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观察记录撰写心得体会篇一
今天我读了一本《笑猫日记》,一本让我羡慕的有关教育的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白的女主人有一座云朵上的学校,它能让厌学的孩子们从快乐的大自然中学到知识,并写出了相关的作文。以前这些孩子的作文非常不好,半小时才憋出一个字,在这里他们写成了一本书的作文。他们每一个都在奋笔勤书,在大自然领略更多的知识。
读完了这本书,我对现在的教育环境愤愤不平:他们可以在美妙的大自然上课,然而我们在让人厌倦的教室里上课,大自然才是我们真正的课堂呀!我们本可以不背着沉重的书包,本可以在快乐的体会中学到真正的知识,那样才会永远铭住知识。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学校,我一定会去,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探索知识。
《笑猫日记》让我想到我的同学,他们也非常渴望有大自然做一次教室,在大自然中学习的体验。
《笑猫日记》写出了孩子们的愿望,真是一碗热气腾腾的心灵鸡汤。
观察记录撰写心得体会篇二
读了《课堂观察》一书当中的《课堂观察的类型有哪些》,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课堂观察,这为我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帮助。
根据资料收集方式和资料属性,课堂观察可以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其中,定量观察是指观察者要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一般有一定的分类体系或者具体的观察工具,对预设的分类下的行为进行记录,并且记录一些数据,比如,英语课堂上游戏环节,教师运用了多少时间进行游戏要求的布置,用了多少时间进行游戏,用了多少时间来反馈游戏的效果。定性官场指的是观察者依据粗线条的纲要,收集对课堂时间进行细节描述的信息材料,资料是基于需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并通过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文字记录现场感受和领悟。
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课堂的关系,可以分为自我课堂观察和对他人的观察。在自我课堂观察中,观察者就是上课的老师自己,在开展课堂教学同时,要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观察,特别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学生对于教师的反应等行为。对他人的课堂观察过程中,观察者主要观察另外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资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等诸多方面的程度和表现,并实时的记录下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以便在课后的反馈会议当中进行梳理。
根据观察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课堂观察可以分为合作的课堂观察和独立的课堂观察。合作的课堂观察是指观察的目标和重点分配到多个人,每个观察者要针对一堂课的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而独立的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完成对整个课堂的课堂观察。
另外,还有根据对观察对象或内容的区分,课堂观察分成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两个;根据观察目的与作用不同,课堂观察氛围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专题性观察等多个方面。
从这本书当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课堂观察的知识,相信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我一定能够适时的运用好书中的知识。
观察记录撰写心得体会篇三
这个星期,我们兴致勃勃的捉来一群小蝌蚪,放进金鱼缸里,可惜我们养的金鱼与小蝌蚪不合,小金鱼一条一条都死了,最后只剩下一条金鱼。我发现,小蝌蚪也要吃金鱼的食物,我很开心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我经常放金鱼的食物喂给小蝌蚪吃。
___月___日___月___日
这个星期我们有了一个很大的发现,当我们用放大近观察小蝌蚪时,小蝌蚪的大脑已经开始发育了,我们知道了这个秘密,心里真的很开心。因为我们决定要把小蝌蚪抚养成青蛙,然后放生,当我们刚刚产生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心里着实开心了几个小时。
___月___日___月___日
要是说起这个星期,我们就更开心得不得了,小蝌蚪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我突然发现我们的小蝌蚪开始长后脚了,当我们用大型放大镜观察到这一点时,我心里兴奋到了差一点点就把妈妈最心爱的花瓶和爸爸最喜欢的鱼缸给打碎,摔碎了。
___月___日___月___日
呜呜呜!这个星期,就连最后一条小金鱼也可怜地死了,呜呜!我很伤心,但是,这更加给我了力量,我决心一定要把小蝌蚪抚养成青蛙,然后放生,让它们回到大自然,能更加健康、自由地成长!
