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决策上的误解和过失。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请示呢?下面是一些请示的基本要点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请示是一种与上级密切合作的方式,以下是一些请示示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与上级沟通。
体育教育课程论文篇一
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加强素质教育,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是摆在我们从事学校体育教育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从我国中专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创新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改革体育教学的创新性途径。
国家、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也应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加强素质教育。作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体育工作者,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开发创新教育,把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思想贯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只有时刻贯穿创新教育,才能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使我们的民族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教育是以全面、充分发展学科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是适应知识化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形式,是对现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它涉及到教育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是对人类的智慧、特质、个性和主体精神全面培养的教育模式,是通过一切教育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
纵观目前普通中专校体育课程现状以及社会发展对中专体育提出的新要求,中专体育教学还存在着若干重要问题亟待解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育课组织形式、体育成绩考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目前在中专体育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学历都比较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所受教育大多仍是传统的体育系、科的教育,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导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基本上围绕着竞技体育的活动规律和方法来进行。教师对应试教育比较熟悉,在教学中只注重技术学习和专项素质,而轻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忽视思想教育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从教学内容上看,普遍存在着内容重复、教材容量大,而且教材内容对技术要求过高。而教学方法上则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模式,以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为主,以“讲解——示范——练习——纠错”作为不变的程序。这种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偏重于教师灌输知识,以学生获得运动技能为目标,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体育课成绩考核主要是以学生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作为评分标准,这种做法过于单一,反映不了学生体质发展状况。只强调了体育考核的绝对评价,忽略了体育考核的相对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健康以及兴趣、特长、身心的同步发展。
三、如何搞好体育课的创新性教学
1.明确体育改革的思想和观念
终身体育是近年来流行于国内外教育界的一种新思想,这种思想的提出对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未形成一个特殊的教学模式,有待于我们探索。就目前的情况看,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以体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学校体育课的价值,在于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及为社会培养体质健康的人才。因此,体育教学要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根本目标,重视体育文化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结合身体锻炼,形成体育、卫生保健教育相结合的新体系。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管得过多、过死的现象,整个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现象,这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注重促进探究、质疑和好奇心,应当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全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这样才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得以提高。
3.改进教学方法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思维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多种方案。如在改进和提高学生投篮技术和命中率的教学时,首先提出“利用学过的知识、技术,你采用哪些方法?”学生就会从记忆中努力演练出多种方法,即原地双手胸前投篮、跳起单手投篮、高手投篮等。这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收敛思维的训练,即指导学生对每种动作方法进行比较,从中体验、摸索出一种最佳的'方法。在学习动作技能时,学习者只能觉察自身的一部分动作,而难以看清整个动作的表象。因此,教师从旁指点、评价就非常重要。而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教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在此基础上,阐述有关理论与技巧。接着再让学生做,老师发现问题,从理论与技巧方面加以指导纠正。最后由老师以提问形式来总结,激活学生的思维,领会动作要领,以加深、巩固感性知识与理论知识,深化一步引导学生去比较各种基本动作的异同,并互相借鉴运用。
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的体育竞赛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在体育竞赛中,要想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良好的纪律性,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其次,相互之间必须建立起平等坦诚协调一致的人际关系;第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宽容别人所犯的错误;第四,在竞赛中要兢兢业业,不论比赛结果如何,都要从一而终。这些心理品质的培养,无疑会促使社会责任力的形成。另外,它可以酿造一种紧张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对竞争的热忱与自信心,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潜力,驱除懒散,焕发热情,遵守规则,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追逐成就,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4.