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教案中,教师可以详细规划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一
目的要求:
1.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取材料详略得当。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掌握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文章理解上的疑难,培养学生问题能力。
3、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段意识,热爱劳动人民。
4、学习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
重点:
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即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难点: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文章主题的领会。初二学生,这一年龄特点,认知多靠直观感受,对鲁迅要“呐喊”的内容,如封建的世态炎凉,“正人君子”的虚伪丑恶难有感触。处理这一问题上,教师要先讲,再要求学生领会,并且,按新课理念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感受,倡导后现代教学理论提出的“文章的主题是游离于作品之外的”思想,相信“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
教具准备:u盘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也是本文的主人公,她普通,普通得别人不知道她的名字;她粗俗,粗俗得语言刺耳,动作可鄙;她迷信,迷信得愚妄可笑,麻木不仁。但她又爽朗、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尤其是目不识丁的她一次看到鲁迅听人介绍《山海经》时的痴迷神态,竟超常人所不能地给鲁迅买了一本《山海经》,此举此情震憾着鲁迅的一生。长妈妈去世30年后,鲁迅写此文以示深沉怀念。
“颂扬人性美”是本单元的主题。“学习朗读,围绕中心选材,分析人物特点,把握语句中蕴含作者的感情,掌握记叙文特点,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这五方面是编者设此单元的意图。《阿长与山海经》以讲读课的身份出现在单元之首,用意有三:其一是该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理解层面符合初二学生年龄特点。其二,记叙线索明晰,选材典型性强,写法上欲扬先抑,这为后面《荔枝蜜》、《我的信念》等文章的学习打下铺垫。其三,文章语言生动、精彩,值得朗读、品味、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方法:自学指导。
过程: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二
1、复习基础知识。
2、理出文章线索。
3、学习并掌握通过具体事例归纳人物性格的阅读方法。
4、学习生活片段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进一步体会通过几件事展示人物品格的写法。
5、掌握文章欲扬先抑的组材方法。
6、结合单元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梳理线索。
2、文章欲扬先抑的组材方法。
3、学习生活片段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进一步体会通过几件事展示人物品格的写法。
4、体会生活中的真情,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恰当表达。
教学方法
复习法引导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平台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作者和字词p2、p3
2、你读懂课文了吗?p4
文章写了长妈妈的哪些事情?这些事表现了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归纳并明确p5、p6
p7
3、思考体会
文章写长妈妈的事情有详有略,为什么要这样安排?p8
1、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表现我对《山海经》的渴望。p9
引导学生欣赏《山海经》插图p10、p11、p12、p13
2、写我的远房叔祖是不是离题太远?为什么?p14
7、作品的最后两段,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怎样的情感?p18
三、重难点突破p19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学法指导
散文的“神不散”说的是:主题集中。写散文时要放得开,但是要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约,所以还得收得拢。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全篇的层次结构和理解全篇思想内容。
逐步分析p20
2、欲扬先抑的写法p21
四、总结p22
作者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归纳,用60字以内的一句话,提炼出长妈妈的人物形象。
五、作业
p23回想自己身边的“阿长”一样小人物,感受亲人的关爱,关注他们的命运,以“爱”为话题,通过生活的片段和细节描写,写一篇记叙文,写出自己的独特体察和感悟,进一步体会通过几件事展示人物品格的写法。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请。
学习鲁迅“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创造复杂性格的创作方法。
教学方法: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住课文内容,然后再着重点研读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分析课文时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学重点,做到纲举目张。
考纲难度要求:
把握文中对长妈妈细节描写的地方,分析长妈妈既复杂又单纯的性格。
课时安排: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个星期我们结束了对第一单元的学习,从区分战争的正义与否获得了不少有益的提示。从这个单元起,我们将接触几篇以爱为主题的文章,它们传达着人间各种各样的至爱真情,尤其是表达了对平凡人、乃至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去学会“爱”。
二、屏幕展示孟郊的《游子吟》,培养学生感悟亲情的能力。
这首《游子吟》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写出了母爱这样一种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感情。我们或许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意识到,平淡的生活中其实蕴藏着许多爱的细节。多年以后,回首往昔,我们才体会到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无奈心情。就连鲁迅先生这样伟大的文豪,,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纪念他儿时的保姆——长妈妈而撰写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至爱真情。
二、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结合课后第一题)
2.你从这些事中,看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3.在作者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他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结合课后第一题)
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明确:
