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由是枷锁篇一
《人生的枷锁》是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童年时代在既陌生又压抑的环境中度过,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当他步入社会之后,又经受了理想的破灭之苦和爱情的伤痛。
在备受煎熬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他不知道,一个人一生必须艰苦跋涉,越过一大片贫瘠的土地、地势险峻的原野,方能跨入现实的门槛说青春是幸福的,这只是一种幻想,是已经失去了青春的人们的一种幻想。
在整本书里,凯里都在挣脱人生这个枷锁,无论是最开始离开伦敦皇家公学院,还是放弃练习生去巴黎学画,以及书的结局里放弃那个到处行医旅游的.梦想,娶莎莉并且到小渔村做医生,他一直在改变,一直在所谓的挣脱,却发现生活本身就是枷锁。
在每一次痛苦中顿悟出人生意义,都被后来的经历推翻;每一次狠下决心的挣脱和逃离,也多少带着作茧自缚的意味。认识自己的过程将永无终止,他只能不断地反省和探索,却永远无法抵达那个“最终定论”。
在小说的结尾,凯里终于是找到了属于自己内心的自由,但那仿佛也只是毛姆为了篇幅收住而采取的权宜之计。比起《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人生的枷锁》把那一点残存的理想主义温情都剥掉了。毛姆用清醒冰冷的笔触描绘了所有人的平庸一生。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一个枷锁跳到另一个枷锁,在不断的前进中,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平凡,找到了生命中的停留之地,同时我们也明白了生活的毫无意义,活着也只是活着。“他想获得的东西,生活就是不给。”这大概就是我们每个人了。
自由是枷锁篇二
看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面纱,刀锋,继人性的枷锁是放在最后来阅读的。因为喜欢这么一本厚厚的大部头书,你会不知不觉跟着作者游历主人公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爱所恨,所悯所怨。而后知后觉的将自己融入其中,来思索自身所活着的意义,追求的自由,渴望的爱情,心底的欲望。像一场洗涤心灵的救赎,久久不能释然抒发。
人类可贵之处就在于每每跌跌撞撞疼痛前行的路上,哪怕世俗再残酷,我们仍在不断追求向往那美好的生活。而思想一定是自由的真,善,美作为衡量人性的标准,显得重中之重,不可或缺。
生命没有意义,这是菲利普在经历了众多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后得出的结论。但是如果生命没有意义,那我们又何尝计较失败,成功。我们也只是在这大千世界活出一个小小的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把能做的事做到更好,心之所向,我想这便是活着的意义,生存的希望。
自由是枷锁篇三
生活并没有什么意义。
这是菲利普在最后感受到的想法。那么生活和人生到底是什么。菲利普从出生开始,经历了生理的残疾,信仰的破碎,情欲的折磨,以及贫穷的打击,最后仍然安静消失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对温淡日常的渴望征服了远航者的梦想。大概所有的人最终都是如此,能逃离其中的基本微乎其微。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生活方式,任何一种都无可厚非。但还是稍微觉得有点可惜吧,毕竟独立强大的个体存在太难了。你最终所形成的生命轨迹也都是由无数个微小的选择和行为组成的。生活这个命题永远也没有正确的答案。克朗肖的那块称其蕴含生活的奥秘的波斯毯子,大概就是生活本身的隐喻吧。
看完后更想去体验不同的经历了。不要一成不变,不要沉溺于琐碎,机械,痛苦但又不至于被伤害到的生活。即使到最后,结果并不都是好的,也还是要鼓起勇气尝试。好坏都要感受。
因为生活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的。
自由是枷锁篇四
毛姆大概是我读过最多的英国作家了,他的书总有种残酷的犀利,像一把手术刀,总能精准地划开皮肤直指病灶。
