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责的规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和研究,小编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
初中读的散文书籍篇一
是谁,唱得曲终人散,惹人心碎;
是谁,唱散悲欢离合,惹人陶醉。
宽敞的舞台上,尽情演绎人间百味。
眼角,是戏子晶莹的泪。
谁知,这是他们唯一的归宿;
谁知,这是他们永恒的灵魂;
谁知,这是他们美妙的享受。
宽敞的舞台上,尽情演绎人间百味。
眼角,是戏子晶莹的泪。
永远都是在别人的舞台上,在锣鼓声中,
欢笑着,
痛哭着,
哀愁着,
愤怒着。
从未有过真实的自己。
宽敞的舞台上,尽情演绎人间百味。
眼角,是戏子晶莹的泪。
安徽合肥庐阳区红星路小学六年级:倪睿瑄
上一篇:玫瑰的梦想
下一篇:雨的内涵初中读的散文书籍篇二
清楚地记得,小时的我是那么淘气,那么贪玩。夏天即使是大雨滂沱也要在雨中光着脚丫,在大地这架大琴盘上,与雨滴一起击奏欢乐的节拍。冬天,纵然天寒地冻,千里冰封,我也在雪地里与伙伴们掷雪球、堆雪人,鼻尖冻得通红,嘴里哈着热气,脸上溢满快乐。那时的生活虽然有些艰活,所以我觉得我更应该快乐。与他们相比,我不用承担生活的艰辛,却可以享受生活的快乐,他们的微笑时时感染着我,让我体会着生活的美好与甜蜜。于是,微笑着,真诚地,在风雨中我度过了欢乐的童年。
——这,是我的第一笔财富。
时间老人慢慢地老去,但他没有忘记把我的身体拉长,没有忘记将健康与智慧装入我的头脑。
我不再迷恋于夏天的风雨和冬天的冰雪,开始探寻书本里的奥秘,探雪人生的真谛,撷取奋斗的乐趣,体验成长的滋味。可是生活的风雨真有点让我站不住脚,伤心的时候,我真想趴下,永远不再站起。但我又怕时间老人那严慈的目光。于是,我就像一棵生长在狂风暴雨中的小树,虽左右摇摆但绝不倒下,一旦雨过天晴,我依然追求灿烂的阳光。于是,我又得到了第二笔财富——乐观、坚强、奋斗不息。
我的时间终究会走到尽头,我所能带走的也只有一堆碳、氢、氧、氮的化合物。这也是我的第n+1笔财富。
在第二次与第n+1次之间,我不知道将有什么,但我知道坎坷与痛苦将是大部分。上
帝是公正的,他分给每一个人的财富也是公平的。一位哲人这样说道:“上帝造物用了7天,他分给人的各种财富也将是7的倍数,其中有7的1次方次次欢乐,7的7次方次痛苦,7的0次方次死亡??”面对上帝的赐与,我不会抛弃痛苦,逃避坎坷,因为那也是我的财富。有了这些坎坷与痛苦,我的人生才会真正丰富而充实!
精彩读书行
我畅游在书的海洋,坐着轻舟在三峡之中急流勇进,感受李太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与豪情,时而又体验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凉,不禁潸然泪下。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荡涤心扉,我不禁大呼“精彩”!
我漫步于塞外大漠中,看王维点燃的那一柱孤烟笔直入天,欣赏“长河落日圆”的动人画卷,令人流连忘返。天空中,雁去衡阳,大漠边是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报国思乡之情。军营中羌管悠悠,倾诉思乡之情。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感动至深,我于是大呼“精彩”!
