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天行者读后感篇一
春雨轻落,没有诗,没有酒。“以为错过的是一场繁花,一片星光,一次夕阳巷口的演出,待到繁花再来,星光重现,歌舞又起,我们错过的是一个时代。”
望着稻田的浅黄,再看看这些似非洲饥民般的孩子,放学后在山坳里跃动着似潇潇春雨里灿烂桃花的红书包,他们在采摘野菜和蘑菇;二三十个学生靠着余校长的微薄工资和山里的天赐之物度过了书声朗朗的春秋。余校长那双大骨节的手,他的妻子在病床上痛苦的呻吟,孙四海和邓有米吹奏的哀怨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些似乎是界岭在素白年代光阴成河的见证。
“面对他们,我无地自容。”记者在采访被清退的民办教师后,感叹民办教师是中国教育的血泪史,他们一手握着锄头,一手拿着课本,在学生们的心中开出一朵天荒地老的花,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支教生夏雪,将青春的美丽无邪地留在了界岭的山上,玻璃板下唯美怅惋的诗抄,记载了那段可遇不可求的煮酒年华。是界岭纷纷而下的雪净化了她的心灵,一本本认真批阅的作业本是她人格的见证。
还有一位出来只想做秀的骆雨,在冰冷的教室里光着脚丫,最后因为哮喘不得不回省城休息。但他毅然决然地回到界岭,他中了界岭的毒,灵丹妙药无法解的精神之毒。
伟岸的形象、坚定的目光是英雄定格在相框的乐章,但我更想看清身边的风景,看清身边的感动。界岭之毒可以似流感在人群中蔓延,我们可以用真诚蕴育花开,用微笑涌动关爱。
转正对于民办教师是梦境深处的希望之花。唯一的转正名额,余校长将它让给年轻的张英才,界岭的三剑客余、邓、孙,要么全部转正,要么继续站成时光的钟,敲响界岭的上课铃。将厚黑当哲学、玩弄权谋的蓝飞,偷偷将自己的名字填在转正单上,也许是心生愧疚,抑或是感染界岭之毒,他决定涉身官场,用以毒攻毒的方式改变界岭的未来。围绕着转正,一阵阵凉意袭扰我的清净;围绕着转正,一丝丝温暖滋润我干涸的心灵。
街上飘来缕缕肉香,余校长在昏暗的街角抿着冰凉的红芋。黄昏放学路上,老师领着学生走着崎岖的山路。茯苓窖里家长们在忙碌,孙老师的茯苓可是孩子们的书本费和伙食费,学生是老师的孩子。
《天行者》是行走在中国大地的精神楷模。
天行者读后感篇二
本书讲的是民办老师的故事,回想起来,恰好是在我读小学时,民办老师这一角色开始逐渐被赶出历史舞台。在我的印象里,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却因着肚子里的一点墨水好作斯文,身上不沾泥水,却一样的斤斤计较,喜欢耍点小聪明,贪点小便宜,脱不掉一身的农民习气。他们拔出泥腿子直起腰,最后终究还是得弓着腰把腿塞回去,彷佛从来就没有上过岸。
正是从他们那儿,一代代农村孩子学会了算数,学会了写字,走出了山间故里。
如同赤脚医生、行商走贩,三教九流,各有各的活法,一样的在时代的滚滚洪流里随波逐流,一旦被巨浪抛飞,也一样的只能在岸上苟且枯萎。
我喜欢读小人物的故事,他们一群又一群的淹没在夜色黄昏,那些挣扎里有历史的血痕。
或许只有血色里的烂漫才足够撕开夜幕,映照那段苍茫的岁月,可惜作者的'魄力不够,不敢把斧子劈进肉里,非得小心翼翼地裹上一层又一层的温存,模糊了血色,也掩埋了岁月。
作者的笔力也不够,一个故事讲的支离破碎,书中人物也大多像提线的木偶,呆滞而沉闷。希望有后来者能够好好地讲述那段褪色的历史,同在生活里挣扎求存,为他们也为我们留下些动人的痕迹,是以为记。
天行者读后感篇三
作家刘醒龙的《天行者》这部小说以坐落在大山深处几乎与世隔绝的界岭小学为背景,叙述了余校长、孙四海、邓有米、张英才等几代民办教师的奋斗、挣扎与追求。这里的生存条件严酷而恶劣,山风、暴雨甚至野狼时刻都会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单调、枯燥、孤独、苦闷和与世隔绝的感觉折磨着他们的神经。他们工资微薄,只能靠自己种菜、种地养活自己,补贴山区的学童。但他们没有被生活压垮,仍然以他们朴实真诚的爱、责任感与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对乡村孩子的培养上。
