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的书读后感篇一
1.了解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2.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闻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作。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学生写作,集体评议。
精彩导入生成问题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指引着人生的航程。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例文引路掌握要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幼小的生命不知道如何排遣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对世界强烈的渴求,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本身汲取知识。对知识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中竟然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阅读了多部文学和哲学名著,吸取着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学习比做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这些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抱持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如流水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
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的确,我们太幸运了,我们拥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老师……从今天起一定抓紧每一分一秒,不要让光阴虚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伦•凯勒那样,不埋怨、不放弃,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奋发学习,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生命的价值!
点评:这篇读后感构思巧妙,从海伦•凯勒身世谈起,告诉读者海伦•凯勒一生艰辛,但她敢于向命运挑战,对生活无比地热爱。接着,作者谈了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从今天起一定抓紧每一分一秒,不要让光阴虚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伦•凯勒那样,不埋怨,不放弃,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奋发学习,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生命的价值!
文题展示
1.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或推荐阅读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上面坐着一个哲学家。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刚说完这句话,风把船吹翻了,两人都掉入水中。船夫喊到:“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3.你看过不少电影电视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法指导
写读后感,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引述。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
2.感受力求深入。读完原文后,或许你的感触颇为丰富,但比较平常、浅显,直接写下来,可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似的。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写作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来思考与表述。
3.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写作中,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还可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来写。这样才能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可和认同。
总而言之,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写作时应注意避免。
设计的书读后感篇二
内容简介这样写道:本书以日记形式的设计感悟,让读者从黑川雅之的思绪中体会他对设计与生命的理解,是奉献给所有那些在“深不见底的不安感”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夹缝中生存,并有志进行创意与设计的人们。“生命与性”的哲学理念是他设计的永恒主题,他如同一个诗人,在时间与空间中不断的探索,寻找这人类灵魂的栖息地。
本书适合在设计领域无法或很难前行的人们阅读,也适合那些不能把握自己应该如何进行设计的人们阅读。
读完后似乎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门,对生和死,对设计的追问都有了新的理解,也由此领略到黑川雅之设计作品的全新内容。
“设计”实际上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一种手段,而怎样才算是服务呢,极尽所能的讨好群众,满足一切的可能性么?那么设计就是愚昧的,其实人们所希望的只是事事随心,在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的时候能够舒舒服服洗个头,能吃一顿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没有什么能比享受这样的服务更让人心满意足了。在此基础上,人们再根据自己的特点或心情提出要求就足够了。
其实设计也是如此,作为内行,要有自己的见解,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设计。没有想法的人才会看上去和蔼可亲,虚心听取客户的意见。所谓“服务”,应该是为了让别人高兴而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且很负责地、默默地安排好工作。要有自己职业品味,向人们提供自己觉得最好的,并被一般人接受。
书中对于自然的描述令我第一次脱离自然形态和设计的关系,感受到我们是存在在这广袤无垠的宇宙里,在不断新陈代谢的自然里啊,而这生命和好的设计有着十分微妙又紧密的联系。
每一天的重复,眼中观景的不断重复,一刻不停的忙碌或是浪费,我们甚至忘了自己在呼吸,在迸发着生命力。知道有一天,一夜醒来发现柳树全都抽芽了,或是天地全都笼罩在一片皑皑白雪的静谧之中,才能有些许我们也是自然中一个生命体!而生命的美好不应该只是惊喜,就像设计也是一样,高楼水杯座椅台灯等等不断充斥在我们的眼里,发现观察,吸收然后重新阐述它们!就像在呼吸一样,不要忘了自己是活的,不要忘了自己在一呼一吸中能完成很多事情。在做实际的时候不要忘了自己是生命体,这一点,就足够我们汲取很多了。
我们从母亲温暖安全的襁褓中被冷不丁的扯出来,真空的柔软被突然涌入的各种气体划破,活生生的塞入脆弱的器官。哭。人生来何尝不是痛苦的呢?为何后来却变成了这样的依恋,情感、记忆、欲望控制着我们,而这些,事实上是美好的吧。喜欢一个城市因为那个城市有自己喜欢的人;喜欢一把梳子因为那是妈妈来学校看我时买的;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断努力奋斗这,约束着自己,这些都是美好的。
生命这种东西很难讲,黑川雅之在书中说自己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像抛物线,曾经达到顶端,然后慢慢衰弱,他希望他能够奋斗到底,然后突然熄灭。
其实我们都曾想过要如何如何对家人对身边的人好,让他们更加舒服,肯定我们,例如母亲希望我怎样我就愿意按着她的意愿来生活,而死亡其实对于我们自己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痛苦,痛苦的是还被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虽然很无奈,但说实话我们只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努力爱护好自己,坚持好自己的梦想,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为了他们不要辜负生命,不断努力和奋进。又如果是一个选择做设计师的'生命,要更加谨慎和珍惜这样的身份和机遇,用生命去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在最后生命戛然而止的时候留下的是余韵,灵魂。设计为善,设计师为人类造福,成就自己,是伟大的职业。
而实现这一切,欲求很重要,而成为欲求的对象也很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起生拉硬拽,疏通开导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表现也是作为一名设计师,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很多,但是,如果对方不肯听你说,那么,无论你怎么费尽唇舌,也不能将你的想法传达给对方。
与其强迫不如疏导,这一点很重要。
个人,环境;人的语言,“物的语言”;生与死;死机交替;情感和欲求。
设计和生命一样,能从生命里领悟到的,也都在设计里。
设计的书读后感篇三
写读后感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第二,针对材料,亮出感点;第三,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第四,联系实际,论证感点;第五,回应前文,收束全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读后感的要求和写法,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读书,课堂上经常对课文和读物进行评价。也写过读后感,但大多是引用课文、作品的内容,结尾才谈几句看法,并不了解读后感的写法,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通过本次写作讲解,为学生阅读、写作和评价搭起一座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
3.培养并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
教学难点
3.培养并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范文示例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近同学们看了许多好书,例如《傅雷家书》、《致青年的十二封信》、《平凡的世界》等,这些优秀的作品让我们有了许多的感触、想法,怎样把你的感触、想法表达出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近的阅读情况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方法点拨
怎样写好读后感呢?
