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感悟,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游林芝感悟篇一
xx民族文化已成为xx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可能会削弱民族文化,导致民族文化商品化、庸俗化以及价值观的退化与遗失,因此在开发xx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应注重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
首先,旅游者到一个地方旅游,不仅要亲眼目睹,还要亲自参与当地人的活动,观看歌舞表演,品尝地方食品,购买民族手工艺品等。与此同时,必然也把自己的文化带到旅游点,这样当地文化就容易被影响、被侵蚀、被破坏。尽管旅游业的发展是一种双向性活动,旅游者与旅游文化间的交流和影响是相互的,但事实上,旅游者对旅游地社会的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接受到的旅游地社会的影响。
一方面,就xx目前的民族旅游地区而言,旅游者一般来自经济较发达地区,而大多数旅游者传承的是汉民族文化。而民族旅游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所以旅游者所带来的汉文化对当地文化有较大的冲击力;另一方面,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接触短暂而相对肤浅,接触范围有限。但对当地居民来说,他们同旅游者的接触是长期不断的,他们接触的不是某个旅游者,而是不同时期前来旅游的旅游者群体。所以民族文化相对于外地汉文化而言,往往成为弱势文化。在整个文化交流中,旅游地的民族衣着风格、建筑形式、饮食习惯、思想观念都因吸收着外来文化中的某些成份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他们向旅游者吸收得越多,向旅游者传输得就越少,文化的不平等交流由此产生。
这种不对等交流还会因旅游者的个人动机、文化特征、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特别是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将经济运行模式、科学管理文化和现代观念带进当地,对当地的民族文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xx旅游业发达地区xxx等地的青年已普遍着穿汉装,使用塑料、金属制日用品,而且,价值观、生活方式也因现代用品的进入而发生变化。
因此,旅游业的开发势必使外来文化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冲击,导致民族文化的蜕变和消失。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的向往,使当地居民发现自己文化的价值,意识到自己文化的重要性,而旅游带来的利益促使当地居民开始修建历史建筑;开始抢占那些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他们开始穿起节日盛装,向旅游者展示和表演歌舞,而这些歌舞表演以前要在特殊的场合和节日才举行;他们开始创造和重新发展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以前只是为满足生活所需而制作的,但现在完全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制作;他们开始举行一些仪式,这些仪式对当地人来说具有神圣的意义,但现在也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愉悦。
总之,他们创造或再现的种种文化,都因为迎合旅游者的喜好而有所变化,失去了往日原文化中的某些意义,有时仅仅是一种形式。如傣族的泼水节原是一典型的宗教仪式,每年的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都穿起盛装,把清水泼向佛寺和佛像,然后彼此泼水,因为他们相信泼水能除去邪气而给他们带来吉祥与幸福。节日期间,到处充满喜庆气氛,热闹非凡。电视画面里的泼水节场面对各地的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使人产生到西双版纳旅游的欲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泼水节已变成一种群众性的民俗文化活动,且由于它的表现形式有趣,人们往往将傣族文化与泼水节联系在一起,提到傣族便想到了泼水节。为了满足一年四季到西双版纳的旅游者的需要,形成了“每日泼水节”,这种形式上的泼水节仅仅是表演性质的,有限的几个演员的表演无法再现节日的盛况与气氛,更不可能表现宗教意义。因此,“每日泼水节”的活动削弱了旅游者对这一仪式的向往和期望。
(一)民族物质特征的趋势和保留
