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XX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正确对待它。写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下面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开场白,展现出作者的独特魅力。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篇一
陈大伟1982年中师毕业,先后担任中学团委书记、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成都教育学院科研处长。现为成都师范学院副教授。先后出版了《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校本研修面对面》、《怎样观课议课》、《我的教育道路》等10本有一定影响的个人专著,在省级发表论文近百篇。
我经常感叹自己的出身定位这么低,面对南师大的一帮科研专家只有望“研”兴叹的份,他们个个都是出国深造过,要不就是博士生导师之类的头衔,看着他们高高在上,我觉得遥远极了。但是当我看到陈教授的工作和成长经历,我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和规划,我的出身卑微,只是一个小小的幼儿教师。我不一定能有陈教师这样的成就,但我却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为自己树立一面勇往直前的旗帜。
书中在讲述什么是研究时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调入一所新学校,我第一次到食堂去吃饭的时候,发现餐桌两边的凳子被铁器固定在桌下,于是我把食物放在桌上,准备把凳子搬出来放下。我采用的方法是用脚踩连接凳子的横杆。“啪!”铁器支撑杆与地面发生巨大撞击声,食堂中同事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我身上,我闹了个大红脸。而且强烈的撞击使桌上饭菜的汤汁也溅了出来。
第二次进食堂时,我吸取了教训,用手拉支撑凳子的竖杆,这次没有了声响,但需要两手参与,而且因为平时大家很少接触支撑杆,支撑杆上的灰尘很厚,把我的两只手都弄的很脏。我对这种办法也不满意。
这时,我开始观察其他有经验的老师是怎么做的。我发现他们直接抓住凳子面往下拉。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呢?一是用手控制着,没有了声响;二是用一只手一次就解决了问题;第三个好处就是凳子面经常有人坐,很干净,不会把手弄脏。从那以后,我开始用这种方式搬放凳子。
这样的生动的阐述研究的例子,贯穿与整本书的前后,让人非常明了易懂,也非常生动形象,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启示。对待研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态,该书的观点很明确“慢慢走,欣赏啊!”它借用了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公路上插着的标语牌上的标语,简述研究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关注的是过程而非结果。给我很大的启发,不是吗?只有享受过程才能真正的体会研究过程中的快乐,才能不会计较最终自己究竟得到了多少,才不会被名誉和金钱所累。“慢慢走,欣赏啊!”它不仅是教育研究的心态,更应该是对待生活的心态。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篇二
陈大伟1982年中师毕业,先后担任中学团委书记、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成都教育学院科研处长。现为成都师范学院副教授。先后出版了《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校本研修面对面》、《怎样观课议课》、《我的教育道路》等10本有一定影响的个人专著,在省级发表论文近百篇。
我经常感叹自己的出身定位这么低,面对南师大的一帮科研专家只有望“研”兴叹的份,他们个个都是出国深造过,要不就是博士生导师之类的头衔,看着他们高高在上,我觉得遥远极了。但是当我看到陈教授的工作和成长经历,我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和规划,我的出身卑微,只是一个小小的幼儿教师。我不一定能有陈教师这样的成就,但我却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为自己树立一面勇往直前的旗帜。
书中在讲述什么是研究时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调入一所新学校,我第一次到食堂去吃饭的时候,发现餐桌两边的凳子被铁器固定在桌下,于是我把食物放在桌上,准备把凳子搬出来放下。我采用的方法是用脚踩连接凳子的横杆。“啪!”铁器支撑杆与地面发生巨大撞击声,食堂中同事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我身上,我闹了个大红脸。而且强烈的撞击使桌上饭菜的汤汁也溅了出来。
第二次进食堂时,我吸取了教训,用手拉支撑凳子的竖杆,这次没有了声响,但需要两手参与,而且因为平时大家很少接触支撑杆,支撑杆上的灰尘很厚,把我的两只手都弄的很脏。我对这种办法也不满意。
这时,我开始观察其他有经验的老师是怎么做的。我发现他们直接抓住凳子面往下拉。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呢?一是用手控制着,没有了声响;二是用一只手一次就解决了问题;第三个好处就是凳子面经常有人坐,很干净,不会把手弄脏。从那以后,我开始用这种方式搬放凳子。
这样的生动的阐述研究的例子,贯穿与整本书的前后,让人非常明了易懂,也非常生动形象,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启示。对待研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态,该书的观点很明确“慢慢走,欣赏啊!”它借用了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公路上插着的标语牌上的标语,简述研究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关注的是过程而非结果。给我很大的启发,不是吗?只有享受过程才能真正的体会研究过程中的快乐,才能不会计较最终自己究竟得到了多少,才不会被名誉和金钱所累。“慢慢走,欣赏啊!”它不仅是教育研究的心态,更应该是对待生活的心态。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篇三
