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计划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灞桥区灞桥街办务庄中心小学的吴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的第一课《祖国有多大》。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与思路:
一、说教材
《祖国有多大》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中的第一个课。教材以中国行政区图和文字介绍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都是意在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层面,了解我国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这节课的关键是一个“大”字。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制为:
1、通过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知道图例和比例尺的含义,学会看中国地图。
3、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课综合了地理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内容,较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综合性,并注重将品德教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文中以地图为载体,在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同时,把地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熟练掌握。这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但这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祖国是学生生活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学生既近又远,毕竟他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去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祖国、了解祖国,进一步激发祖国的爱国热情。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等;采用的学法是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祖国的,祖国对学生来说,很熟悉,也很抽象,光靠展示和说肯定没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祖国之大的。只有让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合作探究,通过活动的方式去亲身体验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之大,从而为祖国感到自豪。所以在教学中,自己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尽量简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切中本课研究的重难点,把学习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交流合作探究来亲身体验本课所倡导的爱国主义情怀。本课教学,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了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课前准备活动
底有多大:一是了解本市、本省和其他国家的面积,并将其与祖国面积作比较;二是调查南北两地的温差、东西两地时差等,说明祖国的“大”。
(二)课堂学习活动
1、歌曲欣赏,导入新课
首先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歌曲《大中国》,在欣赏优美的音乐之后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与思路】: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了解祖国,并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尽快进入课堂。
2、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感受祖国之大
活动一、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陕西省地图,比较陕西省与西安市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陕西省与中国的面积,以突出祖国之大。
【设计理念与思路】:在比较活动中,让学生在感知自己的家乡西安以及陕西省的大小,通过换算比较,也就是直观的进行空间上的比较,从而感受祖国的广大。
活动二:旅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二是初步感知祖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认识部分省级行政区的大体位置,为旅行活动做准备。
三是通过旅行活动,从数字上感受一下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先从我们熟悉的家乡陕西出发,出发前,让学生知道我们陕西处于祖国的北部地区,经河南来到安徽,让学生知道安徽在祖国的东部,是沿海城市,先沿着大陆海岸线,我们走到了浙江、福建、广东,到了广东停下问学生,广东在我国的哪边?(南部),它是不是我国的最南边呢?(不是的,我国的最南边在南海上的曾母暗沙,从而加深对我国海域边界的了解。)
继续旅行,来到了广西,这时我们走到了陆地上的国界线了,到了云南、西藏、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祖国的哪边?(西北部)走到这,也就走到了祖国的最(西边)。
经过新疆,我们到了甘肃、内蒙古,内蒙古有全国最大的草原。我们现在到了祖国的北边(黑龙江),这时让同学们看着地图,找一找祖国最北边的城市在哪?(黑龙江省的漠河是我国最北边的城市)。 再经过吉林、辽宁,咱们就要走完陆地上的国界线了。走到这里,再回顾一下国界线,问学生我国陆地上的国界线有多长?(板书:国界线0多千米!)
