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条纹蝶读后感篇一
位于波兰的奥斯维辛,无论之前的历史,还是现在的遗迹,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们那场战争的残酷,裹挟在场战争中的没有胜者。如果说战争是国与国之间较量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博弈的砝码,而在战争中呈现的人性善恶永远是推动其发展或终结的诱因。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丝幸运与终身的遗憾。很幸运,在高高的铁丝网墙,木头电线杆之间,一类人与另一类人之间的对立。在这场人种清洗背后,我们看到一个孩子与另一个孩子的真诚与友爱,这是跨越种族与国家的一种情感,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友谊。
小条纹蝶读后感篇二
突然间想起一部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挺感伤的。
影片叙述了一个八岁的德国男孩布鲁诺随着父亲的升迁,一家人搬到了新家,而在家的不远处,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一个“农场”,还有一些穿着条纹“睡衣”的老人和小孩,烟囱里经常会释放奇怪而又难闻的“黑烟”,其实,那不是什么“农场”,而是一个集中营,“睡衣”其实是囚服,“黑烟”是毒气,而他的父亲正是那里最高的统治者。布鲁诺曾经问过家人,可又有谁能给他真正的答案?在童心的驱使下,布鲁诺偷偷透过铁丝网观望那个“农场”,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同样八岁的犹太男孩希姆尔,并和他成为朋友。最后,为了帮助希姆尔找到失踪的父亲,布鲁诺换上了“睡衣”,爬进“农场”,最后二人被抓,在毒气室,发生了一场纯洁的友谊... ...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和平是最重要的,只要我们还共同存在在这地球上,我们就必须和平,消灭种族歧视。
小条纹蝶读后感篇三
同大多数讲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片子不同,这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不同于大多数片子,是个美好的结局。这部片子,则独树一帜,是一个沉重的悲剧。
悲惨、凄凉、使人痛心的结局,母亲、姐姐跪在孩子的衣服前哭泣,父亲忏悔的眼神,也能反应出当年的事实。“奥斯维辛集中营”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犹太人的伤痛,更是全人类的伤痛。它所带来的,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人类史上的悲剧。名胜古迹的摧毁,经济的重创,科技发展的停止不前,都可以用时间去弥补。而当代犹太人的智慧,或者说是无价的生命,都一去不复回。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给布鲁诺一家削土豆的犹太老人,有着高超的医术,却变得英雄无用武之地,沦落为一个打杂的佣人。希姆尔的父亲,是个钟表匠,却只干起来了修补鞋子的粗活。还有很多,无数的犹太人,他们的高智商,他们能力范围内能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却只化成了焚尸炉里飘出的灰烟。
在德国人眼中,犹太人是邪恶的,甚至连很多儿童,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憎恨、恐惧犹太人的心理。这源于历史遗留问题,也源于德国历史的扭曲和放大,更源于当局的邪恶。希特勒,通过从基层教育入手的方式,在一批德国人的心理,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甚至使他们失去了基本的人性,糊里糊涂地做着,浑然不知自己以犯下滔天大罪。要怪,只能怪一些恐怖的、怪癖的、狂妄的思想极端分子,他们的恶毒思想,传入了民间。其危害,远胜于sars等传染病,精神的毒害,使人们分不清是非,甚至无药可救。
可现在,在中国,也面临这种问题。在历史遗留的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很多网民、愤青,就有着一种很不理智的态度。“宁可华夏全是坟,也要杀光日本人”等极端口号在网上疯传,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砸抢日店、日车等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这种“伪爱国主义”,毒化了中国人的精神环境,活像一群强盗。但,仍有一群不理性的人,为之喝彩。甚至,有时在小区里都能听到一些“拿原子弹轰平小日本”的言语,这些话,传进了很多甚至都没上幼儿园的小孩的耳朵里。
在不经意之间,中国的一代代,都有那么一部分,被这种“伪情怀”毒害,在不经意之间,这种当年法西斯的思想再次浮出水面。
也许,中国的政府,人民的领导者,他们是理性的,他们能看清事实。或许,出于美国的威慑;或许,出于中日海上力量相近,中国没有绝对的把握;或许,在很多亚洲国家,如越南、菲律宾等国的虎视眈眈下,中国政府,没有选择通过火拼解决问题。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所谓的中日大战。
因为,曾经的画面,依然浮现在人们的眼前。一幅幅血腥的图画,向人们陈述着战争所带来的悲惨结局。当今,国人的爱国主义,一直没有拜脱泄愤的方式,是一种悲剧;祖国的后代,被一种“伪爱国主义”所毒害,也是一种悲剧。无数的悲剧,到最后所带来的结果,将是一段无法回首的历史。
理性吧!让祖国的后代,自己思考!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历史,而不是带着大人思想的阴影,面对未来。也许那时,他们会发现那些所谓“敌人”的优点、长处,也许他们还会像布鲁诺和希姆尔那样,成为超越种族、国度、生死的朋友,营造出一个属于全人类的伊甸园。
当代的所有国人,我们无权给后人戴上思想枷锁。未来,需要一批有着独立思想、国际态度的后人。未来世界,不需要一种因无法摆脱历史的报复心理!
小条纹蝶读后感篇四
这是一部描写战争的电影。影片一开头,醒目的__标志和一大批军官气势汹汹的押着犹太人,迅速与小主人公布鲁诺把自己当做飞机,快乐的跑回家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我知道,残酷的战争会夺去孩子的快乐。
震撼人心的结局像一剂充满猛药的针筒狠狠的刺痛了我心灵的最后一道防线。
犹太人是无辜的,孩子更是无辜的,我们总是在说战争是在毁灭人性,战争的结局只能是鲜血淋漓,然而,战争总是像瘟神一样挥之不去,到底还有多少人在战争中妻离子散流离失所,数不清。
战争,你有永远结束的那一天吗?不是过个几十年再爆发,而是,永远永远……
小条纹蝶读后感篇五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讲述在二战期间,德国柏林一个名叫布鲁诺的9岁男孩,他的父亲是一名司令官,因他父亲的工作调动,全家搬到了波兰,住进一幢靠近铁丝网的房子。布鲁诺从自己房间的窗户里看到了一群穿条纹衣服的人。后来因为父母隐瞒自己对他们的了解,姐姐又不理解他,他自己在“探险”时认识了波兰男孩希姆尔,希姆尔是犹太人,是在铁丝网背后的男孩。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布鲁诺为了帮希姆尔找失踪的父亲,在铁丝网背后消失了。
布鲁诺和希姆尔后来去了哪儿?他们走进了铁丝网背后的世界,和其他穿条纹衣服的人一同被处决了。这本书让我看见了铁丝网背后的血腥世界:德国士兵看管着犹太人,他们嘻嘻哈哈,还拿着枪吓唬人;犹太人有的坐在地上,有的跪在地上,还有的.冲着士兵大喊大叫。大多数人都神情木然,两眼发直,就像睁着眼睛睡着了一样。因为他们失去了家园、家人和他们最美好的东西。到了傍晚,士兵们会驱赶着部分犹太人列队前进,把他们赶进一间大房子里等待处决。
铁丝网的彼端有着男孩儿的向往,可他用自己善良、纯真的双眼,看尽那残酷的世界;用最美好的想法与友谊对待最残酷的战争。战争毁掉了无数人,让他们失去所有的东西。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犹太人就能拥有同胞,德国人也能拥有的同胞;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欧洲大陆就能保持和平;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世界也能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