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修行心得体会版篇一
作为一名教师,修行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教师修行,即指通过不断自我反思、提高自我素养与专业能力,来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们的成长。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逐渐明白了教师修行的重要性。
第二段:关于师德师风
师德是教师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作为社会的楷模和学生的榜样,在言行举止上应该时刻保持正确的态度和言行。同时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自律意识,促进自身品德的提升,全面改善教师的未来形象。
第三段:自我肯定
教师修行还包括自我肯定与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应该有能力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肯定和自我改进,培养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心态,适度调整自己的情绪与心情,有利于教师的职业生涯发掘成功,同时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第四段:专业技能提升
教育行业的目的是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因此教师修行也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教师们应当加强学科知识的掌握,深度了解学科教育的内容,把足以支持未来学生学习成果的好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第五段:倡导激励
教师人人量力而行,任何事情都有优缺点,只要我们在学习、教学、反思各个环节做到了逐步提高,教师修行的目的就可以实现。我从自己的教学过程自我反思,深刻认识到了教师修行给自己的帮助,也倡导身边的教师朋友们一同修行,共同提升自我素养,更好地为学生们的成长服务。
总的来说,教师修行是教育行业中一项必不可少的举措。借助于修行,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聚焦爱生、爱教、爱校的教育精神,罕见卓越的教师,也要具备精神骄傲,把自己的教育理想寄托到学生成长之中,为他们的未来创造美好的局面。
教师修行心得体会版篇二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认为教学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灌输道德,传承思想。教师修行是一种持久的,不断学习和提高自我的过程。在我多年从教的经验里,我深深体会到以下几点对于教师修行非常重要。
第一,坚守初心。教育的初心在于人才培养,修行的初心在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继续探讨如何更好的帮助学生进步。在对象为学生的教师行业里,坚守教育初心,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才能使得自己在修行上不断深入,进而更好地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
第二,思辨不止。教育教学理论一直是教师修行的重要部分。这个过程也与思辨的能力极为相关。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应该具备独到的思维、理念或思想,以及对教育进行合理且深刻地甄别与分析。不断探索教育题目的背后原理和道理,不断加强自我的素质提高、增进教学理念的提升。思辨不止,才能使得我们在教学质量上更上一层楼,为学生的成长带来更好的推动力。
第三,注重质量。古人云:“磨砺三年,剑锋所至,无不破也。”学生成长的过程也需要有意地培养,且是在一个长期的时间序列内。对于老师来说,不仅要注重带刀上阵,更重要的是注意带学上阵,把好每一堂课的质量关。同时,对于教育与教学的各环节,还需要加强思考,强化话题与探讨,在学生中间培养探究精神,从而让学生得以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课程内容,学以致用,最终实现助长学生成才的目的。
第四,践行本职。教师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要起到社会骨干的角色。而校长则是教育系统的一种领袖,旗头,在职责上更要践行本职。乃至表率作用。在现实中,许多不良行为都已在校园内开始发生,而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带领孩子们健康成长,同时也宣示自己的态度,为青年学子的成长做出积极的道德引领。
第五,心态平稳。心态之平稳,使得我们不轻易被外部干扰所影响,让迎难而上的信念成为我们持续的内在支撑力量。在教学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态度,把困难变为挑战,以智慧的道德和广度的教育理念来引领学子成长。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学着和成员朝着自我贡献更多于社会,永远在心中牢记初心,做一个敬业,爱学生,爱教育,爱本职、底气十足的教育者。
教师修行心得体会版篇三
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
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在演讲中,胡适先生如话家常,深入浅出地分别对以上三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之所以会想起胡适先生这篇演讲,是因为近日读了常生龙先生的新书:《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常生龙为先生年届半百,而声如壮年,目光炯炯;
物理特级教师,x虹口区教育局长,而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写博客,开专栏,抓管理,促教改,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常生龙先生这本书,从他自不惑之年评为特级教师起,矢志每周读书一本并“撰写至少一篇读后感”,迄今十年间为其所阅读500余本书而写的500余篇。
作为一线老师平时在学校里,感觉孩子们学习生活紧张。老师上课喋喋不休的讲解,课下做不完的作业,每周还要在晚自习期间进行一两次检测,简直没有人比学生更忙的了。紧张的学习生活,还有一不小心就冒犯了学校的一些管理规定,比如宿舍里脸盆放得地方与宿管员规定的地方不同,晚上稍微晚一点上床,第二天床单铺的不太整齐,都要被扣分,周末班级宿舍成绩上网通报,班主任会感到脸上无光,学生就会更加紧张。
最近,读到《学校,是一个让学生变笨的地方》等几篇文章,联想到学校的孩子们,内心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悲哀、无奈和绝望。
常生龙先生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寻找教育真正的起点。呼吁学校和教师谨慎判断自己工作的性质和价值。最大限度地在思想、语言和行动上给学生自由。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让学生明白他们在课堂中学到的所有原则和法则,都是可以用现实生活来验证的。同时给学生选择学习任务的机会,努力帮学生打开成长之门,而不是越俎代庖。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而不应将追求高考成绩当做终极的教育目标。生存能力主要包括模仿力、规划力和诠释力。孩子最易模仿的对象就是家长和老师,因此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路径会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影响。悲哀的是很多老师除了必须教授的课本知识以外,自己根本不再拓展学习。教师因为自己的视野受限,“就事论事”的教学方式造就了课堂的无趣和低效。