在旅游业中,民族文化因素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服饰、饮食、器皿等物质特征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美求异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了其前来旅游观光的热情,这使旅游业带来的外来文化或多或少的削弱了民族特色。但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少数民族居民必然采借先进的生活技术和便利的生活设施。我们不能阻挡这种趋势,但能对传统文化中失去存在价值的部分做有益的保留,并赋以其新的功能——旅游吸引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传统文化中正在趋同的物质特征进行保留,如传统的民族服饰,先进的生活用具、建筑形式等。
在这方面,丽江的经验值得借鉴。丽江在大地震后重建纳西古城时,完全保留了纳西民居的建筑特点,连原来用水泥铺盖的路面也铲掉,重新换上了五彩斑烂的彩石路,当旅游者脚踩石夹路,在流水潺潺的街头漫步的时候,莫不感到身处古城的新奇与愉悦;此外,xx在保留民族服饰方面做得很成功,让学生统一着装民族服饰,既避免了与成年人同时着装民族服装的尴尬,又使纳西服饰自然出现在街头巷尾。正是自然、浓郁的民族特色使丽江成为旅游热点,并保持着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势头。
(二)民族精神文化因素的趋势与保留。
少数民族的节日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仪式等属精神文化因素。旅游业的发展对宗教仪式、节日礼仪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原本只有在特定时间、场合并按传统内容和方式才能举行的仪式经过舞台化、程序化的包装,打破了传统的规定被出售给旅游者。而且,内容上也被压缩,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那么如何做到出售文化形式,但保存原文化的内在精神呢?应采取“分离”的措施,“分离”是指出售给游客的文化内容与真正存在本地居民间的文化形式相区别,以防止传统文化形式的内含价值受到扭曲削弱。把出售的传统舞蹈和仪式作恰当的修改,使其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如大理的“三道茶”因其与深刻的人生哲理“一苦、二甜、三回味”相联系,成为大理旅游产品中的一重要的文化形式之一。旅游者荡扬在洱海上边观看歌舞表演,边品尝“三道茶”时,回味无穷,印象深刻。所以恰当的修改可以使民族文化得到加强与保护。
总之,开发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大有可为,但开发必须合理有度,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才能使云南旅游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游林芝感悟篇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而日本人的多礼也是世界闻名的。北海道五日游,日本人待客的礼貌与真诚以及爱送礼物的习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简单谈一下日本人待客的礼貌与真诚。
在北海道的五天,虽然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普通日本市民,但在与酒店、旅游点及商场等的服务员的接触中,也颇能感受到日本人的多礼。其中感受最深的又有两点,一是酒店保洁员的多礼。每当我们进出房间或走道遇见保洁员时,她们总是马上放下手中的活儿,让出道路,面朝我们笑容可掬地躬身问候。这让我很感动:即使只是作为酒店的保洁员,她们也很注意对客人的礼节。二是酒店送客的真诚。每当我们团离开一个酒店时,酒店门口的服务生总是举着用中文写着“请您多保重”“感谢您的光临”之类的牌子,另外还有一两名专门负责送客的人,他们在门口与我们一一致意后就面向我们的旅游包车看看是否有需要帮忙,等我们一一落座后就挥手向我们告别直到包车开离酒店。有一次,我们的车开离酒店后又马上调头转弯上桥再次经过酒店门口的方向,而令我特别惊讶和感动的是,刚才那个向我们挥手告别的男士仍然高举着胳膊向我们挥手致意。我们靠窗的团友也都赶紧向他挥手致意(这一动作被大家笑称为集体擦玻璃)。地陪导游(香港人,定居日本,娶了一个日本太太)说,日本人就是这么多礼,送客一定要送到看不见为止。不知何故,我突然想起了古人送别时的长亭连短亭,想起了岑参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再主要讲一下日本人爱送礼物的习俗。
到北海道后的第二天去富良野的车上,导游就对我们说,日本人特别爱送礼。除了节日、纪念日要互送礼物外,登门拜访也要给主人送礼,就是旅游、出差归来也要给亲友、同事、邻居们带一些旅游点或出差地的特色东西作为礼物。如果不幸被人知道你去了哪里旅游或出差而又没有给人家带回礼物,那见了面将会很难堪。不过,日本人送礼虽多却不重,不像国人担心礼物轻了拿不出手得罪人,而是注重礼到意到,让人知道你心里想着他(她)就行。相反,如果你无缘无故给日本人送重礼,可能会遭遇拒收的尴尬(因为他们可能怀疑你是别有所图;即使知道你真的别无所求,人家也不愿欠你的人情)。
