提供有力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环境。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加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变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驱动下的创新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从一个人懵懂时为游戏充值,再到初入社会时网贷平台的“利滚利”,再到见义勇为时不慎造成的损害,再到接到无数垃圾短信的维权,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却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展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体现了中国社会矛盾的转化过程。在“小明”生活的点滴中,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展现。民法典让社会更加公平发展,让群众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
民法典心得体会 (三)
本部民法典颁布生效以后,诉讼离婚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增加,法官判离会更加审慎,诉讼周期会变得更长。其中冷静期的设置,意在让双方强化经营的意识,更加冷静理智的对待婚姻当中的矛盾。笔者提醒大家,遇到婚姻中的小“病”小“伤”不要轻易弃疗,要双方配合、耐心修复婚姻系统的防火墙。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婚姻是一场两人共同成长彼此扶持的旅程,不在于配置多豪华,路线多奇幻,关键在互相配合、一致行动、在取经的路上共同战斗,最终斩妖除魔、修成正果。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误解彼此的方向,看不懂对方的信号,经历各种心伤。别怕,这些坎坷都将见证你破茧成蝶的成长。当你看到一路走来自己的成长、对方的成长,你们婚姻之树由青青幼苗变得果实累累,一切的痛苦都是值得的。
时过境迁,生活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生活进步得益于科技发展,民法典为中国创新创造保障开路。民法典也是市场经济基本法,伴随着民法典的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中国名片”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车、中国桥、中国路等“中国奇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一跃而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果来之不易,其中和谐安定、科学规范、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关键,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体现,为中国创新创造提供了不断成长壮大的优渥环境。“小明”的成长记录中国法治改革历程,彰显“中国之治”的力量,一部民法典,一生守护的人民情怀!
民法典心得体会(四)
这学期刚开始接触民法,学到的关于民法的知识不是很多,自己也没有深入研究。但发现一点,就是民法与咱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密切相关的。比如上街买菜、结婚生子、借钱还款等等。这是因为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广泛,涉及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一个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与民法相关联。正是因为调整着我们生活中人与人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与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相关联,想必民法内容一定繁多,事实也的确如此。所以,如何学习掌握这门烦杂的学科成了我们所担忧的。
如果说对于一个对民法有着很大很大兴趣的人来说,要学好它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经过应试教育的洗礼后,我的对学术兴趣爱好已早不知所踪。现在还只是在为学习而学习,也许以后就转变为为工作而学习了。虽然目前对法律、对民法还没有产生兴趣爱好,也还没有很大动力研究民法。但作为一个学生,其任务就是做好本职,学好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这是最基本的一点,所以我会认真学习。
讲到学习民法的感受,说实话因为目前对民法学习还不是很深入,也不知道怎样去评论民法。我想从我们的民法课堂讲起。我觉得写这篇文章不应该当成一次作业或者一次考试,我更想把它当成是和老师交流的一次机会。老师也说过,其实教本科生比教研究生都难。我也会同意这观点。因为我们刚进大学,对专业知识什么都不懂,自学研究能力更是低。所以该如何教育我们,是让我们死记硬背学术,还是然我们自己摸索学习呢?我觉得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培养本科生特别是我们大一,首先应该培养对本专业的信仰,其次是培养能力,最后是学术。所谓信仰就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表示肯定,认为学这些是有用的,是对自己有帮助的。然后能力就是学生接受老师基于知识的能力以及自学研究收获的能力。最后通过信仰和能力的结合,通过自身的努力,带到某种学术的水平。
在我们民法课堂上,老师您的教学方式都很好。经常在课堂上让我们思考,给我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有意锻炼我们的能力。不过有些地方,我们同学会有些意见。平时我们私下也会讨论老师上课怎样怎样。有时还会和别班的同学交流,比较不同老师的教法。我想说说我的想法。对于老师课堂上让我们看的题目,我希望老师能把它们讲透彻。因为有时那题目已经过去了,我们还是不懂,或者一知半解的。作为大学生,主要是重在研究学术能力,本不应该太看重题目和答案。但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因为期末我们还会有考试,以后还会有司法考试。所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想更好的运用,这个运用也只能用在题目上了。
还有,平时老师您还布置的小组讨论作业。私下有的同学会认为这没有什么意义。但我觉得这样不仅能让同学们多了解知识,还能锻炼同学们的能力。每一次讨论,每一次发言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但问题也是会存在的。就是一组成员里大家的生活不一样,很多时候在讨论时总是很难把成员聚齐。这让我这组长有些无奈。不过我会尽量配合我们小组,让大家多沟通、多表达自己的见解。
讲了那么多,最后希望在老师的辛苦教育培养下,我们都能够学有所获。
民法典心得体会 (五)
“从12月28日至1月26日的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岳仲明新近透露的这组数据,可见民法典之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此前决定,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部新中国成立70年来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加附则、84章、1260条,被誉为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发挥基础性作用。
民法典自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1260条。律师从头到尾都要熟读、记忆、掌握每个知识点。需要无数个日日夜夜学习才能精通。
民法典自201月1日起施行!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正所谓: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民法典,是保护人民的宝典!