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恶的种.种规矩,关于“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其中重点写的是买《山海经》一事。因为买《山海经》透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题,所以重点详写。
2.对她不好的习惯,我最先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的神力”;但当阿长踩死隐鼠后,“我”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长妈妈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3.在作者眼里,长妈妈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同时又心地善良、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前后呼应的写法,为读者充分展示出一个有点粗俗、迷信、守旧,但却善良、热心、忠厚、真诚的阿长形象。
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对阿长的“憎恶”与“讨厌”,不是么?谋死作特别喜欢的隐鼠的是阿长;让作者“最讨厌的常喜欢‘切切察察’并因此使家里“有些小**”的是阿长;挤得作者“没有余地翻身,久睡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样热”却“实在是无法可想”的也是阿长;让作者去做那些“都是些烦琐之至,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的还是阿长。就是阿长所讲的“长毛”的故事以及自己那让外面的大炮放不出来作用的讲述,今天的读者也可一眼看出,是多么的可笑与荒谬。这些真切的描写,都带着贬义,是“抑”的一面,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着长妈妈的善良、朴实的品质。
后半部分着重写她对长妈妈的佩服和敬意,主要是因为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这是一部作者渴慕已久的图书。但一直难以买到,“谁都不肯真实的回答我”只有大字不识的阿长,主动来问,并且在她告假回来时带回了《山海经》。由此可见她对小主人的热心、忠诚。她是一个连真正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但却善良、真诚、热爱孩子。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那是封建思想毒害的结果,与其说是她的过错,不如说是她的不幸。
三、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意的文字背后,你能感觉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结合课后第二题)
儿时的眼光: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
明确: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
写作时的眼光:含蓄的,在写作时饱含同情与怀念。
(身世说明她粗俗是情有可原的;管教不符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求,只求“顺顺流流”)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作者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的再现了长妈妈的形象。使我们了解了长妈妈这个鲜活的人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重点研讨阿长给“我”买《山海经》部分,深入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检查旧课
二、学习新课。
{一}快速阅读第18----28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阿长为什么也来问《山海经》?她懂得《山海经》吗?何以见得?
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4.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5.文章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不多,用的是一种叙述语言。为什么不详写她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呢?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将她买《山海经》的过程补充出来。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因为“我”太过于念念不忘了。阿长根本不知道《山海经》是什么样的书,她给“我”买回《山海经》后,说成了“三哼经”。
2.“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4.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她又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不写阿长是怎样买到《山海经》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想象她跑了多少路,费了多少心,在想象中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的神力”。想象合理即可。提示: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摊书店,操了多少心等。
{二}研读最能打动你的地方,欣赏它成为亮点的原因。
学生自由发挥,合情合理即可。
明确:“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却能够急小主人所急,想小主人所想,设法买回了《山海经》,这不能不让鲁迅感到意外和惊喜。
阿长不识字,错把“山海经”念成了“三哼经”,她一定为买这几本小书下了不少工夫,她对小主人的热心、忠诚,通过这件事表现得十分充分。而正是这个偶然的事件,不仅满足了鲁迅的愿望,同时也激发了鲁迅大量买书的习惯,特别是作为少年鲁迅的一部文艺启蒙书,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正是鲁迅对长妈妈念念不忘、几次在作品中写到她,对她充满了感激、怀念、敬意的原因所在。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真挚的感情,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从对长妈妈的厌烦、埋怨、畏惧,到对她的敬意、爱戴、祝福,在鲁迅的人生经历中,长妈妈曾起过那么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令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的地母,安息阿妈的灵魂。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真切感人。
{三}齐读最后两段。结束回忆,回到现实。
“我的保姆”再次点明了长妈妈的身份,“长妈妈”是“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这样称呼她”,“阿长”是祖母和“我”憎恶她的时候的称呼。这里不厌其烦地将三个称呼罗列出来,一来是强调阿长与“我”非同一般的关系,二为后文“我”抒发对阿长深切的怀念之情打下基础。再一次交代“我”不知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也甚至不清楚她的身世,就是这样一个人,却那样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文末使用祈使句,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深处对阿长永远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她良好的祝愿,祝愿她永远安息、万古长存。
小结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在鲁迅先生的少年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保姆长妈妈,从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深切的敬佩和怀念,我们了解了“母爱”这样一种伟大的人间真情。我希望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能够细心地发现蕴藏在我们生活中的爱的细节,让爱我们的人不会白白的付出。