为了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近我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希望自己在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结合教学实际,提高自己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朋友,采用对话的方式,讲述了“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规划研究行动”“脚踏实地做研究”“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五个话题的内容,联系教师的教学实际,诠释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鞭辟入里,通俗易懂。
不仅提供了教育科研的具体方法,使每个教师都有能力去做教育科研,更重要的是,它激励教师在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平庸,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书中对何为“有效的教育科研”娓娓道来,以有效为底色,与日常职业生命有机结合,向我们介绍了一条适合于一线教师的快乐科研、幸福科研、有效科研的道路,让作为研究者的教师逐渐体悟着“幸福科研路”的教育生活。
结合研读内容,我不断反思发现自己的教学中有价值的问题,拟定研究的小课题,希望自己在脚踏实地中有所发现,在这本书的理论指导下,希望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多一些理性思考。“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篇四
“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的目标。
本着这个目标,利用闲暇时间,我阅读了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
看到中小学教师被无效教育科研困扰的现状,陈教授把有关“如何提高教育科研实效性”的问题汇集起来研究,用对话的文体来呈现,用讨论的方式来表达,力求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理解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感受和体验幸福。
全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从中,我明白了对我们中小学教师来讲,采用过程范式更为实际,也更有价值。教育科研不只是解决“是什么”的认识问题,而且是解决“分析目的和手段”的“怎么做”的实践问题。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对知识的新的认识,突破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产生或获得了新的实践效果,而且更新了自己,超越了自己。
第二部分是“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研究问题,除了从实践困难中发现研究问题,还可以从实践的困惑中发现研究问题,或者从实践的经验中发现研究问题。其次我们要从学习思考中发现研究问题,不要拘泥自己的学科教学,要跳出自己的小圈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认识教育,这样更容易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得到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第三要从热点难点中发现研究问题。现在上级和学校不时会有新的任务和要求,如果老师整天处于应付中,那么就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陈教授也给我们出了个好主意,他告诉我们可以把上级和学校的要求变成自己的研究问题,这样研究的成果更容易得到认可,而且也让工作更有成效。第四要在纵深漫溯中理解研究问题。对我们的专业生活来说,向纵深漫溯,对教育基本概念进行一些思考和研究,可以为我们的工作寻根,从而使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部分是“规划研究行动”。就研究课题的选题来说,我们要从“价值、新意、可行性”三方面考虑。研究思路,我们可以将他人的经验运用于实践,进行具体化的思考,也可以在经验概括中抽象出来的东西进行实践。
第四部分是“脚踏实地做研究”。这部分的阐述让我明白了“行动研究”不分离,它是最适合我们一线教师参与和实践的教育科研方式。我们做研究,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进行。
第五部分是“成为优秀的研究性教师”。要成为优秀的研究性教师,我们就要做到务实求真,尊重他人,不畏艰难。
书虽然读完了,留给我的思考却没有停止,我将以此为指导开展我的课题研究,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篇五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说道:“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打开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心情豁然畅快。因为几年来一直分管教学科研工作,为了提高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所以也一直翻阅相关的教育科研方面书籍,但终因这些书籍的理论术语过陌生,对我而言过于苍白,读起来总感觉索然无味而最后弃之。而陈大伟教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以对话的形式,用直白的语言向我们一线教师清新自然地述说着教育科研的幸福感,我想每一位阅读者肯定十分欣喜地接受书中的观点。
