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评剧《母亲》心得体会感悟篇一
“五.四”青年节那天上午,妈妈打来电话:“二女子,刚看电视里说,今天是你们的节日,记得中午把冰箱里的鲈鱼蒸着吃了。”
5月4日正是劳动节收假后第一天,又是周一,手边的事情很多。“我现在都多大了,都不过这节日了。”我边笑边说,也有点着急,补了一句“我现在忙着呢,中午吃什么再说吧。”
妈妈今年68岁,比起前几年,越发的显得言语稀少,只是在确实有事的时候才会多叨叨几句。想想这种变化,心里有种莫名的刺痛。
小时候,父亲常年在铁路工程单位工作,妈妈一个人承担着家里的一切,春耕秋收的农活,上敬下教的养育,邻里乡亲的和睦……忙忙碌碌的日子里,妈妈的话语,就像风风火火的脚步、噼里啪啦的豆子、一桩接一桩的农事,停不下来、蹦达没完、永无休止。儿时的眼里,妈妈青春、活力、靓丽,就是一家大小心中的太阳。
慢慢地,离开家求学了,出远门工作了,嫁人生子成家了……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就像随波顺流的小船,见一个渡口靠一次岸,换一张阶段成长的名片,开启另一段行程的风景。妈妈就像勤劳的蜜蜂,精心搭建甜蜜的蜂房,又像开连锁店的商人,拆繁就简办旅店,守候儿女的归期,蜜制佳酿菜肴,熬制心灵鸡汤,缝制驱寒棉袄,喋喋不休地对我们进行着指导。当我成了孩子的妈妈后,妈妈是我眼中十五的月亮,把一辈子对儿女对家的热爱,慢慢在光华柔和的收敛中,显得宁静、安祥和慈爱。
有一则段子:女人在产房生孩子,剖腹产!孩子抱出来,一家人欢欢喜喜的抱着孩子上楼了!男人看到唯有岳母还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便问到:”妈,孩子都上楼了,您怎么不上去?”只听岳母说:”你的孩子上去了,可我的孩子还在里面!”妈妈的牵挂就是这么执着,此情此景,泪由心涌,瞬间湿化!
随着我的孩子也渐渐长大,妈妈老了。我的话语逐渐多了起来,妈妈却在言语渐稀中慢慢老去。有时候,妈妈拿着针,颤抖半天却把线贯不进针眼;有时候,妈妈夹起菜,油渍不经意径直挂满嘴边;有时候,妈妈洗着碗,叮哩哐啷碎片一地;有时候,妈妈吃着药,忽然就问是不是吃过了;有时候,妈妈陪着父亲聊天,忽然就说起家乡的老宅和秧田;有时候,妈妈正打着电话,忽然着急地说糟了糟了排骨烧糊了……糊涂了,说话慢慢就前言难搭后话;年老了,步履渐渐就显得迟缓笨重。妈妈说:哎,老啰。
“哎”一声叹,听得我锥心酸楚!
随着心酸楚的还有潮湿的眼睛。在我婆娑的眼中,看见双鬓花白的妈妈就像一盏温暖的煤油灯。太阳刺眼的光芒全然隐退,月光柔亮的铅华逐步成锦,煤油灯微弱的亮光温暖着心房,诠释着有一种记忆叫温馨。就是这盏温暖的煤油灯,陪练着我们姊妹挑灯习题,明媚了妈妈深夜嚓嚓宰猪草的背景。我曾在漆黑的夜里,手捧着煤油灯穿过孤寂的后院,看着灯苗在罩里摇曳,我用手捂着、护着、坚持着,希望灯火能这么永远地、执拗地陪伴着我儿时的、现在的、将来的似箭光阴。
光阴是河流里的泥鳅,一不留意便从指缝间溜走了,把妈妈对儿女们的牵挂,在泥里拉出老长老长一条痕迹!
