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语文课标读后感篇一
这次阅读何捷老师的《我的魔力语文课》这本书,只是觉得阅读越新奇,总能找到何老师教学的独到之处,让人不自觉地为之点赞。我也总有一种猎奇心理,希望能找到自己可取之处,立马搬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说来自己曾经还教过三年的一年级,现在想想连一个看图写话都没有教好,还真是惭愧。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一年级的水平总是引领孩子观察图画上的人物都在做什么,及其做事情的结果怎么样。学生叙说语言也是直白简单、空洞乏味。
看了何捷老师“看图写作的杀手锏”这篇文章,真是让我脑洞大开。一个图画背后竟然有这么多可挖掘的信息,但是需要仔细观察,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才能写出一篇具体生动的看图写话。作为老师,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上的各种事物,更应该深入带领学生分析每一个表征现象背后可能反应出来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有思路,有自己的想法。
小孩为什么写人物类作文容易千篇一律,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呢,因为学生没有仔细观察,抓住重要的,区别于他人的特点来写。何捷老师方法,所谓“慢一点,快一点”就是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能抓住主要特征来写。就如《翠鸟》这篇文章主要抓住翠鸟的颜色这一主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所谓“少一点和多一点”,就是描写特征应少而精,多一点抓一处特征写具体、形象,写人当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把一个点写精彩了才好。
读完这一篇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实用,至少目前阶段对我来讲是没用的。也许这就是何捷独特的风格吧,自己是上不出这样的课堂的。虽然这样教学理论是基于古代“不加琢磨”般学习模式,重视学生记忆功能,提升学生课堂注意能力、模仿能力,各方面提升了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听,一遍一遍地听,听得目的不同,但是学生真得能快速记忆?真得能觉得有趣?真得能赏析古代寓言平仄之美吗?等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要求很高,至少小学阶段很难做到。
何老师班级学生三年级每天能写两三百的文字,四年级上半学期就能整本书写作了。不说我们学校三年级学生能力水平怎么样?就说四年级学生每天能写个两三百字的文字么?貌似也很难,不得不吐槽一下差距。
曾经当学生刚上三年级时候,我尝试想让学生记日记,不规定字数,当我咨询家长意见的时候,大家一致都觉得好难。刚踏入三年级学生让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排比句式时候,竟然还是一年级的水平。如果让写日记,学生不得痛苦死。知识链层级水平地断接,自然而然导致了三年级学生写作入门基本水平不高。
曾几何时,有意测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竟然也让我觉得失望。我以调换座位为由,开展了一次很有趣的抽签选座游戏,学生心理期待和后来心理变化,学生自己感触很深,但是只有一部分学生能细致描写,其他学生只是徒于其表而已。
需要仔细思考该如何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我抓课外阅读,每天读书,只是为了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可是在运用方面还是不多。很多时候讲究输入和输出对等,只有积累的语言被灵活运用了才会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在以后教学中,应重视习作练习,创造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氛围,让学生有话可写。
每天从报纸上剪裁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贴在作文本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及其评论。我挺赞成这种方式,既促进了学生阅读,又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有所感,有所思索。这种活动开展还真是不错,适合高年级采纳。
只不过现在家家户户报纸都少了,又有多少学生每天会读报纸?只不过是每天看手机而已。其实,可以让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或者事件,写出自己感受即可。
从名师思想里解读,从实践经验里取经,只为了寻求自身教学发展,愿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自己能一直努力下去!
