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初三上半学期总结反思篇一
开学以来,我校在市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参加学校、教研组的课改活动。自己收获很大,深受启发,下面就自己的几点体会结合学校的实际探讨一下:
一、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一段时间以来,指导学生对九年的思想品德课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地复习,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教材的主要内容,提高了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对学习知识不感兴趣,心神不定、无所事事。
2、个别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全面。
3、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
4、课堂教学存在着讲得多、练得少、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突出等。
三、改进的措施
1、认证学习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关材料,通过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明确我校教改的总体目标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具体实施步骤。
2、在教学设计上,遥侧重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
3、贯彻落实“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面向总体。
(2)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的灵活的运用有效地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控制、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身投入、紧张而愉快地学习。
(3)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师的教又要注重学生的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既要注重问题的训练,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4)课堂教学过程重要灵活恰当地体现实施“三阶段八步骤”的教学模式。三阶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八个阶段指出创设教学情境、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主学习、检测教学效果、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教学小结提升。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支持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目的,树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认知的主体和发展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初三上半学期总结反思篇二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知识的传授,师生情感的交流,主要靠语言来进行。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根据课文内容,恰当地引用富有哲理的名言,使之既脍炙人口又发人深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例如在讲授鲁迅的《故乡》一文时,对于杨二嫂的贪婪、刻薄,我引用了莎士比亚诅咒金钱的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不仅拓展了课文内容,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也是对当今社会出现的拜金主义思想的抨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习中受到教育。
在课堂上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使思维不断深入。在讲授《七根火柴》一文时,可开篇设疑:在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中,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为什么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又写了一名无名战士?为什么不写部队首长和红军领导人?那样不是更感人吗?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这样,于无疑处设疑,相机而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竞相发言,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形象感知比文字更具直接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心理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力求采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图画、影视等多媒体教学,创设一些可以感知的具体对象,给学生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如教学《狼》一文,可以出示“晚归”、“遇狼”、“喂狼”、“劈狼”等幻灯片。教学《孔乙己》时,可以放映教学片《孔乙己》,利用形象直观的展示拉近课文时代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文字描述和形象展示融为一体,入耳入目入心。
想像致趣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由再现形象进入文章创设的情境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探求文章意蕴。如学习李清照《醉花阴》时,可让学生由“薄雾”、“浓云”、“西风”、“黄昏”感知词人所处环境,再由“瑞脑”、“金兽”、“把酒”想像词人生活,进而体会女词人的“销魂”、“人比黄花瘦”的凄凉心境。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一次激趣都必须建立在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内部动因上,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驱动学生的知、情、意、行,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初三上半学期总结反思篇三
在准备教学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课时,因为备课时间比较匆忙,我只是看了课文,参考了教参,知道了课文的层次结构和论证方法后就去上课了。但在上课过程中,我却不想照丁教授的说法来贬低儒家的经典理论格物致知,我说,老师认为儒家所说的格物致知是虚的,它主要是指精神方面,因为万物可给人以启迪,可陶冶人的情操;而丁教授所赋予的格物致知的新的含义,它是实的,主要是指科学实验,指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然后我布置了课后作业。练习二是要学生写写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趣的经历,练习三是要学生写在人文科学和个人行动上也要重视实验精神,我说:古代就有许多这样的诗句,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请你们就此写写自己的看法。
但是教完之后,待我再去查看资料时,再看丁教授的论证,我有几点自己的看法:
1、我认为《大学》所讲的格物致知的范畴在社会科学领域,主要是讲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儒家学派为实现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而提出的阶段性行为目标,是儒家的入世态度。而丁教授所讲的格物致知则是在科学范畴,是显微镜下的科学世界,两个范畴的理论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厚此薄彼呢?我庆幸自己上课时没有照本宣科,不然可能就会误导学生了。
2、丁教授还举了王阳明格竹的例子,认为他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他认为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的生长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而不应该袖手旁观。但我想,这是哲学家和科学家探讨世界的不同角度,他们的着重点不一样,看待事物的眼光也不相同,怎么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呢?孤陋寡闻若我,也知道郑板桥就创作了许多竹诗竹画,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是一首借物咏志诗,在中国文人的眼里,万物都是有灵性的,有生命的,以我看物,物皆著我之色彩,会达到物中有我,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才有李白的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的诗句。科学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哲学文学给人类带来思想和生命的色彩,孰优孰劣真的不能妄下断语。
3、最后,丁教授还把中国学生的高分低能归咎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归咎于中国的文化背景,可能有些道理吧,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应该归咎于考试制度,它剥夺了学生的实践时间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当然,我还是非常赞同丁教授提出的要让实践精神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能有国外学习研究经历的人对中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弱有更深的感受,有更强的急迫感。
初三上半学期总结反思篇四
展望新的学期,孩子们能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学习上勤勉扎实,生活上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团结友爱诚恳待人,班干部以身作则,做到公平公正,是大家的好榜样。班上学习氛围浓厚,无论是什么时候,只要走进教室,都能看到学生看书,写作业的身影。班上同学互相帮助,亲如兄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良好的班风学风,任课老师都喜欢上一二班的课,并且高度赞赏一二班的表现,由此,作为班级的一员,我觉得骄傲与自豪。在这次活动中:
一、收获.
1、让教师对孩子在家的表现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以便教师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处理。从家长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孩子在班级里没有发现的问题。
二、启示.
1、家长们对新形式下的教育是很关心的,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做为教师有很多地方离他们的要求还相差一段距离。有的家长要求教师对孩子能不能相隔几天,就将孩子这段时间的行为、思想等向家长进行反馈;有的家长要求教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孩子能不能标准有所差异;有的家长要求教师要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提出了“教师的话比家长的话好用”的观点等。
2、也许有一个局限的条件是班级里的学生太多,教师的时间太少,与孩子们单独交谈的时间与机会比较少的原因吧,从与家长的谈话中,可以发现:我们教师对孩子的了解还是不很深,有许多孩子的内心世界,教师没能够进入,没有真正了解与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言、所行。
初三上半学期总结反思篇五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进入尾声,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我写下了这篇初三历史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几点: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钻研教材、参考资料、认真备课。在备课环节,我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到精心安排,认真写好教案,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在本学期的初三历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着眼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借助网络资源,拓宽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不至于枯燥乏味。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作出教学反思及总结。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讲《美国内战》前,我首先出示了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奥巴马的照片,从一个黑人能成为美国总统谈起这场战争,进而引发学生思考这场战争的原因,性质,结果。结合问题把学生带入教材,带着问题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
事件;第三,属于“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写完这篇教学反思,觉得今后需要努力的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科学方法,掌握记忆技巧我们知道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效不大,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应力争尝试教给学生多种记忆方法,如:分散记忆法,趣味记忆法以及引导学生记忆纲要等。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新课程要求教学应该是教给学生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还应继续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