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垃圾分类,共同保护环境。创作环保标语时,可以运用幽默、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吸引人们的注意。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小编整理了一些深入人心的环保标语范文,希望能够引发大家行动起来。
和是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一
《8、9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和8、9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一开始,复习和巩固了8、9的组成,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在新课环节,我用孩子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来设立三关,在学生闯关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部分的难点。利用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引导,让学生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初步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摆小棒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接着直接出示算式5+3、3+5、8-3、8-5计算,提问: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鼓励学生说出多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多样化(如:数数、想数的组成与分解、调换加数的位置、算减法想加法等)。最后,通过送信游戏和课堂练习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加减法的算理。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是不够,8,9的组成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引导得多,放手让孩子自己自主思考的时间不够。
和是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二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根据一幅主题图,让学生写出四个算式并计算得数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7以内加减法,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
然后我通过采访学生,设立三关,让学生闯关这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关,我让学生观察恐龙图,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索出“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第二关,通过让学生摆圆片,列出四道版式并计算得数;第三关,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来计算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最后,我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和是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内容:第56、57页及第61页的7-10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8(9)
减几。
2、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
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1、课本第56页的情景图的课件。2、学具一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2=1+2=6-5=7-3=2+3=3+4=
5-5=5+0=0-0=7-1=7-6=0+4=
2、数的组成训练。
二、新课引入
1、教师谈话。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今天继续学习8、9的加减法。
2、板书课题。
三、学习新知。
1、“一图四式”的'学习。
(1)出示课本的插图,师:根据这幅图你能列出几个算式?你怎么想的?
师:四人小组合作,发表不同的意见并互相补充。
师:这四个算式是怎么来,谁来说?
(3)先让学生计算6+2=2+6=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8-2=68-6=2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2、学习第57页的“摆一摆”
(1)屏幕上出示“摆一摆”情景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什么?
(2)动手“摆一摆”,摆完交流自己摆的过程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想一想”
3、照例题举例。边摆学具边说算式。
四、巩固练习。
1、第61页的7、8、9题
2、卡片游戏。第10题
五、全课小结。
和是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要求: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以及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教具准备:
1、第56页情景图课件。
2、学生准备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2、根据恐龙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呢?(学生动笔写,教师巡堂)
二、新授
(一)小组合作写一图四式。
1、你写了哪些算式?和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一组,互相说说你们写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一共写了几道算式?(学生互相说一说)
2、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板书:
6+2=88-2=6
2+6=88-6=2
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4道算式,2道加法,2道减法。
3、读算式,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与加法、加法与减法算式之间的规律,并相机讲解:
(1)6+2=82+6=8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8-2=68-6=2被减数减去差得减数。
(3)6+2=88-2=68-6=2两个数的和减去其中一个数得另一个数。
5、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算一算:
5+6=1112-3=97+6=13
6+5=12-9=13-6=
(二)摆一摆,写一写。
1、下面我们来玩摆一摆的游戏。请拿出圆片。
3蓝6红
根据摆的写出算式。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小结:可以写出4道。
3、摆一摆:5蓝4红摆完后写算式,再指名回答。
(三)练一练:看图写算式。(书61页第8题)
1、你看到了什么?
2、根据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
3、学生汇报:7+2=92+7=99-2=79-7=2
(四)计算:
1、刚才我们都是看图写算式和得数,不看图,你会算吗?
2、出示:5+3=3+5=8-3=8-5=
3、指名算第一道,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用8的组成,当然,其他方法也肯定)
4、后面的三道我们也可以用8的组成来计算,请直接说答案。
三、练习
1、我会算。
1+7=8-4=8+0=
6+3=9-9=8-0=
说说想的过程,复习0的加减法的计算。
2、写一写:用1、8、9三个数你能写出哪些加法或者减法算式?
和是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五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小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的标签直尺和纸条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生:2.5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5角。(2.5元)
生:8.00元。师:是多少钱?生:8元。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8元与8.00元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出示例1: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直尺和桌面上的三张纸条分别量出0.1米,0.10米和0.100米长的纸条,各打上记号。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2、各小组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教师小结:这三个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
(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练一练:课前商品的价格
(1)出示2.5元=2.50元
8元=8.00元
师:这样写可以吗?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呢?(再次引出小数的性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可一让我们一眼就清楚地看出商品是几元几角几分。)
5、出示例题2,引导学生自学
比较0.3和0.30的大小
(1)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
(2)在方形的纸上表示出0.3和0.30,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汇报结论:0.3=0.30
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6.小数性质应用.出示卡片题
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
3.90m0.3元500m1.80元0.70m0.04元
教师强调:末尾和后面不同。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完成39页的做一做。
2.每人写几个和3.200相等的数.
