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由于本节课教材利用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引入新课,所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都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游乐项目价格表”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许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其中有一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还有整十数乘一位数的问题。我顺势改变了教材例1中的问题,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在新课的教学时,我采取让学生上台当老师来进行讲解。这一教学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10×6=?时,第一个学生讲解的是“添0法”,很显然,他并不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只知道这种计算方法可以计算。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我启发学生:“还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吗?”很快就有学生想到:“10×6就表示有6个10相加,所以就等于60。”还有学生利用上面一道算式6×9=54的结果,想到再添1个6也是60。
总之,本节课我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算法多样化”,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再帮助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篇二
《口算乘法》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如果过多地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新授过程中,以运动员训练200米自由泳和50米自由泳贯穿整节课,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运动员的辛苦。在讲授时,我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孩子在解决200×10这道题时小组讨论,然后每小组派代表说出小组内讨论的算法,学生总的算法有3种,板书3种算法,从3种算法中,让孩子自己去比较发现最简便的算法。在后来的练习中,孩子们不但说出算式和得数,并能说出算法。让孩子多说,加深和巩固对本节课新知的学习。在巩固应用的过程中创设了“登宝塔”、“帮小兔回家”“爱心捐款”等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课堂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把枯燥的口算乘法课变得生动,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二、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引导学生探究算理与算法的统一。
学生已有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知识和经验,课堂上围绕学生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究“整百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探索、尝试、交流中扩展和提升对口算乘法的认识,在获取数学知识中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三、不足之处。
1、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在教师精心引导下走向单一化。
我在备课前想过,既要让学生牢牢的掌握这堂课的内容,又要尝试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个井井有条的步骤,使学生在明白算理的情况下再计算,不就更好了吗?课后分析时,我认识到,正是我精心的安排阻碍了学生活跃的思维,正是我的井井有条,学生本来自主的思维被我导向了单一。可见教学不能教师一把抓,新课改后,我们更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他们才能更快乐的学习。
2、在整节课上,我让孩子们说的很多,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厚,美中不足的是,孩子们表现得那么棒,而作为老师的我则吝啬了自己的激励性语言,我想如果我能及时地肯定孩子们,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他们会表现得更棒!在今后我会注意自己,不吝啬自己的语言去赞美孩子们,给他们更多学习的力量。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篇三
一、首先进行口诀的复习。
再利用口算抢答的游戏方式引入新课,及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以便新课的开展。然后运用课题的问题情境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层层深入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并及时进行归纳整理,通过相应的练习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二、利用问题情境。
进行了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便学生体验由清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运用类推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在归纳算法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注重让学生挖掘问题,探讨问题,说出算法算理等,并利用不同开形式的练习来调节学习气氛,从本节课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学习的学习兴趣都比较浓厚。
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我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及评价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得还不够,收放得不够自如。同时,注意适时、恰当的鼓励和评价。比如:请大声的说出你的想法,你的问题真有价值,学得真棒,真聪明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学习成果,更要尊重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篇四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那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现代教育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包括态度、能力、知识)。本案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力图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
片断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1出示)
生:他们三个一共有多少枝腊笔?
师:那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2×3
师:那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12×3表示有3盒枝数一样的腊笔,每盒有12枝。
生2:表示有3个12。
师: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算式算出来呢?
生:能。
师:那么就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怎么算的呢?谁先来说:
生1:我是这样的算的,我先把12分成10和2,然后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再加上6等于36。(结合学生的汇报同时作相应的板书)
师:你们谁看懂了这位同学的算法吗?谁来说说?
生2:他是先用第二个因数先去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然后再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再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师:哦,好的,那不是这么算的有吗?
生3:有。我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3个12相加等于36。
生4:我是这样算的:先用10乘3等于30,然后算2乘3等于6,最后算30加6等于36。(总结汇报同时作相应的板书)
生5:我是通过摆小棒摆出来的。一行摆一捆零2根,连摆三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36。
师:同学们得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用那种算法比较简便呢?
