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案中教学过程有哪些篇一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对称性与周期性
教学过程的对称性的最根本表现,就是在教学过程种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双方相互包含、相互依存、相对而成。在整体的意义上,教与学双方的相互对立、相互对待、相反相成的关系,即教与学的对成关系,是教学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关系。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生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的矛盾,解决矛盾与产生矛盾的过程代表着一个周期。教学周期的运转导致了教学过程的实现。
(二)认知性与体验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认识过程关注认识的结果,但更重视认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发展。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性学习是现代学习的基本特征,它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第二,重视直接经验。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认知过程,而且是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是师生对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
(三)实践性与社会性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就是教学在其目的、形态、过程等方面所表现的出来的对人、文化和自身的现实构建、具体改变或能动作用的规定性。
教学过程的社会性,是指教学在社会历史中发生、存在、演化,是社会的产物。
二、教学过程的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每个个体的认识,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基本来源。直接经验是每一个体在认识、探索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自身活动中体悟、感知和概括出来的经验,这是个人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人类在文明史的演进历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人类一切经验,主要体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文化成果,是个人通过交往等活动获得的前人、别人的经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二者的关系。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与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包括一般认识能力和特殊能力。重视教学的发展性,是新时代的要求。
(1)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
(2)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3)防止重犯“形势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错误。
2、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知识不等于智力,一个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一定能标志他智力发展的高低,如果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地掌握知识,只能造成高分低能。
3、给学生尽兴智力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以尽量提供一些能够启发不同智慧的材料,启发儿童多元智力的发展。
(四)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
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统一的规律即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是指教学过程既是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解耦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1、科学知识的掌握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认识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
3、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一种倾向是单纯重视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一种倾向是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四)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对教学过程规律的基本概括。
1、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它包含两层含义:(1)教师与学生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2)教师与学生这两类主体彼此间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
2、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的。
3、防止两种极端的观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三、教学过程的阶段
教学过程的阶段,又有人称为环节或结构,是指教学活动由开始到结束的合理顺序。教学过程要经过一定的教学阶段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任务,认真研究教学过程的阶段有助于准确地认识和解决各阶段的特殊任务,有助于提高教学过程的效果。
我们主要分析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过程阶段。
(一)接受式教学的基本阶段
1.准备阶段——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主要是要创设一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机,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材料。
3.巩固知识——功过知识即通过复习把所学知识牢牢保持在记忆里,形成比较稳定的情感和认知状态。
(二)探究式教学的基本阶段
1.设置问题情境——设置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创设一种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相联系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培养情感的诱因,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探究发现问题——确定问题情境所引发思考的主题后,教师应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性结论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现象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使学生作为探索者去发现所研究的问题,同时,收集足够的实际资料,应付有问题已发的各种思考。
3.讨论、辨析——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必要的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以及讨论、辨析,对各种信息进行转换和组合,形成概念,获得结论等。
4.归纳、交流、内化——通过讨论、辨析,学生获得了清晰的认识,然后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简单的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再进行交流和研讨,讲最终成果通过同化或顺应,使其成为自己认知结构的有机构成部分。
5.巩固强化、运用结论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新知识即通过自己的发展得出的结论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运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使其得以巩固和深化,形成迁移能力。
教案中教学过程有哪些篇二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
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月亮船,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
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教案中教学过程有哪些篇三
1.课件展示《奥塔山丘上的房子》 师: 今天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很特别的绘画作品,想欣赏吗? 2.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师: 它是一幅油画作品,是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所创作。作为立体画派创始人的他,画中所表现的这些房子与你们画过的、见过的房子有什么区别?(只有影调的深浅变化,形状为简单几何形体)
3.揭示并板书课题:本节课,我们学习认识深浅变化,尝试表现画面的层次感。
二、自主学习:认识明暗、探究方法
1、引导思考:我们看到了画面上立体空间是由各种各样的色彩深浅明暗构成的,我们也能学习用笔触来表现这种深浅明暗。大家想一想,用怎样的方法来表现这种立体感呢?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5课,自学教材第17页内容,自学完后请举手示意。
2、汇报交流(线条,块面,网点……通过铅笔排线推移就能表现立体感,用笔轻则浅,重则密,线条疏则弱,密则强)
3、师:掌握了这个深浅变化规律以及皴线方法,你们能尝试用铅笔复制这四块深浅不同的颜色吗?学生自主尝试用铅笔皴线。
4、教师收集一些用铅笔皴线完成的学生尝试作业展示给全体学生看,使其掌握正确方法。
三、合作共进:研究探讨
2、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创作一幅有渐变色调的作品?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应注意些什么?