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搞平均主义,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迈相同的步子,而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目标,又要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又要在可能的条件下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素质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专项意识、领悟能力、心理素质与刻苦程度等方面差异,加以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施加不同的影响,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引导,提供不同的学习上的帮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如有些学生身材不高,在学习跳高、投掷项目相对处于劣势,就有意识地指导他们发展专项速度和力量,改进技术,从而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有个别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练习跳高、跨栏、跳山羊时畏缩不前,就用橡皮筋代替横杆降低高度等手段,减少其畏惧感,同时以言语的鼓励并带动全体同学为该生的每一点进步喝彩。对于一些接受能力、协调性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应忽视,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对他们进行具体的辅导。要善于抓住进步快的后进生典型,以此带动一整班人,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对于基础素质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应在掌握正确动作与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使他们达到较高的水平。
5.在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体育课不仅是一堂专项课或训练课,而是一堂集体育精坤、体育道德和风格为一体,纳社会学、政治学、美学为一身的综合性课。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体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扩大学生感受时代要求的广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牢记自己是一个肩负历史重任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明确有了这个大方向,才能自觉地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教学中去。其次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体育教师要以自己好的思想作风和优良品质来感染学生,用自己对祖国对人民满腔热情的爱来带动学生,以德育人、以情动人。如今,我国是国际奥委会的承办国,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北京举办,奥运精神在我国已经有了更广泛更深刻的影响。应该看到,现代体育运动中所提倡的参加与取胜的思想,团结、友谊、和平的精神,公正、诚实、礼貌等风范,引申到民族无不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对这些精神进行宣传教育,把这些哲理加以推广运用,这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6.改革考核方式
体育课成绩考核目的是为了推动和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目前的体育课成绩考核主要是以学生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作为评分标准,这种做法过于单一,反映不了学生体质发展状况。只强调了体育考核的绝对评价,忽略了体育考核的相对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健康以及兴趣、特长、身心的同步发展。在体育课成绩考核中,既要对教学中应掌握的体育知识和对体育的认识程度以及培养的技术、技能等进行考核,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对他们课外自学的体育知识、技术,特长项目或自创性的动作或锻炼身体方法,以及每个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技能提高的程度等进行综合测试,以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培养个性和体育兴趣,促进其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其终身体育能力的意识。
体育教育课程论文篇二
一、汉语言文学意义
汉语言文学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有机载体,代表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文明,同时也是后现代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多少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我们应看到的是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定期待。
汉语言文学是文学、文化的遗产,是通过人们对过去的各种认识来进行当前社会现象分析的过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果是毕业后的学生在各种工作和生活中都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普遍的教学模式。当代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外国文学,当代文学,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概论,语言概论,影视概论,美学概论,写作学等课程。
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使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和流程,通过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来加深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趋势问题。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来说,出现应用性改革是当前教学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2.1教学模式陈旧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灌输式,学生多是“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教”与“学”的效率难以提高。久而久之,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逐步削弱,甚至出现厌学情绪。无法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真正目标,不利于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
2.2教学手段单一
以往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基本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手段。由于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加之教学中欠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汉语言文学优化教学
3.1更新观念、多种手段教学
传统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进程中,教师被视为整体课堂的操纵者与控制者,而学生则只能处于被动地位,接受教师传授的各类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埋没,仅能成为被动吸收者,丧失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师生双向的教学互动过程,没有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完善结合。为改变这一不良现象,教师要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全面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教学理论,充分了解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状况,激发、鼓励教师深入教学一线全面了解实践教学改革进程、状况,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思想的革命性、根本性变革。
