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提供有效的教学引导和学习资源。对比不同的小班教案范文,可以发现每篇教案都有其独特之处,适用于不同教学场景和学生特点。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篇一
碧空长江
孤帆
目光送,心相随
依依惜别
情深意长
更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文章推荐阅读: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及赏析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整理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手记
4.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韵译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意思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背景及整体赏析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篇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反思精选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英语翻译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篇二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
师:同学们,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别离意味着也许终生都难以再见。多情自古伤离别,
在诗人王维的眼中,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
在诗人王勃的眼中,离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
那么,在唐代著名诗人,“诗仙”李白的眼中,离别又是什么呢?
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为什么这么著名呢?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有几个生字,自个儿读。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理解“之”,“广陵”)
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现在,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呢?
二、读通诗句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并把诗句念通顺。
(学生朗读)
(生齐读)
师:真好,谁再来读一读,争取读得有板有眼。(学生朗读)
师:读得好吗?我们也来读读。(学生齐读)
三、理解诗意,设疑自探
黄鹤楼在哪里?
还有谁知道更多关于黄鹤楼的知识?黄鹤楼和扬州都在哪条河流边呢
李白为什么要送孟浩然呢?你从哪里知道的?
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三月?
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哪个字告诉我们小船走远了,看不见了?
四、体验诗情
下面谁能把黑板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说?注意要先想好怎么说,要说得美一点。每个同学在下面先说给同座位听一听。(生同座位互说。)
同学们说得真好,说出了诗里浓浓的惜别之情,老师为你们成为李白的知音而高兴。诗是要读的,还要尽可能地读出它的味道。带着深深的情,浓浓的意,让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诗。
五、拓展延伸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李白对老朋友孟浩然的深情像长江水一样长。)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我们还学过李白写的送别诗《赠汪伦》(师出示课件《赠汪伦》,生齐读)。
在这首诗里,诗人写了汪伦以歌声送友,借潭水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最后,让我们吟诵这首诗结束这节课的学习,不会背的同学可以读。
1.简单写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缘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黄鹤楼相会。这天,他们在黄鹤楼愉快地重逢,互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你怎样理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尽”“唯”三字?
孤:单独的。尽:消失了。唯:只。这三个字汇聚而成一种浓浓的惆怅之情。
更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文章推荐阅读: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文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背景及整体赏析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散文改写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评析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多篇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原文
8.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感
10.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文500字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篇三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诵读是经典诗词教学之根本,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读”是主线,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诗韵、读出诗情,层层递进,显象得意。随着对古诗语言逐步深入的品味,随着放飞想象产生的多彩体验,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渐渐趋于个性化,成熟化。
2、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积累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今后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
3、注重氛围的创设,注重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中的一首古诗。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让学生学着关心、帮助他人。《古诗两首》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开篇之作,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动态的自然景物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交融在一起。
学情分析:
这首名诗,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学生甚至已能琅琅背诵,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还需教师的指导,才能与诗人引起情感的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
2.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得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互动:
1.自我介绍。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听说我们四年(3)班的同学可会背诗了,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我们来——赏画吟诗。
2.出示3幅图《山行》《小池》《村居》《赠汪伦》
评价:揭晓答案,厉害!
恭喜你,答对了。
太棒了,老师为你点赞!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咱们吟诵的《赠汪伦》是哪位大诗人的作品?
对,是大诗人李白的一首送别诗。诗仙李白、酒仙李白、侠客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杜甫这样评价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称赞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古代因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很难再见面。所以在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李白一生中写了160多首的送别诗。
今天,咱们一起学习李白最为出名的这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伸出右手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诗题,鹤字笔画比较多,要写得紧凑些,“陵”字是生字之一,陵的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
二、理解诗眼
1.齐读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停顿再读一遍
2.长长的题目中藏着许多信息,你读懂了什么?