作业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超值补充
一、鲁迅简介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其中收录了十多篇回忆性文章。本文写于20年代末。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鲁迅作品简况:
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
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杂文集16部。另外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作品。
二、作者轶事
鲁迅逝世后,不少中外文豪撰写挽联,其中,下面两幅最著名:
(1)著作最严谨,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挽鲁迅)
(2)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斯诺与姚莘农合挽鲁迅)
三、阿长简介
阿长(?——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只是众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去,直至临死。”长妈妈患有羊癫病,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其实,这个自浦东的长妈妈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个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王鹤照的说法:章庆福的老婆阮氏——“庆太婆”才是真正的长妈妈,只是听惯了,也把浦东的那位叫做长妈妈。不过,笔者曾特地为此函询周建人夫妇,回答是否定的意见,周作人日记里的“章妈”也是浦东的那位长妈妈死后才雇佣的。
四、《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五、背景提示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写于北京寓所(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现为鲁迅博物馆一部分)。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上。
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四
《童趣》问题驱动四环教学法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校:南门中学
授课教师:余龙翔
参与备课成员:
课题:《童趣》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童趣》是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作者以细腻的文笔、独特的视角记述了是自己幼年时的几件琐事:将成雷的夏蚊拟作群鹤舞空;将蚊留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白云鹤观;在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定神细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因癞蛤蟆将二虫尽吞而将其鞭数十,驱之别院。作者因这些琐事而怡然称快,怡然自得。作者因年幼和童稚而感受到了成人无法感受的“物外之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叙事顺序,概括各层大意。
3.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学习并积累重点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概括各层大意,,积累重点词语。
3、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童趣》,让学生学会借助观察、想象获得物外之趣。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概括各层大意,,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象获得物外之趣。
问题设计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3、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4、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核心语句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4、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策略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练习法
课前预习1.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2.学会利用工具书和课后注解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圈画在书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三、朗读课文,示范翻译。四、精读课文,疏通文意。
五、整体感知,问题探讨。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时间
分配设计
意图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快)自主合作
探究问题
(慢)互动展示
解决问题
(透)当堂训练
巩固问题
(精)巡视指导
激励启发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
2、了解作品
3、检查读音学生自由发言、
朗读课文示范翻译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个读课文,其他人点评。
3、、学生分小组交流互译课文
4、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1、学生诵读,学生点评。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分小组接力翻译课文
辅导基础差的学生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理解文章意思。教师点拨朗读方法,具体就课文指导朗读。
教师点拨古文翻译方法25
分
钟培养朗读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精读课文疏通文意1.交流讨论。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1.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分
钟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整体感知问题探讨1、教师提问引导
分
钟把握主要内容
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
2、翻译全文。
3、抄写文中成语,并写出其意思。
4.设计一条热爱花草树木或热爱动物的标语。
板书设计自然景物思维方式新的形象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联想和想象群鹤舞空怡然称快
草丛、虫蚊、土砾森林、野兽、丘壑怡然自得
癞蛤蟆庞然大物呀然一惊
课后反思
余龙翔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4、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5、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感情。
2、领会阿长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生:喜欢
生:不知道
骇()掳()悚()惶()急疮()疤()
诘()问渴慕()疏()懒霹()雳()孤孀()
2、分段,写段意。
第一段:(1-2)交代阿长的身份、来历。
第二段:(3-29)回忆阿长的有关事迹。
第一层:(3-5)阿长的性格特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睡觉摆大字。