英国老师说,相比而言,中国学生是很没有计划性和组织性的,这一点可以从她接触的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中略见一斑。然而,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十有八九取决于其规划力。几年前,一个考取了大学的孩子回母校作报告,她奉劝学弟学妹要有自己的学习规划和人生规划。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我们的起点在哪?终点在哪?计划用哪些步骤、方法和策略不断接近终点?如果能有明晰的计划,教和学都会更轻松、更有效一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生活就是关系。很多误会和矛盾,小到个人与个人之间,大道国与国之间,都是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对对方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另一方面就是不能将讳莫如深浅显化。
模仿力、规划力和诠释力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比如,有规律的读写和口头表达就是途径之一。重要的是要在学校和现实生活中间假设一座桥梁,给学生提供与文本、与生活、与他人、与自己互动的机会。
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希望更多的人能读读这本书,行走在本真教育的路上。
教师修行心得体会版篇四
教师是社会的灵魂,他们肩负着传承知识,培养人才的重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更需要具备修养、品德和爱心等素质。因此,教师修行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修行能够提高教师的心灵品质,增强其职业道德,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是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
第二段:正确的态度,注重微观管理
教师修行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注重微观管理。微观管理是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环节。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行为言行,保持一种端正、友善、严肃、亲和的态度,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其次,要注重班级管理,通过自身的榜样力量,带领学生建立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良好的微观管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第三段:自我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修行还要注重自我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教师要不断修正自身的错误观念和偏见,认真审视自己的思想,梳理自己的心理,特别是发现并纠正一些不恰当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另外,教师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更新,进行自我教育,增强自我驾驭知识的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第四段:情感投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教师修行还要注重情感投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师应该始终将学生放在心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个性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学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慧,而不是追求成绩,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和人格。
第五段:培养职业道德,践行人生价值
教师修行最终要培养职业道德,践行人生价值。教师要时刻保持职业操守,处处以学生利益和成长为基础,树立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敬业、爱生、尽责,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道路上收获丰富的人生价值。
总之,教师修行是一种心灵的修养和一种职业道德的实践,它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与技能,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修行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追求,既要注重微观管理和自我修养,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培养职业道德。通过教师修行,我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不断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师修行心得体会版篇五
《礼记学记》有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于从教第九年的我而言,虽然在教学上比较精进而略有所得,不过“困”与“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愈发明显,且恐于有积而不散之势。何能“自反”、“自强”?怕不是纯粹主观心念上的一次振作就能实现的,不过我相信大略还应该有一座与教育相接的桥梁,寻到它,走过去,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得偿所愿。
当我近来“会约”常生龙所著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时,心仪之感油然而生。仅仅看到这个书名,便觉得与众不同——不在文采,而在视角。当我捧起这本书时,委实也读到了这一点好处。念及家中书房里教育教学类书籍虽不及文学作品之多,不过数量也已比较可观了,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分享教育模式、教学理念、实践经验等等,总感觉这类书籍都在尽力诉说“该怎样做”,即便内容上乘,与读者之间(至少是于资质平平的我而言)仍是隔着一点距离;而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则从“要读书”这一本原视角出发,通过作者的工作体会与阅读之间结合而得的思索体悟,使得读者明了自己与书籍之间就应达成一种精神的契合——相信通过用心阅读与吸收书中智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索,定有心得,亦有一试之愿。诚如作者在自序《让我们都来读书吧》一文中说,“……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其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发表在各类著作、报刊或新媒体中。如果我们是一位读者,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径或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远。”以此语观之,读书大抵就是与教育相接的那座桥梁了罢。
