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爷爷的老房子读后感篇一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深邃;那无限的真理,让我苦苦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如果我不看这本书,我也不会知道我会如此喜爱这本书-----《草房子》,更不知道《草房子》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还以为就是写“草房子”呢?其实《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她让我们想起童年想起美丽的童话。
少年桑桑跟随父母来到油麻地小学读书。他是个喜欢“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的孩子,所有这些怪念头和行为,都来自于桑桑的聪明好奇,敢想、敢做。
特别是其中一章:秃鹤。秃鹤原叫陆鹤,秃鹤只是他的绰号,因为他是一个大光头,秃头不是他想的,只是自己不管怎么努力都长不出一根头发。同学们甚至一些不认识的人都想摸摸他亮的发光的秃头。可他觉得既然有这么多人想摸一我的头,我不能随便让人摸。他有时自己也挺恨这个大光头的,直到在一次文艺汇演他的出色表演为自己赢得了尊重,他觉得秃头也有“春天”。
陆鹤做得很对,做什么事都要相信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都不喜欢自己,那还怎么指望别人尊重你。而且如果别人不信任自己只要你做出一些令别人觉得成功的事,别人就会认识真正的你。
读完这本书,记忆里童年那纯真的味道,小时候说的那些天真的话,做的那些有趣的傻事。躺在妈妈怀里撒娇;用舌头舔着童年时余留在嘴边的果糖甜……一次又一次躺在河边,仰视着那蒙着面纱的月亮,平视着波光粼粼的湖面,真想大声喊:我真想回到童年!
书对人类真重要。我们可以在书中找到令人学习与敬佩的人与角色。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豪气爽一快的一百零八个好汉;有贾宝玉和林黛玉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从寓言中我们可以看见小王子忧伤的眼神;更可以倾听老庄讲经说道。虽说《草房子》只是茫茫书海中的一本书。但却让我足以让我珍惜一辈子。
温馨感人的心灵故事在岁月的历练中发光,蓦然回首时,翻阅自己的心灵,是不是有一段记忆在你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咖啡色的人生,常因咖啡而停顿,是慢了,但因此有了节奏。这就是我看完这本书的感悟!
爷爷的老房子读后感篇二
《青铜葵花》的作者曹文轩的另一本好书《草房子》,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淳朴,善良的油麻地人的生活。
《草房子》如果只看书名会让人觉得普普通通,没有什么特殊,而真正去认真的读,才会发现它不是一本普通的书。
就像作者曹文轩说的一样’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那就是美。
桑桑在这六年里,油麻地的人们都让桑桑看到了许多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也让我读到了许多人间的真情,比如桑桑努力保护纸月,油麻的师生叫陆鹤回家,秦奶奶为了保护一个南瓜牺牲了,……他在这一串轻松与沉重,欢乐与苦涩,希望与失落相伴的遭遇中长大,而我也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美,找到了真情,找到了感动,让我难忘。
而桑桑的爸爸因为工作出色,又被任命到县城中学任校长。桑桑以及桑桑的家,又要随着父亲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他的新的生活,桑桑说他虽然告别了油麻地,但是油麻地在桑桑心中却是永远的。是的,虽然我读完了《草房子》,但是这本是在我心里却是永远的,或许等我长大了,我还会怀念草房子给我那种感动吧。
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
爷爷的老房子读后感篇三
《草房子》是著名文学家曹文轩的作品,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已经读了三遍了。《草房子》记录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书中有四位主人公,分别是活泼顽皮又爱胡思乱想的桑桑、受人嘲笑又找回自信陆鹤、善良懂事的纸月、坚强面对家庭变故的杜小康,他们在六年中发生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桑桑和陆鹤。
桑桑是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是一个顽皮又充满想象力的男孩,一旦有什么想法就一定会完成,所以他几乎每天都会惹祸。比如他觉得自己的鸽子没有好住处,就用斧头和锯子改造了自家的橱柜,给鸽子做了一个“四层高级鸽笼”,结果被妈妈结结实实揍了一顿;还有一次他用爸爸妈妈的蚊帐来打渔,让家人品尝到美味的鱼虾,妈妈虽然没有打骂桑桑,惩罚是晚上睡觉时拆掉了他的蚊帐,桑桑被蚊子叮了一身包。因为想弄明白为什么夏天的时候冰棍要用棉套捂着,就在炎热的夏天穿上了最厚的棉袄棉裤,戴上了棉帽去上学,在学校里出尽了风头。
但是桑桑却在六年级得了鼠疮差点死去,爸爸带着他四处求医,却都没有治好,幸运的是遇到一位老中医治好了他的病。在治疗过程中,桑桑一直承受着病痛,坚强的喝下奇苦的药,也得到了亲人和朋友的关心和照顾,看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支撑着桑桑终于痊愈了,战胜了病魔。
