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类论文篇一
素质教育提倡各科教学都要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基础阶段的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其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地、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虽然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广大教师的心中,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了跟随教师的思维,他们成了学习的机器,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主观能动性,更没有创造性。这种习惯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素质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并尊重和关心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教师要营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脑力活动,它是我们发现新知识、新问题、新方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从谈起。而在轻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会产生好奇心,激发自己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创新意识。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展开想象、开阔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自己创新能力的形成。为学生营造创新学习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是配角和观众。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打破师道尊严的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传统的以教师为权威的教育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性,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把自己放在指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互相交流思想,进而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探索多种解题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其前提和基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实践,探索多种解题思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即让他们通过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就有能力通过这种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进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说,数学教师应当提倡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另外,要想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问题和悬念,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创新。
四、通过教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不断创新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都不相同,因此,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若一连几名学生均未答出,表明问题可能难了,或者几个学生均是一个层面水平,那就应采取调控措施。如果问题有难度,就应把问题分解或换个角度,降低难度;如果不是问题有难度,那就应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并讲究一下回答顺序,这样,在同一个问题的答问中,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受益。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改正,增强他们学习教学的信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恰当的评价,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相信通过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孟永生工作单位:河北省隆尧县双碑校区
看过”五年级数学教研论文“的还看了:
小学数学类论文篇二
国庆假期中,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准备找找千克和克.走进超市,首先来到了饼干柜旁,这么多琳琅满目的饼干中,选择了最喜欢闲趣饼干,仔细看了看,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净含量100克“,说明这包饼干不含袋子的重量是100克,那要是有10包这样的饼干不就是1千克了.
接着们又来到买米的地方,发现一袋米要10千克,如果们家每天吃2千克的话,家每个月就要吃60千克,也就是这样的6袋米了.
后来又看到了16个鸡蛋大约有1千克,一个菠萝大约2千克,一个西瓜大约3千克
今天,收获真多啊,感受到了数学中学到的千克和克这个知识,在生活中数学真的很重要.
2.一个小小的数学误会
很多人都以为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可是一直对他很怀疑,果不出所料,今天数学课上老师介绍了阿拉伯数字的真正的来历.原来这是一个误会!阿拉伯数字真正的发明者是印度人,因为当时阿拉伯人的航海业很发达,他们把数字从印度传到了阿拉伯,欧洲人从他们的书上了解了这种简便的记数方法,就认为是他们发明的,所以称它为阿拉伯数字,后来这个误会又传到了中国.
最后,很想对印度人说:”谢谢你们给们人类带来了这么大的方便,就因为这样,很喜欢数学.不仅数字王国很神奇,而且数学的历史知识更是丰富.
3.发现
今天,在家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
发现一杯可乐800克,一杯绿茶500克,一杯冰红茶不知道多少克,于是又补充了一个信息-------冰红茶比可乐少200克,要求三杯一共多少克呢?于是,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算:800-200=600,再600+500=1100,最后1100+800=1900,所以一共1900克.
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希望小朋友们能多多观察身边的数学问题.
4.巧妙的加法和减法
加法和减法在们的生活中是缺一不可的.身边有许多事情都要用到加法和减法.比如在学校里,统计分数,统计认数-------生活中,妈妈上街买菜付钱;在家里,计算一个月的开支也要用加减法.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加减法有关,所以加减法在们生活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法与减法真奇妙啊!
5.去天目湖的途中
现在,们数学课正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今天是星期天,们全家去天目湖玩,在去天目湖的路上,就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小朋友们,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用们学到的知识试一试吧.
6.24时记时法
24时记时法真是无所不能,不信就看看下面是怎样过周末的吧::首先,7:30起床,然后7:45---8:00洗脸,8:00---8:15吃早饭,8:15---9:15做作业,9:15---10:30看电视,10:30---11:00吃中饭,11:00---15:00睡午觉,15:00---16:00玩,16:00---17:30看动画片,17:30---18:00吃晚饭,18:00---20:00看电视,20:00---21:00打电脑,21:00睡觉.24时记时法是不是很伟大呢?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也一定要写一篇这样的日记哦!
7.积少成多
今天下午,和妈妈来到超市买东西.
当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刚要离开,看见货架上正好摆着火腿肠,于是让妈妈买些火腿肠,妈妈同意了.可是刚走几步,又看见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犹豫了.突然,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于是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就是40角,等于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决定买散装的.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直夸爱动脑.
8.数学报
今天,们又发了小学生数学报,这期报纸真的很精彩.
上面讲了怎样让书香伴你左右,茅以升如何苦练记忆力的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等数学小常识,翻开一面,有许多数学的小窍门,如:如何找规律,怎样牢记知识,翻开另一面有一些数学小故事,从中获得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
所以,觉得每一次看数学报都能让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很喜欢它.
《数学的奥妙》湖塘桥中心小学张娜
所以,要提醒你---一定要学好数学哦!
数学又是很奥妙的,它可以让们知道一些未知数.所以有的小朋友觉得数学有点难,有时还要请家教.
但是数学也是很灵活的.除了刚才提到的以外,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很多种呢!
