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好的安全教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在阅读初二教案范文时,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的教学要点和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及反思篇一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计算方法。
1.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通过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注重学生的情感,自主选择,发现的积极性。通过探究的过程,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注重知识之间的对比,探究36—8退位减法前,先出现复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与36—8算式比较,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冲突,突出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
3.在探究退位减法计算方法时,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办法,也许是例1的教学比较扎实,算例2时部分学生就模仿例1的方法,不再借助学具的操作,也没有学生提出其它的算法。学生会知识迁移固然好,但对中差生来说,立即进行抽象的算法演练,这样的过程可能跨度太大,因此还需借助直观的学具来进一步理解算理,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再初步脱离形象,形成抽象的算法,这样的学习更扎实有效。另外学生没有提出别的算法,但新课程的理念提倡算法多样化,在这里我提出了把36分成10和26,再用10减8等于2,最后把2和26相加的算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及反思篇二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课后反思――多中选优,择优而用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一年级下册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会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学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教学片段
学生纷纷把手举的很高,都想表现一番。
师:“很好,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我是根据竖式计算出来的。”
师:“看来你已经会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了?”
生:“当然了”。
师:“你来说说”?
一个学生慢慢的站了起来,带着疑惑问:“王家明,题中没有50,你为什么减50呢?
我鼓起了掌,并让同学们也把自己最热烈的掌声送给王家明,也送给这个敢于提出疑问的同学。我说:“你真了不起,把两位数减两位数变成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使计算又对又快”。接下来,同学们探究计算方法的热情更高了,“80-48=3232+7=39”、、、、、在其他同学的质疑下,同学们一一作了总结。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被减数和减数的数相同,相减得0,87多加了个1,所以最后用40-1=39。”
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思想创新火花的碰撞,令我高兴,令我激动。因为我都没有想到这么多种计算方法呀。课达到了高潮,在引导小结、比较那一种计算方法最好,计算最快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各说各的理。在作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选择简便的数式计算,或者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用起来最方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本环节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1][2]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及反思篇三
这节课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材呈现的.是体育课借足球的场景,并用图画和对话形式呈现问题和所需要的相关数据。这幅图呈现的情境很好,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教学重点、难点是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给出情境后,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提问题还很顺利,列算式也还好,在研究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摆小棒写出算式的方法教学,在36—8=28计算过程中应多让学生来说,我讲解的时间有些长,课堂上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为只有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把算理说明白,思维才能清晰。
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运用知识,正确计算。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养成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注重算法的多样化,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总之,在计算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算理,能表述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计算技能和速度。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及反思篇四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口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的中,应尝试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教学。
首先,情境导人,激发兴趣。根据一年级学生喜爱做画片的心理特点,课伊始,可创设三个小朋友做画片的情境。先弄清分别做多少张,再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两个不同的减法计算问题,引导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分组合作,求异探索。本课教学中应时刻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参与中,循序渐进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求异思维,树立自信心。
在教学关键处注意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让学生体验退位减的思考方法和过程,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最后,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多媒体计算机的图像、声音、文字的综合运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及反思篇五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浅显易懂,但是还应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数学思想,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找到数学方法的依据,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我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和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要求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因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列出的算式才有退位减和不退位减,让学生说说哪几题算起来很容易,算一算,为什么另外几题算起来比较难,得出个位不够减,是退位减法,不仅揭示了课题,而且复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算法,知道了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区别,知道了退位减法的难点,为什么不容易算,因为个位不够减.
在说36-8=计算过程中学生有下面几种算法:36-6-2=28,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20+8=28;还有把36分成10和26,先算10-8=2,再算26+2=28等,算法较多,但表达不是很清楚,且中下生不太理解。我还让学生通过观察摆出的小棒再写出算式的方法教学,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中下生不知如何处理6减8不够,需像十位借的问题。于是我指导摆小棒,边摆边讲解,然后就是练习。我觉得这里还可以让学生再摆一次,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加强理解,巩固算法会更好。另外由于少数孩子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掌握不扎实,做次类型题时仍不熟练,速度较慢且易发生错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明白课堂上老师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表达能力,更要注重后进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群孩子的身上,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错误,争取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及反思篇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及反思篇七
今天我上了一节校级公开课,讲的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一节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着重围绕着这节课的重点进行设计,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摆小棒,来加深学生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整节课我的教学思路很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并且各环节的衔接也很自然。课件制作精美,里面的动态效果也很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有两点:
1.课前没有让学生把学具准备好,没有让学生提前把小棒10根10根地数好,扎成一捆,结果在摆小棒的这一环节中,学生再10根10根地数,有点浪费时间。
2.在学生动手实践——摆小棒这一环节中,我只是让学生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而忽略了让学生来台前展示如何摆小棒,怎么从36根小棒中拿走8根小棒这一实践过程。
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多注重学生的展示过程和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多听课,多看书,吸取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经验,获取书本上的教学理论,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及反思篇八
周一、根据学校安排,我讲了一堂公开课《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包括不进位和进位),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讲授新知识前充分复习了旧知识,出示了一些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笔算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解答,从而从认知上、思维上让学生做好准备。
在新知识的传授中,我用奥运赛比分引出题目56-18,让学生通过摆圆片来观察、比较,既突出了退位减法的算理,又使学生对笔算减法有了全面的认识。在讲解的过程中,我注重了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和“为什么在个位上加10”两个关键问题。
在交流算法的时候规范了竖式的写法。学生掌握方法以后,我又出题目让学生动笔演练,并让4个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文档为doc格式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及反思篇九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过去的计算教学,往往是老师把计算方法在堂上讲通讲透,然后通过机械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动手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的方法,并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班上交流,由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知识结构各有不同,故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也多种多样,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把提出的多种计算的方法进行优化,学生在操作,交流,分析,比较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但是,是否学生提出的算法越多越好?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些算法优化优化?什么时候引导优化最好?等等,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我进行了尝试。
情境一:
师:谁能帮小明算一算?
