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职是体验职场文化和组织架构的机会。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主动承担责任和任务,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就职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教学课程设计内容篇一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们获得健康的重要保证,要成为健康的人,除了要讲究和注意,衣、食、住、行的科学和卫生外,重要的还要有足够的营养食品供给。然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并没有被人们所重视。现在社会上不健康的食品冲击着整个食品市场,特别是在校园门口的各小店中的垃圾食品,数不胜数。那些食品从形状、色彩、口味都特别受小学生的青睐,孩子们往往经不起这些食品的诱惑,一日三餐不好好吃,想尽办法去买那些垃圾食品。小胖墩越来越多,孩子的发育期年龄越来越小。所以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倍感关注的问题。所以通过全班交流,同学们一致认为研究“身边的不健康食品”很有意义,为了让学生们亲身体会到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我们班决定开展《我看身边的不健康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1、知识目标
了解日常生活中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了解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初步了解和掌握辨别食物是否卫生、安全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手段、方法。
2、能力目标
利用网络、媒体等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并能够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对资料的处理。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调研和访谈,填写调查表、写倡议书、学会自己动手制作手抄报。
3、情感目标
通过本主题活动使学生视野开阔,学会关注生活、关爱他人;养成同他人合作的态度和能力;能够正确地看待社会问题并积极地参与,认识到作为社会一员自身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1、总体设计
本次主题活动的参与人员有:南村中心小学四年(5)班的全体学生共48人;整个活动的时间预计为4月中旬至5月下旬;共计10个课时,其中,学校课程表安排的活动课时为8个课时,课外所需课时为2个课时,课内活动则主要安排在课室内,课外活动主要安排在社区内进行。教师进行会议,成立调研小组,由学生进行小组调研。在调研实践中整理出调查结果,然后进行交流评价活动,最后把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与大家分享小组劳动成果,体现自我的成功感。
2、单元与课型设计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用课堂两课时。我们班的学生之前从未参加过综合实践活动,对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所以设计课分“开题活动课”和“方案设计课”两课时。开题活动课:主题生成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图片讲解食品安全的相关内容,然后学生通过讨论激起研究的兴趣,生成主题,分解专题,确定研究内容和调查方向。方案设计课:通过展示范例,分步指导,教会学生根据本小组专题的特点设计活动方案。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访问等方法作调查,教会学生做好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学生汇报活动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同时提出活动中遇到的困惑,互相给予意见或建议,老师参与其中,适时给予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修改活动方案,完善调查体验活动。
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收集到的并经过整理的资料,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评价,在同学与老师的提议下,把已有的资料进一步的完善,并根据各组活动特点,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活动成果。最后通过小组,个人及教师对活动的评价,让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初步了解其他各小组的活动的收获,感受活动成功与快乐,根据活动特点设计直观、生动的成果呈现形式,人人动手、各有感悟。
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把各小组的活动成果展示出来,让其他成员欣赏和学习以及提建议,并让同学说说自我心得。利用摄影,手抄报等来展示小组成果,进一步了解身边的食品。
1、提出问题
(1)、师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样的食品呢?
(2)、师:食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天天都不能离开食品,可见食品对我们来讲是多么重要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多种食品——让同学们鉴别,哪些属于不健康的食品哪些属于健康食品?)