设计意图:挑战自我的习题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十1-3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0.1m=0.10m=0.100m
2.5元=2.50元8元=8.00元
0.3=0.30
和是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篇六
这一节课有学习的基础,在前面已经学了2—7的加减法,学生对怎么想加减法算式得数的方法已掌握得很好了。并且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会看图说三句话。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例图,引导学生看看图中是怎样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说用加法列式的三句话,在优生的带动下很多小朋友会说,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也能说出每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教师再强调加法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说说减法的三句话,并列式,说说每个数字的意思,师生共同强调减号前面是总数。完成例题教学后,半扶半放地让学生做试一试,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在此又提问怎么想算式的得数。后面的练一练就完全放手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了。
和是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七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制作课件。
3.识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品读交流。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5课《争吵》。(板书课题)(生齐读一遍课题)
2.师:通过读课题,你想指导什么?(指名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看来同学们都有很多疑问,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并根据老师给出的学习提示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1.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那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也可以同桌讨论一下,看看谁能来填一填这几个空。(同桌讨论)(指名答)
3.师:你能不能根据这个内容简练的说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
(出示课件: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最后和好如初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一)学习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1-4自然段,边读边批画出,“我”与克莱谛争吵前的表现是怎样的?(显示课件)(学生自主学习)
2.师:下面我们先来一起具体的看看我和克莱蒂争吵前的表现。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指名答)
师:那刚才你是抓住人物的哪一方面来理解的?(生:心理描写)
师:谁能来用文中“我”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3)生:“脸都红了、举起手、急忙缩回手去”看出生气,都要打人了,但是又不想把事情闹大,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
师:你能说说你是抓住人物的哪一方面来理解的吗?(生:动作描写)】
师:谁能来加动作读读这一段?(指名读,找生评价)
师:师:刚才,我们都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学习课文的?
(二)学习第5-13自然段
1.师过渡:通过抓住人物的神态、心理、动作、语言描写,我们了解了我和克莱谛的品质,就用这种方法,我们接着来学习我和克莱蒂争吵后的表现。
2.谁知道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争吵后的表现。(生:第5-14自然段)
(2)师:为什么我认识到自己错了?(父亲说的一句话)。我们来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师:那文中的“我”按父亲说的做了吗?(生:没有)
师:父亲说,应该知错认错,可文中的“我”知道自己错了,却觉得说不出口,我”的心情怎样?(矛盾)这种矛盾的心情你能读出来吗?谁能读一读这一段?(指名读、生评价、齐读)
(3)师:除了这一段,同学们还画出了哪里?(生: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
师:“瞟”是用眼睛怎样看?(生:斜着眼睛看)学生做动作理解“瞟”。
师:在他眼里表示的不是仇恨的愤怒,却是悲哀,这是为什么?(指名答,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不理解,为我的表现感到悲哀。)
师:所以他们接下来是怎么表现的?(生:克莱蒂对我说……,我说……)
师:谁能把这两个“我在外边等着你”的不同读出来?
师:这一段还有要说的吗?这个时候“我”又想了些什么?
师:对,这个“挨”字把“我”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5)师:放学后,“我”和克莱蒂是怎么做的?
师:你觉得克莱谛是个怎样的人?(生:友好、宽容、高尚)
师:你是从那些方面看出来的?
师:我们能不能找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放学后重归于好的这一部分,一位同学是“我”,一位是克莱谛,一位读旁白。谁想试一下?(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14段
(1)师:文章通过神态、语气、动作、语言等告诉我们,克莱蒂是个宽容、友好的人。用父亲的话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生:高尚的人)
(出示父亲的话)
师:让我们齐读一遍父亲的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就是说我们要知错就改。“第一个伸过手去”这是一种勇气,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2)师:文中连续描写了父亲的几个动作,哪几个动作?(生:夺,折,扔)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情?(生:生气、愤怒)
师:父亲想告诉我什么?(生: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和朋友友好相处)
师: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也让我们深受启发,使我们懂得要相互谅解、宽容待人、珍惜友情。
四、板书设计
争吵
我-----朋友-----克莱谛
宽容友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答,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最后和好如初的故事。)
二、拓展延伸
师: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同学间也会发生像文中“我”和克莱谛这样的争吵。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注意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并想一想以后要怎么做。
三、学习生字词
师:现在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下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学了哪些生字词。先看要求我们会认的生字词。(出示生字词)
师:谁能来读一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指导写字
1.师:看来同学们已经都认识这些生词了。接下来我们看一看要求我们会写的字。(出示生字)谁能来读一下这些生字?(指名读、齐读)
2.师:同学们看看这些生字在写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呢?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五、作业布置
1.自读《爱的教育》
2.抄写课文中的爸爸的话。
3.鼓励学生写一写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争吵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文档为doc格式
和是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篇八
有关8和9的加减法的安排是由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重点应放在“一图四式”,且要注意教材中的安排意图。慢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看图说话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是复习前段时间的口算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拍掌、猜数等各种形式。在新授时用蓝猫引入,直接出示主题图,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显得有些脱节,使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应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按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在动手摆图片过程中,应注意摆的过程,摆的思路,应让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操作中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采取不同的形式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并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教,而是传授思想和方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8和9的加减法,使学生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合作交流与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尽量多的锻炼机会。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应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