语文课标读后感篇二
近来,我和同事们共同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找出了新旧课标的异同,有很多新增内容,主要明确了今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侧重点,对我们今后怎样教学指明了方向。
新课标中第一学段(1~2年级)中的识字与写字部分中有这样几条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新课标中对小学一二年级的阅读这样要求: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原10条,现7条,更紧凑)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教学中,新增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新课标还新增了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教学方式又要转变学生学的方式方法,所以我要转变教学理念,跟随时代的脚步,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课下多和学生交流,建立师生之情。在课上,要平等对待学生,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给予鼓励,给予适时的帮助,总之要关注每个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要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你要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例如:怎么预习课文,先读课后的生字,再读课文,读课文的要求,因人而异,直至把课文读通顺为止,然后标自然段,画好生字、词语,学生学生生字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记生字。查字典,写好生字的词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还有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注重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学会学习,并通过讨论、交流,找到答案,再把它写下来。我是一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时间,让学生尽情阅读,感受语言的乐趣。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临写,并了解汉字的书写规律认真书写汉字。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写字作业的练习,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另外,我要给予学生以肯定和鼓励,并定期开展活动进行写字比赛,调动积极性,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如看故事书,读报纸,走上街头读广告等,并让学生交流体会读后心得,只有让学生把所学用到生活中,具有成就感,懂得学知识的重要性,那么,我们的教学才事半功倍。
语文课标读后感篇三
曾经有这样一位好叔叔,他来到这个世界平平凡凡,走在这个世界普普通通,离开这个世界平平静静——这就是党的好儿子邱少云叔叔。
《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至深的故事,我对它百看不厌,每一次读都泪如泉涌。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许多、许多......
1952年10月12日一个特别的日子。邱少云叔叔为了不暴露部队,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像千斤巨石一般被火烧了半个多小时,他直到最后一息,也没发出一声呻吟。读到这里,我的心如刀绞。邱少云宁愿牺牲,也不想让这次战斗失败。邱少云叔叔这种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平时,就是个火星溅在我们身上,都叫苦叫疼,邱少云叔叔当时的痛苦自然可想而知,可是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忍住了,看看邱少云,再看看自己,我的心里真是惭愧。我们平时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应该改掉以前娇生惯养的坏习惯,像邱少云叔叔一样,克服困难。邱少云叔叔的英雄气概值得我们学习,他那坚强不屈的精神更值得后人所传颂,他那19岁的短暂人生,做出了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事业。我想:我们现在要学会自强、自立、自学、自护、自律,好好学习,做个坚强、不怕困难的好孩子,让邱少云叔叔含笑九泉。我们一定会“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就让我们像小松树一般,邱少云叔叔一样,做党的接班人。
就让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吧:安息吧,邱少云叔叔!
语文课标读后感篇四
《咬文嚼字》是一份严肃、严谨而可读性强的杂志,本人虽然已经较长时间不再从事文字工作,但是仍然爱看这一类杂志和文章。最近一期(第4期)的《咬文嚼字》,有四篇文章各有一处说法不确,现特提出不同看法,愿与四位作者商榷。
第十六页《应是“奈河桥”》说:
“奈河”是佛教所传地狱中的河名,河上有桥名奈河桥。
谢按:关于奈河桥引用较多的是《宣室志》的记载:
董观,太原人,善阴阳占候之术。唐元和中,与僧灵习善……行十余里,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于地府耶。”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
观其语文,近乎道教;但是道教经典中也难以找到有关奈河桥或奈何桥的记载(或者有记载但本人未曾见到)。迄今并无佛教三藏记载奈河桥或奈何桥的发现,灵习也说奈河是“俗所谓”的,因此,说“‘奈河’是佛教所传地狱中的河名”没有依据。
《错把“行拘”当“刑拘”》一文(第二十一页)认为:
被行拘者是影响治安管理的人,有错误行为,但其行为并不构成犯罪。
根据有关教材:
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专指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