(3)、利用一些图片讲解身边不健康食品的相关内容。
2、确立主题
(1)、请学生先说说想了解身边的哪些不健康食品,初步谈谈自己对不健康食品认识。
(2)、开展小组调查活动:上网查找、访问,看新闻、报纸等,了解有关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
(3)、交流汇报: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4)、通过交流,归纳整理。
3、制定计划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想研究的内容,自由组成小组。
(2)引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
(3)小组长组织同学边讨论,边把小组计划填好。
1、教师集中指导,进一步完善各小组活动安排。
2、各小组展开活动。
(1)第一小组主题:了解食品安全的知识
实践过程:小组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食品安全知识,再通过日记、摄影、访问等形式丰富调查研究的结果。
同学们在教室交流讨论有关问题
(2)第二小组主题: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实践过程:小组各成员先上网查找资料,对垃圾食品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再到有关的地方进行调查访问,最后通过日记、调查报告等形式丰富调查研究的'结果。看,这是学生调查时的访问记录:
1、回顾导入
(1)教师通过展示小组内收集到的资料,回顾与点评,引导学生回忆前期各阶段活动。
(2)各小组进行交流回顾所开展的实践活动,选择合适的人选和方式准备交流。
2、交流:
(1)各小组对本组的活动进行总结并交流。
(2)各小组说说自己进行本次实践活动的心情。
(3)小组之间的活动与交流。
3、评价:
(1)各组互评,说出对他组、他人欣赏的地方,提出更好的改进活动意见或建议。
(2)教师针对困惑进行评价,给予指导。
4、意义建构
(1)教师小结,肯定同学的成绩和表现,强化收获,形成建构。
(2)给出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形式,把成果表现出来,下节课进行展示。
1、主持人结合多媒体课件回顾班级进行活动的一些情况,同时简介班级各小组。
2、各小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活动。
卖不健康食品的档铺
3、教师进行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了不健康食品对身体的危害。只有食得安全、食得放心,才能令人有安全感,幸福指数才能进一步提高。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老师只是起指导的作用,我们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不是带着口袋来,装着答案去的简单的知识收获的过程,而是师生精神世界的一次旅游和探索。活动中学生们所迸发出来的求知欲望和合作的精神深深的震撼着我,使我知道学生身上存在的潜能是不可低估的。教师只要在活动中给学生搭建信任的平台、展示的天空,学生们就一定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教学课程设计内容篇二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碰撞,产生了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导致教学的犹豫与模糊。有很多老师会把“有效”简单地理解为“大题量训练”,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也有一些老师会忽视教学的本质,形式大于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实际上会伤害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教学课程设计内容篇三
本课程以典型工业产品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为核心技术,进行基于减速器生产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根据减速器生产过程,课题组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确定了车削、铣削、钻镗削、磨削及装配五个教学项目,与减速器的加工过程相对应。本课程还以减速器的零件作为主要的学习情境,进行任务驱动教学;以减速器零件加工过程安排教学任务;以减速器零件加工安排实践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均以减速器为核心进行设计的,充分体现了基于减速器生产过程的课程建设的思路。
减速器的生产过程是从零件的加工到部件的装配。那么在安排教学项目的时候,根据这个过程,先安排切削加工项目:车、铣、钻镗、磨(加工减速器零件),然后进行装配知识的学习。
通过市场调研发现,车削、铣削是学生从事最多的两个工种,是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中最为主要的两种,作为重点内容先学习,钻镗及磨削次之,所以先安排车铣后钻镗磨削。此外一般零件的加工都是由粗到精,车、铣两类方法也是粗加工和半精加工的方法。而磨削是精加工的方法,所以由粗到精组织教学任务。
下面以车削为例对这门课程的授课思路做一简单的介绍,通过减速器的拆分拆分出传动轴及端盖等轴套类零件:
1、任务一:传动轴是哪类机床可加工的典型零件?———车床。从而引入车床的知识:包括车床的应用、结构、分类等方面内容。
2、任务二:切削加工要用到刀具,车床用什么样的刀具?从而导入车刀的知识。包括车刀的种类、使用、角度及磨刀方法等内容。
3、任务三:有了刀具了,工件如何在机床上进行定位?从而引入夹具的知识。包括夹具的组成、典型夹具的结构及夹具的应用等内容。
4、任务四:具备了机床、刀具、夹具等必备的条件后,如何在车床上把这个零件加工出来?从而把车削加工的有关知识以这根轴为学习情境进行讲解。
5、质量检测:首先理论讲解质量检测的方法,然后让同学们分组对自己加工出来的零件进行质量进行。以上5项任务完成车削部分的教学。每一个项目后面均设计了典型学习情境,每一各任务书后面均设计了学生用的工作单,每个工作任务后面还附了完成本任务的评分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完全理实一体化。此外对知识的讲解是:先分解再整合,如分开讲解车床、车刀、夹具,后整合,在每个项目中都有相应的综合实训环节如车削综合实训。
1、将最后要实现的目标进行分解:如:要达到学生能够完整认识切削加工,并能够编制工艺、加工出合格零件,先分步骤实施下列任务:机床结构、基本操作;刀具;夹具。
2、将以上内容学生掌握后,进行系统整合;操作机床加工零件;零件质量检测。
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确定与其适合的教学方法,针对《机械制造》的课程特色,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六步教学法:授课过程为:学生信息收集-制定计划-选择方案-目标实施-信息反馈-成果评价,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全部过程。教师再这个过程中知识一个指导者,学生是教学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