我以为,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的另一个难得之处,就在于作者的阅读与感悟并非“散射式”的,而是经过精心汇集的“阶梯式”的思考——从第一辑的“教学即创造”,到最后一辑的“变革即未来”,呈现了一种着眼当下,又把目光推及至未来的教育观。我想,自己在为其中一篇篇微言大义的“读后感”打动之余,更是被作者这种阅读的分类分层思索的做法所吸引——与其说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向我们绍介了一本本好书,分享了作者一次次的感悟,不如说其重要价值体现在引导教育同行们对阅读过的教育著作进行分类整理,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阅读脉络,以助今后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较为方便地找到对应书籍而再次得到指导。所以,我便寻着这种做法,对自己之前读过的部分书籍进行了整理,分出“师德素养”、“教学专业化”,以及“教育效能感”这三个版块,虽显粗浅稚嫩,却是对照本书内容与做法而得的一点感悟——这大略可说是我与本书的真诚致敬了罢。
第一,应努力完善师德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以为,恪守作为教师的一份本真善良,心怀学生,是成就学生、成就教育的重要基础。这种善良并不单指做一个好人,对于教师而言,这既要化为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丰沛热情与精进钻研的精神,努力把“教师”从一种普通的职业定位上升到事业奉献的高度;又要化为对于学生在做人上与学习上的关爱指导,使其真切地感受到如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评价蔡元培校长时所说的那种“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这一切说来是容易的,做起来却必定不会如此爽快利落,甚至会有很多难题摆在面前,但是,我们是要往这个方向毫不迟疑地努力的,不能只是个旁观成败的看客。在我读过的许多书里,都印证了这一点:比如由美国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案例汇编而成的《教学不孤独》以及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中,不难发现西方的教师们同样不遗余力地以“爱”为核心,生发了教育激情及各种教学智慧,引导状况百出的学生们在做人和学习上步入正轨,且使之继续进步;又如于漪老师在自传《岁月如歌》中写到,即使是在群魔乱舞的“文革”时期回想当初自己给患肺结核病的学生买药,给骨折又无钱的学生付医药费,给没钱的近视学生配眼镜等等以至于家境拮据,她依然没有后悔——“这样做图的什么?我从未张扬过,也从未想到要得到什么,只不过人心都是肉做的,看到这些孩子那么困难,我心里难过,故而想方设法帮助。”这虽不是在课堂上授课,但我相信这实实在在给那些受助的学生们上了关爱这一课,在人情淡漠的冰窟里投进了一束温暖的光芒。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们努力提升了师德素养,使教育有了“爱”,无论是教学还是平日生活,都会带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感动与激励。
第二,应加强教学专业化的研究。众所周知,除了教育教学的一些共性之外,事实上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殊性,故而要进行专业化的研究,才能使教学有鲜明特色,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比方说,许多学科(尤其是理科),由于教师授课的内容相对而言具有同一性和固定性,所以“教什么”这个问题就不足为惧,重点即是研究“怎么教”了;而语文学科则有其特殊性:即不具有教学具体内容上的同一性和固定性,一切是相对宽泛和模糊的,所以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如果无法确定适合且有用的教学内容,那么即使在“怎么教”上如何如何地大做文章,结果也可能并不乐观——或许你的教学方舟在出发伊始已经偏出了最佳的航道。王荣生博士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的序言《语文教学的内容与目标的完成》一文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情况的存在:“对着新标准,苦想教什么;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举着新理念,还教老一套;搬些新方法,自己也搞不懂在教什么。这些现象,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中,恐怕大家都有耳闻或者目睹,对此我们应该老实地承认并严肃地面对。”读到这番话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心中有些“诚惶诚恐”,但幸好从这本书中得来了一些专业化的指引,使我大抵能够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是为一喜。又如,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国学课,也要求语文教师自身进行专业化研究,对于中华书局出版的这套《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要做到“吃深吃透”,才能采撷其中菁华以授予学生,使其不仅做个“知之者”,还能成为“乐之者”甚至“好之者”。
第三,应重视教育效能感的提升。什么是教育效能感?在徐崇文主编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读本》一书中援引了辛涛发表于1996年第二期《应用心理学》上《论教师的教育效能感》一文中的定义——“教师的教育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说得再通俗些,李哗、刘华山发表于2000年第一期《教育研究与实验》上的《教师效能感及其对教学行为的影响》一文中提到,“‘教师效能感’(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信念。’目前的研究表明,教师效能感是学生学业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的预测变量。而教师效能感很可能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我认为,教学效能感不仅展现了“以情传情”、“以情动人”的感性一面,而且还有理性的一面,即需要教师于教法等种种方面打磨与改进,以求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改善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这样看来,之前所提到的“师德素养”、“教学专业化”都可算作“教育效能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此外,还有一些书中的具体思考与做法,值得细细思量:小到李炳亭、褚清源主编的《问道课堂》中对于“导学案设计与使用”的点拨,细到赵国忠所著的《透视名师课堂管理——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中对于各种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的分析,大到多年前李炳亭所著《杜郎口“旋风”》中对于颠覆性的教学模式的展示与评价……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教育效能感”的提升问题,为实现教学有效性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建议。
上述关于我读过的部分教育书籍内容的梳理,便是读完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后的一点感悟,也是我在教学之路上逐渐清晰的自我要求。在后记中,常生龙写道:“就这样,十年下来,我阅读了500多本书,为每一本书都写下了读后感,这些读书随想累积起来已超过200万字。”与其相比,我真是“读之甚少”,也知之甚少,不免愧怍。课时,我知道自己的教学之路还长,今后定会加倍精进,像他一样用心去阅读,且有收获。诚如《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所言,“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我想,自己定会“捧书为生”,而实现“自反”、“自强”——捧起书本,再当一回渴望求知的学生;捧起书本,为了更好地指引我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