妈妈说:“二女子,你瘦了……”
妈妈还说:“二女子的玥儿该上初中了……”
评剧《母亲》心得体会感悟篇二
评剧《母亲》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剧目,其剧情描绘了一个母亲为了儿女的幸福所付出的牺牲和坚毅。观看《母亲》让我深刻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让我对生活和人生有了全新的思考。
首先,该剧通过剧中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虽然没有高学历和名利,但她拥有了一颗伟大的母爱之心。她为了儿女的幸福,默默地忍受着各种艰辛和不公,甚至自愿与自己的儿子断绝关系。在剧中,她为了保护女儿的婚姻幸福,义无反顾地承担了错误的口舌,为此儿子骂她、斥责她,甚至不再愿意与她见面。然而,即使面对这一切,她并没有放弃,而是默默地背负着儿女的希望和期盼,用爱和坚强支撑起了这个家。
其次,剧中的情节和对白深入人心地展示了母亲的无私付出。在剧中,母亲对待女儿的那份深情厚意让人难以忘怀。女儿婚姻失败后,母亲不仅没有责怪和指责,反而全力以赴地帮助女儿重建生活。在儿子的婚姻问题上,母亲明知儿媳与自己志趣不合,但也没有强求,而是选择默默承受房子里冷漠与孤寂带来的痛苦。她用心血洒下的爱与关怀也温暖了全家人的心灵。
第四,剧中的唱段和表演形式给了我极大的触动。中国评剧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演风格而著称,演员通过艰苦的训练和精心的塑造使之成为现实与形象结合的完美艺术。特别是剧中的唱段,演员用高亢激昂的嗓音、优美的唱腔和丰富的表情,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状态完美地展现出来,使观众更好地领略和感受到角色的细腻和真实。
最后,该剧的结局给人以思考。剧中母亲因为儿女的幸福,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和牺牲,最终却只得到了儿子冷漠的态度和孤独的生活。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母亲的伟大付出并非总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这也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现状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和反思。
评剧《母亲》通过剧中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现,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该剧引发人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使观众重新审视自己对待家人、亲情、爱情的态度。同时,剧中精彩的唱段和表演形式更是让观众感受到中国评剧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性。总的来说,评剧《母亲》是一部充满感动和思考的剧目,它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让我们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评剧《母亲》心得体会感悟篇三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季羡林爷爷6岁离开生母,在就读大学二年级时,母亲弃养。在这期间季羡林爷爷只回过两次故乡,都是奔丧,只待了几天。因此,季羡林爷爷抱终天之恨,悔恨自己没能尽孝。
季羡林爷爷还在文章中提到过,他在离开自己的故乡——中国,留学在哥廷根时,想念中国的念头就不断地涌上心头。有时想念中国的念头强烈起来后,留在国外的念头竟消失的无影无踪。
而有的人就跟季羡林爷爷恰恰相反:他出国旅游时,在国外吃好喝好,竟把祖国忘得一干二净。当他回国时,还是恋恋不舍;还有甚者(即有条件的人),还在国外定居了!这时,我真想问他们一句话:“你们平时满口的爱国都哪儿去了?”
我想,生活中的“孝”、“爱国”不是只喊口号就能喊出来的,实际行动或许比口号更有意义。
评剧《母亲》心得体会感悟篇四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母爱无边》。
同学们,当我们早上匆匆忙忙地从床上爬起时,是谁已经为我们做好了可口的早餐?当我们背上书包急急地走出家门时,是谁的身影徘徊在窗前张望?当我们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时,是谁早已为我们烧好了洗澡水?当我们为了学习而挑灯苦读到深夜时,又是谁悄悄地在桌角放上一杯牛奶?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得这么多却不求一点回报呢?是妈妈。
从小到大,妈妈一直是我们身边最亲最爱的人,嘘寒问暖,知冷知热。在我们还不能清楚地表达时,妈妈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呀呀学语;当我们还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妈妈义无返顾地用那博大无私的爱为我们遮风挡雨;当我们自认为已经长在要摆脱她的庇护时,妈妈不无担心地默默注视着我们;当我们开心的时候,妈妈用明亮的眸子微笑地看着我们;当我们难过的时候,妈妈明知道自己帮不了什么忙却还是陪着我们一起忧伤……妈妈为我们做的已经太多太多,可是她却从来没有要求任何的回报,这是一种多么广博多么无私的爱啊!
妈妈不要华丽昂贵的首饰,不要价值不菲的礼物,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就是我们自己,也许就在昨天,一枝初叶蓓蕾的康乃馨,一块干净整洁的桌布,一张纯洁无邪的笑靥,便让妈妈倍感欣慰。因为——孩子长大了,懂得如何疼妈妈了。这就是在告诉妈妈:妈妈,我爱你!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就是那美丽的母亲节,然而对于每一个爱着妈妈的孩子来说,每一天都是母亲节,让我们用最温柔的心情,拥抱妈妈,告诉她:“妈妈,我爱您!”
我的讲话了,谢谢大家!