按照同样的方法走完1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让学生计算国界线和海岸线加起来的总长度是38000多千米。让学生再计算走完这一圈需要4年多的时间,学生感到很惊讶!很震撼!让学生直接感受祖国大。
让学生领略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初步感受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地图上的大体位置;三是通过引导学生计算,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祖国边界的漫长,由此感受祖国的辽阔广大。同时,初步认识图例,了解国界线和海岸线含义,初步了解我国行政区划有34个。
3、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探究
祖国到底有多大呢?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合课前发放的调查提纲,要求用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或者一句话来说明我们祖国疆域的辽阔。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激励引导,再通过上台表演“差别真大”和欣赏儿童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加深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
【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仅仅靠书中的图文、教师的语言讲解是无法说清楚祖国地域的辽阔。为使教学更有实效性,让学生课前进行调查,知道南北温差、东西两地生活的差异,采取视频播放、互动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祖国南北、东西距离远,跨度大,祖国辽阔的事实。
4、总结提升,歌曲激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畅谈,进行情感的升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再次播放《大中国》,在抒发情感的同时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二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三
毕业第一年,我担任的是x年级品社,以前总是当别人的学生,从今年起,我就是别人的老师了,非常兴奋,同时也感到压力特别大。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即使批作业、讲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和课本有关的知识,以达到能够拓展学生知识面,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使自己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进行半学期的工作总结:
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是在课堂上40分钟,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课前
(1)课前备好课: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教学目标,对每一中心把握到位。了解教材的结构,重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2)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原由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习惯,在学习新知识时,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
二、课上
(1)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形式多样,不拘泥于书面作业,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2)三年级的学生正在好动的年龄,上课时几的做小动作,精力极其容易不集中,做为老师,我们应该及时提醒学生,要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三、课下
(1)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纠正错误,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2)及时批改学生试卷,掌握学生近期的学习效果。
(3)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四、学习
做为一名新老师,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我学习,所以只要有机会我就会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取经”平均一星期听课1次,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语言平缓,表扬学生语言过少。对后进生态度比较急噪,这些都在工作中逐步的改进,耐心对待每位学生。
以上是我对自己工作在这一学期的总结,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四
郑宁刚
(2017.3~2014.7月)
一、指导思想
通过组织指导社团学生开展棋社知识的学习及对弈,倡导智慧与实践的和谐统一,让学生从中能体验智慧在生活及学习中的灵活性,从而不断提高社团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让更多学生从对弈中感受活学活用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不急不躁的心态,在学校形成爱动脑,善于动脑的学习风气。全面推广棋类,以棋促智,以棋修性,以棋育人.二、活动目的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本学期在四、五、六年级开展各种棋类教学。通过开展棋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体育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增进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具体做法:
1.选定学生 固定的活动地点。
2.学校组织各年级报名,推选一个总负责人。3.学生自备各种活动棋类。4.做好活动记载。
四、具体活动内容
1.公布 社团的活动教室: 餐厅三楼
社团活动时间:2017年3月2号开始,共20周活动,每周四下午第八节。2.教学
第一周到第八周学习环节。第一节课,教师讲解棋类的术语及知识。第二节课学生自由组织对弈,巩固所学知识。
对弈,体会象棋各棋子的走法。如“相”走田,马飞日,炮要隔山打牛等。
第三周:第一节课,教师讲解象棋棋谱的记法。“四字法则”记棋谱。第二节课,学生自由对弈,边下对解说自己的走法。如:车1进2,炮三平五。
第四周:第一节课,教师讲解象棋的专业基础知识。第二节课,学生自由对弈,在下棋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象棋中的基础知识。如“白脸将”“马后炮”等。
第六周:第一节课,教师讲解象棋中“马”的走法及专业术语。第二节课,学生自由对弈,在下棋过程中涉及到“马” 的步骤,要明白它的专业术语。如“卧槽马”、“连环马”等。第七周:第一节课,教师讲解象棋中“炮”的走法及专业术语。第二节课,学生自由对弈,在下棋过程中涉及到“炮”的步骤,要明白它的专业术语。如“双重炮”、“天地炮”等。
第八周:第一节课,教师讲解象棋中“车”的走法及专业术语。第二节课,学生自由对弈,在下棋过程中涉及到“车” 的步骤,要明白它的专业术语。如“边车”、“沉底车”等。第九周:第一节课,教师总结,学生汇报象棋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术语。第二节课,学生进行练习赛,选出下周参赛的12名选手。第十周:两节课举行“舍我其谁,对弈比赛”。采用循环赛和淘汰赛选出三个奖项,六名学生。一等奖一名,获得“棋圣”称号;二等奖两名,获得“棋魂”称号;三等奖三名,获得“棋王”。总结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体会。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二、基本情况
全班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7人,他们大部份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的百般呵护,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教育是件不容易的事。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全书共有五个单元,包括我上学了、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家里的我、大自然真美丽。每个单元又分为三个主题,其中第四单元有四个主题。
2、教学要求
1)知道生活、学习中常常会有不顺心的事,有困难,不要怕。
2)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
4)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5)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恒心和毅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
3)引导孩子了解生活中基本的健康安全常识,引导孩子学会生活,保护自我。
4)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形成关注家乡,为建设家乡做好准备。
5)让学生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能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6)初步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7)使学生从小懂得珍爱生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教材的编排特点
1)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材内容的主要源泉。
2)重视生活情感的陶冶。