书中围绕“教育科研和教师成长”分别从五个话题进行阐述: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规划研究行动,脚踏实地地研究,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其中的话题二——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的确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为迫切需要的。通过平时的教学研究发现,我们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困惑很多,到真的要去找寻进行研究时,却总是找不到一个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我们的很多教研组活动要提高教研活动的真正有效性,关键是要从平时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研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的确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但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却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为此,我在寒假的作业布置中就谈到了——我的教育教学困惑,要求老师们积极撰写。一个寒假过去了,参与的老师并不是很多,可见大家还是缺少了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
如何寻找问题所在,让问题真正成为我们教学时的朋友?我们不妨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探究。
一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研究问题。比如说,课堂上孩子的倾听情况,尤其是当同伴发表见解时,倾听的效果就更不佳了。这是何为?如何提高?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又如,语文课上很多时候教师“以读带悟”,而静默时间很少,难道只有出声的阅读才是读?思考之余,如何有效促进以读带悟等问题也诞生了。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思考困难形成的原因,探寻问题解决的途径,这就是研究。
二是从学习思考中发现研究问题。学校校本研训过程中经常安排听课活动,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听课教师总是带着本子来听课,听完后又合上本子回去了,听课的效果甚校其实,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听课,只要有所准备,有所思考,我们都会受到启示,无论是精彩的,还是糟糕的。这学期我们的听课还是执行上学期的,希望我们都能够从有效的观课议课中点亮教师课堂的智慧。
三是从热点难点中发现研究问题。在学校里,上级和学校不时就有新的任务和要求,一线教师往往穷于应付。整天处于应付中,根本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问题。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形,我觉得我们何不把学校的这些任务和要求变成自己的研究问题去做呢?我想这样去思考,去研究,我们的行动后产生的效益是最大的,也不会感到那么痛苦,而是付出之后的幸福感。
四是在纵深漫溯中理解研究问题。记得曾经在实验小学借班上课时,我为了和四年级的学生套近乎,见面时称“小朋友”,但当时有一位男孩却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请不要叫我们小朋友。”当时我一阵惊愕。阅读本书后,我忽然发现,原来“同学们”和“孩子们”这两个称呼的背后竟然也有很深的内涵。“孩子们”背后是爱,是无私的爱,而“同学们”背后是尊重,是共同学习和发展的伙伴。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前提是尊重,只有把孩子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伙伴,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才是幸福的,快乐的。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篇六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说道:“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打开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心情豁然畅快。因为几年来一直分管教学科研工作,为了提高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所以也一直翻阅相关的教育科研方面书籍,但终因这些书籍的理论术语过陌生,对我而言过于苍白,读起来总感觉索然无味而最后弃之。而陈大伟教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以对话的形式,用直白的语言向我们一线教师清新自然地述说着教育科研的幸福感,我想每一位阅读者肯定十分欣喜地接受书中的观点。
书中围绕“教育科研和教师成长”分别从五个话题进行阐述: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规划研究行动,脚踏实地地研究,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其中的话题二――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的确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为迫切需要的。通过平时的'教学研究发现,我们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困惑很多,到真的要去找寻进行研究时,却总是找不到一个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我们的很多教研组活动要提高教研活动的真正有效性,关键是要从平时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研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的确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但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却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为此,我在寒假的作业布置中就谈到了――我的教育教学困惑,要求老师们积极撰写。一个寒假过去了,参与的老师并不是很多,可见大家还是缺少了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