评剧《母亲》心得体会感悟篇五
题记莫泊桑说:“人生最美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天下每一位伟大的母亲。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孩童时代,这首感人肺腑的《游子吟》我们都背的滚瓜烂熟,那时候我们只能用眼睛去读,尚不懂这首诗的深意。伴随我们的逐渐成长,直到步入而立、不惑,我们的妈妈也都到了天命、耳顺,甚至古稀之年。再次回首诵读这首诗,用心仔细品读,方才体会到作者当年的内心情感纠结。然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当年年轻美丽的妈妈随着我们的成长已经逐渐老去:步伐已不如当年深夜抱着我们去看门诊时的矫健,背影也没有了当年送我们到大学报到忙前忙后时的挺拔,此时此刻,我是多么希望我们的妈妈依然年轻。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但世界上却有最无私、最伟大、最淳朴、最不图回报的爱,那就是——母爱。母爱是天然的,是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的,没有任何修饰的,是全部的给与和奉献。只因为是妈妈的孩子,我们就可以肆意地享受妈妈的爱,享受到我们习以为常,理直气壮:穿天天都是干净的袜子,吃从不带蛋壳的鸡蛋,花妈妈积攒一生的养老钱。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妈妈。是妈妈给与了我们全部,使我们可以在读书的时候,全身心的读书,在工作的时候,可以不为照顾嗷嗷待哺的婴儿或是接送上学的孩子而过多操心。当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妈妈脸上的笑容如绽放的花朵;当我们遭遇挫折的时候,妈妈愁苦的神情让我们感到心疼;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妈妈用她们那超乎寻常的力量保护着她们的孩子。四川地震中那一位年轻的妈妈一个伟大拥抱,奉献了她的全部,只为保护襁褓中婴儿;杭州那位妈妈在掉进深坑那一瞬间的托举,保全了孩子的生命,诠释了伟大的母爱,是妈妈,在危难的时候,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来呵护她们的孩子,是妈妈,再一次给了孩子的生命。
我的母亲和普天之下的母亲一样,是一位善良淳朴、坚强勇敢,勤劳智慧的母亲,她用自己的行动,身体力行,影响、引导、教育着我。年轻时的母亲不仅要工作,一个人拉扯我们兄弟两个,还要照顾病床上的婆婆;在我十七八岁的时候,我的父亲也重病卧床,母亲一人承担起了全家的重担。我也曾是啃老一族,童年时的任性妄为,使年轻的妈妈操碎了心;少年时的轻狂叛逆,用自己对世界懵懂的认识,与日夜操劳的母亲大声争执;成年后的事业不顺,也总是埋怨妈妈支持的力度不足。所有的一切,妈妈都用她柔弱的身体全部抗下,用言语的规劝默默的包容。不论是年少时的调皮捣蛋,还是一直无什建树的现在,妈妈从没有放弃和嫌弃过我;甚至于成年后,当我向妈妈诉说委屈和苦恼的时候,妈妈总说“走累了,就回来,家里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那一刻我的眼中含着泪水,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
直到自己结婚生子,初为人父,才深切体会到生养子女的辛苦。热了、冷了、饿了、病了、晚上睡觉踢没踢被子,白天玩耍有没有尿裤子……时时刻刻,日日夜夜,我们的心里都想着孩子。此时,我才体会到母亲当年的辛苦,养儿之不易,才了解到母爱的深沉与伟大,才发现我们曾经的年少无知,不懂体谅给母亲带来的伤害。当曾经年青漂亮的妈妈不再年青,已是满头白发,步履蹒跚,形同被咀嚼、吮吸了的甘甜汁液的甘蔗残渣,只剩下干瘪体弱的身体的时候,妈妈的付出和我们的索取,依然都在继续;我终于发现,我也应该为妈妈做点什么,曾经问起过妈妈,妈妈却总说,妈妈什么都不缺,都不要,只要你们过的好,我就高兴。想到一首歌唱的真好: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当我们在为生活、事业奔波的时候,是否懂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当我们在她们还能走得动的时候,是否愿意抽出时间陪她们出去走走看看。母爱如水,舐犊情深,此时此刻,愿天下为人子女者,能感恩母爱,知乌鸦反哺之情深,懂黄香扇枕温衾之感人,直到有一天,我们的妈妈老的那也去不了,我们可以陪在她身边,告诉妈妈,有我,妈妈不怕。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继续为我们的妈妈,也为我们自己,用心,用行动,去感恩母爱,在生活的点滴之中,陪陪咱妈,珍惜每一天,更珍惜和咱妈在一起的每时每刻!
愿天下所有妈妈健康长寿,平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