因此被行拘者不只是影响治安管理的人,其行为性质更不是社会规范意义上的“错误”,而是法律规范意义上的“违法(一般违法)”。
在第二十九页,作者先引了一段他认为有语病的文字:
宋黄庭坚《戏咏蜡梅二首》宋任渊注:“峪书此诗后云‘京、洛间……(中略)蜡梅’”
然后作者说:
宋人任渊注释黄庭坚《戏咏蜡梅二首》,用的是黄庭坚的诗后语,可见这段注释是黄庭坚自己的话。“峪”下加了人名线,表明黄庭坚自称“峪”。
谢按:宋人任渊注释黄庭坚《戏咏蜡梅二首》,的确“用”了黄庭坚自己写的诗后语,但这段诗后语是从“京、洛间”开始,到“蜡梅”结束的,《汉语大字典》的编写者已经用引号标明了。而“峪书此诗后云”这几个字,却是注释者任渊的话。所以应该说“这段注释是任渊引用了黄庭坚自己的话”,而不能说“这段注释是黄庭坚自己的话”,这样,“峪”也就不是黄庭坚自称,而是任渊对他的称呼。至于作者说“‘峪’下加了人名线,表明黄庭坚自称‘峪’”,也是没有依据的,因为人名线并不表明这个人名是用于自称的。当然,《汉语大字典》的编写者没有检查出“山谷”两个字被印成“峪”字,其失误已经被作者指出,这里不再重复。
最后来谈谈《伯夷与子牙无干》一文(第三十五页)。作者说:
谢按:姜尚是历史人物,关于其事迹,正史多有记载,《伯夷与子牙无干》一文也正是想伯夷和姜尚之间的关系才阐述起姜尚的生平的,但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说姜尚“是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还拿那些荒诞不经的小说情节来介绍他的身份。
语文课标读后感篇五
《咬文嚼字》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一篇文艺随笔,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朱光潜先生精妙的思想,更能领略此文独到的写作特色。
一、结构简洁明了,思路新颖别致。一般的议论文在文章的开篇马上就会树立观点,然后作者再根据自己树立的观点进行演绎论证。而本文的结构虽简洁明了,但思路新颖别致。首先作者在文章开头例举四个事例,从不同角角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然后得出结论: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接着作者从正面援引实例,证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就会使文章意蕴丰富;紧接着又从反面援引实例证明误用字的联想意义就会产生“套板反应”这一流弊。最后作者才在文后点明主旨,指出了“咬文嚼字”的目标、要求和条件:要想使阅读与写作达到最高目标——艺术的完美,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互相吻合。
二、事例充分典型,说理精譬透彻。对于议论性的文章,如果文中不举事例,道理就会显得抽象晦涩;而事例如果不典型,道理就不能使人信服;而事例如果解说不好,道理也就讲不透彻。本文的最大的写作特点,就在于作者所举事例充分典型,并且分析非常入扣。例如:作者为了剖析“是”与“这”两字的区别,先后选取了《水浒》和《红楼梦》的例子,强调“是”与“这”不单是文字之争,而且涉及到“思想感情”的意味。又如为了说明简洁必须以准确表达情味为前提,简单的追求“简洁”是文学创作中必须反对的这一观点,作者将《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文字和王若虚《史记辨惑》的改文进行对比,从比较分析中,不难看出改文虽然“似乎简洁些”,但“惊讶的意味”和“斩截的意味”却已存无多,因而令人觉得“索然无味”,这就是因为“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造成的,从而很好的论证了上述这一观点。
三、见解新颖独特,语言准确精当。作者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力,在课文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的谨严精神,以及必须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时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表达出来。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另外,作者对“套板反应”很是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当代大部分学生的通病,因此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值得我们共同学习的,同时作者的这种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更是值得我们共同借鉴的。
总之,本文虽是一篇畅谈文学创作的随笔,但它更以其不同凡响的写作特色吸引了读者,使人受益匪浅。
语文课标读后感篇六
读完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我被文中的邱少云遵守纪律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战争中,邱少云所在的部队在朝鲜准备占领“391”高地。距离敌人只有60米,就像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敌人发现。突然,邱少云被敌人扔在火烧弹烧到了。在这时,邱少云只要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可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部队,忍受烈火烧了半个多钟头,也没发出一点声音。
有一回,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因为昨天没来学校上课,就趁着老师不注意时偷偷补写作业。现在,我为自已的行为而感到惭愧。看看邱少云同志,他为了大家,忍受火烧半个多钟头的疼痛,也没发出一点声音。而我呢?竟在上课中写作业,不遵守纪律。
我们要学习邱少云这种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他在火堆里,都能一动也不动。而我们在阳光下晒半个钟头就受不了,还要跟周围的人讲话。所以,我下定决心,做到上课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不搞小动作、不讲话。把文化知识学好,长大后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国的栋梁,为祖国效劳,将祖国的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