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活动地球上的动物教案篇一
1.能按一定方位顺序较连贯地讲述。
2.感受动物聚会其乐融融热闹氛围。
1、小猴子毛绒玩具。
2、挂图分别用三张纸遮着 四组小挂图。
3、活动音乐磁带。
出示猴子。小猴子说:“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都来聚会了,你们想去看看吗?让我们去看看吧!
(一)池塘里动物
1、蓝色的是个大大的池塘,大家看,池塘里有谁?
2、岸边是谁呀?它看到了什么?什么表情?
3、教师小结:池塘里一只河马悠闲地躺在气垫上,气垫上还插了一顶遮阳伞,另一只河马“哎呦哎呦”地推着气垫,大河马张着嘴巴呵呵地笑个不停,岸边两只仙鹤朝池塘里看去,啊!大鳄鱼朝小猴子游过去了。
(二)大树周围动物
2、教师小结:池塘一边有棵茂密大树大树上,松鼠一个劲儿地叫好,原来三只顽皮小猴正攀着树枝,树枝被压得一颤一颤地,可们还不停地“忽悠忽悠”,啄木鸟医生顾不上给大树看病正瞧得入神。嘿嘿!一条大蟒蛇在树背后偷偷地张望呢!
(三)玩跷跷板动物
1、大树旁边猩猩和小猫在河边干什么?它们看上去怎么样?为什么?
2、乌龟和谁在玩跷跷板?乌龟好像要掉下水去?这怎么回事?(启发幼儿观看小野猪的表情――偷笑)哪两个动物正在看们玩跷跷板?是什么表情?――引出担心,着急。
3、请个别幼儿试着讲述这个场景教师作适当补充。
大树旁边野猪和猩猩正在钓鱼,它们笑眯眯的,肯定钓了不少鱼。正在这时听到“啊――”的一声,正在玩跷跷板乌龟好像要掉到水里去了,小野猪在跷跷板那一头暗暗地笑,原来这小野猪在捉弄乌龟,长颈鹿和老虎在旁边看着,真为乌龟捏把汗。
(四)木桌附近动物
1、池塘的另一边,有一个大木桌,谁坐在木桌旁边?它们在干什么?
2、小猴看见谁向它们游过来了?聪明的小猴子想了个什么主意?
3、师幼小节:池塘另一边一群狐狸和猴子围坐在木头桌子边吃着香甜水果,看见一条大鳄鱼朝们游来,它们喊到:“鳄鱼大哥,来一个!”准备把果子往鳄鱼大嘴巴里扔去。
(五)洗澡动物
1、不远处大象妈妈和小象在干什么?小象看上去怎么样?
2、教师和幼儿一起对这个场景作一描述:“不远处大象妈妈用长长鼻子把水喷向小象,哈哈,小象一边哼着歌一边洗澡舒服极了”。
小猴子说:“森林里真热闹,真想再听一听这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小猴子说:“刚才边听故事边画了一幅森林挂图,很想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可是我不记得故事的顺序了,请小朋友帮帮我。
请个别幼儿进行讲述。
小猴子说:“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就记住的这么清楚,为了奖励大家,我给你们带来了森林挂图和小动物,请你们帮我把这些小动物送到它们玩的地方好吗?”