教室不够、教师不够、教学条件简陋,一个教师要教几个年级,而且语文、算术、音乐、美术全部要同时承担。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神圣感与尊严感,每天风雨无阻地接送着在山路上奔走的学生,每天一丝不苛地举行着升旗仪式,那山风中飘扬的国旗,无疑是他们心中美好理想的寄托。他们是一批精神的殉道者,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人生全部投入到了乡村教育事业中。
余校长、孙四海、邓有米,很难把他们一一拎出来细评,因为他们是一个联合体,息息相关。他们或执着,或清高,或精明,性格迥异却在特定的环境中相互扶持,建立起亲人般的情谊,这也许就是那片热土上升腾的希望。他们拿着最微薄的工资,却是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用心血去哺育这文化贫瘠的大地,即使天塌地陷,有他们在,传承文化的学校就屹立不倒;即使没有了一切,他们仍唱着《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我敬重这些乡村教师,他们可能是物质上的贫困者,却又是精神上的富有者,在他们身上,我越来越多地发现了当今社会正逐渐缺失、人们又渐渐淡忘的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精神,一种不屈不饶、奋发自强的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和文化,让我们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天行者读后感篇四
假期里,我读了《天行者》这本书,这本书中有三部分《凤凰琴》《雪笛》和《天行者》。每一部分都那么令人感动,每一部分都那么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这本书讲述的是民办教师的苦与累,同时也讲述了中国教育前行的艰难。书中有许多典型的民办教师形象,有朴实的余校长,有命运坎坷的孙四海,还有命运曲折的邓有米,其中已经转正的教育站长万站长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当然后生力量张英才、蓝飞和支教生夏雪和骆雨更突显了老民办教师的不易。
除了这些界岭小学的工作者们之外,那些和老师一起生活着的界岭的人也让我的情感此起彼伏,余校长的妻子明爱芬原本也是一名民办教师,由于失去了转正资格,又在参加转正考试时落下了病根,最终瘫痪在床,就在看到自己可以填写转正表格的同时闭上了双眼,永远离开了这个让她痛苦一生的人世间,学生叶碧秋是有着执着追求的,孙四海的“情人”王小兰一生苦难,最后却死于一场政治权利的争夺之中,即使是早已埋在土里的“老村长”,还有那个被大家笑为“女苕”的碧秋妈妈也让我泪眼婆娑。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一个让我们内心震撼的故事,也是一个让人清醒的故事,但更是一个让人会变得强大的故事。
界岭的教育是闭塞的,但却是最朴实的。界岭小学每一天都会有升旗仪式,虽然他们没有正规的伴奏音乐,没有像样的旗杆,但升旗仪式总是那样进行着:邓有米和孙四海两位老师会用笛子吹奏国歌,余校长会升起那早已破旧的国旗,孩子们即使冻得瑟瑟发抖,但还是依然和老师们站在晨曦中升起那神圣的国旗。
