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教案的编写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整理了一些初一教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
教学要求:
4、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6、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7、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装在小盆里,12根,每人一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电脑:机器猫]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猫:小朋友,你们好,我叫小叮当,今天我想跟你们一快儿学习,你们愿意吗?
猫: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
[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
【点评】小朋友每天都会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用数一数小叮当获得了几朵小红花,来创设“数到10朵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数”这样一个情境,既贴近学生,又真实自然。
1、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师: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些小棒,就在小盆里,数一数你有几根小棒,在桌上排成一排。(小盆里都是12根小棒)
学生汇报,指名2人把小棒拿到讲台上数一边。
师:再来看看小叮当有多少根小棒?[电脑出示12根小棒]我们也来帮它数一边。
学生数
猫:每次都要这样数,太麻烦了,我有一个摆小棒的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我有十几根小棒。
师:小朋友,小叮当到底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他有十几根小棒呢,猜到的小朋友也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让自己和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有十几根小棒。
还没有猜到的也可以跟同座商量一下再摆。
学生活动,汇报两人展示
师:你们看看谁的方法最好?小叮当和他想的一样吗?
[电脑演示捆的过程]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看谁摆的最快。
学生活动
师:刚才我们把多少根小棒捆成一捆的?
师:10根小棒就是几个一根?一起来数一数。捆成一捆,就变成了1个十。所以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
学生齐读:10个一是1个十。
【点评】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再摆一摆、捆一捆、说一说的
经历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
师:再添上3根,现在有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师:再去掉1根,现在有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师:想摆出17根,应该添上几根?
师:想摆出16根,应该怎么办?
2、摆一摆、说一说:
师:下面,同桌的两个小朋友把小棒放在一起,我们来跟小叮当做游戏。
猫:[电脑出示文字:摆出11根小棒]
师: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摆?
学生摆一摆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电脑出示一捆带一根]
师: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师: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猫:你最喜欢十几呢?告诉旁边的小朋友,请他用小棒摆一摆。
猫:[电脑:19根小棒]我也来摆一摆。
师:看一看小叮当最喜欢十几,在心里数一数。
猫:我摆了19根,再摆一根是多少根?
师: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20根呢?
请两个小朋友商量一下,再合作摆一摆。汇报。
师:哪一种摆法好,为什么?
师:19根再添上1根,就是20根了,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10根,又可以捆成一捆,这样就能一眼看出有几个十?(板书:2个十)2个十是多少?(板书:是20)
学生齐读:2个十是20
【点评】摆小棒是学生很容易做的事,但是要摆的好、动脑筋摆、能从中自己领悟出的道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个环节由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并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很短的时间里,学生获得了不同的摆法,理解了许多比较抽象的概念。
猫:太好了,我已经有20朵小红花了。
[电脑:把整齐的1-20朵花打乱]
师:你们看,小叮当一高兴,把小红花花都弄乱了,好在小红花上都有数,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他们都放进这个宝盒里吗?宝盒右边有一个箭头,只要你放对了,箭头就会向右边跑。现在宝盒里还没有小红花,所以箭头上的数是0,现在,请一个小组来开火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数。
[电脑演示:放花]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箭头跑了这么远,还拉出了一条直线,直线上都是我们学过的数,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觉得直线上的数越往右越怎么样?
师:比10大的数有哪些,在10的哪边?
师:比10小的数有哪些,在10的哪边?
师:比10小1的数是几,比10大1的数是几?
师:比19小1的数是几,比19大1的数是几?
4、综合练习:
[电脑:出示草莓图]
师:谁能估计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颗草莓?
师:这么多草莓,要按照顺序数,才不会漏掉,可以从左往右,也可以从上往下。数一个就在这个草莓上做一个记号。
电脑演示,学生数,数到10
师:想一想,现在你要怎样做,等数完后,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颗?
学生在书上数,汇报
猫:这里还有很多洋伞,用同样的方法,先猜一猜一共有多少把,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猫:现在开始数一数,圈一圈,看看数出的结果和你猜的差不多吗?
学生在书上数,汇报
(2)师:小朋友们都很棒,现在就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再跟小叮当做几个游戏,好吗?
猫: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在铅笔盒里能找到吗?看谁最快。
师:从0开始,看着自己尺子上的数读一读。
猫:谁能从7数到17?
猫:谁能从11数到20?
猫:在尺子上,12的后面一个数是多少?