这部法典,关系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她很温柔,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也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不再保留。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要不忘学习《民法典》。让《民法典》的为民思想和情怀,更加激励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让即将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成为《民法典》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
水彩初学心得篇四
x年3月,习在参加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之后,习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三严三实”,在全党、全社会引起高度共鸣,形成了广泛共识。“三严三实”只有短短6句话24个字,言简意赅,却内涵丰富、精辟深刻,是我们做人做事、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三严三实”要求,简洁凝练、指向明确,抓住了做人从政的根本、切中了干事创业的要害、划定了为官律己的红线。
“三严三实”是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伸与深化。去年,全区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从小事抓起、从具体问题改起,“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形势下,“三严三实”切中作风建设的要害,领导干部秉持“三严”的内在要求,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和诱惑;恪守“三实”的行为取向,才能担当改革重任,创造过硬业绩。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就是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去“虚火”做“实功”,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担当精神,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
一、严以修身,最根本的是要筑牢信仰坚定的精神高地。“崇高的信仰”是修身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任务。修身重在修“心”,对我们共产党员来说,修身第一位的是坚守共产主义信仰,修一颗对党赤诚之心,对党的事业孜孜以求之心,对人民群众俯首为牛之心,这对我们共产党员来说,应是不改的初衷、不懈的坚守、不变的承诺,修好了这颗心,也就扣好了人生的第一颗纽扣;修身重在修“德”,要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健康情趣和高尚情操。要把立德践德作为终生课题,把立德和立身等同起来,德不立则身毁并非危言耸听,要注重涵养美德、恪守公德,德隆则行必远;修身重在修“才”,德才兼备始终是我党甄选干部的唯一标准,有德之人,才越高,则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本领越强,为党的事业贡献越大,要持之以恒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在实践锻炼、摸爬滚打中练就一身干事创业的真本领,见贤思齐,以贤为师,立贤为镜,不断充实壮大自己。
二、严以用权,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我们的干部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一心为民、毫无杂念,才能克己奉公、公私分明。用权必为公,一心为民,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应是从内心深处表达的对群众实实在在的深厚感情,常怀感恩之心,才会有报恩之举,才会有始终如一的公仆情怀,才会将手中的权力全部用来为民谋利、为民谋福,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用权要守法,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职尽责,坚决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绝不可越法用权、公权私用、公权滥用;用权受监督,“用权”与“监督”两者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能自觉接受监督,必然会依法用权;能依法用权,也会习惯于接受监督,不习惯接受监督,也就不可能真正做到依法行政、秉公办事,也就不可能科学客观的行使公权,所以,要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习惯在法制的轨道上用权。
三、严以律己,最关键的是要秉持自觉自省的道德操守。要养成勤于自省的习惯,从自省中找到自身存在的缺失,及时纠正行为上的偏差,自觉补齐思想上的“短板”,光自省不纠偏补短,只会徒劳无功,要马上就改,要改就改彻底,永不再犯,“绝不在一个地方绊倒两回”。要律己严于“初”,第一次伸手就会收不住手,“下不为例”说多了就成了“口头禅”,“人情”收多了就会将党纪国法忘到脑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守住第一道防线,在行动上把住第一道“闸门”,自觉抵制各种腐蚀诱惑,清清白白为官、规规矩矩做人;律己严于“独”,就是要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诱惑面前不变样,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头脑清醒,在任何状况下都要刚正不屈,腰板挺得直,身子立的正,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律己严于“微”,要管好小事小节,守住大行大德,不让一点一星的好处、小小不然的便宜攻破清廉人格的“防火墙”,珍惜所得、克制私欲、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既要扣好第一颗纽扣,也要扣好最后一颗纽扣,始终如一的保持清廉自守的人生品格。
四、谋事要实,最核心的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我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任何时期,任何阶段,都是我们做好工作最可信赖的思想武器。谋事要实贵在大局着眼,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干工作都不可拘囿于小框框、小圈子,要重视研究党中央最新发展动向、战略方向,注重及时准确捕捉经济变化信息,弄懂外情、吃透内情、把握住本地实情,从大局着眼、从全盘考虑,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和最准确的判断;谋事要实重在把握规律,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上来,遵守经济发展规律,把改革的切入点聚焦到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阶段特点上来,注重调查研究,普遍联系群众,坚持中国发展最基本的规律就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论观点,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发展的智慧;谋事要实难在与时俱进,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墨守陈规,只会错失发展良机,放眼全球、革鼎立新、推陈出新,才能开创全新局面,与时俱进不是被动前进,先人一步,快人一着,才能夺取先发优势,积极领跑,占据主动地位,“跟跑看到的永远都是别人的背影”,永远受制于人。
五、创业要实,最紧迫的是要强化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我们共产党人所面对的事业,是一项全新的宏伟事业,没有现实的参照可以借鉴,没有历史的经验可以遵循,只能靠我们伐竹取道、摸石过河,因此,就不能怕“摔跤”,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只会“原地踏步”,要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进取精神,才能在艰难探索中奋力前行。