如何寻找问题所在,让问题真正成为我们教学时的朋友?我们不妨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探究。
一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研究问题。比如说,课堂上孩子的倾听情况,尤其是当同伴发表见解时,倾听的效果就更不佳了。这是何为?如何提高?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又如,语文课上很多时候教师“以读带悟”,而静默时间很少,难道只有出声的阅读才是读?思考之余,如何有效促进以读带悟等问题也诞生了。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思考困难形成的原因,探寻问题解决的途径,这就是研究。
二是从学习思考中发现研究问题。学校校本研训过程中经常安排听课活动,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听课教师总是带着本子来听课,听完后又合上本子回去了,听课的效果甚小。其实,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听课,只要有所准备,有所思考,我们都会受到启示,无论是精彩的,还是糟糕的。这学期我们的听课还是执行上学期的,希望我们都能够从有效的观课议课中点亮教师课堂的智慧。
三是从热点难点中发现研究问题。在学校里,上级和学校不时就有新的任务和要求,一线教师往往穷于应付。整天处于应付中,根本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问题。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形,我觉得我们何不把学校的这些任务和要求变成自己的研究问题去做呢?我想这样去思考,去研究,我们的行动后产生的效益是最大的,也不会感到那么痛苦,而是付出之后的幸福感。
四是在纵深漫溯中理解研究问题。记得曾经在实验小学借班上课时,我为了和四年级的学生套近乎,见面时称“小朋友”,但当时有一位男孩却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请不要叫我们小朋友。”当时我一阵惊愕。阅读本书后,我忽然发现,原来“同学们”和“孩子们”这两个称呼的背后竟然也有很深的内涵。“孩子们”背后是爱,是无私的爱,而“同学们”背后是尊重,是共同学习和发展的伙伴。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前提是尊重,只有把孩子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伙伴,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才是幸福的,快乐的。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篇七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说道:“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打开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心情豁然畅快。为了提高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所以也一直翻阅相关的教育科研方面书籍,但终因这些书籍的理论术语过陌生,对我而言过于苍白,读起来总感觉索然无味而最后弃之。而陈大伟教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以对话的形式,用直白的语言向我们一线教师清新自然地述说着教育科研的幸福感,我想每一位阅读者肯定十分欣喜地接受书中的观点。
书中围绕“教育科研和教师成长”分别从五个话题进行阐述: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规划研究行动,脚踏实地地研究,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其中的话题二——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的确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为迫切需要的。通过平时的教学研究发现,我们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困惑很多,到真的要去找寻进行研究时,却总是找不到一个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我们的很多教研组活动要提高教研活动的真正有效性,关键是要从平时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研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的确,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但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却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还会令学生在问题的轰炸中失去信心,无效学习。可见大家还是缺少了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
如何寻找问题所在,让问题真正成为我们教学时的朋友?我们不妨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探究。