(1)师:黄鹤楼你了解吗?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己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是旅游胜地,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千古流传的诗词佳作,百闻不如一见,一起去看一看。
(2)广陵呢?是的,广陵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广州。
师过渡:是啊!两位大诗人就要在黄鹤楼上分别了,诗仙李白用二十八个字记录下这“千古一别”
三、初读诗句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生读)
2.检查读准字音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展示展示
生2读师评:字正腔圆,吐字特别清晰
生3读师评:放得开,颇有几分李白潇洒的气质。
师小结:朗读古诗,第一重境界就是要努力做到字正腔圆,一起来一遍。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生读、评价读)
师:古人读诗讲究节奏停连,像这样七言的古诗可以根据这样的划分停顿,斜线部分表示要有稍稍停顿,故人西辞黄鹤楼,谁接着往下读(生1读,1、2组读、3、4组读)
师小结:相当不错,朗读古诗,你们已经达到第二重境界---读出节奏停顿。
4.师:朗读古诗,还有一种更高的境界,你们猜?是什么?(读懂诗意,体会内在情感)
师: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借助书上的注释,谁能结合注释说说诗的前两行写了什么?后两句写了什么?(生说)
师小结:前两句叙事,后两行写景,同意吗?下面让我们走进诗中,细细品味,弄懂诗意,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
四、细读品悟
1.(出示前两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故人指谁?(孟浩然)那么李白与孟浩然如何成为好朋友呢?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他们之间的故事。
(链接资料)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年轻的李白,风流潇洒,才华横溢且又喜欢游山玩水。路过湖北襄阳,认识了当时已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虽然孟浩然整整比李白大十二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交往,他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整天一起饮酒作对。孟浩然在诗歌创作上给了初出茅庐的李白很多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还称他为——兄长和老师。
(2)你们怎么理解“西辞”?
(出示地图)黄鹤楼在长江的中游,而广陵在长江的下游,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故而说“西辞”
(3)理解“烟花三月”
师:老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乘上小船,就要往扬州去了,李白用什么词来形容三月的扬州(生:烟花出示注解、齐读花儿繁茂,如浮动的烟云)
师:百花争艳、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的春天,如此美景,让我们美美地读——“烟花三月”
(4)创境朗读。
师:长江两岸到处繁花似锦,老朋友一路顺风,读
师:扬州城里一定柳如烟,一定更美,读
(5)良辰美景三月天,两位志同道合的大诗人,一对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本可以做什么?(吟诗作对饮酒谈天高歌)
2.理解后两句
是呀,多么快意的人生!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而如今载着孟浩然的船顺流而下,李白伫立楼头(出示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读着这两句诗,你能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吗?生说
(2)理解“孤帆”“唯见”
生:因为他的心中只有孟浩然
师:此时此刻,李白站在岸边,一定思绪万千,心中便涌起了怎样的感情波涛?(依依惜别恋恋不舍)
师:祝贺你们,达到了第三重境界,读出诗的内在情感。
这是一种多么深厚的情谊啊!就让我们带着对好友的无限依恋之情再读这两句诗吧!
(指名读,师评:听出了浓浓的离别情!多么不舍呀!齐读)
4.创境朗读。
师过渡:是啊!此时此景,此时此刻,不尽的是滚滚的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全体同学,让我们起立,随从李白伫立在江边,让我们一起送一送友人孟浩然吧!
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不禁轻轻吟诵道:
李白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看不见朋友的身影,李白依然深情吟诵:
此时此景,岸边繁花也会悄悄的落泪,江上的沙鸥也会驻足。让我们再深情地读
评价2:这样的祝福
评价3:这样的'情深意重
评价4:能否用我们积累过的送别诗来送送孟浩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师: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这情,这谊,李白只用了两句诗就把它描写得淋漓尽致.
一二组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多少真诚的祝愿和无限的牵挂,都化作李白的这两句诗
三四组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吟诗抒情
1.师:多少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藏不住了,多少的话语都倾诉不尽李白的敬仰与不舍,这万千情思都化成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同学们,深情地表达你的依依惜别的情怀吧!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生读)
2.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已逝人去楼空。但黄鹤楼见证了一场千古绝唱,你如果登上黄鹤楼,面对滔滔江水,你一定会情不自禁想起李白与孟浩然,你一定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生读诗)
3.感悟写法
师:同学们,李白简简单单的二十八个字,你看:黄鹤楼烟花三月孤帆远影碧空天际都是写什么?作者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惜别之情。是呀,一切景语皆情语,深深的情就藏在景中,这就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4、诗仙李白就是这样巧妙地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创作了这篇经典之作,读之令人感人肺腑,让我们再深情地背诵这首诗吧!