我们可充分的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汲取传统形式课堂教学优势,发挥教师科学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定期聘请汉语言文学专家来校开展学术系列讲座、知名学科专家交流讲学,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引导师生科学探索汉语言文学教研、学习之道,提升全员文化素养。另外,还可在校内定期举办演讲、朗诵、征文、书法、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学习热情,进而令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全面提升汉语言文学学习水平。
3.2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网络技术合理支撑汉语言文学教学,促进学生完善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挖掘学习潜能,充分满足各类个性化、自主化学习需求,形成学习实践的良好主观能动性。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名著书库,令学生通过自主网络化学习汲取文学精华,合理拓宽知识面、激发阅读兴趣,全面提升研究与文学鉴赏能力。
3.2渗透审美教育
文学作品是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养分。大家都知道,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本来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因为收录在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的作品一般都是享誉中外的名作,完美浓缩了各国名家的思想和人品,有利于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程中,必须充分注意文学作品的艺术境界审美因素的挖掘,这需要我们在引导学生鉴赏课文所描绘的美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对其内部结构的情感渗透以及外部结构的表现形式加以分析,不断使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得到培养,真实的去体会作品的.境美。
3.3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用性
汉语言文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就业为指向,增强实用性。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的毕业生,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学要注意实用性。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培养学生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五项能力培养上。
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束语
通过优化汉语言文学教学创造多样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对人生意义、社会现象进行探索;利用网络资源、渗透审美教育,加强教学的实用性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汉语言文学育人的目的。
体育教育课程论文篇三
体育课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方面极广。它牵涉到音乐、美学的鉴赏美、力学、理学、伦理学、思维科学、交际学、逻辑学、生理学、医学、营养学与语言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这种广泛性尤为明显。而这语言学知识的运用,在课堂中既起到基础作用,又起到桥梁作用。我们在体育课堂中,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符合规律的、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称之为体育课堂语言艺术。
在现在的小学体育课,经常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学生队体育课的教学毫无兴趣,希望体育教师安排自由活动(俗称放羊),以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方面的问题,二是教师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教师把自己当作遥控器,是一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对这种毫无艺术而言的反复教学,早已厌倦,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多教几遍才能使学生勉强接受。
一堂体育课上得好不好,活不活,主要决定于学生得兴趣和学习动机。这就关键在于教师得导,这个导就是指——体育课堂中的语言艺术,也就是我常说的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艺术。称之为艺术,是因为它教你在课堂中导什么,怎样导,怎样去鉴赏美和创造美。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诚如刘勰所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现代教育语言表达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它的社会效应是隐性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下面我将从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原理来探讨小学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作用、方法、技巧。
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运用语言与学生交流,目的只有一个: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体育各方面的知识和运动技巧。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要做到准确、明了、生动、得体,才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审美体验,从而乐于接受,这就是体育课堂的艺术所在。它的艺术性表现在美感和幽默感,教师语言应避免出现“八话”:“拖泥带水的废话、华而不实的虚话,模凌两可的混话,枯燥无味的胡话,趣味低级的粗话,陈词滥调的套话。”而要做到“九富”:“富有针对性、富有教育性、富有情感性、富有启发性、富有逻辑性、富有节奏性、富有精练性、富有时代性、富有幽默性。”(引自《教师语言艺术》),要把它运用淋漓尽致,还要重视它的“科学性、简明性、形象性、交际性、工具性、贯穿性和艺术性。”
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方法与技巧,要用得得体,恰倒好处,教师就得要从儿童品质和心理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灵活综合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这样可使语言表达更具有针对性和感染力,避免信息的“误递”和“曲递”。教师还必须加深理解、丰富联想和增强体验,语言必须做到思想明确、意图清楚、生动形象。体育课堂艺术是充满情感的语言,学生乐于接受。思想的交流,离不开情感作媒介。情不通,理不达,不行。所以我认为成功的思想教育也是体育课堂语言情感表达的艺术。
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作用:
在心理学中,把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之为学习动机,这种内部动力是学生的学习需要“我要学”所引发的。在小学的众多课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需要能浅层地体现出“我要学”的动机。在课堂中,教师一定得把学生这种本能、浅层的学习动机加以煽动、引导、组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这样才能使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最佳;如教师不在语言上进行艺术化的思想教育和煽动,任其自我放矢,这种本能的学习动机很快会消失,并且产生负面影响。
在课堂中,学习效率随着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而提高的。学生学习的本能和核心在于学生学习动机,要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核心在于教师在语言上的煽动、诱导和组织。我们只有把学生本能的学习动机提高、加强,使学生本能的学习动机转化为更高层的主导学习和“自我”学习,那么学生在任何的时候的学习都是高效率。因此,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在课堂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作用由之可见。
一、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