初中读的散文书籍篇三
一个人徘徊,脚步声渐趋在单调的微雨中,看着周边落叶孤零,掉在地面,和泥土拼接在一起。接着,几声沉重的候鸟凄鸣声被杂糅在聒噪的市井下,划过清冷的面颊,使得我在眼神中抽出一丝熹微的光线,连同它们的孤单影子一起,在灰沉的天空中凄哀地乘化。使然我听得一丝受伤至深的音乐,宛如这天气,压覆着逼仄的小道,似乎越来越能体味寒风吹彻的触感。
无论如何,迈过的地方,感同身受的被绑缚的童年,不会再出现了,连同记忆一样,被浑浊地焚烧。那熟悉的滴着腥气的雨水的空气中,大抵有断垣下的垃圾被灼烧而燃起的动静,浓烟、死灰,麸皮掺着尘埃的颗粒,用拾起来的树枝和树干倾覆,然后继续毁灭。地表和天空始终连成和轮回命题相埒的圈子,比如说生,又比如言死。生和死,无非还是老样子罢,可能要被拆除,也可能需要默然地重生,乌鹊飞走了,和飘舞的叶子一起遗留低空下的痕迹,渐渐虚无,只剩下脚步踩在石头上发出的脆生生的声音。而我面前的时时刻刻被寒风侵蚀的思维,生出那一面像镜子一样的东西,镜像中依然摆脱不了被断裂的画面。譬如这几经修整的水泥地面再次干涸得露出皲裂的迹象,每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口中吐出的一息残损的带有泥土符号的悲鸣,还在重复着属于自己的方式。大多数时间段,离开了,或者被动地离开了,没有去留恋和寒暄,都只能寂寞无比地把自己包装得冷漠异常。
在寒风中行走,身体的热泪被挥发殆尽。体悟的那一g温暖,尽可能地不去趋同像一棵树似的,被无端地耘锄了、拔掉了,然后叉车在货运上,去了另一个地方。那么,人呢,又何尝不像一棵不能主宰自己泥土的树。长得高,未必窥见了天空的浩瀚的意识,倒是一片茫然的孤独,常常在冬天的雨季里被淋得遍体鳞伤。
很多年来,会想着一些念旧的话题。像什么老相片的故事,或者才两三年前不曾酣畅淋漓的过往,都会拎起来示意自己,别忘却了。就像,那个熟悉的人去世了,我哀默着,暗自哭泣了许久,想起来,真是伤心至极。后来,又继续生活,眼泪只有在回忆的过程中被砸出一个阵痛的伤口,捂住,像春天过去了那般,故土被填石覆盖,画面感顿却,黑黢黢的一片。真的就如此说,有一个故乡远行了,有一棵树栽在淌血的脚印里,不再生根发芽。
尽可能地告诉自己安静下来,写写字,沉思。就在一个偌大的城市里的卑微的空间下,落下一个影子,只属于自己。昨天,又听说一个老人去世了,不远的隔壁传来哭声,很悲惨。不认识的陌生人,会很麻木地听上飘扬在门口的哀乐,然后沉默。死亡,仿佛一片落叶,谁都一样,从此沦为泥土。
门前,没有树荫,没有阳光,只有几声冷冰的雨声。玻璃窗上,拍打着孤独的夜的喘息声。
我该思念梦了。梦里,那棵树的梦境,长在诗和远方的维度里,不外乎是童年的影子。那是没有城市的源头,在小村落里的一块矮矮的泥土上,长出枝头,长出天空,长出一个人的故乡。
那是一棵长在村口的香樟树,很老、很苍劲的一把老骨头。它在那里,我在这里,彼此很近的照面一下,孤独地离开。应该说,我始终是一个走在腥辣呱硝狨岫佬械墓客,而它一动不动的影子,照例没法再表达什么,渊默而已。
关于香樟树,我总能回忆起只言片语的什么,大抵就是很高、很壮实、很古老年光的纪事。我常去村口的小河桥边行走,只为一睹香樟树的面容。诚如是,香樟树枝叶繁茂,蓊郁葱荣,枝头企及阳光的高度,孤自高阔。它的周边没有树,只有低矮的植被,和一块依附着石桥与河水的矮矮的泥土地,显得孤独了些。除外,说起它的形容,便是足足有一米多的直径,还是被年久虫蛀的一块树干丈量后的数据,那么雄奇又伟岸的历史,使得我微渺不堪。仿佛一个人的童年,乃至青春,亦或者白驹过隙的人生,都是一件匆匆的事情。据村口的老人言语,这树啊,早在晚清年间就种下了的,就好似活化石,沧桑的一个多世纪,战火、兵变、迁徙、流走、盲从更替的人,死了,或者再生的,都能看见香樟树。那一叶一光,无法迷障的溢香,夺不走对故乡青涩的拾遗。哦,对了,渔夫划过的水声,淙淙的,拍打在扎根在土地里的悠远的音色,很安静,只有树知晓的。