猫:18的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猫:16的邻居是哪两个数?
猫:谁能跟我对口令数数?
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
师:下面我们分四个小朋友一组活动,每一组的四个小朋友轮流数数,从组长开始,先一个一个数,再两个两个数,最后五个五个数。
学生活动
(3)猫:我们再来比赛翻书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找的课本上的第8页,再找到第15页,最后找到第20页。
猫:下面请小朋友在课本上先数出10页,看看有多厚。再数处20页,看看有多厚。
(4)师: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11到20各数,看看教室里的人或物,你最喜欢什么,就去数什么,数到20个,请回座位。
学生活动
猜数游戏
猫:猜对了,可爱的小朋友们,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变得越来越聪明,放假的时候一定要到我家来做客。小朋友,再见!
【总评】
这节课教师突出体现了:
用活动的形式,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清晰可见、易于接受;
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数学很有趣味、很有劲头,也很轻松;
用活动的形式,使合作有了可能、交流显得真实、情感得以融合;
用活动的形式,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教师更注重点拨、课堂更生动活泼。
总之,在这节数学课中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显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变化。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篇二
教科书第43~44页的例题,第44~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这节课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为以后学习这两种图形的特征打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能看到一些有三角形面或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但不太多,所以教材没采用观察物体的面再抽象出图形的方式引入。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教学三角形,通过拼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教学平行四边形。这样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己“制造”出要认识的图形,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感知图形之间的变换和联系。在认识一种图形后,介绍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更具体更全面地感知这些图形的形状。
“想想做做”前两题分别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认识这两种图形。后三题是折图形、拼图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想像能力。后三题都有较大的开放程度,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个性都十分有利。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玩过走迷宫吗?喜不喜欢玩?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张迷宫图(投影显示迷宫图),让大家一起来玩一玩。题目要求是把这只小白兔安全送回几何城堡,不过在送回的路上还要过蔬菜老师一关和茄子老师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去?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出示兔子舞的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认识三角形
1.谈话:走着走着,从几何城堡中飘出了一张正方形的纸。
你能用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谈话:哪一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说说你是怎样折的?
(1)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长方形,同时电脑演示。让这样折的小朋友举手。
(2)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三角形。
谈话:其他小朋友们也愿意这样来折一折吗?试试看。这次我们把这张正方形纸折成两个完成一样的……(电脑演示并板书:三角形)
3.谈话:小朋友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三角形?
4.谈话: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像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马路上的路标(电脑演示),它们也都是三角形,三角形有这样的(指着锐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直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钝角三角形),这些都可以叫它三角形。(电脑演示:从实物到图形)
5.谈话:小朋友们刚才自信、响亮的回答把我们的老朋友钉子板给叫醒了。钉子板说:小朋友你能在我的身上围出一个三角形来吗?试着用橡皮筋围围看。(学生操作)
6.谈话:谁愿意把你围的三角形给大家来看一看。(指着几个学生围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小朋友们看,他们围的是三角形吗?再围一个和你刚才围的不一样的三角形。(围完以后,可以给你小组内的小朋友看一看,让小朋友自己来评一评。)
7.谈话:小朋友们用灵巧的小手在钉子板上围出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还能用彩笔在格子纸上画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三角形吗?请小朋友拿出你们桌上的格子纸,开始画吧!请把你画好的三角形高高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那你能再画一个和刚才不一样的三角形吗?画好了给小组内的小朋友看一下。
8.谈话:蔬菜老师又拿出了一张长方形的纸说:“小朋友,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如果能折出就能闯过我这一关了。”(电脑演示)学生操作,指名演示。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
(1)每小组有两套三角形。要求:两人合作,拼出两个不一样的图形。(可能拼出: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谈话:拼出的这种图形(指着平行四边形)你们认识吗?叫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你能不能再说一说叫什么?谁知道它的名字了?知道它名字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3)其他小朋友能用你刚才的两个三角形也来拼一拼这种图形吗?让学生都拼出平行四边形。
2.找平行四边形。
谈话:走着走着,小白兔又顽皮起来了,瞧!它跳过篱笆,滑下楼梯,钻过铁门。(电脑演示)
(1)出示楼梯图,提问:楼梯上有我们刚才认识的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一指?(电脑演示有单个的,有几个拼成的。)
(2)再找出篱笆、吊笼、铁门上的平行四边形。(电脑演示)
(3)让学生在刚才的图画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3.除了这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以外,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平行四边形吗?