3)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4)课堂从教师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不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而是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2、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
4、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伙伴八课时
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八课时
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八课时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六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必须的兴趣。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1、总情景: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一至四班的音乐教学,学生啥样还真的不明白呢。大部分以6周岁为主,但不足龄的也会有,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较宠溺,稳定性差,很好动,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小孩子肯定比较喜欢唱歌,能够感受音乐律动的美。
2、学习习惯、心理特点:学生入学,活刚刚入学。天生活泼好动、烂漫天真,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构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团体主义观念还未构成,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构成的阶段。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景预计不均衡,情景参差不齐。所以,对不一样学生应用不一样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根据年龄特点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本事,让学生能够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资料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
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日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教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本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提出音乐教育要应对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一年级上册共编成8个主题单元,《好朋友》、《欢乐的一天》、《祖国您好》、《可爱的动物》、《爱劳动》、《小精灵》、《小小音乐家》、《过新年》。基本资料包括:欣赏、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研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低年级教材以图为主,欣赏曲主题旋律以图形谱为主,生动活泼。
重点:1、学习歌唱的知识,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
2、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等。
3、学习乐理知识,能初步理解乐曲。
难点:1、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
2、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情操。
3、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4、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
5、重视学生鉴赏音乐的美。
6、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本事。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用自我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3、体验不一样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经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5、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6、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1、能够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我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2、体验不一样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3、体验不一样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活动,配合歌曲、用身体做着动作。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律动、团体舞、音乐游戏、儿童歌舞等表演活动。
1、聆听乐曲时,注意初听的完整性,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学生对乐曲有良好的感受,并能哼出自我喜欢的旋律。
2、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时,要注意完整地感受歌曲,在多次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分句听唱或纠正错误,在完整的听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辨本事、记忆本事。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进取性,使学生能够动起来听、动起来唱,全身心地感受音乐及音乐的欢乐。
4、歌曲教学时,要重视范唱,并经过手势、表情的提示,随时纠正学生唱歌时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姿势,提醒学生不要大声喊叫,克服耸肩、伸颈等毛病,做到简便、自然、愉快地歌唱。
5、教材中有很多表现动物的活动,在教学中,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动物的神态、动作,并模仿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使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6、低年级学生对乐曲的聆听以感受为主,多听曲目,增加感受,聆听每一曲,都要引导学生认真听辨,说出自我对乐曲所描绘的资料及音乐情绪的感受。引导学生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注意学生节拍感的培养。
7、将编创与活动融入其他教学资料之中,构成教学的整体。
8、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评价时应注意与学生的平等地位。能够学生间互评、自评、小组评等多种方式。
9、学期末测试,以趣味性的方式呈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趣味化,重点突出培养学生歌曲的记忆本事。
(略)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七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全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屈辱与抗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设民主富强国家》。《屈辱与抗争》这个单元包括三个小主题,分别是:《血泪国耻》、《悲壮的抗争》、《探求救国之路》。第二单元包括二个小主题,分别是:《来到嘉兴南湖》、《追求先辈足迹》、《开国大典》第三单元有三个小主题,分别是:《人民当家作主》、《祖国走向富强》。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三、教务目标:
1、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使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骄傲和责任。
2、体验民主的生活、学习氛围。懂得参与集体的民主生活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要有自己的信心。
3、了解社会生活中的民主,直面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探索做人的真谛。
4、学会独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5、感受祖国壮丽的山河,多彩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中华文明和今日的辉煌。
6、走向世界,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感受和探讨人类文化的异彩及共同面临的问题。
四、方法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9.1-----9.12血泪国耻4
第3---4周9.13---9.26悲壮的抗争4
第5---6周9.27---10.10探求救国之路4
第7---8周10.11---1024来到嘉兴南湖4
第9---10周10.25---11.7追求先辈足迹4
第11---12周11.8----11.21开国大典4
第13---14周11.22---12.5人民当家作主4
第15---16周2.6---12.19祖国走向富强4
第17---20周12.20---1.16复习4
第21周1.17----1.23考试2
第22周1.24----1.30放假2
注:教学进度以镇教委统一制定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