“沧海之水,有风绥绥;投我乡土,有魂南归。”在童年时,我听得一首来自民间艺人所传唱的歌曲,在走街串巷的地方,弄堂里飘出的木枷声,别有一番滋味。很多人说,所谓的民间艺人穿得褴褛,就是要饭而已,那些背诵的文字,也就写在一块木板上,有人唱出来,十足博人同情。回忆起来,我曾看见过几次,就在香樟树下的秋天,落叶摩挲着头发的金黄色的冷调,一个胡子拉碴的男人和一个年幼的孩童,圪蹴在石头上,一块硕大的木板上坑坑洼洼的几行字。有诗,也有故事,说是家乡发洪水,无归,听的曲子,有人施舍就好。
我清晰地记得那个男童的面容,一张泛红的脸颊,粗砺的,被风刮过。他行手熟练,倒是会打乐器,说的也就是唱的那些词。男童应该在走江湖,或许不读书,或许以此赚着学费。关于年幼时这番憔楚的瞬间,只会说,比我相仿的衣角处,有一种寒风瑟瑟的感觉,在索引着崎岖的背影。总之,我不记得那首唱词是来自《诗经》还是《楚辞》,因年幼不得忆,还是本就是来自民间艺人口耳相传的悲悯撰写,大抵都不重要。听得起来的,或者真实,或者感动,只有落叶在飞舞着,飘、葬在音乐声下,泥土安然。
所谓南归的桑梓之情,看来就在那里。总以树报答,因为情感便是故乡吧。民间艺人再此无痕,不来了,似乎去了另一个地方。
后来,我去异村上小学,习得一些乡土文化的课程。犹是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和席慕蓉先生的《一棵开花的树》,使我了解感情真挚的黑土地,是让人声泪俱下的一种天然情态。人和鸟一样,喜欢群居,习惯栖息和远走,远古的祖先有居穴的习惯,或在山洞,或在树内,然后产生部落。文字的雨声,用结绳记事的开端,便是一些树的追思。相传,华胥生伏羲,便是以树为神,参拜那古老的自然寄托,一草一木,便是灵性无疑。天上的太阳,折射在树体的任何部位,然后生出树荫,风来了,雨来了,恰如其分,然后野蛮生长。所以,我照着香樟树的影子敲笔,窥探那些社稷谷物的自然崇拜,使然,这青葱的河水之畔,垂影平静。
那是一种无声的感知,不矫揉造作,有神论和无神的教义之间,总有一种文字是感性的。
感性的便是人,况乎那座像山一样的影子。就像父亲捕鱼归来,我总会安静地坐在香樟树下,听着宛若银铃的溪水之声,看见黑色衣衫的背影,会有迎着炊烟味道的安暖之感。风一程,水一程,散出意象,如是树叶的一股子香气,在丁丁的回声中,便是遁入秋天的故事里去了。
父亲杀鱼的时候,我会突兀地怜悯一下。可能因念不得流血的画面,每一种沦为食物的动物,不外乎都在挣扎中死去,这很恐怖,却又很安静,在口中体味不了那沉重不堪的感觉。后来,行走在香樟树下,独自放生的几条小鱼,在扑腾的`瞬间,迎着一朵溅起的水花,居然是一道彩虹。秋天,在斜阳微照的角度下,绽开了另一种隽美的姿态。
我开始想得一些真实的梦了,但又不可得到。树啊,人啊,还有一波一波更替的流水淙淙……变换,游走,去远方。于是,等到我成长到少年之时,才发现,那棵树,那棵古老的香樟树,竟然有些佝偻、残损。
残损的很长一段时间,空寂、孤独,大略是记忆。
我想到一个人。
靠近香樟树而居的大伯姓丁,头发苍翠,额头有皱纹,却容光焕发,和花甲的年纪一样硬朗。他时常热情,欢喜沐浴阳光,就在香樟树周边悠然地打太极,说是阳光葱郁,身子骨康健。在大部分时间里,只要一有空,我便能和他打上一个招呼,然后听听他笑声爽朗的背后的故事。
“香樟树下,真的建过学社?”我坐在搬过来的一块干净的石头上,问他。
“是的,就在生产队的时候,像草社一样的房子,只有一层,像私塾。”他说。
我想起了这样一个画面:风声,读书声,鸟语花香。一棵香樟树裹着一抹暖阳,映照着学社低矮的屋顶,屋里,飘出阵阵欢悦的童稚之声。香樟树就像一个老人,膝下都是一群孩子,围抱着粗壮的枝干打闹不止。此间,云雀躲在枝头,啁啾、飞鸣,摩擦着树枝上的青翠的叶子,腾向天空,啭呦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后来,香樟树下的孩子长大了,娶妻、生子。结婚的时候,新娘的红衣裳成了村庄的亮色,叩拜在香樟树下的影子,永恒、美若星河。据老伯说,新娘嫁人,是因为离开了老家,走进了新的地方,便是她的第二故乡,所以,香樟树便是这份感情的唯一见证者。
只是,婚姻没有几年,相爱变成了嫌隙。一纸婚约,在吵闹和分合中来回碰撞,那棵粗壮的香樟树,时不时地成为两两赌气的出气筒。树皮被刮裂的时候,生生剥落了一道陈旧的伤口,枝干流脓,树叶脱落,群鸟离散。一段时间内,雨季空荡荡的呐喊声,回落在水涨船高的桥头。没有人来,没有人游曳,只有一个渔夫穿着蓑衣的背影,在寒色的湖面静静地游荡。