4.谈话:钉子板老爷爷又发话了:小朋友会用橡皮筋在我身上围三角形,那你能不能用橡皮筋再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学生操作)
(1)谁愿意把你围的平行四边形给大家看看?选择几种上来展示一下。
(2)问:你们是怎样围的?(指名回答)
(3)小组里的小朋友互相检查。如果有同学没有围对,帮他改正过来。
5.谈话:在格子纸上能画一个与刚才围的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作指导。)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谈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闯过了第二关,继续向前出发,终于把小白兔安全送回了几何城堡。在送回的路上我们不仅认识了三角形,还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完成板书)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合作拼图形,拼好后在班内展示。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合作完成,把各组拼好的图形在班内展示。
[设计意图]
1.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整节课以“小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小组或班内操作展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
2.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本节课从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引出三角形,再从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中引出平行四边形。整节课中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如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寻找观察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图形等,还通过折、剪、拼进行图形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形成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3.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感知这两种图形的形状,并增强对几何图形源于生活的认识。
11到20各数的认识(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篇三
练习三(教材第34页练习三第1-5题。)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数的分与合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2-7各数的分与合。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操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2-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1-7的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前两节课,我们学了哪些数的分与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分别说说这些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这个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与合的情况。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1)课件依次出示分草莓的图,学生说说把草莓分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
(3)根据演示的情况,让学生说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
(4)鼓励学生说说有没有其它的分法,表扬按顺序说的小朋友,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由一种分法想到另一种分法的。
2、完成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风筝后面的每一节都要合成7)
(3)学生在书上填写。
3、“对口令”游戏,完成第3题。
(1)学生拿出准备的数字卡片。
(2)组织游戏活动:
师生练习:师说一个数,同桌的两个学生先后出示卡片,使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老师说的那个数。(指名几组同学进行练习)
同桌练习:同组两人先约定一个数,再先后出示卡片,看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不是等于约定的那个数。
4、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花上的数合起来是花盆上的数,花盆上的数可以分成两朵花上的数)。
(3)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
(4)集体反馈,说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或几和几合成几。
5、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图,说说哪幢房子高,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独立填数,看看谁填的最合理。
(3)反馈,表扬按顺序填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填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4)小结:我们在填写时,左边的数要按顺序填写,可是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篇四
2-5的分与合(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具准备、
学具盒
教学环节
一、引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
(学生热烈鼓掌)
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指名示范,但动作比较快)
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儿快。谁再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
(再指名示范)
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3、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分与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
二、展开
1、(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齐答4个。)
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板画简笔画)
把4个手指分成1和3。
把4个手指分成2和2。
把4个手指分成3和1。
2、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3、现在请小朋友将左手反过来,手掌心对着自己再看一看,刚才是4分成了3和1,那么现在你看到4分成了几和几了?(4分成了1和3)
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
因为手反过来了。
刚才3在左边1在右边,现在1在左边3在右边。
第二种分法呢?(还是2和2)师:为什么还是2和2?(因为原来左边是2、右边是2,所以反过来看是一样的。)
(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5、光盘出示例题主题图,说说4个桃放在两个盆里,可以怎样放:
生把结果填在书上,再组织反馈。
6、(伸出左手五指)小朋友的一只手共有几个手指?下面就请同桌的两个人一起来分手指,想5的分与合。交流后组织反馈: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
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
……
7、完成“试一试”。
三、拓展
1、完成第1题。
(1)自己说说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
(2)完成书上练习。
(3)请学生说出分与合。
2、游戏:出圆片。
(1)教师出圆片,让学生自由出圆片,然后再说出来两个圆片合起来是几?如:师:我1,生:我出2,2和1合起来是3。
(2)说一说其他的数。
(3)同桌玩玩说说。
(4)如果不摆,拍手说。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
3、完成第3题。
(1)出示玩具卡车:看谁最聪明,在卡车的窗户上写出最合适的数。
(2)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巡视。
(3)请学生将自己填写的读给大家听。
(4)找规律:
有没有什么规律?
4、给太阳花装叶子。
(1)谁能选一选,说一说?
(2)每个信封里有两朵太阳花,每朵花两片叶子,还多一片,放在桌子上,把叶子粘在花柄上。
四、总结全课
1、学习了什么?