1、幼儿操作,合作把小动物粘贴在它们玩得地方。
2、完成后送到老师这里来,并请一名幼儿来讲述。
小朋友真了不起,我很喜欢你们,特邀你们参加我们的动物聚会去,随动物狂欢音乐走出活动室。
大班语言活动地球上的动物教案篇二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每到春、秋季节,爸爸妈妈总会带着小宝贝们去公园、去动物园郊游。因此,除了兔子、猫咪这些常见的动物,孩子们对大象、熊猫等动物园里的动物也有着较多的了解。本活动中,试图让幼儿通过观察“小动物去郊游”时的队形、看到的景色等,感知生活中常见事物相同的排列规律,并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排列方式表现同一种模式。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小动物排队及景色中相同的'排列规律,并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同一种模式。
2、乐意与同伴合作玩排列游戏,并愿意接受同伴的建议。
活动准备:
1、ppt《小动物去郊游》。
2、胶棒、剪刀、积木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若干;地垫8块。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小动物去郊游”。
1、教师:秋天来了,小动物们也走出了家门,想要去郊游。听一听谜语说的是谁来了?(小兔、小猫、熊猫、大象)
2、教师:每种动物有几只?数一数。
二、观察画面,发现排列规律。
1、教师:小兔、小猫排着队出发啦!看看它们是怎么排队的?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一起说一说)还有哪两种动物没有出发?对,熊猫、大象们也排着队出发了。(说一说)
2、教师:走过森林的时候,小动物们看到了什么?(一起说一说)
3、小结:我们从小动物排的队和路边的小树小花里都找到了相同的秘密,就是2个一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三、两两合作,玩排列游戏。
(一)用两种材料
1、要求:两人一组,每人选一种材料,数量为3;合作完成“2个一组,1个1个间隔排列”;完成后材料放在地垫上保持不动,迅速回到座位。
2、说一说:你们选了两种什么材料,是怎么排列的?
3、小结:像这样“2个一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方式让生活中的很多东西看起来更整齐了。
(二)用一种材料
要求:两人商量好选一种材料,数量是6;合作完成“2个一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游戏;完成后放在地垫上,回到座位。
四、延伸:如果不用任何材料,只用我们的声音或动作,能不能玩一玩这样的排列游戏?谁愿意来试一试?除了声音和动作,还可以用我们的什么?回去想一想,和好朋友玩一玩!
大班语言活动地球上的动物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理解音乐的主题。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随乐表演的乐趣。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日月潭风景区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音乐cd、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以去郊游引入,带领幼儿随音乐律动进场,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特点。
2、教师结合动作,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主题。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
4、分段欣赏音乐。
(2)引导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郊游时绕着树林走、擦汗、快到景点很高兴、摆造型拍照留念等。
三、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尝试听音乐完整表演一遍。
2、引导幼儿从空间层次上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最后的造型。
3、用自己设计的造型再次听音乐完整表演。
四、拍照结束,幼儿听音乐去下一个景点郊游。
活动反思:
从今天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来看,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基本能够达成目标,从第一次的倾听音乐,孩子们就能够愉快的听着音乐摆动,到后来用肢体表现时,也能用轻松的动作表现音乐,并且幼儿能够根据旗帜进行分组,能协调好用一种方式来开展游戏,游戏是幼儿也表现的十分愉悦。
在倾听理解音乐的环节上,孩子们能区分出音乐的不同特点,有些孩子说出前面的音乐是过草地,但在爬山时,有孩子提到了树林,这可能与出示的图片有关系,让孩子联想到了树林,老师在选择图片的时候,可能可以再考虑的多一些,排除一些其他因素。
看图谱时,幼儿很容易辨别出草地和爬山的音乐的不同,但是在说出理由的时候,可能老师比较急切一点,还可以多一点空间留给幼儿,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是草地,这是爬山,而老师没等孩子说就自己把“平平的是草地,越来越高的就像是爬山”都说出来了。
创编过草地动作时,孩子们发挥自主性,编的动作较为丰富,并能符合过草地轻快、活泼的旋律,爬山的动作也能根据重重的、一步一步的节奏和感觉来创编。
整个游戏环节,孩子们在导游阿姨带他们去旅游的这种情景中,玩的还是十分的愉快和投入的,只是在最后的时候,孩子们可能有些兴奋过头,对于音乐的倾听也关注的少了点。
大班语言活动地球上的动物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2和3的分解组成,理解其含义。
2、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准备:歌曲《去郊游》、一些图片、三个玻璃球、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去郊游
1、师:孩子们,今天天气这么好,欢欢、奇奇、还有乐乐他们都去郊游了,你们想去吗?
幼:想
师:好!我们一起去.
师幼听歌做动作
师: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好吗!
幼:好。
幼:2个
师:小朋友想一想,一个苹果和两个苹果合起来是几个苹果?
幼:3个
师:嗯!真棒,一个苹果和两个苹果合起来是三个苹果,所以我们又可以这样表示(教师板书1和2合起来就是3)。这个符号叫合成符号。我们连起来读读吧!