据悉,那是八十年代的年光,丁家老伯说起来还是头头是道。他不再笑,说,新娘走了,新郎孤独地站在桥头落寞的等候,相望已成了遥远的回忆。紧接着,那一年刮了一阵台风,学社倒塌,没有再重建过,只留下废墟归土。等过了几年,这块学社的废墟之上,变成稻田,变成土屋,又变成瓦房子……唯一没变的,便是那棵香樟树。也许,每一个人盘踞着每一个时代,就像我,无论如何再回忆,也只有一张童年的剪纸贴在树梢,因为,属于树的回忆,永远停留在短短的十年。
十年,便是童年。老屋拆迁,房子毁弃,村头的泥土上,坐落着一座石桥,流水拍打着石头边缘的青苔,卷起细小的波浪。树,洇湿了,落下暗黄的叶子,残照着夕阳。
我的童年老了,我的童年走散了。那个十年过去了,昭华不可能再拾遗,拾遗的只能是相似的落叶和相似的红豆。当那个被铲车卷走的砖瓦、土地,以及用石头填满的河流,终于不再流淌。花总有枯萎的时候,我安慰自己,人大不了死了吧,魂灵总要安葬的。以前在树下面,今后就在另一方的石碑里安放故乡而已。可是,我始终有奔跑的冲动,铅头一样的重量挤压在脚步上,行走蹒跚。运输车还是铲走了那棵树,连根拔起,连同老村落,老故乡一起,慢慢消逝。
我说,曾经那棵树佝偻起来了。不外乎猜到了熹微而暗弱的结局,树是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就像人一样吧。行走地越远,只会越来越孤单。
这一天,是公元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几年的某一个独立的时间点。时间裹起来,像是永远不会过期,就是感觉不太像自己。昨天,又听说一个老人去世了,不远的隔壁传来哭声,很悲惨。我的眼泪凝涩住了,问了一下旁人,说是一个姓丁的阿爷去世了。我不再问,倒抽了一口凉气,斜睨着天空继续凄恻。
今夜,寒雨倥偬。窗外,只是一些贫瘠的水泥道路和翻新的植被,孤独而寒冷着。
初中读的散文书籍篇四
思索要举行的新世纪之盛。
xx大报告将铺出辉煌大路,
字里行间会亮起一盏盏明灯。
投票箱,将投入人民意愿,
表决器,将表出祖国前程。
我携来十万大山,八千峡谷,
同声作扩音器,强力传送,
传送会场爆发的轰天雷鸣;
看头顶的国徽默默不语,
不语却知人间疾苦,冷暖阴晴,
齿轮和麦穗在讨论改革进程……
初中读的散文书籍篇五
樟树是我们这个城市随处可见的树木。每年的三四月份,是樟树抽芽长叶的时期,或嫩黄或浅红的新芽衬着或嫩绿或浓绿的叶子,颜色极为靓丽,层出不穷五颜六色让人感觉像女人挑染的头发。
樟树属于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由于它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能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
幼时的樟树皮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的深沟纵裂纹。叶互生,树干有明显的纵向龟裂,极容易辨认。据说因为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做为树名。
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故大都生长于南方,樟树是常绿乔木,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樟树的小花非常独特,外围不易分辨出花萼或花瓣。
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具、雕刻的良材,古时姑娘出嫁都会做上几个樟木箱作为嫁妆;樟树还可用来提炼樟脑,樟脑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的话如果到户外活动时可以试试看: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曾偶听朋友说起,小时突发的风疹亦是用樟树的枝叶煎煮于水,然后熏洗患处,效果明显。当然樟树也会有病虫害的侵袭,自然界就是这样公平,总是一物克一物。