生6:生4和生2 的算法比较简便。如果因数个数较多摆小棒、连加就比较麻烦。
师:同意吗?(生:同意。)那我们能不能 把这三个算式象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
师:那我们就用竖式的方法来算两道题吧!( 12 × 4= 213 × 3= 两学生板演)
师:算好后向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竖式计算乘法既可以从个位算起,还可以从高位算起的
反思:本环节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片断二:深入研究,形成算法。
师:用竖式计算乘法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我们再来看看。(情境2出示,王老师买书,每套18本,一共买3套,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师:谁来列算式?
生1:3×18。
生2:18×3。(板书)
师:好的,那么现在就请大家用刚刚学会的竖式来算出这个算式,你喜欢从哪位算起就从哪位算起吧。 (学生独立计算,一学生板演,此学生刚才认为从高位算起)
生:我先算“1”乘3等于3,我先不写上去,记在脑子里,再算“8”乘3等于24,前面算出来的3再加2等于5 。
生:因为3乘8等于24,要写4进2。
生:不会。先算个位上的“8”乘3等于24,写4进2。
师:写4进2是什么意思?
生:在个位上满二十了就向十位进2。
师:进2是怎么表示出来的?
生:写个小“2”。
师: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跟加法一样,进位了就写一个小小的“2”。
师:我们继续算。
生:再算十位上的"1"乘3得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2"等于5个十。
生:个位。
生:进位了。
师:那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呀?
生:进位的时候用一个小小的数字记在个位和十位的中间。
生1:我是这样算的,先算第一个因数个位乘第二个因数,如果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生2:我还是觉得从高位算起比较好。
师:哦,是这样的,那等会再用这个方法算算,如果觉得不行再改回来,好吗?
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思想。因为知识的内化,必须是学生个体针对问题对现有材料和已有知识加以分析,展开思维,才产生迁移的过程。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不同的个体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本环节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如何解答一个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式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于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同时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计算一个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时,允许学生既可从高位乘起,也可从低位乘起,让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即进位)时,自己领悟哪一种计算顺序更简便。教师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无恐惧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了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并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优化,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篇五
课始,指名学生被7的乘法口诀,集体背9的乘法口诀,当一个学生在背的时候,部分学生就无所事事了,没有达到复习的效果。在练习环节中,只让学生做了几道口算题,就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做的口算题仅20几道。
【分析】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到学生课堂练习的量远远不够,练习的量跟不上去。在学生只做了几道口算题,就让学生口算比赛,其实在这个时候,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练习量,还只能停留在能正确做的基础上,怎能进行比赛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是啊,反思自己,是因为没有真正去关注学生的成长,而停留在一种形式上,一种作业设计的形式上。这样,又如何让学生在计算课里学得扎实,又如何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呢?关注练习量,让课堂扎实有效、提高效率,这样的话好像人人会说,但是却都不得要领,关键就是如何去关注课堂练习的量,如何让它去扎实,让它去有效,使每一节课落到实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孩子们的作业,我们基本要在课堂内加以解决。因此我们要关注课堂的效率,像这一节课,我们给予学生练习的量不够,这样我们就要把作业留给学生到家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像这样的'课,我们的口算练习起码要达到50道,才能让学生正确、加速。练习要做到人人参与,才能做到把知识落到实处。
【对策】
在课开始复习导入时,让学生集体背诵1――9的乘法口诀表,然后进行口算练习,可以是做口算,可以是看卡片口答,如2×8等题目,抽其中的一道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这样全体学生参与了复习,提高了课堂效率。
另外,在学生完成做一做几道口算题之后,那么怎样进行练习,使学生学得扎实有效呢?可以分四步:1.让学生先看题,自己说说答案,要保证正确;2.让学生进行口答,集体说说;3.教师可以在幻灯片上直接点题,点一个让学生说一个答案,或者让学生看卡片说;4.进行口算比赛。当然我们还可进行大量的听算练习。经过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学生有了足够的练习量,才能真正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计算能力,使我们的课堂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