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教案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的成果。接下来是一些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精品教案分享,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幼儿园有朋友真好教案与反思篇一
第一部分:预设计划
一、概况说明
主题名称:蔬菜朋友
对象:中一班、中二班
人数:40人39人
预设时间:
二、主题来源:
人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蔬菜,蔬菜中含有许多其他食物无法代替的营养成分,蔬菜的选择往往影响着我们身体的健康与成长。
随着家庭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所吃的食物也更丰富多样,不可否认鸡、鸭、鱼、肉等食品对幼儿的诱惑远远要比蔬菜强烈的多,年轻的父母也认为水果可以替代蔬菜的营养,幼儿的营养和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开展了——“蔬菜朋友”这一主题活动。
在“蔬菜朋友”这一主题里,我们老师力图从感情入手,调动幼儿内在的积极性和兴趣,所以今天我们就为小朋友提供这一活动,是想让每位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做一做,尝一尝的亲自经历过程中,萌发喜欢蔬菜的情感,让幼儿懂得蔬菜是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的好朋友。
三、过程预设
(一)启动阶段
1、经验激活与唤醒
(1)目标:了解幼儿对“蔬菜”的已有认识状况;唤醒或激活幼儿同“蔬菜”相关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蔬菜”这一活动主题探究的兴趣。
(2)预设活动:由《蔬菜屋》的故事导入,通过说说蔬菜、品尝各种菜,讲述蔬菜故事等,激活幼儿相关经验。
2、建立主题探究网络
3、家园联系
(1)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主题探究活动的内容、范围及意义。
(2)通过“爱心桥”,让家长了解在主题“蔬菜”中可能需要配合的活动。如:带幼儿到超市去看蔬菜、选购蔬菜、拓宽幼儿对蔬菜的了解等。
(3)书写通知,告诉家长孩子们的探究进程,求得家长的协助。
(二)实施阶段
1、活动任务说明
引导和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较持续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关注、鼓励、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引发幼儿对探究的兴趣,并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2、可能的探究领域
(1)蔬菜的种类,包括蔬菜的名称、形状、颜色和味道等。
(2)蔬菜的来源与生长
(3)蔬菜的构造与营养
(4)蔬菜的加工
3、可能的探究方式
(1)座谈:请保健老师与幼儿谈谈蔬菜的营养价值。
(2)观察和品尝:教师提供各种蔬菜让幼儿了解它们的外观、颜色及口味等。
(3)采访:通过访问阿姨、老师、超市营业员等,了解蔬菜的种类与特点。
(4)参观:带幼儿参观菜园,初步了解蔬菜的来历以及蔬菜的生长情况。
(5)动手操作:利用各种蔬菜切片,创造性地设计制作蔬菜拼盘。
(三)展示阶段
1、目标
(1)师生一起回顾探究的历程,通过回忆、整理图片资料、看录像,归纳、整理,提炼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诱导幼儿思考和分析什么东西值得展示和如何展示。
(2)帮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介绍和展示自己研究的方式与成果,在此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分享,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3)诱导幼儿对探索过程的得失进行总结、反思,帮助幼儿对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同时接受来自同伴和教师的评估,培养幼儿形成初步的评价意识和自我反思意识。
2、可能出现的展示形式
(1)游戏展示:自办蔬菜商店,模拟购物。
(2)美工活动:绘制“我们的菜园”
(3)利用蔬菜,现场加工制作蔬菜拼盘。
第二部分: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
活动一
科学领域活动——篮子里的蔬菜
活动目标:知道几种常见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
感受蔬菜的多种多样。
活动过程记录:
形式:对话实录式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兴趣的焦点集中在自己曾吃过的各种蔬菜上。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蔬菜。你们猜是什么?
幼儿:黄瓜、卷心菜、茄子……
观察与反思:
从平时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对每天午餐时发现好多小朋友有偏食现象有的说不吃这菜,有的不吃那种菜。所以此次设计教学选择了“蔬菜”这一主题。从今天的谈话中看幼儿对蔬菜的品种、味道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什么是蔬菜是什么并不清楚,以至于一些幼儿将鱼呀、肉呀、等等当成了蔬菜,所以我建议孩子们回家先问问大人,让孩子们懂得“问大人”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活动二
社会领域活动——去菜场
活动目标:参观菜市场,了解那里有品种繁多的蔬菜和其他食品,是人们买菜的地方。
能大胆地与人交往,参与买菜活动。
活动过程记录:
形式:对话实录式。
老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儿:小白菜、西红柿、茄子……
老师:你们吃过这些菜吗?