(写到此处,想起一件事,也与日本人的送礼有关,顺便插记一下。几年前,我爱人曾到日本某大学做调研,结识了一位日本学者。事隔一年后,我爱人的一位同事也去这所大学调研,回国后到我家来,说是那位日本学者托他给我爱人带回一样礼物。看着包装精美的礼物,我们都很意外,也很感动,又很不安。意外和感动的是没有想到仅有一面之缘,而且事隔一年,人家还能想起并捎来礼物;不安的是,咱们并没有给人家带去礼物,现在人家捎来礼物,既不知是否有事相托,也不知是何礼物,担心如果太重,如何回送人家。结果,等同事走后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小小的薄薄的台历。所有的猜测和担心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是对这位日本学者朋友的感念及对日本礼仪文化的感慨。)
到了富良野,洁净的蓝天白云,美丽的田野风光,真是让人心旷神怡。虽然有些遗憾错过了五月的薰衣草,但八月的薰衣草枯而不萎,加上还有其他大片栽种的仍然怒放着的各种各样的鲜花,富良野仍让人大开眼界,后来去了四季彩之丘,才发现那里的景色更美,规模更大,气势更加壮观,漫山遍野的道道彩虹,让人叹为观止。
在富良野,除了花草,最吸引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小礼品。它们大多以花草(尤其以薰衣草为多)、农作物或经济作物为原料或造型,十分漂亮。虽然导游说,在日本,各地的物价都是统一的,即使有差别也相差无几,建议我们到旅游结束前再买以免增加行李。但看着这些精美别致芳香的礼品,别说是孩子,就是我们大人,也爱不释手。又怕导游所言不实(后来证实导游所说果然不假),因此,每个小孩都捡了几件实在不舍得放弃的小礼品。本来还想买一个薰衣草枕头的,但听导游说,等一会儿去一家餐厅吃过饭后,餐厅会送每人一个薰衣草枕头及一个薰衣草雪糕(日本人果然爱送礼啊),倒也喜出望外。
这些礼品及包装都很素雅,颜色以白、蓝、紫和淡黄色等浅色调为主,少有大红,绝无大绿(日本人忌讳绿色)。只是不知日本人是因为本土有大量紫色的薰衣草因而喜欢紫色呢还是因为他们喜欢紫色因而特别钟爱紫色的薰衣草。
后来在音乐盒博物馆及白色恋人博物馆等地,我们又忍不住买了几件礼物——学日本人多买礼物回国后好送一众亲友。好了,不多说了,还是给大家欣赏一下富良野和七彩之丘的美景,展示一下我女儿给她的老师、同学和朋友挑选的小礼物吧。
游林芝感悟篇三
在日本国内,这次去北海道三天,是跟日本旅行团旅游。一路上体会甚多,虽然不懂语言,但看到的日本人民的整体国民素质,遵守秩序,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
1、时间观念强。旅行三天的时间,中间多次分合,自由活动,但指定时间,没有人迟到。
2、自觉保护环境。一路上,车内环境干净、卫生,没有垃圾,自己吃过的包装纸,喝过的矿泉水瓶,都自己拿下车。
3、无人在车内打电话,没有手机铃声。
4、没有人在车内大声说话,特别安静,除了导游有时介绍景点。
5、车内禁止吸烟,会吸烟的人特别自觉,三天来没有一个人在车上吸烟,车内空气比较好。
6、游客都很听导游的安排,自觉遵守纪律,都按照指定的位子去坐,没有人乱坐别人的位置。
7、旅行社和导游尽职尽责,一路上导游认真介绍应参观的景点,并按照日程规定的项目,一丝不苟逐项参观,不推销旅游产品。
以上只是短短的三天,自己亲眼看到和亲自感受到体会,我们真要好好学习人家好的作风和习惯,特别是我们到国外旅游,更应该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把不良习气克服掉,让外国人也要学习学习我们的讲究卫生、热情待人、团结友爱的好传统。
游林芝感悟篇四
在一个州内旅行可以买2—5人的州票28欧一天内可以任意搭乘该州内的公共交通包括火车(除高速火车)地铁公车电车(其实很多市内交通都不查票)
2、德国人对中国人很友好
3、物价比法国便宜
4、马路上随便开过的都是名车
随便哪个小城小镇到处都是宝马奔茨要不就是保时捷马自达时不时开过辆一听引擎声音就忍不住回头去看的名贵跑车对我们来说也只有在开心网上才可能买的起吧==!
游林芝感悟篇五
红顶白边的蒙古包和一望无际的绿草,构成了青城著名的希拉穆仁草原。锡拉穆仁草原位于乌兰察布盟达尔汗茂名安草原,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希拉穆仁的蒙古语意思是“黄河”,也叫“呼河”。它迎着南方呼和浩特的暖风,听着北方百灵寺的钟声。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的喇嘛称寺“普惠寺”。
车子缓缓驶向希拉穆仁草原上的蒙古族人家。随着一阵优美的草原民歌,几个蒙古姑娘手里拿着酒和哈达来到门口。通过奉上一杯白酒和哈达来接待客人,已经成为好客的蒙古人民不可或缺的礼仪。在蒙古包里,香脆的炒饭、新鲜的奶制品、香浓的奶茶让人垂涎三尺。
夏天,草原上长满了绿草。深呼吸,草和树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沉醉其中。牛、马、羊在草原上徜徉,创造出如画的景象,就像北朝的民歌“天灰蒙蒙,野茫茫,风吹草见牛羊”!骑在马背上,悠闲自在,仿佛进入了天堂。
夜,来了,很安静。躺在微微倾斜的草原山坡上,仰望天空,啊,多么美丽的夜晚,高高的天空,星空,争奇斗艳,眨着可爱的眼睛,仿佛在迎接我们远方的客人。
“银河!”不知道是谁突然叫了一声。是的,没错,它是一个星系,一个很长的星系,一个由几千万颗恒星,甚至几千万颗、几亿颗恒星组成的很长的星系。一个充满浪漫诗情的老师也讲过“牛郎织女”的故事。
看了一夜,是蒙古族人民带给我们的篝火舞会。女孩和男孩在唱歌跳舞:演奏马头琴,跳蒙古舞,唱草原歌曲,欢迎我们的客人。我们也被这种氛围感染了,忍不住又唱又跳。
美丽的平慕仁草原就像一场神奇的梦,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