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是在遵循一定规则下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创造性综合运用多种学科、语言表达方式的产物。它的表达效果的提高必须通过优化语言表达方式来实现,这种课堂语言的艺术创造,必须重视创造性地综合、灵活运用和优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教育的需要,表达策略的需要,语境的需要和课堂环境的需要。做到因人、因事、因境、因时而异。它的表达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朴实明快法:
是教师语言表达的一种艺术风格,同时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法。其具体表现在:话语质朴、丰富自然、通俗坦率、真实可信、简洁明确,语不惊人,但立意深远。
2、超常变序法:
即指在用语和确定词序及语句结构上采取一种不同寻常的选择和变化措施,使语义超常出新或发生质变,语言所强调的重心发生转变,造成一种出任又在情理之中的表达效果。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有新角度,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阐述不同一般的见解,有效地点化和启迪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心理准备状态来安排和设计表达内容的先后顺序,鞭辟入里地叙事说明,使学生欣悦。
3、反复冗余法:
根据口语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有意采取词语、句式结构上的反复、重叠,增加语言的“冗余度”,以突出重点,强调要害,加深印象的一种表达方法。例如在教学途中的技巧时,教师反复几次提醒:同学们看到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后,再比较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大腿的动作是否标准,小腿的动作是否标准,脚的动作是否标准,摆臂的动作是否标准,身体的倾斜度是否标准。这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自觉性和模糊性而说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玩”和学习只要能行这样半桶水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反复多次地提醒,反复多次地使用“是否正确”一词语,就是要引起学生的高度民主重视。
4、宽泛模糊法:
美国查德教授认为,在自然语言中,句子中的词语大部分是模糊集
的名称,如“多少、少数、大多数、比较好、相当好等树词和程度词”。这并不与“语言表达要明确精当”的要求相矛盾,科学地运用模糊语言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技巧,是一种交谈策略,有利于教师在眼前认识尚不清楚或一时间无法找到答案时机智地巧将问题度过难关。
二、体育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技巧
体育课堂语言是一个多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的过程。它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教学必不可免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灵活而综合地运用这种技巧,从这种范畴意义上班来说“体育课堂语言艺术就是恰当、巧妙而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艺术。
1、声势变化技巧
在这种有身语言中应该包括语势变化技巧、强调音变化技巧和降调技巧。就是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这节体育课你们班的表现(强调音)比其它班级好,我真为你们班高兴(降调)”。这种对学生表示由衷的赞叹、祝愿、期盼的语言中运用降仰语势,效果往往比运用上升语势好,让学生显得真挚、恳切,没有做作之感,又寓意学生能继续发扬。又如:“这节体育课,你们又迟到了。”这句话语把强调音放在“又”字上,即表达教师的严重警告之意,有表达了教师严肃批评的意见。
2、语言速度变化技巧
准确生动的表达需要有完美的语速和适应的用气方式相配合,
教师的课堂讲话要做到不快不慢,用气均匀合理,语言流畅自如,且适合自己的表达特点和当时的课堂环境,快、慢、重、轻、停顿等都得好好把握。
3、语调变化技巧
语言表达的过程实际是情感的交流过程,在课堂上同时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除了要配以丰富自然的情感变化外,还有一个语调变化的技巧问题,如果教师讲话时词汇缺乏、干瘪做作、呆板单调,学生听到教师老是那么几套俗语,就回觉得教师很做作,很假,说话没有水平,就回直接在心理上降低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4、态势语变化技巧
也是我们常说的态势语。这一语言在体育课中显得非常重要。教师饿语言要做到自然和谐,入情入理,传神入化,优美高雅,动听而富有启发性,仅依靠丰富的词汇和发声技巧还不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生动、准确、明了、自然、恰当地表达情意还需讲究态势技巧。
在体育教学中,态势可分为情感态势和教学态势。课堂饿情感态势是指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姿势的隐含的思想感情,是极其丰富饿微妙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神色变化都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对人的.心理产生某种感示,比声音先一步在听者心理形成心理视觉形象,从而对有声语言起到铺垫强调或替代作用。教学态势,也就是我们在体育课堂中所将的示范教学。是体育课区别其它课目的标志之一。在别的课目的教学中,可以借助黑板、电化媒体等把内容形象化传授,我们知道,小学阶段儿童的基本上是处在一种表象思维上,我们教育者只有把抽象的逻辑性强的,难学的内容形象化才易于被学生接受。因此体育课中的教学态势在教学任务上占很重要的地位。你的一招一式,一招手一投足,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教学态势必须要求很严格。如在途中跑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口若悬河的语言外,同时教师本身要进行示范教学,使学生更加通俗易懂,根据学生在走和跑中一些常见的不标准动作,示范出标准动作,模仿出不标准动作,加以比较,让学生记忆深刻。
因此,教师要赋予态势以艺术魅力,有个总要求:
1)感情态势表现必须与心理活动协调一致,必须直白而含蓄,自然恰切,精当和谐。
2)教学态势表现前与教材和教学任务紧密相连,必须与语言想吻合,同步进行。
5、辞格技巧
语言辞格是一种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具体的课堂环境特点选择最贴切、最完美的形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的表现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要为学生的所愿意听、乐意听,除了要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规则外,还需做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辞格技巧。如在篮球教学中,某老师正在要求学生进行运球练习时,一学生对天上的一群鸟作射击动作,教师见状,心里有点气冲,假若停下来批评学生,则影响教学秩序,于是,教师改变方法,说:“这节课我们学习篮球,有个别同学却想打天上的鸟。”教师顺便指者天上的鸟,接着目视这个同学,这个同学面一红,教师接着问:“天上的鸟是动的,我们容易打得者吗?”学生回答:“不能”,“假如你们能把这静止的球运的像天上的鸟一样灵活,有谁还能抢到你的球呢”?教师灵活运用,就地取材,通过巧妙地“引用”这一修辞手法,系统地批评了学生的同时寓意中要求学生只有认真、刻苦的练习才能学的真功夫,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6、幽默技巧,
幽默是外来词,意指言语行为有趣、滑稽可笑,从审美价值的角度来看,它是经愉悦的方式使人获得精神快攻感的一种行为特性,其影响力不仅仅是博人一笑。要善于运用幽默,教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品位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幽默,教师队伍,尤其是教师运用幽默技巧,利用课境(课堂环境)恰如其分的,能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深思联想,出神入化的点明主题,引起学生愉快的心理反应,激发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造成和谐的教育气氛。原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十分推崇幽默,他认为“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通过自己的课堂经验,确实合理,恰如其分的应用幽默,可以把教学内容、任务和教育的意图直接导向学生,实现心理沟通,沟通师生感情。如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某同学不认真,且轻言已经会了。教师说:“其实,也没什么学得了,不过,既然你已经会了,那么,你来当老师,教我和同学学习。”教师本想讲一翻严肃的话,但这样一来学生往往当作耳边风,用这种愉快的反语说出来,造成一种“可以随意”的假象,但学生听后可以理解老师的真意。