六、拓展延伸
1.师:这首诗在名楼送名人到名城,在诗坛上有着千古一别和“三名一别”的美誉。古人评价:千古之丽句,送别之绝唱。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赠汪伦》,让我们去感受它的美妙吧!
(出示全诗)
2.出示导读要求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词句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比较,相同点在哪?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3.交流:
(1)师:你们从诗中读出了怎样的画面?
5.全班齐读。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收集其他的送别诗,并诵读。
3、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
21古诗两首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篇四
【知识与能力】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难点】学生养成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代的交通和通讯都非常的不方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方式,也成了诗人们争先歌咏的题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板书标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诗人李白和写作背景。
3.回顾以前学诗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4.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的大意,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作者在黄鹤楼送他的朋友孟浩然去广陵的情景。)
(三)深入研读
1.学生思考诗中第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谁?
2.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西辞”是什么意思?
(武汉在扬州的西边,所以,西辞是西边辞行的意思,就是离开西边,顺江东下到扬州。)
4.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5.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引领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四)巩固提高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小组内交流,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作业: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布置预习作业。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篇五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中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通过理解诗句,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验作者情感。
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古诗方法的传授、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古诗,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篇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这节课上,我利用创设的情境,抓住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去理解整首诗的大意,把重点落在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上。为此,我制定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突破重点字词,理解古诗的大意。第二个目标,就是领会古诗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也是本首古诗的教学重点。第三个目标,是注重古诗的朗读和积累。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就预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课前搜集了李白与孟浩然、黄鹤楼、广陵等的相关资料,整个教学流程就按照“谈话导入,了解背景,课题质疑、自学释疑,感悟诗境、诵读诗文、拓展学习”来进行。
一、情景导入,了解背景
本课教学从李白的《赠汪伦》导入,让学生从诗人感受到朋友送别自己的深厚情谊中迁移到自己送别友人的真情,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题质疑、自学释疑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学,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我就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何时送”和“怎么送”这两个问题。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情
本环节通过学生自由读、听课件范读、齐读、教师范读、划分节奏读等方式,使学生在读中初步理解诗中蕴含的画面与情感。
在教学中就通过让学生用优美的词句来表现三月的美丽,不但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还训练了语言,促使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并之得以活化。同时又辅以课件展示烟花三月的美丽,让学生感到三月的美丽,美得并不空洞,为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奠定了基础。
在处理“怎么送”这个问题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送别的现场,通过“老朋友的船走远了,看不见了,李白也该回去了吧”比如:“这时长江里只有孟浩然的一条船吗?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呢?”“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黄鹤楼边,心中会想什么?”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较深入地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解决深层次的疑难后,我再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最后两句诗句,用自己的情感去诵读古诗,用自己的声音抒发自己的情感,就使孩子们与作者的情感水到渠成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诵读诗文,感悟诗情
本环节通过播放配乐、教师引读,使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诵读古诗,用自己的声音抒发自己的情感,感悟到诗中所蕴含的浓浓的惜别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拓展学习,加强联系
课中,我安排了李白在一年后所作的《江下行》“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做为拓展学习,扩大阅读面,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激发学生多积累古诗,让他们通过反复的积累诵读,转化为内在的修养。
总之,在课堂上,我本着充分相信学生,努力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给他们自读自悟的机会,争取使学生都“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不如人意的的地方,比如:1、语言不够精炼,没有经过精雕细作。2、节奏显得前松后紧,整体把握不够好。3、对于难点的突破,由于时间的关系,现得比较匆忙等。但我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不断地学习,以上这些不足会逐步得到克服。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篇七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诵读是经典诗词教学之根本,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读”是主线,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诗韵、读出诗情,层层递进,显象得意。随着对古诗语言逐步深入的品味,随着放飞想象产生的多彩体验,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渐渐趋于个性化,成熟化。
2、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积累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今后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
3、注重氛围的创设,注重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中的一首古诗。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让学生学着关心、帮助他人。《古诗两首》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开篇之作,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动态的自然景物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交融在一起。
学情分析:
这首名诗,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学生甚至已能琅琅背诵,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还需教师的指导,才能与诗人引起情感的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
2.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得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互动:
1.自我介绍。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听说我们四年(3)班的同学可会背诗了,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我们来——赏画吟诗。
2.出示3幅图《山行》《小池》《村居》《赠汪伦》
评价:揭晓答案,厉害!