每年春天,樟树林的枝头长满新叶,满目的五颜六色,地上铺满了落下来的红叶,空气中弥漫着樟树的香气,轻轻的踩在上面,松软的`落叶沙沙作响,让人无比的舒心和惬意;深秋闲暇时漫步在林荫道上,两侧整齐高大的樟树顶着浓密的枝叶,有如带着大檐帽的士兵一样站立着,守护在两旁,让人感到安宁与幸福,随手摘上一片树叶,轻轻撕开,一股清香倾入心扉,提神醒脑,让人精神倍增。
樟树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平和美好的环境,我们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却一直破坏大自然,每每看到大批古树被那些商贩们借着政策贪着利益东挪西移的时候,看到好多大树移到某一地未能扎根存活,甚至有的树移到一处扔在地面无人问津,默然枯死的时候都会感到心痛,人类有如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肆意地糟蹋着地球留给我们的财产。
我喜欢樟树,喜欢像樟树一样深深的扎根大地,努力地挺起躯干,伸展枝叶,汲取阳光,把所有的养分全用来生长,每增加一个高度都会收获一份小小的惊喜,感受着外界细微的变化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无论幸福与痛楚,以自己的方式伫立在这个世界,千年不变。
初中读的散文书籍篇六
抚上眉间的忧郁,荡漾开眸间的柔情,轻轻拈起一片思念,远眺,把心底尘封的寂寞与忧郁一串串起在伸出的指尖上,漫过了白天与黑夜,在岁月中轻轻流淌。思恋的缠一绵,凝眸的遐想,静静的载着岁月的忧伤,一次又一次的在绽放的花香中找寻那微弱的记忆中。有时一缕思绪,春华几度,怅惘几多,辗转几何,记忆被瞬间遗忘,思念汇聚成河,流淌在天涯尽头。总是在夜深人静想一个人。谁留给谁的回忆映着月光更深刻,听着那熟悉前奏,回忆逆流成河,淹没了谁。鲜花在这个首都城市渲染,别有风味一翻。记忆保留了万千,却找不到和平的一面。放下了所有去渴望明天。安详的时光早与说了再见,镜子里印出憔悴的脸。风动发梢,心幽幽叹息。夜阑人静,仰望天穹,点点星子在朦胧中闪耀着情一动。多希望那是凝望着的双眸,深邃的仿佛能够睇进心底。那曾经不顾一切为爱而开启的心门,今后只可容纳一人,再不会变了。夜,漫过无止的幻觉,心,在高空以回首的姿态凝固,那些埋藏在时光中的故事,在身影交错前,在情愫暗涌后,无声地掀起了思念的帷幕。丝丝缕缕、点点滴滴,如影随行,如水平静,只要轻轻一触一动,总能泛起无数的涟漪。那肩并着肩的温暖,那手牵手的甜蜜,一缕情牵,眉间心上,微风轻拂,悠然缥缈,静静地想,相思是苦涩的,等待是颤心的,任岁月的冷风牵绊,任满溢着思念的泪水在久久的守望里凝结成霜,依然在仰望处,倚在风中,坚守约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初中读的散文书籍篇七
下雨了呢!我的思绪开始在冷风冷雨中突然泛滥。
突然好想撑一顶大大的竹草帽,不要伞,跑到荒野小径里,听听虫鸣,听听雨声,感受一下那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那种空旷寂寥。然后闭上眼睛,让回忆泛滥,流泄千里!呵呵,小时候,还是个小不点时,也是常常顶一顶大竹帽,在雨中陽光里放牛的呢。因为人太小,帽子太大,所以人们常常看到的是只有一顶大帽子跟在大黑牛的屁一股后面。本来我还拖着一只黑色水鹭的(那是阿爸捉来送我的),我天天带着它,可乐着哩。可我忘了,它不是一只小狗,也不是一只小鸭子什么的,它是一只鸟,一只有翅膀的、飞在天空中的鸟。我囚禁了它的自一由,它过度伤心,所以死掉了。真的死掉了呢,我哭得希里呱啦的,好不伤心。把它好好安葬了。要知道了,它可是我的第一个朋友呢。那时候只有三户人家住在山脚下,只有两个小孩——我和一个老喜欢咬人的小男孩。真是件伤心事,对不?。所以,打那以后,大黑牛的旁边只有一顶大帽子,没有黑色小鸟了。我自此明白了有些东西不是有了爱就可以好好守护得了的,以爱为名义的不合理性的占有只能导致最终失去。我爱那只鸟儿,可我也以爱的名义囚禁了它,剥夺了它的自一由。如出于内心的喜爱,我将路旁的'野花连根拔起,放进花瓶里供养着,却也加速了花儿的凋谢死亡。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要有所失去的,这是成长的代价。