语言对于现代社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人人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从猿古人到现代人,大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语言得到了充分发展,已经规范化、系统化。
教师语言经过“遮面隔纱授学问,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教学方法,已经优化为精炼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中只要你了解教师课堂语言的特性、作用以及学生心理特征,很好得运用课堂语言技巧,那么在这一堂中语言运用是成功的,你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而现在大多数体育教师都忽略了课堂语言艺术,出现了我在前面所讲的“八话”,一节课往往事倍功半,因此,体育课堂语言的灵活运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从很多方面影响你的教学任务、效果、成果、教学组织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重视它。
文档为doc格式
体育教育课程论文篇四
现有教学管理研究观念的陈旧以及教学管理手段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教学行政管理的“瓶颈”所在,并造成了教育信息化投资的盲目和低效!因此转变传统教学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就具有了更为积极的现实意义。既然教育中的主要矛盾是表现为主体性的教育要求与表现为客体的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是推动教育过程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那么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是围绕这一主要矛盾而开展。在教学中教师、学生同等重要,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学生和老师”两个基本点,以“教学”为中心进行的人本管理,既是高等教育能否深入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转变传统教学管理理念,善用管理手段
传统教学管理理念更多的侧重于体制、模式、手段、行政等方面,忽视了“人治的作用”,忽视了现代教学管理中人是一种不同于物的资源以及人在其中的决定作用和主导地位。跨入21世纪,传统的教学管理思想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与传统教育被动式的'教育方式相比,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中心内容之一创新教育是强调对学生主动学习方式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然成为高等学校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学校的管理方法、手段以及组织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
1.转变传统教学管理理念的必要性。教学管理职能的正确履行依赖于科学的管理理念。学校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必须了解被教育者的需求;学校是教育发展的执行者,需要把握教育方式、方法变化的趋势,才能作出准确的战略选择。学校是教育问题的治理者,这要依赖于对教育问题信息的分析、判断和把握。因此,科学的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的神经系统。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可能以运用所获取和掌握的教育领域准确的、可靠的信息,制定正确的决策,作出理性的判断并采取积极的行动,进而提高教学管理决策的水准和质量。可以说,转变传统教学管理理念对高等教育管理乃至整个教育的领域进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运用现代教学管理,充分利用和配置教学资源。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其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因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所包括的人、财、富、信息、时间科学调配;其二是调动学校所有资源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进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其三是运用系统理论对学校教育实施综合管理,有效地实现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
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等各种教学资源发挥到最大的效用。众所周知,教学管理,主要靠知识和智力。而在教学管理的诸多因素中,核心是人,传统的教学管理只是单纯对人的管理,强调只要管好人,强调只要被管理者做好本分工作则万事大吉,缺乏对被管理者一种认同感,缺乏一种互动。可以说传统的教学管理,只是某些领导单方面的意思体现。而现代教学管理理念有助于教育行政部门充分掌握各种教育信息,加以科学的利用,大大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因此现代教学管理的发展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调配。反过来,教育从业者也面临着更多的知识和智力的压力,这会促使他们不断地去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的素质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工作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从而进一步使人力资源得以最大化的利用。
3.运用现代教学管理观,优化学校教务管理。教务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学校教务管理的内在规定性与教务管理的状况,要求深入思考教务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而改革与发展的唯一路径就是教务管理的创新,这也是教育行政管理参与学校教务管理的内在要求。实践证明,转变传统教学管理理念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为使教务管理向“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必须充分认识教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完善教务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实现教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通过现代化手段合理设置教务管理机构,强化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加强教务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并建立科学的决策和执行体系等措施来提高教务管理效率。
(二)以人为本,诠释现代教学管理艺术
以人为本的是基于人的本性、根据人的特点以及为了人的发展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的管理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催生同甘共苦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高校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现代教学管理核心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看做是现代教学管理中一切活动的主体、前提和动力,并确定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而在这其中,科学管理制度建设是人本管理的有力保障,业绩考核是人本管理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它,才可以了解工作人员目前以及潜在的价值,以便加强对工作的引导和管理,发现和了解工作的状况,并对他们的工作所作出合理公正的评价和应该改进工作的地方。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本身就是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评价并作出科学的调整,以保证合理地支配完成工作目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这是现代教学管理智能资本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现代教学管理为什么要坚持人本管理理念的原因之所在。管理制度说到底也是一种文化,文化存在于“人为”,没有了人也就无从谈起文化,文化和人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最基本的体现是管理者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就硬环境而言,从设备的选择到教学环境氛围的营造,从人员的配备到管理机制的改革,无不体现出文化的品味和管理者的匠心独运。