即使是无人问津的界岭,这些民办教师依然在乎自己的学生能否走出界岭。他们希望孩子们能考进大学。在年轻的蓝飞做校长助理的时候,老校长余校长要把叶碧秋送到省城去做人家的保姆,原因是叶碧秋上了初中,但却因为家里困难买不起每月的卫生用品,就这样她遭到了同学的耻笑不肯再去初中读书,但她不肯放弃学业,后来终于修成正果,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在送叶碧秋的时候,余校长通过省报王主任的关系到省实验小学做门卫,可他并不甘心只做门卫,后来偷偷跑到空教室里对着课桌椅讲课,这一切感动了实验小学的校长,同意他到班级里讲课,怎奈他的能力确实有限,不能满足各级官员子女的需要,很快就被停了课。
读到这里,我并不觉得余校长可笑,我倒十分钦佩这位求上进的老民办教师,他的目的就是去省小学学习经验,想“进修”一下,可是怎奈谁也不能轻易给他这个待遇,他就通过做“门卫”,“偷讲课”的方式去争取,当然后来我们发现这也是有“预谋”的,王主任想要通过余校长的所作所为来报道一下民办教师的真实生活,可是最终没有实现这个报道的梦想。
故事是没有结局的,孙四海为正义与“村阀”斗争,牺牲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王小兰,但赢得了村民的拥护,也和女儿李子相认;余校长终于转正,并开始了自己幸福的生活;那个让界岭小学被外界熟知的张英才也开始了新的生活,虽然他的前女友因为蓝飞有势而转移恋情了,但一直对张英才有情的叶碧秋也已经长大了,而且叶碧秋说大学毕业后自己也要回到界岭小学,站在那三尺讲台上开辟界岭小学教育的新天地。
思来想去,作者笔下的“天行者”就是这些让人感动的民办教师,书中的教育站万站长曾告诉过张英才这样一句话,界岭的人你不能沾,一旦沾了就会上瘾。这话是对的,我或许也对界岭的人上瘾了,他们是一群有情有义的民办教师,虽然他们的生活那么苦,可是情意却很浓重。他们没有在意生活对他们有多么苛刻,却依然无私地付出,正如书中所说的民办教师都是把学生当亲生的孩子来教的,我觉得他们活得有情有意,有滋有味,活出了人生的色彩,不仅是因为他们把学生当成亲生的孩子来教,更主要的是他们的生命与周围的一切融合在了一起,他们敢爱敢恨,有快乐有忧伤,更有梦想,虽然这首曲子被他们长跑了调,但他们依然还在唱着“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阳光”!
天行者读后感篇五
读完了刘醒龙的《天行者》,可是沉重的心情却一直无法轻松下来。
《天行者》以三个在一个名叫界岭的偏僻山村的民办教师为主线,讲述了民办教师在偏远、落后、贫困地区,为了广大贫困农民的孩子能够早日走出贫困,早日摆脱无知,早日融入现代社会而默默无私地奉献着。
界岭是一个偏远、落后、贫困的地方。离最近的小镇也有30里的山路,一到大雪天,几乎和外界隔绝。村民几乎都是文盲。让孩子们上学受教育,得用各种手段去动员。让村里出一个大学生是这些人多少代的愿望,也是这些民办教师的终生奋斗目标。贫穷得最好吃的就是油盐饭,即用一点油将剩饭炒一下,然后加点盐水;贫穷得许多孩子交不起学费。
民办教师就是那些农村中受到教育程度较高些的、愿意为当地农村中的孩子摆脱文盲、愚昧状态而甘于奉献的、而被选拔到当地学校中任课的那批人员。小说中的几个民办教师,完全不同于公办教师,他们与公办教师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有着天壤之别。
公办教师拿着国家工资,退休后可以无忧无虑地领取退休金,安度晚年生活;而他们不在国家正式编制之内,他们的收入甚至不及在城镇家庭保姆的收入。小说中的几位民办教师的工资是70元,其中35元由地方教育系统支付,另外35元由村里支付。而在当地县城当保姆第一个月的工资是120元。
公办教师从来不用担心开支的问题;而他们由于工作在偏远、落后、贫困地区,所以该由村里支付的那一半儿工资,经常因为村里没钱、或是教育不被村长重视而被长期拖欠。
公办教师在课外可以用开办各种补习班、特长班的名义,再挣些额外收入;而他们由于上学的孩子因贫困而交不起学费,买不起书本,学校没钱维修教室等等,为了使教学能够进行下去,他们经常要将自己的钱垫进去。在业余时间还不得不进行些开荒种地等额外工作,以创些收入,维持学校的各种开支和补贴贫困孩子的学习生活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