陆鹤是桑桑的同班同学,因为没有头发,油麻地小学的孩子都叫他秃鹤。从三年级开始,陆鹤不愿意再被人嘲笑,每天用生姜摩擦头皮,忍受着火辣辣的疼痛,却还是没有长出头发。陆鹤的爸爸给他买了一顶薄帽,桑桑却带头拿走了他的帽子,互相传来传去,最后挂到了旗杆上,此后陆鹤不再戴帽子,逐渐被同学们冷落疏远,陆鹤变得没有自信。后来在春节文艺汇演中,他主动演了一个秃头的角色,很认真的排练,在油麻地小学全体师生面前演了一遍,获得了全场掌声雷动,老师和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在正式演出中,陆鹤一丝不苟,把角色演绝了,获得了演出的胜利。陆鹤又变成了乐观的秃鹤了。陆鹤的故事让我想到有些同学嘲笑别人的短处和缺点,给同学造成很大的痛苦和伤害,所以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不要有语言上的攻击和嘲笑。
《草房子》给了我欢乐和感动,也教会了我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勇敢面对。
爷爷的老房子读后感篇四
这学期我们看的第一本书是《草房子》。
在这本书里主要讲桑桑和他的好朋友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小学六年。在书里风景描写非常的多,作者曹文轩说:"让孩子们去读那些没有风景描写的书是糟糕的。”这本书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最后一章桑桑得知自己得了病已经快要死的时候,他还是遵守诺言带柳柳去看城。在桑桑被柳柳上城墙的那部分我都哭了。桑桑那种热爱生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秦大奶奶是多么令人讨厌,可唯独桑桑和秦大奶奶说话,还叫她奶奶,桑桑那种善良的品质从他的心里体现了出来。
杜小康是我印象很深的角色,他们家非常的有钱而且杜小康学习成绩也非常优异,可又一次他们家破产了,杜小康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他是那么独立,还在学校门口摆上了小地摊儿!可能这件事我们一辈子也遇不到可杜小康那种独立自强的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
秃鹤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虽然年纪小小却一根头发都不长真是难看,可秃鹤可不这么认为,因为同学们经常摸他的头所以他把自己的头看的非常珍贵,作者在描写他的秃头时描写的非常妙,把他的头写的那么光滑,而且到晚上还会发光。这真是夸张。
除了这些人物还有很多,读完这本书后,你肯定感受到了什么。对书里小孩子们的共同点就是善良。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热爱生活!
爷爷的老房子读后感篇五
可能是蒋一轮吧,因为他曾爱白雀爱得那么那么深,那样一种对爱的执着,近乎疯狂。从日日守在河边吹笛,到失去白雀后情绪大变严重影响工作,再到婚后背叛妻子,和白雀通信,在我看来,这大概真的就是爱情了。所以,会心疼最终还是没能如愿拥抱爱情的蒋一轮。
也或许是心疼白雀。她这样一个婀娜多姿却生活坎坷的美人,本该享有最幸福的生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小家庭。本以为遇见蒋一轮是对她之前所有不幸生活的完美填补,结果,最后也不过是落个背井离乡、背上行囊远离故乡这个伤心地的结局。
可是啊,可怜之人,也真是自有其可恨之处。
我心疼他们,却也不得不说,他们的这些可怜之处真真是有几分自找的味道。
就说白雀吧,如果对自己的爱情真的有那么坚定的信心,就不会因为蒋一轮没能按约定出现而去见谷苇。如果真的有那么爱蒋一轮,也不会因为跟谷苇的一次见面就有所动心。真真决定了和谷苇在一起的时候,就应该跟蒋一轮断得干干净净,又何必在他出事时出现,在自己对谷苇失望后写信给蒋一轮,甚至在明知蒋一轮有妻后还固执地与其通信。她以为自己是在选择爱情,却不知,自己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个动摇不定的抉择而丢失的。我在想,如果桑桑那次没有把信拆开后又扔掉是不是白雀和蒋一轮的结局会截然不同?在想白雀要是最开始就没去和谷苇见面是不是也不会有后面这些悲剧?可是我不得不承认,生活本就是这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持续产生。一步步向前的时候,就没有了那么多如果万一,所以白雀必须为自己的所有抉择负责。
蒋一轮亦是如此。明知白雀已心属他人,就该好好放手,又何必为了这样一个人伤害自己?明明已经是有妇之夫,就该尽好为人夫的职责,不应继续与白雀纠缠不清。他把爱情看得太重,重得恍惚间失去了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他也在抉择,在白雀和妻子之间,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可是不幸的是,他的这些抉择,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爱他的人。所以,不得不说,他最后的不快乐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
生活啊,总是猝不及防地叫我们做些选择。而这些选择,又有意无意地预见了我们的未来。我在想,这一刻的自己在这里正气凛然地细数蒋一轮和白雀的种种不应该,未来的每个时间点,自己是不是也会陷入这样的漩涡中难以脱身?人生嘛,本来就是充满变数;生活嘛,本来也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只希望,不论如何,我都可以大步向前无所畏惧,可以为自己做的每一个选择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