要勇于担当敢干事,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干事雷厉风行、大胆果敢,办事洞察毫末、细致沉稳,勇于担责并不意味着胡干蛮干,不计后果,而是需要运用更加高超的工作艺术化解急、难、险、重的超常任务,干成事是能力、不出事是水平,干成别人干不了的事还不出事,那就是难得的人才;脚踏实地真干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全局观,多做“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好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顺民意的实事,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切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每任都有新发展,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不贪图显绩,真正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才能干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业绩;创新方法干成事,“创业要实”中的“创”字,是“开创、创造”的意思,本身就暗含着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们在工作中,常有看似是进退维谷,好像进入了“死胡同”的情况,要打开这些“死结”,就要勇于解放思想抓创新,坚持因地制宜求突破,努力在改革创新中推动事业发展,开创出全新的局面,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同志,往往都是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同志,对于这样的同志,我们要正面引导、全力支持,绝不能讥笑讽刺、挖苦拆台,众人拾柴火焰高,万众创新,将会万象更新。
六、做人要实,最可贵的是要锻造忠诚老实的精神品德。俗话常说“先成人,后成才”,“德”与“才”相比,“德行”永远都是首位的。俗语还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德”的追求,是一个日臻完善本我的过程,其长度可能要涵盖人的一生。我们党员干部更应在“德行”上有更高的标准,“德如玉贵在无瑕”,成为社会大众的楷模。
要忠诚老实,表里有一,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忠于党、忠于组织,说话不掺假、行动守规矩,待人诚恳、办事厚道,贯彻落实上级部署任务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阳奉阴违、不弄虚作假、不自行其是,以过硬的党性修养、可靠的政治品格让组织放心、同志信任;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胸中装着“大义”,做人自然“大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共产党人所讲的“大义”,指的就是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正是“大义”使然,对我们党员干部来说,共产主义理想到什么时候都不落伍,永远历久弥新;要公道正派、刚正不阿,党员干部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被物欲所累,不为私欲忘本,人格的“天枰”才永远不会失衡,原则立场才会始终站在公平正义一边,私欲膨胀、欲壑难填之人,立场只会和利益绑在一起,秉公办事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水彩初学心得篇五
事业单位其自身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服务性、公益性、知识密集性。你知道事业单位自学心得体会是怎样的吗?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事业单位自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事业单位自学心得体会篇一
,也有企业举办的,其举办的规模、社会功能和活动方式也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事业单位可以有不同的类别划分。现阶段我国常见的事业单位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根据经费来源情况,可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和企业化四种类型;二是根据经济成分,可分为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资、合资等几大类;三是根据功能划分,可分为行政支持类、社会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四是根据事业单位面向的行业领域的差异,可分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农林渔牧、交通、气象等25个行业大类,100多个小类。这是一种传统的事业单位分类,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比较简单易行,利于管理。中国成立60年来,事业单位在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我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其目标任务是建立一套适合科、教、文、卫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在按照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和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不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三,我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思想想政治素质、法律素质有了一定的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指导着党和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它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是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更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其成果,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事业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伦理关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公共事业的本质特性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具有科学的内化的伦理理论做指导,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公共利益,满足公共需求,更需要了解公共伦理的内涵,具备公共精神、公共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思想素质。法律作为文明的产物,本身就凝结了人类追求理性、秩序的智慧,体现了民众追求公平、正义的道德理想。因此,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现代公共事业的发展是靠法制来保障和维护的。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工作人员法治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推进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 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公共事业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门法。
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在思想深处牢固树立并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切实践行“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一荣辱观。要按章办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最后,我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应具备的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有了相应的认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增强学习能力不仅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总量、质量、流量和增量的综合效益。快速形成学习能力是提升素质的根本所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因而主要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挤出时间充实自己,继续接受教育,勤奋刻苦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我们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才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人具有的一种潜质,这种潜质的发挥和变为现实的具体行动,既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守株待兔的结果,而是需要有意思地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开发创新能力。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同其他人之间必定存在沟通协调的关系。随着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和复杂化,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政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弱势群体,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应该细致,不能带有急躁情绪,对工作要有“责任心、荣誉心、职业良心”,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心理调适能力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心理负荷与日俱增。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这是因为在人的社会实践中,每个人都有雄心壮志,但是很难事事如愿,总是有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古往今来,人类成功的事业,无不遭遇各种逆境,经历各种挫折或失败。