幼:3可以分成2和1,2和1合起来就是3。教师板书
师:太棒了!我们表扬表扬他。我们再来读读吧!
3、师:小朋友们表现得可真不错!奇奇得到了两个苹果他吃了吗?
幼:没有
师:对,没吃,奇奇把苹果分给了乐乐1个
想一想,奇奇还剩下几个?
幼:1个
师:真棒!两个苹果,分成了1个苹果和1个苹果。谁会用分合式来表示呢?
幼:2可以分成1和1
师:太棒了,我们一起读读吧!
4师:瞧!乐乐这里也好吃的,是什么呀?
幼:梨
师:乐乐有几个梨?
幼:三个
幼:3可以分成1和2或2和1
师:太棒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小结:欢欢、奇奇、乐乐它们的东西都和大家一起分享,真是好宝宝,我们可要向他们学习啊。
5、师:你们听!三只小鸟正在为住在哪棵树上而争吵呢!咱们给它们分一分好吗?
幼:这棵树上住一只,那棵树上住两只
师:很好,谁会列出分合式?
幼:3可以分成1和2
师:好的,我们读读吧。
师:现在小鸟们可高兴了,在向你们说谢谢呢,你们应该怎么说啊?
幼:不客气。
二、游戏《猜一猜》
师:小鸟们有礼貌,我们更有礼貌。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好吗?
幼:好。
师:瞧,这是什么啊?
幼:玻璃球。
师:我有两个玻璃球,左手拿1个,右手有几个?列处分合式。
幼:1个,2可以分成1和1。
师:我有3个玻璃球,左手拿1个,右手有几个?列处分合式。
幼:2个,3可以分成1和2。
游戏可反复进行。
三、做练习
幼:有。
教师出示题卡,个别幼儿做。
四、自我表扬
五、回家喽!
汽车汽车快快跑我们回家喽!
汽车汽车嘟嘟嘟,,我们回家喽!
大班语言活动地球上的动物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养成独立阅读的好习惯。
2、尝试运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仔细观察画面,比较、发现其异同。
活动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册、大图书、大头饰(熊、松鼠)、一起去郊游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播放歌曲《郊游》
1、教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小包背好了吗?我们出发吧教师:郊游真好玩,让我们来休息一下。请小朋友们坐到自己的椅子上。
小朋友们玩的这么开心,有两个小动物也要去郊游,我们来看看是谁?
大熊和松鼠去旅行会带什么东西呢?
到底带了什么东西呢、秘密就藏在这本大书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观看第1页
教师:《一起去郊游》。(老师手指故事题目,直接告诉小朋友们题目)
我们来看看大熊和松鼠带了什么东西啊?一样吗?(对着背包画圈)哪里不一样啊?
原来大熊的背包大,松鼠的背包小。
3、观看2—3页。
教师:它们还带什么东西呢?(翻书)
这个是谁的呢?(手指着要问的东西)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啊?
大熊的帐篷怎么样啊?那松鼠的呢?
旗杆:这是谁的呢?从哪里看出来的?那这个呢?它们一样吗?
三、自主阅读:
教师:它们还带了什么东西呢?还会有什么不同?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许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一本小书,请你们把书轻轻的'拿出来放在小桌子上,你们可以一边翻一边轻轻的讲一讲。如果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许老师。
教师:看好了吗?把书轻轻的合上,放在书袋里。
谁来说说看,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在位置上说,老师将书翻倒他所说的那一页。)
是不是这一页啊?
问:谁来说说看这页讲的事情?小朋友讲的时候评价与可以是:你观察的真仔细、你很棒,你把这页上的内容、事情都讲出来了!
教师:大熊他怎么样了或大熊哭了,为什么哭呢?被谁看见了呀?
松鼠看见大熊哭了,是怎么做的呢。
教师:松鼠把苹果和大熊分享,看看现在大熊怎么样了呢?松鼠呢?
哦,原来松鼠因为能和大熊分享果实,所以很开心。
教师:这本书好看吗?想不想再来看,让我们在看一看,听许老师来讲一讲。
教师:故事讲完了,这个有趣吗?等一下你可以拿着你的小书和你的好朋友去分享一下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