观察记录撰写心得体会篇四
早晨起得稍晚了点,考虑到早锻炼经常影响上午的学习,决定改晨炼(羽毛球、板羽球等)为散步。
一起在河边散步,观察一群小蚂蚁搬虫。吹一口气,蚂蚁吓得惊惶失措,四处乱跑。想起自己幼时观察蚂蚁的情形,大约没有男孩没有观察着蚂蚁吧!记得直到初二时,我还曾捧着饭碗,蹲在地上一边吃饭,一边拿了饭粒喂蚂蚁的情形。忙忙碌碌的蚂蚁,紧张有序的蚂蚁,齐心协力的蚂蚁,惊惶失措的蚂蚁,墙脚的蚂蚁河边的蚂蚁山上的蚂蚁树上蚂蚁,大蚂蚁小蚂蚁红蚂蚁黑蚂蚁白蚂蚁长翅膀的蚂蚁……哦,那些蚂蚁就是我们童年最常见的伙伴,童年的幻想跟着那些蚂蚁钻进它们的王国,甚至想象着自己也成为一只小蚂蚁!
可惜的是,年龄渐长以后便很久没有观察过蚂蚁,直到有了孩子,才会注意到久违的蚂蚁。现在的孩子大约已被过多的玩具过多的作业过多的诱惑吸引,能够专心地观察蚂蚁的恐怕也不多了,能够几个人一起观察蚂蚁更加难得。好在我们的童心还没有完全泯灭,还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看蚂蚁,一起呆呆地看专心地看忘我地看,直到自己也变成一只小蚂蚁。
啸啸今天的日记,想象着有一只过生日的蚂蚁,有用昆虫做的生日蛋糕,在蚁群中有厨师、清洁工,有厨房有厕所。我祝愿他在成年以后还能这样充满幻想的童心。
今天早晨,啸啸告诉我,昨晚梦见和余越一起参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给我描述每一个展厅。
晚饭后,和啸啸一起到市民广场。抽陀螺、玩空竹。
回家后,啸啸“创作演奏”了两支曲子:教皇牧羊曲和英国远征进行曲。
观察记录撰写心得体会篇五
我要妈妈拿了一些黄豆和红豆,然后放在一个杯子里,接着,我又放了一些水,最后我把它放到了煤球上。
第二天,我回到家里一看,豆子变化不小,豆子脱皮了,看到了里面,我把水倒掉了。第三,四,五六天豆子芽长了好长。最开始长出了根,最后长出了豆芽。
我真希望豆芽快点变成绿叶子。
观察记录撰写心得体会篇六
我非常想要一只活泼可爱、乖巧懂事的小狗,可是爸爸妈妈的工作十分忙碌,我一直也没能够实现这个愿望。
一天中午放学的时候,爸爸开着车来学校接我。我刚一打开车门,一团白花花、圆滚滚,像个白色足球一样的影子,拖着长长的尾巴,仿佛一颗哈雷彗星从车里蹿出来,没有丝毫防备的我吓了一跳,连连往后退。等那颗”哈雷彗星“停了下来,我才看清楚了,原来是一只可爱的狗狗。它浑身洁白的,只有脖子上有一圈淡淡的、粉红色有点发紫的毛。一双友善的大眼睛冲我眨巴眨巴,脸上挂着灿烂的微笑。我一下子就喜欢上它了,它有一个可爱的名字——斑斑。
斑斑是一只萨摩耶犬,它的个子很高,饭量也很大,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从袋子里取出一些食物放在盘子里,有找了一个小盒子装水,斑斑立刻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它那优雅的外形立刻被打破,看着就像一只被主人饿了几天的狗一样。斑斑喝水的时候更有意思,它伸出长长的舌头沾一下水面,飞快地缩回去,有时弄得满地都是水珠。
斑斑最喜欢出去玩了,我也喜欢训练它。我从地上捡起一根木棍,使劲一扔,斑斑立刻像一只白色的箭冲过去,衔起木棍向我飞奔而来,交给我。我再扔,它再捡……就这样来回十几次,斑斑气喘吁吁地躺在地上,耍起赖来。
斑斑,如果你是我的就好了,真希望再见面。这就是活泼可爱、乖巧懂事的萨摩耶犬——斑斑。
观察记录撰写心得体会篇七
仓鼠天性活泼可爱。它有一双小爪子和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让人特别喜欢。
仓鼠热爱洞穴生活。当你为他们准备一块木头时,他们会钻进木头,钻得很深,然后才会放弃。因为他们不喜欢明亮的地方,他们似乎对太阳怀恨在心,他们总是喜欢黑暗的地方,像小球一样缩成一团。
仓鼠以贪睡闻名。不然他们除了吃饭玩耍,怎么能整天躲在屋里睡觉呢?不管你怎么叫,他都不会起来。他真是一个“斯努泽”。
他们也很贪玩,很调皮!挖一会儿坑,跟你捉迷藏;爬一会儿,玩登山;过了一会儿,我把木屑撒了一地,扔在食物上...你不会怪它的,它太可爱太淘气了。
仓鼠,喜暗厌光,贪玩,嗜睡,贪吃。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因为它好活泼,好可爱,好调皮!