肖婧:我吃过南瓜,很甜的。
敬泽:老师我吃过马铃薯、葫芦瓜,好好吃的。
……
老师:你们还喜欢吃什么蔬菜呀?为什么?
鸿雁:我喜欢吃红萝卜,因为红萝卜很有营养。
昊炜:我喜欢吃青豆,吃了身体好。
老师:你们吃了那么多蔬菜,到底什么叫蔬菜呀?
幼儿:小白菜、马铃薯、黄瓜、茄子都是蔬菜。
老师:那鱼和肉是不是蔬菜呢?
幼儿:不是的.。
辰烨:鱼和肉人家不叫它蔬菜的……
观察和反思
在对孩子们参观活动的观察中发现,中班幼儿注意力不稳定,易受干扰和影响,而且任务意识不强,许多孩子一到蔬菜摊就忘了自己来干什么的了。有些幼儿不专心,但也有些幼儿看到不认识的蔬菜,便开始主动询问摊主,表现得大方、主动。我想摊主的热情好客是最主要的因素。从中我们根据年龄越小受外界干扰的可能越大,对活动前的准备应该考虑的全面、周到一些,使幼儿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三
音乐活动——买菜
活动目标:继续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
能有节奏地进行说唱。
活动四
数学活动——按颜色排序
活动目的:学习按一二一二的规律排列物体,体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尝试用不同的组合形式按一、二、一、二的规律进行排列,并会用语言表达。
活动五
美术活动——好看的蔬菜
活动目标:会用团、搓、压的方法制作常见的蔬菜,能表现出各种各样蔬菜的主要特征。
会运用辅助材料(彩色皱纸、牙签、剪刀等)制作蔬菜。
第二阶段
活动一
健康领域活动——好吃的芹菜
活动目标:知道芹菜多人体的作用,了解芹菜的多种吃法。
乐意吃芹菜,体验自己动手包芹菜饺子的乐趣。
活动二
语言活动——蔬菜谜语
活动目标:会按物体的主要特征猜谜语,初步掌握猜谜的规律。
对物体特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三
美术活动——蔬菜花园
活动目标:能大胆尝试用几种蔬菜的切片在圆形或方形上进行图案造型。
能用对称和色彩搭配的方法进行构图。
活动四
音乐活动——毛毛虫和蔬菜
活动目标:能分辨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乐于参与音乐游戏,并能遵守游戏规则。
能听音乐想象出毛毛虫或蔬菜的动作,并用肢体语言表示。
up2活动五
美术活动——蔬菜造型
活动目标:根据蔬菜的不同外形,进行想象,合理搭配,创作出各种造型。
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第三阶段
活动一
社会领域活动——蔬菜的家
活动目标:知道蔬菜是种植出来的,了解几种蔬菜不同的生长方式。
感受农民种植蔬菜的辛苦,体验收获的喜悦。
活动过程记录
形式:对话实录式
老师:你吃过哪些蔬菜?
(幼儿纷纷踊跃发言,讲了许多他们平时吃过的各种各样的蔬菜。)
老师:你们知不知道这些蔬菜从哪里来的呀?
幼儿1:我知道,是妈妈买的。
幼儿2:我吃的茄子是奶奶从超市买回来的。
幼儿3:我今天吃的青菜是小姨拿来的。
幼儿4:我们家的蔬菜是我奶奶家带来的。
幼儿5:是从食堂里买的。
……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时许敬泽说:“是农民伯伯种的。”)
观察与反思
从讨论中,感到幼儿对蔬菜的经验还是较丰富的,讨论的积极性也较高。由于中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只知道蔬菜是从超市、蔬菜摊、菜市场里买来的,这也是较符合他们现有的生活经验的。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研究,对蔬菜产生了兴趣,也渐渐知道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问大人、问超市营业员、问蔬菜摊的小老板。这些都表明幼儿开始运用“问”这一学习方法。
活动二
科学领域活动——制造蔬菜
活动目标:喜欢种植,会播种菜种或移植菜苗。
认真、细心地参加种植。
活动三
音乐活动——小菜园
活动目标:能唱准节奏,继续感受读唱的乐趣。
活动四
体育活动——守菜园
活动目标:会双脚灵活、协调地跳进跳出。
会根据观察灵活反应。
活动五
综合活动——亲子餐会
活动目标:通过家长和孩子们围在一起,品尝自己动手烹调、制作的蔬菜食品,体验亲自做菜、品尝的乐趣。
能说出自己带来的蔬菜吃的哪一个部分。
进一步感受蔬菜是我们的好朋友。
活动流程
1、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共同设计菜谱,选择要用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自由组合小组,也可以根据幼儿的邀请参与到各组活动中。
2、分组做菜。各组幼儿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选择所需要的蔬菜,动手进行择菜、洗菜、切菜、做菜等一系列活动。
3、介绍菜名。请各组推荐一两名幼儿代表介绍本组制作的菜的特色及味道。
4、亲自大餐。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烹调、制作蔬菜食品,如:蔬菜沙拉,凉拌蔬菜、菜汤、蔬菜卷、菜包子等。体验亲自做菜、品菜的乐趣。朋友幼儿爱吃蔬菜。
观察与反思:
这个活动原来是健康领域的内容,但通过我们老师精心的设计安排与其它领域进行整合,让小朋友们在唱歌,讲故事,手工等等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蔬菜的各种秘密,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但为了更好地把这个良好习惯保持下去。提供各种可以凉拌的蔬菜和调料,让幼儿体验制作和成功的快乐,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兴趣并爱吃蔬菜。在“蔬菜朋友”这一主题里,我们老师力图从感情入手,调动幼儿内在的积极性和兴趣,所以今天我们就为小朋友提供这一活动,是想让每位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做一做,尝一尝的亲自经历过程中,萌发喜欢蔬菜的情感,让幼儿懂得蔬菜是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的好朋友。
幼儿园有朋友真好教案与反思篇二
活动设计背景
上中班后,为了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喝完豆浆后,孩子们要自己洗杯子、在洗杯子的时候发现小朋友很喜欢玩水、于是我设计了此次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水,让孩子们充分挖掘和感受水中隐藏的奇特奥秘。
活动目标
1、知道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水的变化。
2、有积极探索水的兴趣。
3、激发幼儿保护水,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水的变化,及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难点:有积极探索水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一些干净的水。
2、准备不同形状的的容器、彩色颜料、白糖、冰块。
3、记录表。
活动过程
1、感知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朋友和你们一起玩。
(2)你听到水宝宝说什么了?
(3)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有哪些作用?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水的变化、
(1)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玩水宝宝?
(2)用自己的方式玩水,并用笔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3)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颜料使水变成多彩的水、用白糖使水变成有味道的水、注意观察并表扬哪些积极探索的孩子,促进幼儿相互学习。
3、讨论、了解水变化的特性、你觉得水宝宝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讨论如何保护水,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总结:原来水宝宝是无色、无味、透明的,通过加入颜料或白糖可使水变成多彩颜色的水和有味道的水、只有保护好环境我们才能更美好的生活。
4、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1)水还能结成冰块、。
(2)幼儿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
教学反思
幼儿园有朋友真好教案与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能用根据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特征选标记。
2、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图形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特征。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黄色小蘑菇、红色大蘑菇、黄色和红色标记、大小标记若干
2、各种颜色、各种大小、不同形状的图形若干。
3、标记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蘑菇的大小和颜色师:(出示红、黄蘑菇)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这两个蘑菇有什么不同?(大小、颜色不一样)师:用什么办法可以把不一样的地方记录下来?(标记)师:(出示标记)小朋友你们还认识这些标记吗?现在请小朋友来给蘑菇送标记,一边送一边说什么颜色的蘑菇我送你什么颜色的标记。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个图形宝宝,请4个小朋友一组,去找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和你们图形相应的标记卡做朋友。
师:小朋友找好了把他们贴在黑板上介绍你找的是什么?
四、师总结:这个长方形宝宝找到了大的蓝的长方形标记卡做朋友
五、找朋友游戏
师:小朋友真聪明!帮图形宝宝们都找到了朋友。现在我们也来玩一玩找朋友游戏。老师给你们发图形和标记卡,如果你拿到的是图形就去找和你相应的标记卡做朋友,如果你拿到的是标记卡就去找图形宝宝做朋友。
师:现在我们带着你的朋友一起去玩吧!