而文化依据人的行为而作用,相对的,管理制度的建设是根据人的思维进行,取决于人。具体到教学领域,现代教学管理是一门艺术,教学管理者由于工作的性质,自己所处的地位要求等等客观情况,更要讲究管理艺术。高校教学管理者实施的对象是高级知识分子,即:高校教师、大学生和研究生,他们更看重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求标准也高。所以管理者需要不断的学习管理特别是服务的方式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和取得成效,逐步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管理科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它已经并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面貌,丰富和影响着我们的办学形式,并通过种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一句话,我们要靠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管理来提高高校的竞争力,提升学院的教学质量,以一流的管理水平造就一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灿成.学校管理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金含芬.学校教育管理系统分析[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孟繁华.教育管理决策新论:教育组织决策机制的系统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李晓芳等.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11):47.
[5]刘邦奇等.现代教学管理系统[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体育教育课程论文篇五
一、校园景观设计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关系
校园中的一景一物,其本质都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认知的载体,而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决定了其兴趣取向以及接受能力。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动漫型人物可能更能够让他们产生共鸣;而对于中学生来说,著名运动员可能更能够获得他们的关注。而事实上,一些学校的校园景观设计未能很好地把握景观与学生身心特点的关系,造成了景观成为师者口中讲述的理念,而不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信息。景观成为校园里的摆设,失去了它本该具有的育人价值。由此,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校园景观设计尤其重要。
二、校园景观设计和观赏性、参与性共存的关系
作为设计者,其作品能否被校园内的人群接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作品是否具有可观性和参与性。如在进行小学地面景观设计时,我们不能只在色彩上追求鲜艳,更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卡通的表达方式,以可以参与的游戏形式进行整体设计。如,某小学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工作时发现,其地面上原来设计的“跳房子”游戏,很少有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调查得知是由于该设计比较单调,吸引不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于是,设计者将“跳房子”与学生喜欢的“大富翁”游戏相结合起来,让“跳房子”出现进、退规则,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与。该设计不光充实了学校的景观文化,服务了学生的课间活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养成遵守活动规则的意识,这才是设计的本质价值。如果校园里的'景观雕塑被各种防护栏限制,学生不能得以亲近,那么学生会离其更远;当学生可以与之合影,在其周围游戏玩耍时,该景观雕塑才具有了生命和意义。
三、校园景观设计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而学生是校园的主体。试想,如果该校园的景观设计不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那么其价值也就失去了意义。如何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呢?这不仅仅要从设计上考虑到上文所谈及的三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让学生参与设计。如,在设计前期,设计者要充分了解设计的目的和方向,分析该校园的学生专业、喜好、需求,要有切合实际的调研,知晓学生需要什么,再结合学校领导期望该设计带来的效果,将其进行有机地整合,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又如,设计者在完成某项设计后,可以在作品下方注明该设计思路来自某班级某学生,或者该设计原型来自某学生。这样可以很容易使该设计与学生的关系亲密起来,进而得到学生的认可。校园的景观设计不应该让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感叹其作品的精美与成人所理解的教育性,而应该多提供激发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景观空间,追求让每天都生活在此的学生通过与景观设计的亲密接触得到发展,这才是设计的终极价值。因此,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以生为本作为首要理念显得尤其重要。
体育教育课程论文篇六
【内容摘要】在校园的建设和发展中,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本文简要列举学校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缺失的表现,分析以生为本教学管理的内涵,重点分析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建设,营造和谐共进的校风。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学管理和谐校园
随着我国初中学校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开始涌现出各种教学管理模式,初中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在初中学校发展中,没有把人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教学管理模式的运行受到限制。本文主要分析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建设。
一、以生为本理念缺失的表现
当前,初中学校缺乏以生为本管理理念,表现在很多方面。受到高考制度的限制,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会受到分数的限制,不少学生表示所学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个别学生甚至放弃学业。在学习进程方面,我国大多数的初中学校都是在学生入学时安排好课程,学生自己控制不了,学生课外时间非常少,课外活动很多情况下是空谈。
二、以生为本教学管理的内涵
以生为本就是教育人性化,满足学生的全面需求,充分尊重和关切学生,这是初中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需求。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需要本着培养人才的要求,宏观调控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不断优化和重组教学信息资源,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变化需求的能力,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当前,我国教学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的不足,通常采用行政手段来进行教学管理,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教学管理理念方面相对比较落后,发展目标与现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无法调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采用高强度集中管理,学生选择课程的空间非常狭窄,大部分初中学校对教学管理投入的精力严重不足。
三、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建设措施
我国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和校园的长期发展,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人性化管理,更是一种预防式管理模式。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建设。