1.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
某篇课文、某部名著或指定的某材料,是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确定后,要根据阅读的材料和感悟来拟题。题目可以直接写“《__》读后感”,也可以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主标题是概括自己的感受或评价,副标题是“——读《__》有感”;分两行,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如《家庭教育秘诀——〈傅雷家书〉读后感》《人生只有奋斗才有希望——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等。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样。注意标题一定要结合感点,否则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2.针对材料,亮出感点。
亮出感点,就是紧承前一段“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做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做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第一题,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或推荐阅读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如读了《平凡的世界》,你最深的感触就是: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他年轻的时候。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最深的感触就是:当你遭遇了生活的不幸时,你要顽强地活下去,并且要活得很精彩。这些都是“感点”。
注意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述读材料。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所以,不管述读在感点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先要有述读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
3.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在通常情况下,文章开头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做好铺垫。注意引述原文要简洁、准确、有针对性,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材料的具体内容。
4.联系实际,论证感点。
论证感点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正面论证,或反面论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论证时要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5.回应前文,收束全文。
收束全文时,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要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总之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情是纽带,感是核心。因而,我们应在读上下功夫,在情上求共鸣,在感上做文章。
(设计意图:“授之以渔”讲解写读后感的方法,为学生写读后感做准备。)
三、范文参考:
《傅雷家书》读后感
读了《傅雷家书》,使我最有感触的是傅雷对儿子的爱不仅在生活上的各方面,也表现在对孩子学习上的启发,督促。傅雷为了能与儿子有公共的话题,能与儿子成为艺术上的朋友,他在督促儿子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地看艺术方面的书籍,以提高在音乐理论与欣赏方面的水平,是自己能有与儿子平等对话的资本。然后通过信件与儿子进行乐理的探讨,并对孩子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整个过程都是以平等的姿态,就像是朋友之间的聊天,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看法及自己在处理相似问题时自己的做法和所获得的经验娓娓道来,给人一种信服的感觉。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值得我们做家长的学习的。
俗话说:言传身教。家长的学习态度及进取心,对孩子来说是的榜样。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存在太多的功利性,急功近利,孩子一下子什么都懂,如果稍与自己的期望有所偏差就会大呼小叫,令孩子的学习兴趣大减,并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的孩子一时想不开,做出过激行为,可谓是得不偿失。
我们应该努力与自己的孩子成为朋友。在学习上可以共同探讨,这并不需要我们一定要有多高的学历,孩子学习遇到问题多半是对某个概念理解不清,这时候如果你让孩子拿出课本,找到对应的章节,共同研究一下,说不定孩子就会在你的点拨下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时候孩子对你就有一种信服的感觉,对学习就会保持一种探究的兴趣。
傅雷在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忘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他对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他要求孩子吃饭时,食不语,咀嚼食物嘴里不许发出声响,饭后要把餐凳放入餐桌下。家里的物品用完后,要有规矩的放回去。对人客气,尤其是对师长或老年人,说话时态度要谦和,人要站直,即或是坚持真理也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等。傅聪现已是当今世界上一流的钢琴演奏家,他优雅的举止与傅雷的家教不无关系。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身心健康地成长。从人的举止便会对这个人有一定的了解,懂得礼仪的人是受人欢迎的,因此每个家长都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孩子好的基本礼仪,使之成为有教养的人,最终对自己的祖国有所贡献。
(设计意图:结合范文《傅雷家书》读后感,加深理解主题如何写好读后感。)
四、作文练兵
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或推荐阅读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选定课文或名著后,可以再仔细读课文或名著的片段,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引用课文或名著时,要仔细核对原文,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3.可以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如《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西游记〉读后感》。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写读后感的能力。)
设计的书读后感篇四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开发习作资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为学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基点厚实的生活基础。
1、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4、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体现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1、写读后感是如何选择感受点。
2、如何在读后感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一、交流激趣,初识读后感。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特别喜欢读课外书,哪些文章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什么感受?”