由于《机械制造》是一门较为综合而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针对本课程开发出了适应这门课特点的案例分析法。就是在介绍各个课题的时候分别以典型零件为例,通过这个实例的讲解,把本章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贯穿起来。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减速器”这一典型零件,通过减速器不同零件的加工和整体装配来学习相关内容。
1、工业用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10套、配套图纸10套;
2、测绘工具10套;
3、普车及配件10台、铣床及配件10台、钻床及配件10台、镗床及配件10台、磨床及配件10台。本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教学过程“以任务为载体、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为目标”,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知识与能力并进,培养高技能人才。注:此课程设计获得全国机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教学课程设计内容篇四
一、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1.分析任务
首先由教师根据不同的填报要求提供几个对应的案例,而后学生以小组形式在国际商务实训室,利用教材资源及网络资源讨论项目的基本情况,如该批货物的监管方式、商品编码、监管条件等,并分析该批货物的报关流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确定任务目标
通过分析任务,找到任务目标,即新授课程的重点内容。以“贸易方式”栏目为例,通过任务分析,确定案例中的货物为一般贸易进口货物、来料加工项下进口料件、进料加工项下出口成品、特定减免税设备进口,任务目标是如何完成这几项货物“贸易方式”栏目的填报。
3.任务实施过程
在任务驱动下,小组成员间自行分配任务,根据教材资源及网络资源,成员之间边讨论边学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及时向教师提问。完成各项任务后,每组提交纸质填报结果并汇报报关单填制思路。通过汇报,小组之间可取长补短、相互点评,最终由教师点评并公布正确答案。在完成单个栏目学习之后,学期末还会给学生安排一个专业综合实训,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训将设置8个实际案例,并提供全套业务单据,学生仍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并完成报关单中所有栏目的填制。实训除了考察报关单的填制技能,也将同时提高学生检验商品编码的查询能力以及完整汇报货物报关流程的业务能力。在实训的最后一天,每组通过抽签选取一个案例,进而汇报该案例中涉及货物的报关单填制结果、商品编码查询依据及报关流程。
二、任务型教学的注意事项
1.任务的选取
对于任务型教学,任务的选取是首先需要被关注的环节。无论是跟学任务还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教师选取的任务都应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定目标商品和具体业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设定的任务难度应从易至难地过渡。如首先设定一个内资企业投资总额外进口一般货物的案例,再设定一个外资企业投资总额内进口一批减免税设备的案例,最后可设定一个加工贸易企业同时进口一批来料加工料件和不作价设备的案例。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既包含了一节课中所有的.知识要点,也使学生通过横向比较案例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夯实专业技能。
2.双导师制建设
任务型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师要求较高,除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就报关专业而言,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存在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不妨采取“双导师制”进行专业课教学,即一门专业课除了由专业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外,还邀请企业的部门经理或行业精英做企业导师,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或配合指导专业实训。通过与企业导师的积极互动,可以使学生拓展专业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
3.教材的开发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报关单填制课程大多采用《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进行教学,虽然该教材的理论体系比较完整,但一些知识点对学生而言往往枯燥难懂,缺乏对任务型教学的引导和后续复习。因此,基于任务型教学《报关单填制》课程,应选择适合任务型教学的教材或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开发校本教材、案例题库和实训指导书,根据所教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难度设置循序渐进,案例内容逐年更新,甄选出更加贴近企业岗位设置及工作流程的教学素材。基于任务型教学的课程设计,在我国高职及本科教育中被普遍应用,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又可以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尽管如此,教师在采用这种方法的同时,也应灵活运用其他教学手段,务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教学课程设计内容篇五
【摘要】通过改革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满足现代模具企业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培养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改革;项目驱动式教学
随着模具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模具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教学模式的改变势在必行。以前的教学安排是学生在一年级、二年级时把理论课学完,三年级做毕业设计或者课程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几乎没有实践教学,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学生毕业后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工作岗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一、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很少做到理论结合实践,为了满足现代模具企业对技术人员知识、技术、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把模具的单一理论授课改为集理论、实践、经验、制造环境于一体的综合教学[2]。理论教学改为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边讲边练,尽量在现场组织教学,比如在模具实训中心、实验室、甚至企业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所讲述内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实践巩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