3、全班汇报交流。
3、教师随堂演示活动一的作画方法和过程。画一单元几何形,用遮挡或重叠的方法加画单元几何形,再加画成组合图形,最后皴深浅线条块面,表现明暗层次。
四、创作实践:
2、学生开始创作。课件出示作业要求。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
全班同学看,给大家以启示,拓展作业思路;教师针对普遍性问题,及时告诫大家,或改正或引起注意。
五、展学、评学
1、ppt展示评比标准
1、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作业,也可以欣赏评价他人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
2、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作业进行评价。
六、小结、拓展
1、课堂总结:肯定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表现。根据作业效果,表扬善于创新,肯动脑,有想法的同学。
2、ppt展示更多深浅变化作品,引导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教案中教学过程有哪些篇四
一、开场语:
各位家长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能在白忙中抽空来这一次的公开课活动,这次的公开课主要是以展示为主,有两部份内容:一部份是软开度展示另一部份舞蹈组合展示。舞蹈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科目,我们既然给孩子选着了舞蹈,那么请大家一定要坚持,让孩子养成一个不轻易放弃的学习习惯。已经给孩子报名考级的家长,请在暑假班期间务必让孩子做到不缺课不迟到,让孩子在考级中考出自己的好成绩。好,首先请大家欣赏孩子们带来的软开度展示。
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好,起立,请叉腰。(开音乐孩子做热身活动)
二、展示的内容(“()”里是老师的在每一个音乐结束后的语言)软开度展示:
1、热身活动(这是热身活动,我们在每一次上课前都会给孩子热热身,让孩子把身体的各部位都活动开来,这样孩子在练功时就不容易拉伤。)
2、手位和站坐姿训练(刚才展示的是舞蹈课中基本手位和站、坐姿训练。有了好的姿态就有了好的基础。)
3、勾绷脚前压腿、旁压腿
4、压胯
5、小飞机
6、把杆耗腰
7、跪立耗腰(在教孩子练功时,我们严格的遵循科学性和规范性,让孩子掌握正确的练功方法,掌握正确的练功方法非常重要,可避免孩子在练功时给身体的发育带来不良因素。接下来是组合展示,在舞蹈组合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以培养兴趣为主,有了兴趣的支撑学习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舞蹈小组合展示:
1、小雨点
2、小星星洗澡
3、蜗牛
4、拍拍手点点头
5、再见曲
6、走步
7、音乐反应曲
一、二(在这个小组合中,我们以游戏的方式向幼儿进行节拍的训练,让幼儿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节拍地统一,从而培养幼儿敏锐的节拍感。)
8、扩指
9、前压腿
10、蹦跳步
(好,小朋友今天的表现真棒!我们一起来表扬一下自己吧。“咕嘎嘎咕嘎嘎„„耶耶耶”请双抱坐。)
三、结束语:
家长们,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如果家长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课后与我交流,再次谢谢大家!(小朋友,起立,下课!)
教案中教学过程有哪些篇五
课题:基本功训练
教学目标: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
教学重点、难点:要注意教学方法,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拉伤韧带,还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练习,错误的方法会让训练适得其反。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
一、介绍舞蹈基本功的作用:
1、通过练习可达到身体的直立感和稳定性,以及较准确地移动重心的能力。
2、开发智力,表现美。学生掌握把上、把下各种舞蹈动作技巧,这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她们掌握的不应是僵死的形体动作,而应该是渗透充满了情感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汇,也就是不能死学,学死。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组合表演动作,直至能较成功地创编舞蹈、舞蹈律动和游戏作品。
二、教学生练习一些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1、素质训练:素质训练是对初学舞蹈的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刚开始学习舞蹈的学生,对舞蹈的接触不同,在理解与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样,身体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素质训练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自然条件的差异,缩短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需要的距离。
2、形体训练:形体练习即塑造身体的体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形体练习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是推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
3、技巧训练:学生在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力基础上,进行技巧训练。技巧有一定的难度,是技巧性很强且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能力、条件、特长来“因材施教”。训练中,以单一项目反复练习为主,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4、舞姿训练:舞姿即身体的基本姿势形态。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
三、把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教给学生。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述法和手把手的教育法来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1,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它是学好舞蹈的基石。2,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在舞蹈中的作用。
3,示范练习基本功的方法。
4,让学生模仿,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指点和纠正。5,让学生互相帮助来完成软开拉伸动作,同时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放松紧张的身体。
6,由我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