学生列式:36-8
师:请大家想一想两位数减一位数应该怎样算?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如计算这样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维方法,学会对给定的数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标。因此创设合适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过程之一。
情境二:
学生通过摆小棒,得出计算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摆小棒计算的?
展示学生的摆法和算法:
(1)拆开1捆小棒是10根,从10根中拿出8根,剩下的2根和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8根,再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2)先拆开1捆是10根,与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中拿出8根,剩下8根,最后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3)先拿走6根,再从3捆里拿走2根,剩下28根。
老师把学生的算法用算式的形式板书出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维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改变了以往教师直接把计算方法展示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吸引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一情境中,学生通过摆小棒,想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计算方法,老师对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给予了肯定,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了的个性发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和积极性,让不同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体现出民主氛围,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三:
讨论比较。
师: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想出了多种不同的摆法。几种方法都对,得数都是28。那么,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呢?为什么?请大家分组讨论。
经过学生的讨论概括出第二种方法最简便。
(4)也就是:先拆开1捆是10根,与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中拿出8根,剩下8根,最后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这一情境是对不同的计算方法的优化。学生常常会把自己熟悉的方法认为是最简的,可是,有一些方法是对学生的后缀学习不利的,这时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呈现的计算方法加以比较分析,让学生分清各种方法适用的范围,从而掌握基本算法,但也应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算法。通过算法优化,使学生明白在不同的情况下要运用相对合理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情境四: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然后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练习十二的第四、五题对学生进行计算训练。
提倡算法多样化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每一种计算方法。有一些学生经过了对各种方法的分析比较后还是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尽管不是这样的),如这学生还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也不强求。
算法的多样化激起了学生对算法的思考、归类,对问题解决策略进行提炼,使学生对算法有了深层次感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及反思篇十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过去的计算教学,往往是老师把计算方法在堂上讲通讲透,然后通过机械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动手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的方法,并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班上交流,由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知识结构各有不同,故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也多种多样,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把提出的多种计算的方法进行优化,学生在操作,交流,分析,比较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但是,是否学生提出的算法越多越好?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些算法优化优化?什么时候引导优化最好?等等,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我进行了尝试。
情境一:
师:谁能帮小明算一算?
学生列式:36-8
师:请大家想一想两位数减一位数应该怎样算?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如计算这样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维方法,学会对给定的数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标。因此创设合适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过程之一。
情境二:
学生通过摆小棒,得出计算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摆小棒计算的?
展示学生的摆法和算法:
(1)拆开1捆小棒是10根,从10根中拿出8根,剩下的2根和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8根,再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2)先拆开1捆是10根,与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中拿出8根,剩下8根,最后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3)先拿走6根,再从3捆里拿走2根,剩下28根。
老师把学生的算法用算式的形式板书出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维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改变了以往教师直接把计算方法展示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吸引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一情境中,学生通过摆小棒,想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计算方法,老师对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给予了肯定,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了的个性发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和积极性,让不同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体现出民主氛围,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三:
讨论比较。
师: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想出了多种不同的摆法。几种方法都对,得数都是28。那么,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呢?为什么?请大家分组讨论。
经过学生的讨论概括出第二种方法最简便。
(4)也就是:先拆开1捆是10根,与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中拿出8根,剩下8根,最后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这一情境是对不同的计算方法的优化。学生常常会把自己熟悉的方法认为是最简的,可是,有一些方法是对学生的后缀学习不利的,这时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呈现的计算方法加以比较分析,让学生分清各种方法适用的范围,从而掌握基本算法,但也应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算法。通过算法优化,使学生明白在不同的情况下要运用相对合理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情境四: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然后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练习十二的第四、五题对学生进行计算训练。
提倡算法多样化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每一种计算方法。有一些学生经过了对各种方法的分析比较后还是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尽管不是这样的),如这学生还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也不强求。
算法的多样化激起了学生对算法的思考、归类,对问题解决策略进行提炼,使学生对算法有了深层次感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计算方法。
1.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通过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注重学生的情感,自主选择,发现的积极性。通过探究的过程,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注重知识之间的对比,探究36—8退位减法前,先出现复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与36—8算式比较,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冲突,突出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
3.在探究退位减法计算方法时,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办法,也许是例1的教学比较扎实,算例2时部分学生就模仿例1的方法,不再借助学具的操作,也没有学生提出其它的算法。学生会知识迁移固然好,但对中差生来说,立即进行抽象的算法演练,这样的过程可能跨度太大,因此还需借助直观的学具来进一步理解算理,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再初步脱离形象,形成抽象的算法,这样的学习更扎实有效。另外学生没有提出别的算法,但新课程的理念提倡算法多样化,在这里我提出了把36分成10和26,再用10减8等于2,最后把2和26相加的算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