二、改变教学内容
学生进入学校后,在学理论课之前安排专业老师给他们讲解模具专业具体是学什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将来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等等。然后老师带着学生去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参观,让学生现场了解模具设计、制造、生产和装配的整个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即能胜任(模具方面的)工作,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应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对课程进行了精简、重组和增设,设置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制造技术》、《模具cad/cam》、《综合实训》等主要专业技术课程,突出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针对上述的每门课程,不能按照以前的内容进行教学,每门课要突出有关模具知识的重点。比如《机械制图》在进行到制图测绘环节时,让学生对塑料模具模型或者冷冲模具模型进行测绘并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教学应结合模具主要零件的配合以及装配方面的知识,比如导柱导套的配合公差,模具装配的尺寸链如何确定等等,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
通过模具专业的教改,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力推行项目驱动式教学,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把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1]。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每门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和综合的项目驱动教学,这样专业针对性明显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1、每门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针对上面提到的重新设置的主要专业技术课程,每门课程在教学中设置了和模具相关的项目,以这个项目驱动来教学,比如《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以模具零件(凸模、凹模等)为项目进行教学,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模具零件的绘图;比如《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过程,以生活中常见的塑料产品为例进行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等等。
2、综合项目驱动教学。这个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届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把以前学的知识和技能串起来,这样每一个看似独立的知识点就相互衔接起来了。以前经常有学生抱怨,学的很多课程都不知道有什么用处,通过这个实践教学环节解决了学生的这个疑问。整个教学过程大概需要十五周时间,以5到6个学生为一小组,每一组分配一个产品,学生跟随产品经历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配、试模鉴定四大模块的实训过程。
模具设计模块:学生根据拿到的产品进行构思,利用所学知识先进行模具设计,这就考查学生的绘图和设计能力。模具设计完成后,对需要加工的零件进行加工工艺设计,并设计出相应的工艺卡片,这就涉及《模具制造技术》的内容。
模具制造模块:根据所设计出来的模具零件图纸和加工工艺卡片,对模具零件进行加工。每组学生自己选择毛坯材料,然后在数控实训基地利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电火花线切割等设备把这些设计的模具零件加工出来。这个环节训练学生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平时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进去了。
模具装配模块:每组学生将自己加工好的模具零件进行装配,装配时要考虑零件和组件的装配要点:比如冷冲模具中的复合模具的组件装配要点是,凸模与凸模固定板的装配、凸凹模与凸凹模固定板的装配;级进模具的组件装配要点是确定凹模上各型孔的位置尺寸和步距要求。另外,装配基准的确定:复合模具以凸凹模零件为装配基准,而级进模以凹模为装配基准。还有装配尺寸链的确定、装配过程中凸、凹模间隙的控制等问题都要有所考虑。通过这个实践环节,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了模具的装配工艺。
试模鉴定模块:模具装配完成后,在进入正式生产之前要进行试模鉴定,这个环节学生将自己生产并装配好的模具进行试生产,试模的目的检查模具在制造上存在的缺陷,查明原因加以排除。
综合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了模具生产的全部过程,毕业后就能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3]甄瑞麟.模具制造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基金支持】
2011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在研项目:“模具设计与制造”特色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
温莉敏,1979年出生,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现淮南联合大学机电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中级职称。
教学课程设计内容篇六
0引言
1.1软件工程课程特点
1.4软件工程理论与编程实践结合
2.1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内容选择
[2]吴川.面向独立学院的《软件工程》课程链建设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32:148,153.
[6]代才.行为导向法在文科师范生的ps教学中的使用[j].教育界,(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