小学数学类论文篇三
当前,学校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两大突出矛盾。一是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现实之间的矛盾;二是数学课程内容总量偏多与探究教学在客观上存在的费时较多之间的矛盾。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指导-探究”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指导-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经过一年来的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指导-探究”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基础之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量的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继续探究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是进行“指导-探究”教学的前提。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提出问题:“王力今年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悬念,他们已急不可待,强烈的求知欲已经成为一种“自我需要”,这时让学生取出准备好的年历,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采取适当的探究方式,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较好的形式。
要完成新知识的“认识-理解-掌握-应用”这一学习过程,就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和学生间的相互启发作用,更要注意让学生合作动手操作,探求新知。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将平时收集到的鞋盒、烟盒等物品取出来,每四个人为一组展开探究,动手将它们剪开,观察一下这些立体形体的面有几个?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图形有怎样的关系?通过动手操作与合作探究,使枯燥的学习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从而更易于理解与掌握。
三、在探究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在“指导-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合作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由单纯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转化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去。同时,教师更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最终达到“指导-探究”教学的终极目标。
例如,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有42毫米高。多少本相同的书摞起来有126毫米高?一般的同学都是先求出每本书有多高,然后再求多少本相同的书摞起来有126毫米高。但是细心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分析就会发现,126和42之间有倍数关系,能不能先用126除以42呢?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是可以的,126里有多少个42,就有多少个7本。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使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做旁观者,而做主动参与者,群体参与的结果是产生和谐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不同程度地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指导-探究”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众所周知,“指导-探究”教学正处于一个实验阶段,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因此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作为教师,应随时关心最新教育教学动态信息与发展水平,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才能,做一口永不枯竭的活水,能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的营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学节省大量的时间,将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与验证,提高“指导-探究”教学的效率。
小学数学类论文篇四
摘要: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这样就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最终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材
现在的教材已经由原来的不可捉摸、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和文字题,转变为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现实生活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领悟到数学的独特魅力,感受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但是,学生的地区差异性,教育背景的差异,学习环境的差异等,造成了教师必须进一步地思考如何让日常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改编教材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使情境更接“地气”
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相比,教材更新速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有时会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为此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数学。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究、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认识角”的过程中,课本中为我们提供了“南京长江大桥”这样的情境,我们完全可以变为生活中“兰州黄河大桥”,这样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变日常生活为课堂内容,加深学生的认识。又如,教学“集合”这种思想方法时,我提供了本班学生参加“语文、数学小组的调查表”,学生积极性很高,利用圈一圈、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轻松地将抽象的“集合”思想变为具象的学习内容,很容易就建构了数学模型。
二、变虚拟的生活情境为真实的生活情境,使课堂内容更具生活性和操作性
教材提供的素材,常常把生活情境直观地以图示的方法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不能以“主人公”的形式让学生亲力亲为。所以数学教学可让学生提前感知生活,关注课前,经历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课前要求学生到商场、超市调查各种商品的标价,选择几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绘制成价目表。在课堂上,我利用学生自己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这样,我将教材中枯燥、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普遍应用。还可以让学生观察物体,丰富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触摸、交流讨论,建立实物表象,然后通过自身的体验,形成形体特征,丰富学生的空间观念。可见,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应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选取合适的情境呈现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想取得好的数学效果,就要根据趣味性、动态性原则,选取恰当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
(1)尽量选取动态方式呈现情境。如,在教学“周长”时,我选择把教室中的一个方阵看作一个图形,我从一个起点开始绕方阵走了一周,让学生体验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经过教师的动态演示,将书本上静态的情境转变成学生动态的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数学知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因受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有些生活情境不好表现出来,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表现。把教材中提供的素材编成小故事,把小动物进行拟人化处理,配上图片、声音、课件,使学生身处童话动物世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于生活实际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作为教师还应注重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擦亮学生的“数学眼睛”,把学习的时空向课堂外延伸。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后,要求学生到商店观察价格标签,进行购物活动,在实际的环境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又如,学习“统计”后,我有目的地让学生统计班级中近视眼的人数,通过统计,学生了解到班级近视眼人数较多,使他们意识到保护视力的必要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完整过程,获得了课堂上得不到的练习机会,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如,学习完“吨、千米”等大单位后,让学生通过坐车发现“1千米有多远”,通过乘电梯感受“吨”这个较大的单位。
数学源于生活,要符合生活实际,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而是高于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恰到好处而又不生搬硬套。
小学数学类论文篇五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进行反思,适应小学新课改的需要。因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教学反思与总结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反思;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反思与总结,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本文就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当前的小学教学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在新课改前提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反思
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课堂设计中,有的小学数学教师以大纲为纲,机械的把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基本的教学设计,做好教学导入环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在教学准备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器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重点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能够为小学数学做好准备,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反思
课堂教学使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平台。课堂时间对小学生而言,是十分宝贵的,学生知识学习主要从课堂实现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解题技巧,明确解题思路。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要帮助学生学会检验的方法,就是把得出的结果带到题目去检验,也可以对解题步骤进行检验。在很多情况下,有的学生虽然学会解题了,但是往往只是记住了解题的步骤,但没有真正理解问题的解题思路,没有真正理解数学公式的来龙去脉,导致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以后,依然存在解题困难的情况。因此,在具体解题过程中,要多问几个问什么,在解决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和障碍,然后是怎么解决的。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创造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学生很难融会贯通,对知识只能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实际中的事例,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观察,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预留一定的练习和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遇到的难点和难题,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及时消化,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学生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把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和教材上。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内容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新课改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常识,切实学生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态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扩大学生知识范围,提升学生实际的数学能力。另外,作为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比如在进行《商不变性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上,教师编排一些生动的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提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反思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依依然是被动的接受,对知识没有融汇贯通,学习效率不高,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占有大量的学生课堂时间,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反馈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会让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摈弃传统的学科中心教学理念和模式,始终落实和贯彻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性认识,在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和刻苦钻研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始终以促进小学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期教学目标,保证每个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获益,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避免采取强硬或者命令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做好寓教于乐,要根据不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5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反思
就目前而言,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中,很多教师依然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对学生评价不够合理和完善,无法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做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成为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为了提高评价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为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教师要做好基础知识和课堂作业的评价,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等级,丰富评语方式,掌握好每一个学生进步的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指导、鼓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数学态度,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秀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