比如说,课堂上孩子的倾听情况,尤其是当同伴发表见解时,倾听的效果就更不佳了。这是何为?如何提高?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又如,课堂上很多时候教师“以读带悟”,而收集整理默时间很少,难道只有出声的阅读才是读?思考之余,如何有效促进以读带悟等问题也诞生了。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思考困难形成的原因,探寻问题解决的途径,这就是研究。
学校在教研活动中中经常安排听课活动,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听课教师总是带着本子来听课,听完后又合上本子回去了,听课的效果甚小。其实,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听课,只要有所准备,有所思考,我们都会受到启示,无论是精彩的,还是糟糕的。这学期我们的听课还是执行上学期的,希望我们都能够从有效的观课议课中点亮教师课堂的智慧。
在学校里,上级和学校不时就有新的任务和要求,一线教师往往穷于应付。整天处于应付中,根本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问题。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形,我觉得我们何不把学校的这些任务和要求变成自己的研究问题去做呢?我想这样去思考,去研究,我们的行动后产生的效益是最大的,也不会感到那么痛苦,而是付出之后的幸福感。
如果多加留心,教师往往可以从看似平常的教学工作看出问题来,这些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但却是我们可以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比如,有些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课堂上不少学生听讲时注意力不集中,而在讲课的老师看来,他所讲的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的,于是听课教师就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的问题。
又如,有些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发现有些教学内容互相渗透、关联比较密切,如果按照教材安排进行教学,虽然难度降低了,但不易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于是他就提出“能否重新安排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顺序,做到既分散学习的难度,又能逐个突出重点”的问题。再比如,一些老师常常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而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提出“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如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篇八
前几年也读过肖川博士的一本书,说实话,没有多少深刻的印象,书名也忘记了。今年的这本《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光看目录便加分不少,“诗意地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六个讲一点”、“生命的境界”……几章内容在年味浓浓的兔年新春里,一口气阅读了。这本书里展现的肖博士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质朴的人,而非高高在上、思想深邃的专家。所以,阅读起来十分容易,吸收内化得也十分不经意,犹如你吃了一份美好而新鲜的蔬菜色拉。
读到“生命的境界”,肖老师说:“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人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在多大的范围内、多大的程度上给人以积极的影响。”这让我想到了一位师傅的话,今年新春,一位师傅发给我的新春问候语:“乐观一点,就会快乐一年;机智一点,就会好运一年;勤劳一点就会收获一年;朋友惦记一点,就会感动一年。”也许你觉得境界是一个高深的词汇,读了肖老师的文章,读着赠言,我的感悟是生命的境界与价值在于欣赏,欣赏自己、欣赏学生、欣赏同事、欣赏亲友,你会变得很乐观与快乐。欣赏工作、欣赏学校,欣赏环境,你会更勤劳,更适应地工作。欣赏生活、欣赏社会,你会更感恩、更大方地生活。
我欣赏我们的同事,我的同事对待自己的工作充满无限向往与真诚,他们又是那么得值得信赖。我们也欣赏我们的学生,他们是那么的热情与可爱,会时常惦记着你。节日里送上贺卡与短信,简短的问候让我们的心理注入暖流。会在毕业后的某个不经意的午后,三五成群地回母校探望,谈谈学习与成长,聊聊生活与感情。这个时候,觉得做老师的,真的很幸福,很诗意。
“诗意地生活”,对于教师这个古老而知识分子群体,是再适合不过的。我是教师,我很欣赏诗意地生活,但真正做到诗意地生活,在工作上、生活上、实实在在的诗意,不是矫情地评价,尤其是现在的这个状态,就肖川博士自己的观点,也是有些难度。不过,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越是忙碌、越是复杂、越要把诗意的生活作为内心精神追求的目标。
当然咯,诗意也应该是教师内在修养、素质、气场的一种自然流露。而不是造作、苛求。是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把工作当成是一种爱好、事业来追求,并在枯燥、痛苦的追求过程中一种自得其乐地生活方式。当我们欣赏着自己的学生,就如一位陶艺大师打磨设计了一件陶瓷一样的喜悦。我们平日里枯燥的批改,反复地引导与陶瓷工艺师整日与泥土为伴一般,而当我们的内心想象着这平凡的陶土在你的手间蜕变成一件无价艺术品的时候,那脸上也定是满心喜悦与无限神往的陶醉。
这个层面来说,教师,就是一位陶艺师,满山满坡的陶土在他的眼里是一件件珍品的缔造者,看在眼里,便无法割舍,那土质的个性、特征,该做什么样的陶品,早已心中有数;拿在手中, 那设计、修改、打磨……几年如一日亲密接触,;最后施釉、烧治,那个漫长的过程,那过程中不可理解的孤独与世隔绝,都能享受着而过。对于陶艺师来说从窰里出来的那一刹那便是陶艺师的全部,这般陶醉,这般享受,这般便是肖川老师所说的“诗意地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