恭喜你,答对了。
太棒了,老师为你点赞!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咱们吟诵的《赠汪伦》是哪位大诗人的作品?
对,是大诗人李白的一首送别诗。诗仙李白、酒仙李白、侠客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杜甫这样评价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称赞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古代因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很难再见面。所以在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李白一生中写了160多首的送别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李白最为出名的这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伸出右手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诗题,鹤字笔画比较多,要写得紧凑些,“陵”字是生字之一,陵的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
二、理解诗眼
1.齐读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停顿再读一遍
2.长长的题目中藏着许多信息,你读懂了什么?
(1)师:黄鹤楼你了解吗?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己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是旅游胜地,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千古流传的诗词佳作,百闻不如一见,一起去看一看。
(2)广陵呢?是的,广陵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广州。
师过渡:是啊!两位大诗人就要在黄鹤楼上分别了,诗仙李白用二十八个字记录下这“千古一别”
三、初读诗句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生读)
2.检查读准字音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展示展示
生2读师评:字正腔圆,吐字特别清晰
生3读师评:放得开,颇有几分李白潇洒的气质。
师小结:朗读古诗,第一重境界就是要努力做到字正腔圆,一起来一遍。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生读、评价读)
师:古人读诗讲究节奏停连,像这样七言的古诗可以根据这样的划分停顿,斜线部分表示要有稍稍停顿,故人西辞黄鹤楼,谁接着往下读(生1读,1、2组读、3、4组读)
师小结:相当不错,朗读古诗,你们已经达到第二重境界---读出节奏停顿。
4.师:朗读古诗,还有一种更高的境界,你们猜?是什么?(读懂诗意,体会内在情感)
师: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借助书上的注释,谁能结合注释说说诗的前两行写了什么?后两句写了什么?(生说)
师小结:前两句叙事,后两行写景,同意吗?下面让我们走进诗中,细细品味,弄懂诗意,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
四、细读品悟
1.(出示前两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故人指谁?(孟浩然)那么李白与孟浩然如何成为好朋友呢?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他们之间的故事。
(链接资料)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年轻的李白,风流潇洒,才华横溢且又喜欢游山玩水。路过湖北襄阳,认识了当时已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虽然孟浩然整整比李白大十二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交往,他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整天一起饮酒作对。孟浩然在诗歌创作上给了初出茅庐的李白很多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还称他为——兄长和老师。
(2)你们怎么理解“西辞”?
(出示地图)黄鹤楼在长江的中游,而广陵在长江的下游,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故而说“西辞”
(3)理解“烟花三月”师:老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乘上小船,就要往扬州去了,李白用什么词来形容三月的扬州(生:烟花出示注解、齐读花儿繁茂,如浮动的烟云)
师:百花争艳、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的春天,如此美景,让我们美美地读——“烟花三月”
(4)创境朗读。
师:长江两岸到处繁花似锦,老朋友一路顺风,读
师:扬州城里一定柳如烟,一定更美,读
(5)良辰美景三月天,两位志同道合的大诗人,一对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本可以做什么?(吟诗作对饮酒谈天高歌)
2.理解后两句
是呀,多么快意的人生!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而如今载着孟浩然的船顺流而下,李白伫立楼头(出示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读着这两句诗,你能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吗?生说
(2)理解“孤帆”“唯见”
生:因为他的'心中只有孟浩然
师:此时此刻,李白站在岸边,一定思绪万千,心中便涌起了怎样的感情波涛?(依依惜别恋恋不舍)
师:祝贺你们,达到了第三重境界,读出诗的内在情感。
这是一种多么深厚的情谊啊!就让我们带着对好友的无限依恋之情再读这两句诗吧!
(指名读,师评:听出了浓浓的离别情!多么不舍呀!齐读)
4.创境朗读。
师过渡:是啊!此时此景,此时此刻,不尽的是滚滚的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全体同学,让我们起立,随从李白伫立在江边,让我们一起送一送友人孟浩然吧!