2、说说我们学习的分与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篇五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单项口算.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复习1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说出各题的计算过程)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出示图片“金鱼图”】
鱼缸里有几条黑金鱼?有几条红金鱼?求共有几条金鱼?应该怎么算?(板书:)如果捞走2条,求还剩几条?怎么计算?(板书:)
(1)如果我们把刚才演示的内容用图来表示(贴例题图)你能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引导学生叙述题意:鱼缸里有4条黑金鱼,3条红金鱼,捞走2条,还剩几条?)
谁会列式?板书:
(2)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加减混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2.教学例2.
(1)出示图片“鸽子图”
你能说出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吗?(学生分组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叙述:有4只鸽子在吃谷子,飞走了1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多少只?)
(2)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这也是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齐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5
3.比较质疑.
两道例题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减在后,另一道是减在前,加在后)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1.看算式摆学具:
出示: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请你用学具摆一摆.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的做一做.
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口算:(指名说答案,其他同学当裁判)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
4.竞赛:争做计算小能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做加减混合式题要按什么顺序计算?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送信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
活动准备
标有数字0~10的信箱,写有算式(1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信
活动过程
1.在讲台上放上信箱.
2.发给每个学生一封信.
3.要求学生将手中的信送到相应的信箱中.
4.送信结束后,老师带全班同学检查有没有送错的信.
5.送对信的同学获“合格邮递员”称号.
纸上购物
活动目的
使学生熟悉10以内加减、连加、连减的运算。
活动准备
一张超市商品价目图,上面标注商品名称及价格(整元);两张购物表(如下)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篇六
科目数学年级一年级
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是一年级的数学:数数、读数。按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设计。学生的年龄小刚入学,上课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学生学习氛围不浓。
一年级学生自学能力较差,抽象能力也不强,大部分学生上课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的花样,巧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引领他们热爱学习,并把数学学习结合到实践当中去。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亲自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培养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2.培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同伴合作的愿望以及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动手摆一摆,实际操作,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2.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资源教学情境图、小棒、尺子、圆片等。
《数数、读数》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1.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能说一说你认识的数吗?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数的呢?(预测:学生一定会争先恐后的说)
揭示课题: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的数,今天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数数、读数)
教学活动2
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谈话:请同学们先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学生活动)
反馈:让一名学生演示从1数到10,并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
谈话:10根小棒可以看作多少个一?1捆小棒是多少根,也就是几个十?(小组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出示“()个一是一个十”,同桌互相交流。
(预测:学生能很快摆小棒,但部分同学对一个十是十个一还是颠不清。)
小结:10个一是1个十,“一(个)”和“十”都是计数时常用的单位。
教学活动3
认识12
谈话:你能摆出12根小棒吗?怎样摆就能看得很清楚?先按自己的想法摆出12根小棒,再把自己是怎样摆的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活动,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摆小棒的过程。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学生活动:用“左边摆1捆小棒,右边摆2根小棒”的方法再摆一摆,初步感知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预测:有的同学可能摆的方向不对。)
教学活动4
1、课件出示3幅小棒图。
提问:你能数出每幅图中各有多少根小棒吗?你是怎样数出来的?学生数后组织交流,
2、指着学生摆出的18根小棒,提问:你能再添几根,使18根小棒变成20根吗?
学生活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反馈:谁愿意把自己摆的20根小棒展示给大家看?
(预测:有的同学没有把后面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教学活动5
解决问题
1、如果让你一把抓出十几根小棒,你能做得到吗?怎样才能保证抓出来的一定是十几根?