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我就下意识地认为这会是一本沉重致郁的书,毕竟“枷锁”从来不是一个好词。没想到向来刻薄的毛姆给了主人公一个平凡而又温暖的结局,倒是有点出人预料。
《月亮与六便士》是天才的故事,这本书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曾经我们都认为自己会是那个天才,最后却发现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员,于是在阅读这本《人性的枷锁》,仿佛也看到自己身上背负的一切。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个“枷锁”是什么,家庭、社会、文化、爱情、道德、梦想,这些给我们快乐和希望,却也伴随着无尽的烦恼,每个人都是一个集合体,在这些枷锁下成为自己,就算挣脱这些也会又新的枷锁套上来,主人公菲利普就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除去旧的枷锁,心甘情愿地套上新的枷锁,他承认自己输了,不可能挣脱人性的枷锁,但是他向幸福投降了,这没什么可耻的——“难道他没意识到,一个人出生、工作、结婚、生子、死去,这种最简单的图案,不就是最完美的图案吗?向幸福投降,或许就是承认失败,但是,这种失败,却比无数次的胜利要强。”
学过医成为医生,生活在同样的时代,很多细节的描写大概就是作者本人的生活细节吧。不同的是菲利普曾经向往旅行的生活,最终却选择了停留,毛姆的生活可以说就是主人公的理想状态,可是毛姆没有让其实现,这算不算是一种毛姆对自己生活的补充,因为人一旦选择了一种生活就只能抛弃其他的生活方式,但又忍不住想如果自己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生活又会怎样?生活没有如果,选择了一种生活,戴上了那个枷锁,就戴着它走下去,久而久之,枷锁就和肉连在一起了,要想剥离下来必定要经历苦痛,新的选择不过是新的枷锁,没有人能完全挣脱枷锁,普通人如菲利普不能,天才如查尔斯也不能,但是他们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不论在别人看来是好是坏,他们只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直至生命终点。
就像书中说的那样“人生既无意义,也无必要。人们做事,仅仅是图自己快乐。
自由是枷锁篇五
读的第一本书--毛姆的人生的枷锁,据说是毛姆的自传体小说。与昨天看到的一篇文章不同,昨天看的文章说毛姆是双性恋,为掩盖自己的双性恋事实而与富婆西莉结婚,更是把他说成自私蠢货。
但从这本书里,我看到的菲利普(毛姆)是一位十足的绅士。虽然年轻追梦时几经波折辗转可能辜负了大伯母的爱,但从他与朋友克朗肖,恋人米尔德利德等人的交往中可以看出他很有我们中国文化提倡的君子之风,他在自己经济拮据的情况下,接济友人为克朗肖办葬礼,他在米尔德利德的几次背叛下仍然坚持以德报怨,第一次背叛是米尔德利德被一个德国人骗婚,菲利普绅士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为米尔德利德送上结婚礼物,但终究米尔德利德在身怀六甲的情况下被德国人抛弃了,菲利普又无怨无悔地帮助米尔德利德租房找医院陪她生产,甚至对出生的孩子也给予了亲生父亲一般的爱,但后来不幸的是米尔德利德又与菲利普的好友格里菲斯相爱,为此,菲利普忍受着生不如死的痛苦。
但当得知米尔德利德与格里菲斯无钱私奔时菲利普又主动提出自己出钱让他们一起私奔,在他们走后,菲利普几乎想到要自杀,最终在朋友和恋人的双重背叛面前,菲利普还是极力克己,尽显绅士风骨。经历了生死考量的背叛,最后,在米尔德利德因生活穷苦潦倒来投奔他时,菲利普还是保持了友人的善意,出于对米尔德利德的尊重和慈悲,提供给她一份照料自己生活的工作,让她免遭流离失所,对她的孩子极尽父职,不是夫妻却给与米尔德利德比丈夫还要多的关爱,不是父女却给与孩子胜似父亲的宠爱。
对米尔德利德的爱情,由于经历太多的煎熬而损耗殆尽,在最后这段与她相处的日子里,虽然同住一屋檐下,菲利普坚持了君子之道,未曾逾越半步男女禁忌(比关羽与刘备之妻长久独处而表现出君子之风更具风骨)。这就是菲利普(毛姆),一个十足的绅士,他所表现的绅士风度与我们祖先所提倡的君子之风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