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爱国标语的传播,可以提高人们的爱国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如何用标语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怀呢?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爱国标语,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范文(15篇)篇一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范文(15篇)篇二
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c、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主要表现:经济发展中科技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发展为推动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重要表现在,参与政治生活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国家借助文化渗透以推行强权政治。
a、综合国力,又称国家力量、国家实力、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c、我国应如何应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范文(15篇)篇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可以比较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加以理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3、比较并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同表现及解决方式
阶级社会:主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改革解决。
4、了解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人民群众
5、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理解什么是人的价值,掌握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7、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思考并深入体会价值观的选择与人的幸福之间的关系?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9、懂得劳动及奉献对人生的意义
创造价值,体验幸福:在劳动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促进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体验人生幸福。
10、思考为什么强调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是不可能的。
11、理解自我砥砺是一种人生的修炼,是抗挫折,抵诱惑的能力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范文(15篇)篇四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集体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份)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有利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3、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发展个体经济有利于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和流通,扩大社会服务,增加就业。
私营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有成份)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发展私营经济有利于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国家税收。
外资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外资成份)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公有制企业搞股份制改造有什么意义?
(1)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2)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行效率;
(3)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4)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5、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范文(15篇)篇五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方法论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方法论意义:(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
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范文(15篇)篇六
1、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
2、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1)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交易的一方凭借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人为地使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背离商品的国际价值。(2)主要方式:压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提高发达国家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不断扩大二者价格的剪刀差。(3)本质:是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的主要手段。
3、最重要的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1)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性质:被称为"经济联合国",是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该组织。(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国际金融组织。(3)世界银行:是主要协调对发展中国家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中国是后两个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88年5月5日恢复其合法席位。
4、外汇、汇价、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100单位外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叫人民币的外汇汇率;100单位人民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币,叫人民币的本币汇率。
5、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1)本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外汇汇率上涨),本币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的减少,吸引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2)本国货币汇率上涨(即外汇汇率下跌),本币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减少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国内物价稳定,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
6、汇率与币值变化的关系
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是相辅相成,不能对立。我国要对进口严格控制,或采取反倾销措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民族工业;我国的民族工业也应积极走进世界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7、稳定的汇率有什么好处:
(1)从一国看,它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外贸收支平衡,稳定物价、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增加国际储备。(2)从世界看,它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和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促使国际资本正常流动等。
9、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10、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的国际化;市场的国际化;资金的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
11、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有机遇有挑战,有利有弊:
利: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使各国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弊:增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各国的发展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
12、我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1)关键是审时度势,积极应对,趋利避害;(2)实行对外开放,实施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积极参加国家竞争与合作;(3)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完善对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监督管理,防范经济风险,维护经济安全;(5)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6)加强合作与对话,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3、为什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必要性: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开放性和竞争性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重要性: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4、我国企业应怎样实施走出去战略?(1)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力。(2)促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3)根据企业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正确选择产业、产品和市场方向。
15、对外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构成。其主要方式:对等贸易(是最普遍的方式)、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
16、出口与进口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对外贸易,首先要努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是外汇的来源,是进口的保证。进口是对外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要适当增加进口,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往往能带动出口。
17、顺差、逆差、贸易平衡:在对外贸易中,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称为顺差(出超);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称为逆差(入超)。进出口总额相等,称为贸易平衡。
18、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1)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4)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19、关税及其作用:
关税是指由国家海关当局依法对准许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关税的作用:是一种增加财政收入的措施,对一国进出口贸易起调节作用。
20、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为什么要坚持该原则:只有坚持该原则,才能自主地掌握本国的经济命脉,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独立,进而保障政治独立;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关系:总的来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方面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2)平等互利原则:为什么要坚持该原则:对外经贸关系都是主权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体现:a、贸易双方的地位平等和权利相同,贸易协定中不能有损害一方主权的要求。b、贸易协定和合同要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来签订,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符合对等原则,不允许不等价交换的发生。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范文(15篇)篇七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识别的关键信息: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识别的关键信息:政治体制改革/政府、政党、民族、宗教等制度变革/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人生观和价值观。
(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4)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范文(15篇)篇八
1、汉:(1)中央: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期,“内外朝”:加强皇权。
(2)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的“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3、宋:(1)中央: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4、元:(1)中央:设中书省:元后期,相权扩大,皇权受到限制。
(2)地方:行省制:加强集权,巩固统一,重大变革,省制开端。
二、演变的特点。
1、皇帝制度的发展和皇权的加强。
2、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3、始终存在两对矛盾的斗争。
三、演变的趋势。
1、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四、演变的影响。
1、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2、消极影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
五、认识。
1、中央集权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演变过程中,反映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3、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考试和选官制度。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范文(15篇)篇九
与国际关系有关的常考观点(以“一带一路”中,中国如何处理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为例)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抓住战略机遇,以经济和科技为战略重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安全上相互信任,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积极推进国际民主化、多极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范文(15篇)篇十
高中必修二的政治内容是政治生活范畴,通过学习政治知识,我们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2的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的含义、依据、地位
(4)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的含义、意义、地位)
(5)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坚持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原因、地位)
(6)处理民族关系三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一、五个性质及其职能(职权)
(1)国家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其职权是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4)我国各级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5)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其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二、“六个决定”
(1)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2)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意志的执行者。
(3)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5)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6)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决定了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3、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
二、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依法统一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范文(15篇)篇十一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如:土地稀缺、成本;。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如:需求,炒作。
(3)气候、时间、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范文(15篇)篇十二
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原因:(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2)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如何:开展正当竞争,主要依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等取得竞争的胜利;反对和抵制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1)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倡导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2)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诚实守信,就会得到银行的支持,就会得到实惠、受到尊重。相反,失去信用,就会损害自己的.形象,给自己带来诸多的不便。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范文(15篇)篇十三
市场调节:无形手(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
国家宏观调控:有形手(三个手段)。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实施严格的市场规则(准入、竞争、交易)。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有哪些?(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后果: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基本标志。(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6、我国的宏观调控。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主要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手段【经济计划+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7、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9、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
(1)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的。(3)载体:跨国公司。
10、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1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消极影响:给国内的许多企业带来生存危机;对我国产品实行某些限制性措施;反倾销诉讼案会有所增加。
12、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13、我国自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主动防范风险,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范文(15篇)篇十四
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性质又叫国体,它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决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而且还表现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分了和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经写入宪法。(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我们的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是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我国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公民要树立权利意识,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何能结合?怎样结合?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两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范文(15篇)篇十五
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1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1.要立足教材想联系。所谓想联系,就是想教材的前后联系以及教材与热点问题的联系。这就要打破框节界限,恰当重组教材。例如,经济生活部分,复习消费就要与生产、就业、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等内容结合起来;复习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要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在哲学常识部分,既要复习每个观点、原理的具体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又要善于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等多种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在政治常识部分,我国的民主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宗教政策等,必须有机地联系起来。
2.要立足教材想时事。例如,在复习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时就要想到我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反恐与经济合作,中非合作,我国对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的立场态度等等。在复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部分内容时,就必须想到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入世10多年给中国带来的巨变等相关内容。在复习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实践和认识等内容时就必须想到我国“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成功对接、“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等事件。在复习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部分知识时,自然地联想到在互联网的使用问题上,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等。总之,复习每部分知识时,必须对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在头脑中进行一次认真的排查,然后设计成具体的情景材料来落实教材的基础知识。
3.必须立足热点想教材。例如,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两大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十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都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都是为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既有利于西部的开发,又有利于东部的发展。这个热点就包含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普遍联系的原理,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