六、活动评价小结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有朋友真好教案与反思篇四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家长们总是尽自己的一切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努力使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多的快乐。可越来越多的`孩子脾气急躁、自私自利、经不起挫折,找不到快乐。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快乐口袋》
1、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并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快乐。
2、能根据故事内容并积极参加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3、培养幼儿发现快乐、分享快乐,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1、制作一实物“快乐口袋”(用白布裁剪成大口袋,外面画一些体现快乐主题的儿童画,内用软棉花包裹着一可以录音和放音的随身听)。
2、与故事“快乐口袋”内容相符的电脑课件。
一、问问——————设置疑点,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快乐口袋”,提问并导入课题。使幼儿对快乐口袋有了一定的具象认识。
教师用语参考:“老师这儿有一个神奇的口袋,你们看,口袋上有什么呀?”——————引导幼儿观察口袋上有关快乐的画面。“口袋里装了什么呢?”老师打开袋内的随身听开关,里面播放出一些快乐的话语。如:“今天是我五周岁的生日,我请了许多朋友吃蛋糕,我的心里呀,真快乐!”“我的画画作业被放旱进橱窗里展览啦,我的心里呀,真快乐!”“妈妈生病了,我端杯开水给妈妈喝,妈妈夸我懂事了,我的心里呀,真快乐!”
二、听听——————幼儿欣赏故事,体验作品经验。
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动画,听完故事后进行层层递进地提问,使幼儿对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师用语参考:“快乐口袋有什么作用?”“小动物对着快乐口袋说了什么?”“后来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是什么让小动物们又重新快乐起来的?”
三、玩玩—————把快乐告诉口袋,巩固作品经验。
教师通过游戏,鼓励幼儿对着教具“快乐口袋”讲讲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儿(注意启发幼儿从多角度谈谈自己的快乐),帮助幼儿发现快乐、分享快乐。
教师用语参考:“故事中小动物们有许多快乐的事儿,你们平时遇到过快乐的事儿吗?”“我们来做个游戏———把快乐告诉口袋,你们能像小动物一样也把自己的快乐对着口袋说说吗?”
四、谈谈——————什么叫快乐,迁移作品经验。
教师鼓励幼儿探究讨论,逐渐将话题过渡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使幼儿明白快乐是靠自己发现的、能与别人分享,使别人得到快乐的人自己才最快乐。
将活动中用的教具“快乐口袋”放置活动室一角,鼓励幼儿平时将自己的快乐的事儿告诉“快乐口袋”或用绘画的形式将快乐事儿画下来,插入袋内。教师利用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带领幼儿听袋内的“快乐心语”(录音),看快乐图画,帮助幼儿进一步发现快乐、分享快乐、获得快乐,体会集体生活的乐趣,培养幼儿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良好品质。
活动中教师首先运用直观教学法导入课题使幼儿对“快乐口袋”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一定的具象认识,然后又运用活灵活现的电脑多媒体课件和层层递进地提问帮助幼儿快速的理解了的故事内容。幼儿欣赏并理解作品之后已将自己完全融入故事情境之中,这样教师便顺水推舟地过渡到游戏环节,让幼儿对着实物“快乐口袋”说说自己的快乐,这时幼儿便说出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丰富多样的快乐事儿,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最后运用了探究讨论法使幼儿真正地理解了快乐的内涵,轻松的突破了难点。
总之,《快乐口袋》这一语言活动,教师通过幼儿想想、听听、看看、玩玩、说说、画画等多通道参与让幼儿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理解作品、体验作品、迁移作品的经验。是个成功的语言活动。
附:故事《快乐口袋》
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每天都在一起劳动、游戏,个个都是要好的朋友。
这天,小猴在河边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口袋。这个口袋只能装一样东西,那就是快乐。只要你把自己的快乐对着口袋说出来,你的快乐就会被装进去。这口袋太神奇了!
小孔雀跑了过来,对着口袋说:“我在舞蹈比赛中得了第一名,我的心里呀,真快乐。”小青蛙跳了过来,对着口袋说“我在稻田里捉了许多许多害虫,看到庄稼长得这么好,我的心里呀,真快乐。”
小鸟飞了过来,对着口袋说:“妈妈病了,我捉了虫子喂妈妈吃,妈妈说我是懂事的好孩子,我的心里呀,真快乐。”
小象走了过来,对着口袋说:“我昨天卷了许多木头帮山羊爷爷盖房子,看见山羊爷爷住进了新房子,我的心里呀,真快乐。”
小猪也来了,对着口袋不好意思地说:“我,我昨天打针没哭,妈妈说我变得勇敢了,我心里可真快乐。”
听了小猪的话,小伙伴们都哈哈地笑了起来。这么多快乐钻进了口袋,口袋一下子变得鼓鼓的。
小猴挠挠头说:“你们说了这么多快乐的事情,我也要说一说。”小猴想了想,对着口袋大声说:“我有这么多好朋友,心里真快乐!”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小动物们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突然有一天,森林里着了大火,烧死了许多许多树,小动物们的家没有了。小鸟和小猪伤心地哭了起来,大家都很难过。小猴忽然想起一样东西,那就是快乐口袋!