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不禁轻轻吟诵道:
李白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看不见朋友的身影,李白依然深情吟诵:
此时此景,岸边繁花也会悄悄的落泪,江上的沙鸥也会驻足。让我们再深情地读
评价2:这样的祝福
评价3:这样的情深意重
评价4:能否用我们积累过的送别诗来送送孟浩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师: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这情,这谊,李白只用了两句诗就把它描写得淋漓尽致.
一二组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多少真诚的祝愿和无限的牵挂,都化作李白的这两句诗
三四组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吟诗抒情
1.师:多少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藏不住了,多少的话语都倾诉不尽李白的敬仰与不舍,这万千情思都化成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同学们,深情地表达你的依依惜别的情怀吧!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生读)
2.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已逝人去楼空。但黄鹤楼见证了一场千古绝唱,你如果登上黄鹤楼,面对滔滔江水,你一定会情不自禁想起李白与孟浩然,你一定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生读诗)
3.感悟写法
师:同学们,李白简简单单的二十八个字,你看:黄鹤楼烟花三月孤帆远影碧空天际都是写什么?作者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惜别之情。是呀,一切景语皆情语,深深的情就藏在景中,这就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4、诗仙李白就是这样巧妙地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创作了这篇经典之作,读之令人感人肺腑,让我们再深情地背诵这首诗吧!
六、拓展延伸
1.师:这首诗在名楼送名人到名城,在诗坛上有着千古一别和“三名一别”的美誉。古人评价:千古之丽句,送别之绝唱。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赠汪伦》,让我们去感受它的美妙吧!
(出示全诗)
2.出示导读要求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词句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比较,相同点在哪?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3.交流:
(1)师:你们从诗中读出了怎样的画面?
5.全班齐读。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收集其他的送别诗,并诵读。
3、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
21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叙事西辞下扬州
依依惜别
写景孤帆碧空尽
(借景抒情)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篇八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诵读是经典诗词教学之根本,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读”是主线,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诗韵、读出诗情,层层递进,显象得意。随着对古诗语言逐步深入的品味,随着放飞想象产生的多彩体验,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渐渐趋于个性化,成熟化。
2、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积累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今后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
3、注重氛围的创设,注重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中的一首古诗。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让学生学着关心、帮助他人。《古诗两首》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开篇之作,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动态的自然景物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交融在一起。
学情分析:
这首名诗,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学生甚至已能琅琅背诵,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还需教师的指导,才能与诗人引起情感的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
2.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得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互动:
1.自我介绍。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听说我们四年(3)班的同学可会背诗了,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我们来——赏画吟诗。
2.出示3幅图《山行》《小池》《村居》《赠汪伦》
评价:揭晓答案,厉害!
恭喜你,答对了。
太棒了,老师为你点赞!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咱们吟诵的《赠汪伦》是哪位大诗人的作品?
对,是大诗人李白的一首送别诗。诗仙李白、酒仙李白、侠客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杜甫这样评价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称赞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古代因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很难再见面。所以在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李白一生中写了160多首的送别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李白最为出名的这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伸出右手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诗题,鹤字笔画比较多,要写得紧凑些,“陵”字是生字之一,陵的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
二、理解诗眼
1.齐读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停顿再读一遍
2.长长的题目中藏着许多信息,你读懂了什么?
(1)师:黄鹤楼你了解吗?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己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是旅游胜地,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千古流传的诗词佳作,百闻不如一见,一起去看一看。
(2)广陵呢?是的,广陵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广州。
师过渡:是啊!两位大诗人就要在黄鹤楼上分别了,诗仙李白用二十八个字记录下这“千古一别”
三、初读诗句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生读)
2.检查读准字音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展示展示
生2读师评:字正腔圆,吐字特别清晰
生3读师评:放得开,颇有几分李白潇洒的气质。
师小结:朗读古诗,第一重境界就是要努力做到字正腔圆,一起来一遍。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生读、评价读)
师:古人读诗讲究节奏停连,像这样七言的古诗可以根据这样的划分停顿,斜线部分表示要有稍稍停顿,故人西辞黄鹤楼,谁接着往下读(生1读,1、2组读、3、4组读)
师小结:相当不错,朗读古诗,你们已经达到第二重境界---读出节奏停顿。
4.师:朗读古诗,还有一种更高的境界,你们猜?是什么?(读懂诗意,体会内在情感)
师: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借助书上的注释,谁能结合注释说说诗的前两行写了什么?后两句写了什么?(生说)
师小结:前两句叙事,后两行写景,同意吗?下面让我们走进诗中,细细品味,弄懂诗意,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
四、细读品悟
1.(出示前两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故人指谁?(孟浩然)那么李白与孟浩然如何成为好朋友呢?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他们之间的故事。
(链接资料)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年轻的李白,风流潇洒,才华横溢且又喜欢游山玩水。路过湖北襄阳,认识了当时已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虽然孟浩然整整比李白大十二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交往,他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整天一起饮酒作对。孟浩然在诗歌创作上给了初出茅庐的李白很多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还称他为——兄长和老师。
(2)你们怎么理解“西辞”?