所以,不管是谁,如果他想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不惧怕挫折和失败,并在挫折和失败中培养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这既是个人事业成功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加强自身学习、自我修养,发扬不怕吃苦,不懈努力, 做模范,起好带头作用,发扬了奉献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践行诚信工作,终身学习的要求,争取工作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事业单位自学心得体会篇二
《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作为一本云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专用教材,对事业单位性质、作用、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结合省情及人事政策法规又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具备的思想政治、法律素质,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以及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一一展开了论述。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组织,门类齐全,种类繁多,分布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集中了我国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具体服务,肩负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双重责任,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起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是我国整个组织机构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的学习,让我清楚认识了事业单位的性质、作用。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产物,国外也有性质类似的社会组织,但都没有事业单位这样的称谓。我国事业单位的机构称之为社会公益性组织或公共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并且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与这一特点相适应,事业单位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组织,广泛分布在中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农林水等领域,集中了我国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事业单位在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业单位自学心得体会篇三
以前我对事业单位的认识很少,常常分不清在我的周围哪些属于事业单位,就只知道学校和医院。通过自学了《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以后,我对事业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组织,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首先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是国家机构的分支。
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宗旨:
(一)事业单位的性质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事业单位包括一些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它们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来源多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企业单位就是以盈利为目的公司等以赢利为目的的机构。企业单位一般是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所谓“自负盈亏”意即:自己承担亏损与盈利的后果,有一定的自主权。企业单位按照所有制分为国企和私企。国企就是属国家所有的企业单位;私企就是属个人所有的企业单位。
(二)事业单位的宗旨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事业单位的特征
(一)服务性。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提供公共服务,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
(二)公益性。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同时,有些事业单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社会服务系统的良性循环,根据国家规定向接受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都分布在公益性领域中,主要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有的虽然也从事某些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多数不属于竞争性生产经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
(三)知识密集性。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虽然事业单位主要不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地位,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应根据事业单位的三个特征,对以前被界定为事业单位的,有计划、分阶段通过改革逐步还原其应有属性。同时,在宪法和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重新统一规范目前存在的各种公益服务组织,实行统一的法规和政策,实现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提供公益服务方式多样化的目标,促进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须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关为指导;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出发,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进程的实际,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行政机关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完善适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现代公共事业的发展是靠法制来保障和维护的,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工作人员法制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推进公共事业的噶站和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公共事业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门法。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在思想深处牢固树立并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切实践行“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一荣辱观。要按章办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