活动后,各人说说活动时的感受
2、同桌合作:看着尺子上的数,从0读到20
教学活动6
课堂练习
1、从7数到17。
同桌合作:一人提出要求(从几数到几),另一人按要求数。
2、课件出示草莓和雨伞图,让学生先估一估,再数一数。
从数学书上数出10页、20页,互相捏一捏,比一比。
教学活动7
教学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篇七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的顶物体的方位。2、使学生能按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比较正确地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单元教学难点: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在行列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共2课时认上下、前后1课时认左右1课时认位置(前后、上下)教学要求: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的方位。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教学准备:课件光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美丽宽敞的教室,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2、他们之间都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位置。(揭题板书)二、讨论交流1、出示主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都有些什么?(给四位小朋友起名字)可以就结合班上座位,找前两排的学生,说清楚名字。2、讨论交流:粉笔盒在黑板擦的什么位置?小名在小军的什么位置?3、问题简单,如果有很多学生积极举手,师:哎呀有这么多小朋友想告诉老师,那同座位头*头先说说,注意师一定下去倾听,及时鼓励发花。粉笔盒在黑板擦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名在小军的前面还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反复说,可以以开火车的形式,师说上句生接下句。学生的回答过于简单我看到灯、桌子、电视等,没有人在说自己看到什么的时候提及到所初的位置。这里我在上课的时候结合班上第三组前两排学生给图片中的小孩起名字,学生都很开心,回答问题积极,他们也自然把图片中的老师当作我,说谭老师在黑板的前面,我当时也给予了肯定。
4、组讨论。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讨论后汇报交流评价)要求话说完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5、联系教室真实情境,说说人或物体之间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6、小结: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下面(后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认位置中的上下、前后。(补充板书)三、巩固深化1、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指一指说说再转换位置说说2、师读题,生独立完成,自己先百摆一摆,同座位互相检查纠正错误。检查好的就全体做直,师下去检查,做的好的给花。3、想想做做3、4、5贯穿与一个故事: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热情好客的它邀请了一帮好朋友去它家庆祝,瞧,它们正开心地奔跑着,都来了哪些动物呀?小朋友你能说出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哎呀小朋友们真聪明,小白兔也想邀请聪明的小朋友们去过生日,愿意吗,好愿意的上来排排队(五六个)。好的,下面的小朋友也有机会只要回答了这个问题,小白兔共邀请了我们班几位小朋友呀?小白兔说请每位小朋友说说自己前面有几位同学,后面有几位?(依次说说)生日聚会正式开始,瞧,冰箱里有这么多的好吃的,苹果在鸡蛋的什么位置?牛奶在苹果的什么位置?你能按照这样说一说这些食品的位置关系吗?对了,小白兔说了在吃饭之前应该先唱快乐之歌,小朋友们开始做课间操(出示第5题)你能运用今天学的知识说说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小组交流后汇报)四、总结提升及作业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本领?同桌互说,再汇报。2、回家找些物体给爸爸妈妈说说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好吗?3、练习册该同学转换不同的位置,他的前后同学都发生了变化,我以一问题:怎么他一会在前面一会又跑到后面呢?这个问题一问出,学生呵呵笑了,越来越多的人举手了,他们告诉我因为那个人转过了,因为那个人朝的方向变了,学生的回答很好。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篇八
课题:套圈游戏(教材76~77页)
课型:新授课时数:1课时上课时间:主备人:执教人:刘茵
学案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
争当“小裁判”铺垫练习
1、口算算得快的同学争当小裁判。
2、考试题目:口算。
活动二:
套圈比赛(探讨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课件播放比赛的得分。
1、估一估:笑笑、淘气谁会赢。
2、尝试计算。
3、交流和探讨口算算法。
4、交流和探讨竖式计算的写法。
5、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并说出原因。
活动三:
套圈挑战赛-探讨最高分、最低分
活动四:
幸运套圈,智慧套圈
活动五:
幸运礼物-神奇数字迷(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力目标: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试题,并熟练掌握连加舒适的写法。
3.情感目标
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复习旧知识
1、2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情激趣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3.快乐学习,巩固提升
4.拓展思维,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篇九
课题:空间与图形(教材94页)
课型:新授课时数:1课时上课时间:主备人:执教人:姚丽萍
学案教案评价检测
一、自学导航
专题训练一:
完成课本89页第1题。
注意:
综合性练习题,综合复习人民币知识、数据整理和加减法知识。
专题训练二:
完成课本89页第2题。
注意:
综合性练习题,注意看懂图意,独立解答,然后交流。
教学目标:
1.复习测量的方法,掌握长度单位的名称和进率。
2.进一步体会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展估算意识。
一、预习、质疑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完善导学案2分钟。
三、检测与反馈
6分钟完成当堂检测及点评。
2分钟点评课堂学习情况。书写:
自评()
组评()
计算:
自评()
组评()
发言:
自评()
组评()
倾听:
自评()
组评()
质疑:
自评()
组评()
小组评价:
非常认真()
较认真()
一般()
差()
家长评价并签名:
非常认真()
较认真()
一般()
差()
教师评价:
非常认真()
较认真()
一般()
差()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的例题,第58~5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2、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一来列式?
你能给这样一来的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3题。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爸爸、妈妈做,好吗?
五、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