1.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学生是学校的根本,若是缺乏学生,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初中学校必须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初中学校的吸引力,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倡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等。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绝大多数初中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外在的制度管理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外在的制度管理主要包括学校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处罚条例等,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直存在的,具有强制性。以生为本的管理则是采用心理沟通等方式,管理方面更加具有人性化,以生为本的管理机制要求管理者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同时还要具有高尚的品格和知识才能等。现阶段,绝大部分的学校的硬性管理制度已经基本完善,以生为本管理则存在很大的欠缺,急需要完善。管理的对象是初中学生,文化程度不高,对友情的需求比较高,希望被尊重、被理解,因此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常见和谐的工作氛围,消除掉学生存在的戒备心理及逆反心理。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在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建设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需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关心学生,采用亲切的态度适当鼓励学生,转变学生的心境,实现用心交流和沟通,达到事半功半的效果。使学生产生非常浓厚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需要尽量让学生全部参与到班级的决策中,优化学生管理工作。
3.加强学生主体性教育
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需要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在学校教育者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保证学生以积极地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以及思想觉悟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中,需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发展现状,有效结合制度管理和以生为本管理。
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从方式上分析可以分为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间接管理就是通过舆论宣传实现管理,这种管理针对性不强,直接管理则是根据人的需求加强管理的针对性,管理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理的管理方式,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管理工作者需要深入学生群体,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在实施以生为本管理模式中,需要加以疏导,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在实施中,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和教条化。初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较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班干部及辅导员的实践能力比较强,因此在以生为本的管理中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管理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创建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中,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培养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学管理队伍,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达到教学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体育教育课程论文篇七
内容摘要:
本文阐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以课堂教学为例,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谈了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深受社会欢迎的创新型人才。
21世纪是一个寄托着人们美好梦想的世纪。当跨进这一新世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既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挑战。而前几年职教形势大滑坡,就是明证。为此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说:“加强职业指导工作,解决好学生就业问题,是职业教育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性要求。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就业是民生之本’。现在到职业学校上学的孩子,几乎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子弟,实践‘三个代表’就是要为他们服务好,想就业的‘铺就业路’,想深造的‘圆大学梦’。”因此,我们职教战线上的老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基于“以知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以生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人才培养的规律,这正是创新职业教育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也是推进职教富民政策最根本的举措。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能力只有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因此,“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根据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先进教育思想,也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积极思维和主动实践,提高认识水平和掌握学习方法,全面提高素质。因此它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创设问题情境,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刘开在《问说》中曾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可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形成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是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上课模式,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当然,合作探究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其实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探究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因此我的做法主要是创设问题情境。如我在教鲁迅的《药》时,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是什么?明暗两条线索是靠什么交织在一起的?2、课文写了哪几类人物典型?