可是,人总是要长大的,不是吗?我在长大的过程中渐渐把那只小鸟忘掉了。真的差点儿忘掉了呢,幸好还记得。生命中的美好,记忆的碎片,往往是很容易弄丢的。要是真丢一了,就真的再也找不回来了。就算你是巫婆也休想。所以在这下雨天,我要把我的旧记忆从角落里翻出来,小心拭去上面的尘土。我要重温一下,我走过的路,我所留下的足迹,我所遇见的人,我所经历的一切。看吧,那个放牛的小不点已长成大姑娘了,脾气不坏了。那个小男孩如今也长成了一个翩翩男子。阿爸阿妈却是霜雪尽染,走往生命的寒冬。然而依然还在心忧儿女的成长。亲爱的爷爷奶奶精神依然飒爽,却也越发苍老。姐姐就快毕业,小弟长得比我高出几个脑袋。儿时的玩伴已为人父为妻母。有的过得很幸福美满,有的人在生活里苦苦挣扎,找不到出路。寒窗三年的同学,也已各奔东西,走向不同的人生轨迹。至于是好是坏,谁又能下定论呢?我不相信宿命,却无法不心怀畏惧。我转身就能看到我的过去,可我的未知的未来呢?我所面对的有是怎样的一个未来?是明亮或是灰暗?我又在命运的激流中走向哪里?这些没人能告诉我,除了时间。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看起来有点无助。可是我知道,再急的水流,也不过是影响船的航行而已,真正决定船的方向的却是那勇敢的水手。说到底,我们依然是自己的主人,只是看你能不能或是想不想当好这个主人罢了。我们的脚步总是得向前迈出的,不管你愿不愿意,你别无选择。正如当初的那顶大竹帽会散落,那头黑牛会老死,那个小不点会长大。
所以,心怀陽光,微笑着向前吧!不是命运选择你,而是你选择命运!你准备好了吗?出发吧!
初中读的散文书籍篇八
前几天我去舒兰县表弟家。她家住在农村,小村不大,几十户人家。现在党的惠民政策好,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种水稻的农民更富裕。一座座红砖瓦房,小园四周是铁栅栏,上面有美丽的图案,院墙是用砖砌成,上面有水泥平台。大门口都是油漆铁大门,结实美观。室内装修得也很漂亮,安装暖气片、自来水、新式家具、液晶彩电、冰箱、电饭煲、煤气炉灶……样样俱全。和城里一样。再看看农民穿着打扮,姑娘、媳妇衣着时尚,高跟鞋,烫着卷发,脸上荡漾着青春的微笑。
我在表弟家就餐,饭菜准备得很丰盛。表弟的兄妹都来了,我和他们攀谈起来。他们说:农忙季节种水稻,农闲时外出打工,每年最低收入四万、五万的。地多的人家能收入十万八万的。有的农民干脆把地包出去,夫妻俩外出打工。一亩地1100元,直补费归自己。我表弟夫妻俩就要出去打工了,冰箱里的鱼肉还满满的'。人不在家,要拔下电源,他们说把东西寄存在姐姐家。表妹说:“现在多好,种地不交税,国家还给直补费,我知足了。”
村子四周全是一畦畦的稻田。远远望去,就像一块块手帕。
北方的春天来得晚,虽然已是四月,草没发芽,树还没绿呢。稻田地一片黑色。我想象着,这地方夏秋之际的景色一定很美丽,夏天稻禾一片碧绿,秋天遍野金黄。在稻乡村居住呼吸新鲜空气,比在城里居住好得多。在城里出门闻汽车尾气,进屋被钢筋水泥包裹着。
所以在城里住久了的人们,愿意到农村去走走,愿意到大自然去游山玩水。
从表弟家回来,我想:现在沿海地区的渔民富了,渔民住的房子是别墅。农民富了,有不少农民在城里给子女买了楼房。冬天来城里居住,春暖花开回农村种地种菜。城乡差别正在逐渐缩小。
祝愿城乡共同发展,不再有贫困地区。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
感慨之余,赋诗一首:
春寒料峭稻香行,
喜见乡人绽笑容。
党策惠民民喜悦,
和谐发展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