第二层:(6-11)懂得许多规矩,还教给我很多道理。
第三层:(13-18)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第四层:(19-29)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
第三段:(30-31)表达对长妈妈深厚的怀念之情。
3、根据段意分析课文,学生根据段意填表。(板书设计)
姓名阿长(代名)外貌黄胖而矮
阿长的性格特点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睡觉摆大字)
懂得的规矩迷信却是真诚善良(第一句话说“恭喜”,吃福橘等)
第一次的.敬意无知和淳朴(讲长毛的故事)
第二次的敬意善良、热心和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给我买来《山海经》)
作者感情的变化讨厌--不耐烦--第一次敬意(敬佩)--第二次敬意(感激)--怀念
文章的基调感激,怀念,尊敬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己阅读第二段第四层内容,重点讲解这部分内容。(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
1、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课文点睛之句)
2、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
先抑后扬。
3、讲解“先抑后扬”写作特色。(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令学生认识这一写作方式。
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如茅盾《白杨礼赞》,要写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开篇先写它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的的“单调”,使人恹恹欲睡,这是抑,突然看到挺拔的白杨,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是扬;杨朔《荔枝蜜》先写自己不喜爱蜜蜂都后来赞美蜜蜂,也属于欲扬先抑。小说中写人也可以先贬后褒,同属于此。
三、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提问:虽然我们不是生在鲁迅那个年代,但阿长的某些特点却在我们身边一些平凡朴实的人身上体现出来,你察觉了吗?将你的发现告诉给大家,一定会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不信你可以试试。(提示:如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她淳朴、善良而又迷信;懂得许多当地的“规矩”;关注孩子……)
作业:
课后题第五题,写生活中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人。(100~200字)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六
学习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复习提问: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长妈妈喜欢饶舌多事、不拘小节。那么,长妈妈还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三)小结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五、课后反思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七
策略重点
教法教具朗读法、点拨法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
主要学习过程学生活动学习札记
1.学生阅读文章。
要求:
渴慕霹雳烦琐惧惮
二、整体感知课文
(2)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2.学生研讨,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将讨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批、注。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注意研习情况的信息反馈。
3.研习效果反馈。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1):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这样几件事:
a、交待“阿长”的来历,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
d、讲“长毛”的故事;
明确:
学生研讨
小组讨论
回答
学生发言
鲁迅
a交待“阿长”的来历
b、写了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略
c、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
d、讲“长毛”的故事;
e、给“我”买《山海经》详
五教后小结
[阿长与山海经(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八
《阿长与山海经》问题驱动四环教学法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校:湖北省咸安区南门中学
授课教师:余龙翔
参与备课成员:
课题:《阿长与山海经》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领会并学习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的赞颂以及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2.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2、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3、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哪些方法?
核心语句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2、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策略方法“导读法”、“整体感知一重点的研读一揣摩迁移”三步法;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课前预习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解题。二、整体感知课文。
三、具体研习。四、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五、品味本文的语言。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时间
分配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快)自主合作
探究问题
(慢)互动展示
解决问题
(透)当堂训练
巩固问题
(精)巡视指导
激励启发
1、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入;
2、了解作者,作品概况。
3、了解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2、给段落标上序号。3、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
具体研习细读课文
(2)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拓展迁移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
分
钟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拓展迁移能力
作业设计对看课后练习四,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
板书设计事例品格风貌方法感情
1、喜欢切切察察不拘小节1、描写法对长妈妈
2、夏天睡相不好诚恳、热情动作、语言、深切的
3、懂得许多规矩善良、宽厚心理、细节怀念
4、讲“长毛”的故事仁慈2、对比映衬法与感激
5、买《山海经》
余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