小结:像这样在读过一篇文章获一本书之后,把自己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道德教育、启迪说出来或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2、“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少关于读后感的资料,现在让我们来一次“信息交流会,怎么样?”
(1)请同学们现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你搜集到了那些惯于读后感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2)学习小组汇报,师生互动,加深对读后感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活泼、民主的谈话、交流,激发学生对读后感的写作兴趣。
二、启发点拨,指导构思
1、“刚上课,我们就交流了一些阅读感受,怎样把这些感受写成习作呢?大家来出点子。”(小组讨论)
2、教师小结:
第一、读原文,抓重点。认真阅读原文,多读几遍,抓住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延伸下去,展开丰富的联想。
第二、摆好位,侧重“感”在剧题写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方法:一般文中既要有“读”的内容,这部分是文章的开头,又要有“感”的内容,要结合实际,和“读”的内容紧密联系,做到“读”“感”相连,有略有祥,有感而发。
第三、抓住“点”,联实际。有的同学读文章后会有很多感受,而写读后感时不能面面俱到,应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入地写下去,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舒服。
第四、定标题,明写法。掌握读后感的写法,犹如盖房搭建了钢筋框架。因此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其一:确定标题。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直接命题,一般为“读《xxxx》有感”或“《xxxx》读后感。”另一种可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注明文章的中心内容。副标题表明题材。
其二: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法:为让学生整体把握,快捷理解识记我归纳为这几个字“引—议—联—结。”
设计的书读后感篇五
教材简析
《读后感》是本单元“能说会写”中的习作训练。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通过文字提示,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关于读了长征故事的读后感,以及怎样写,哪个部分详写,哪个部分略写等;二是通过一幅插图进一步提示“我要向革命前辈学习,让长征精神时刻激励我们。”教材紧紧围绕单元主题,是单元主题的延伸,对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有很大启迪作用。
教学目标
1.能够以长征故事为内容写读后感,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通过写读后感,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感而发,写出自己阅读的感想。
2.写作时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阅读自己最喜欢的或最感人的长征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学习了这一单元的课文后,大家有什么感想?
(1)能否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概括自己的感受?
例如:受益匪浅、激动人心、发人深省、感人至深、感人肺腑等。
(2)课文中的哪些人物,让你喜欢或敬佩?为什么?
喜欢的人《飞夺泸定桥》中的红四团战士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丰碑》的中军需处长
红军将领身先士卒、舍己为人、勇于献身、无私奉献……
《草地夜行》的中老红军
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为了革命、为了他人而勇
于牺牲的崇高品质……
(3)文中哪些故事情节,让你最受感动?为什么?
受感动的情节《飞夺泸定桥》中“飞”与敌人抢时间;“夺”困难——“夺”的经过
——取得胜利。
《丰碑》中将军两次“愣”住了。
《草地夜行》中老战士为了帮助掉队的小红军,不幸被沼泽夺去生
命的感人情景。
(4)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从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在小组里说一说,议一议。
二、阅读提示,指导写作
1.导入课题。
这次习作课我们就是要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课题)写读后感,就是要写读了某篇文章后产生的感想。
2.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自由阅读提示,读后师生共同交流本次习作的要求。
(1)首先要把故事中使你最受感动的情节简要介绍一下,让别人知道引发你感想的原因,然后重点写出读后的感想。
(2)这个“感”,可以是从文章中领悟到的深刻的道理;可以是受文章中有关内容启发而产生的思考或联想;也可以是由读书而激发起来的决心或理想。
(3)感想部分要写得具体充分,而其他相关内容要尽可能写得简略些,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比范内容。
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长征故事,想想哪个故事情节或哪个人物使自己最受感动。(根据前面所述)
4.拟定题目。
题目可以是:《……》读后感,也可以是:读《……》有感。
5.确定主题,结合实际谈感想。
(1)《〈飞夺泸定桥〉读后感》: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结合自己实际,说一
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一点困难挫折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的情况;与红军战士对比,应向他们学习的地方。
(2)《〈丰碑〉读后感》:表现红军将领身先士卒、舍己为人、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
结合自己实际,说一说:身为班干部的自己有没有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先人后己;或者举班里好干部的例子来比较说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私奉献”。
(3)《读〈草地夜行〉有感》:表现老红军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为了革命、为了他人而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
结合自己实际,说一说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或感动中国的人物所做的事。
6.指导起草提纲。
总起段:介绍何时、何地、何人看了什么文章;总的感受、收获;
经过简介文章主要内容;
选取文章的几个感人情节,讲述自己的感想、评论;
结合自己或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例写感悟、收获;
总结段:提出建议或者愿望。
三、课堂写作
1.学生根据写作提纲起草习作。教师桌间巡视,个别指导。
2.当学生写完一部分内容后,教师根据巡视了解的情况,指名读写好的片段,引导评议,为其他同学提供借鉴。
3.继续完成习作。
四、评议修改
1毖生完成初稿后,指名交流自己的文章,师生依据本次习作的要求或习作提纲共同评议,指出优点,提出修改建议。
2备据评议他人文章受到的启示,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
3毖生交流修改对方的文章。
五、把修改后的习作誊清在作文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