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3、由前两个问题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我在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共同解决问题,尝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在学习中合作与共享,这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二、倾注更多的情感,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过程其实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这是很正常的,师生之间就应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共离合。因此我的做法是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这就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情感。如我在教老舍的《我的母亲》的时候,在要求学生阅读了课文之后,我将文章最后一段,即“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朗读了一遍,学生听了我的朗读后,身受感动,有的同学眼眶湿润了。所以,学生在读的时候,语气、语调、表情等方面都模仿到家了,这就体现了师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学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段相结合,用生动、活泼的动画,配合视频、音频技术,使我们要表达的内容既直观又生动,以此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注重实效。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它对教师上课所起的作用,应该是“锦上添花”,而绝不是“雪中送炭”。也就是说,教师在上课前重要的是“织好锦”,就是认真深入理解和钻研教材,精心地备课。在此基础上,再设计并编制为提高教学质量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使此手段在教学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反之,如果凭借和依靠多媒体课件来哗众取宠,以弥补教师在上课时由于备课的马虎或草率所造成教学的.苍白或疏漏,那么,这种“雪中送炭”的结果,恰恰使多媒体教学走上了歧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用自己的循循善诱来激发学生的注意、思维与学习兴趣,用自己的渊博知识来解答学生的疑惑,满足其学习的欲望。
四、贴近专业设置,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知识源于生活,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学中广泛、深入地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想方设法创设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和大自然种种现象等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进入学习过程。在职业学校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走出校门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例如我校主要有建筑、机电、文秘等专业,我在教学安排的时候就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我所教的语文为例,在建筑班上课的时候,我就把与建筑有关的文章不但重点讲解,而且还寻找一些
体育教育课程论文篇八
“以生为本”教学模式初探魏红
李楼镇白莲小学,湖北老河口441800
一、师生集体备课
我们的教学要达到和谐高效,就必须时时做到心中有学生,以生为本。教学前教师要了解学生,考虑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比如:哪些是易错字,哪些是难理解的词,哪些句段学生难以把握,哪些资料需要收集、哪些疑问需要解决等等。为了掌握这些情况,每次在预习一篇新课文时,我都会给学生发放“预习情况一览表”,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并且邀请一个小组与老师一起备课,共同探讨,了解学情。能够与老师坐在一起研课,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准备充分、跃跃欲试,此环节的设计也为后面的小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后教师再去创造性使用教材,去收集处理信息,去钻研教法与学法。有的放矢地设计最优化、最有效的教学程序。
二、搭建展示的舞台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讲台似乎就成了教师的舞台,教师在台上居高临下,滔滔不绝,学生就该俯首帖耳、凝神静气。我们现在要摒弃的'就是这种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做到以生为本,教学民主,师生平等,与学生一起分享这个三尺舞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要相信他们在有些事情上会比老师做的更好,更有效果。比如,课前三分钟可由学生介绍导入;课前要学习的字词,可让学生去书写;课文内容的板书先由四人小组探讨,精选出最优化板书,并推荐代表上台书写,教师要做的就是提示学生怎样适当运用彩笔、箭头、简画、括号及字的大小等,强化重点。这种学生主体性板书打破了教师一手包办、全盘授予的局面,让学生也成为板书的主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文字书写与表达能力,但这种板书的使用应注意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三、合作探究求实效
教师不只是单纯的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教学管理论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探究点,先扶后放,让学生在读读、说说、演演中自主探究,取得收获,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快感,增加自信心,张扬个性。那么,什么样的小组合作最有实效呢?首先,我在人员分配上下功夫,一般来说一个小组四人为宜,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适当调配,优差互补。且每个小组内一定要有语言表达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领袖”。分工要明确,有组长、记录员、纪律管理员等,每人一个编号。为了加强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为小组起名、拟定口号,在情绪松懈时,为自己加油打气。其次,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建议,这是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高效手段;教师可提出备选的思考题目,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可由学生根据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自行探讨。此种教学方式真正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四、学生出卷见真功
学生出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锻炼出题人的知识整合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一举三得。每单元结束时,我都会邀请一个小组,由组长牵头,几人围在一起讨论题目框架,按学生实际情况细化分工,并给每道题量化分数,卷子出完后,若无大的问题,我一般会尊重出题学生,不做大的改动。测试完成之后,再由出题小组负责批阅。对于出题质量比较高的学生和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此举大受学生欢迎,也让学生着实体验了一回当老师的滋味。
五、课后作业要灵活
教学多年来,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上课认真积极,爱回答问题,课后却不爱写作业,或完成质量低下。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对于没有挑战性、没有趣味性的的作业不感兴趣。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我总结出了一套方法:学生作业由学生自己选择练习的方式,如画一画、编一编、诵一诵等;选择书写的数量与遍数,然后由小组长抽样检查,不合格者自愿接受“惩罚”。另外,教师应当与家长取得联系,不要让家长充当“伴写”的角色,学生有了错误不要马上指出,而是让学生自己先检查,确保无误后,再由家长检查,让学生把“帮我学”变为“我要学”。并持之以恒,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
总之,在教学时,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敢于采用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一反“一灌到底,一问到底”的做法,从包办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