观察记录撰写心得体会篇八
斑点身上有大大小小像奶牛一样的斑点,再加上身上的毛是白色的,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头小型奶牛呢。黄黄全身的毛像金子一样,黑黑的小眼睛镶嵌在脑袋上,真是可爱极了。
它们玩起来更忘情,它们俩先从圆筒滑梯里爬上爬下。再到迷宫里闯关,结果迷路了,我只好把它们拿了出来。它们还在飞轮里跑步,飞轮转得飞快,我都看不见它们了。
笼子里有两张床,一张是秋千床,一张是吊床。它们喜欢吊床,所以每天都挤在吊床上睡。
我爱我家的仓鼠,它们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观察记录撰写心得体会篇九
今天妈妈带我去花卉市场买菊花,这里的菊花五颜六色各种各样,我挑选了一盆黄白相间的菊花,它的花瓣是白色的,花芯是黄色的,卖花的阿姨告诉我这盆菊花叫万寿菊,我问阿姨为什么叫万寿菊?阿姨说:“它有吉祥之意代表健康长寿所以叫万寿菊。”我又问阿姨万寿菊是不是能活很长时间呀?阿姨说:“那需要你好好照顾它才行呀!这种菊花喜欢阳光耐寒耐旱,每隔5到7天浇一次水,每次不要浇太多水,浇太多水容易烂根。"我听了阿姨的话点点头,我选了一个漂亮的花盆让阿姨帮我种好,高兴的把它抱回家,我要好好的照顾它。
___月___日 星期三 阴
今天中午放学回家我就到阳台上看我的菊花,我数了数,已经开花2朵,开了一半的3朵,还有14朵小花苞含苞待放,我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小花苞全部开花的样子,就赶紧给菊花浇了一小壶水让它快快开花。
___月___日 星期一 阴
今天我又来看我的菊花了,我看来看去发现前几天半开的3朵菊花已经开放了,一共开了6朵菊花,还有3朵小花苞微微张开,看着菊花的变化我很开心,但是让我伤心的是我给菊花浇水的时候不小心把几个花瓣碰掉了。
好几天都没看我的菊花了,今天一看,哇!我的菊花开的好漂亮啊!前几天微微张开的小花苞已经全部盛开,一共开了9朵,我抱着菊花左看右看,发现这9朵菊花的排列很有趣,像小朋友一样两个一起、三个一伙、四个一团聚在一块说着悄悄话;站立起来从上向下看菊花还像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正赶着飞到南方过冬呢!我的菊花可真好玩呀!我喜欢我的菊花!
观察记录撰写心得体会篇十
近期,结合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观察儿童》翻阅了一遍。翻阅第一章,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内容是我现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这本书不似一些书讲述高深理论,离我们感觉很远。它的陈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导师,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你在观察中的一些问题,并用具体的案例,可借鉴的解决的方法让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引发我进一步深读它的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到完善。
观察,观为看,察为思。结合现实工作中,看到了许多观而不思的行为及被搁置在文本上的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记录。书中“观察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运用,而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的观察价值与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如何助推教师开展有意义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推进幼儿发展的自然实施的教育手段,我们能为教师做什么?此书给了我启示。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运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注重了幼儿的个性,但没有深层地科学地去观察。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在活动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活动目标的达到程度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要观察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鹰”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发展的水平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材料,使教学活动目标性更强。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
“倾听”就是教师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在“童声”中推动幼儿的探索。只有学会了倾听,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例如:某教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这桌帮忙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和倾听并不是独立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倾听也比较形式主义,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表面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师、欢迎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馈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还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因此,我们应科学的观察幼儿,这是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基本功。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观察者。
好书,是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撰的格式,给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触动。以上是初浅的认识,今后会再细细研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