小猴飞快地取出快乐口袋,悄悄地解开了口袋上的绳子。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小伙伴们一下子想起了以前许许多多的事情,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小象站起来说:“大家别难过了,以前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现在我们一起动手盖新房子,我们还会和以前一样生活得快快乐乐。”“对,对!”小伙伴们一齐答应,它们马上动手盖新房子。过了几天新房子盖好了,它们又开始种树、养花,自己的家变得更加漂亮了。
现在,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仍然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那个快乐口袋又变得鼓鼓的。因为小动物们每天都有快乐的事情对它讲哪!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真实的情景体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教师坚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整个活动以情激趣,以情激学,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幼儿园有朋友真好教案与反思篇五
1、正确认识自己与朋友交往中的言行,分享与同伴保持良好关系的策略。
2、喜欢交朋友,感受友谊带给人的积极情感体验。
1、两张大纸,上面贴着每个孩子的照片;
2、一些不干胶笑脸贴纸;
3、几顶小皇冠;
4、录象片段,电视机。
一、律动《找朋友》,感受找到朋友的快乐
2、讨论:什么是好朋友?和好朋友在一起有什么感觉呢?
二、游戏《谁的朋友多》,体验朋友多的乐趣
1、朋友大串联:每个小朋友想好自己的好朋友是谁,然后把自己手里的笑脸苹果贴在好朋友的头像旁边。
2、师生共同统计每个人的好朋友人数。
3、找出好朋友最多的几位小朋友,给他们带上小皇冠,恭喜他们成为“好朋友之星”。
三、讨论活动:怎样交到好朋友
1、引发思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受别人欢迎,交很多很多的好朋友。可是,有的人总是找不到朋友,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来看几段录象。
3、教师根据孩子们的理由总结出几条可供大家借鉴的好做法。
4、师小结:朋友多了快乐会更多。大家在一起很有礼貌,相互关心,互相谦让,就会有更多更多的好朋友。
四、律动《找朋友》,结束活动
本节课在设计上我是让幼儿在唱唱、看看、说说、玩玩中体验朋友多的乐趣,并乐意、大胆地和别人交朋友。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积极的参与活动,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幼儿园有朋友真好教案与反思篇六
配套材料:条形磁铁2块、环形磁铁2块、分类盒1个、铁屑2盒、魔法盒1个、骰子1个、迷宫图卡1套、太阳系图卡1套、操作记录表32张、探索图册《磁铁找朋友》。
园所自备:
其他形状的磁铁(如u形磁铁)、铁球、回形针、布条、白纸等。
游戏方法
玩法一:淘宝
取一些自然界的沙粒,用磁铁在其中来回移动。看能找到哪些可以被磁铁吸住的“宝贝”。
玩法二:找好朋友
(1)将分类盒里装满物品,如回形针、小图钉、羽毛、布块、石头、纸片、细绳等。
(2)用磁铁分别靠近物品,看看哪些会被磁铁吸引,哪些不会(如图2)
(3)根据磁铁与分类盒中物品不同的反应将材料进行分类。
玩法三:回形针走迷宫
将回形针放在迷宫图上,把磁铁放在迷宫图卡的反面,通过移动磁铁带动回形针走迷宫(如图3)
玩法四:太阳系
将铁球放在太阳系图卡上,把磁铁放在太阳系图卡的反面,通过移动磁铁改变小球的位置(如图4)
游戏价值
1、在游戏中培养分类与比较的能力。
2、通过探索了解磁铁吸铁的特性,通过游戏与实验的方法了解磁的穿透性。
3、激发探索磁力现象的兴趣,培养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
4、在探究中发展沟通能力。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时科学《磁铁找朋友》,磁铁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今天的科学活动主要让幼儿对磁铁的想象感兴趣,并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的磁铁都能吸铁和铁制品的特性。让幼儿借助对磁铁的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幼儿用磁铁玩一玩,吸一吸。去感知磁铁的性质,幼儿再通过自己的观察结果,会生成很多有关磁铁的问题。充分让幼儿自己探究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特别是我在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吸布条时,有几个小朋友告诉我说,我能吸住布条,从而使让我能为下一步隔着物体吸铁有了明确的指引。
在实验操作时,小朋友能认真参与到实验中,但是出现过于关注实验,等实验结束后,才发现忘记记录了。说明小朋友还不太习惯记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记录这种方法用得太少了,以后要让小朋友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