(出示地图)黄鹤楼在长江的中游,而广陵在长江的下游,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故而说“西辞”
(3)理解“烟花三月”师:老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乘上小船,就要往扬州去了,李白用什么词来形容三月的扬州(生:烟花出示注解、齐读花儿繁茂,如浮动的烟云)
师:百花争艳、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的春天,如此美景,让我们美美地读——“烟花三月”
(4)创境朗读。
师:长江两岸到处繁花似锦,老朋友一路顺风,读
师:扬州城里一定柳如烟,一定更美,读
(5)良辰美景三月天,两位志同道合的大诗人,一对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本可以做什么?(吟诗作对饮酒谈天高歌)
2.理解后两句
是呀,多么快意的人生!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而如今载着孟浩然的船顺流而下,李白伫立楼头(出示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读着这两句诗,你能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吗?生说
(2)理解“孤帆”“唯见”
生:因为他的'心中只有孟浩然
师:此时此刻,李白站在岸边,一定思绪万千,心中便涌起了怎样的感情波涛?(依依惜别恋恋不舍)
师:祝贺你们,达到了第三重境界,读出诗的内在情感。
这是一种多么深厚的情谊啊!就让我们带着对好友的无限依恋之情再读这两句诗吧!
(指名读,师评:听出了浓浓的离别情!多么不舍呀!齐读)
4.创境朗读。
师过渡:是啊!此时此景,此时此刻,不尽的是滚滚的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全体同学,让我们起立,随从李白伫立在江边,让我们一起送一送友人孟浩然吧!
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不禁轻轻吟诵道:
李白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看不见朋友的身影,李白依然深情吟诵:
此时此景,岸边繁花也会悄悄的落泪,江上的沙鸥也会驻足。让我们再深情地读
评价2:这样的祝福
评价3:这样的情深意重
评价4:能否用我们积累过的送别诗来送送孟浩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师: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这情,这谊,李白只用了两句诗就把它描写得淋漓尽致.
一二组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多少真诚的祝愿和无限的牵挂,都化作李白的这两句诗
三四组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吟诗抒情
1.师:多少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藏不住了,多少的话语都倾诉不尽李白的敬仰与不舍,这万千情思都化成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同学们,深情地表达你的依依惜别的情怀吧!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生读)
2.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已逝人去楼空。但黄鹤楼见证了一场千古绝唱,你如果登上黄鹤楼,面对滔滔江水,你一定会情不自禁想起李白与孟浩然,你一定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生读诗)
3.感悟写法
师:同学们,李白简简单单的二十八个字,你看:黄鹤楼烟花三月孤帆远影碧空天际都是写什么?作者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惜别之情。是呀,一切景语皆情语,深深的情就藏在景中,这就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4、诗仙李白就是这样巧妙地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创作了这篇经典之作,读之令人感人肺腑,让我们再深情地背诵这首诗吧!
六、拓展延伸
1.师:这首诗在名楼送名人到名城,在诗坛上有着千古一别和“三名一别”的美誉。古人评价:千古之丽句,送别之绝唱。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赠汪伦》,让我们去感受它的美妙吧!
(出示全诗)
2.出示导读要求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词句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比较,相同点在哪?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3.交流:
(1)师:你们从诗中读出了怎样的画面?
5.全班齐读。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收集其他的送别诗,并诵读。
3、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
21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叙事西辞下扬州
依依惜别
写景孤帆碧空尽
(借景抒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