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武陵春李清照课件免费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欣赏词人对江南美景的描写。
3、使学生对词这种文学样式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默写《忆江南》。
教学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解题导入:
同学们,在前几册教材中,我们学过许多古诗,每个同学都能背诵几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唐代,不但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高峰,还逐渐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词。板书课题,简介词牌及词的特点。
介绍两位作者的生平。
一、初读解疑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自学生字,了解字义。
2、借助注释了解“红胜火”、“蓝”等词义。
3、默读课文,感知内容,欣赏词中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色。
4、组织学生谈论,交流学习体会。
二、细读深思
1、细读课文,画出词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景色,哪些句子时抒情的。
2、指名朗读写景的句子。
3、看图,展示江南风光。
5、师小结: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难怪作者无限眷恋地感叹:“能不忆江南?”
三、诵读抒情
1、指名读,教师指导。
2、齐声诵读,抒发感情。
3、师小结:在这首词中,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江南的秀丽风光,抒发了对江南风光的无限热爱。
四、作业
课后预习下一首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方法。
回忆上节课所用的学习方法,加以概括:
1、认识词牌,了解作者。
2、字斟句酌,初解词的大意。
3、细读深思,展开想象。
4、大声送读,入境抒情。
二、运用学法,自学《渔歌子》
1、要求学生按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本词。
2、针对重点,提出问题:
(1)“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一句中描写了三种事物,虽然只有“鱼”字后面有形容词,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一种动态的美。你能想象桃花、流水的样子吗?试着在它们后面各加一个形容词,看谁加得最贴切。
三、交流研讨
1、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2、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四、动手实践。
1、你能根据词中描写的景物帮张志和画一幅《烟雨垂钓图》吗?
2、教师小结。
四、作业
背诵两首词,默写《忆江南》
板书设计:
3、词两首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
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后记:
[词两首(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武陵春李清照课件免费篇二
秋挽
秋风凛冽扫南国,
妖娆西子浪击波,
苏堤内外闻潇瑟,
曾几何,
南屏晚钟唱挽歌,
词两首作文
,
遥望北燕急南涉,回首漠然是烟没,
问讯鸿者维家事,
徒失落,
梦里那拉看羊牧。
卜算子
咏荷
白堤断桥边,
古柳呜知了,
已是骄阳盛夏时,
又见水中娇,
不为争风流,
却缀西子娆,
待到桂香秋风起,
共君并蒂宵。
指导教师:常兴梅
[推荐给朋友][显示打印]
武陵春李清照课件免费篇三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在教学本课是,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作为文言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之最,因此在教学设计是个人认为本堂课的“煽情”或者“铺垫”应该做好。老师朗读一副对联,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把课文读活读美、提醒学生体会33个字包含了无比丰富的内涵,直到最后跟着音乐吟唱本词。并且教师通过范例来吟诵这首词,使学生的兴趣马上浓厚。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
2、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本课不仅采用了让学生课前自学的方式理解每句词的意思,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三幅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另外,我也做到了注意课堂细节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意思。例如,当学生把“兴尽晚回舟”中的“兴”读成第一声时,我就马上给予纠正,读准了“兴”的声调是第四声,学生也就理解了它的意思。
3、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个“醉”字切入,从词中去逐层感受“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带给词人的深深的醉意。让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在这些词语的引领下,让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画面有声有色、有人有景、有静有动,充满了无穷的生机与魅力。这一板块设计,试图唤醒学生所有的器官感受词: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诵、用脑想象、用心灵感受,打开身体所有通道接收词的信息,进入词境,使学生学词的过程成为愉悦身心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上我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好多学生并没有进入词的意境,没有充分展开想象,这一环节只是成了少数优秀生的殿堂。
武陵春李清照课件免费篇四
《醉花阴》是高一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最后一篇课文《李清照词两首》中的一首,是李清照南渡前的代表作,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本文就把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围绕品读意象、体悟意境展开。我想通过各个意象的品读帮助学生对李清照的词产生浓厚的学习鉴赏的兴趣,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愁哀思。导入时,我通过引用郭沫若对李清照评价的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了解李清照的文学地位。接下来,我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初中学过的《如梦令》,这也是为了鼓励学生通过已学知识的复习回顾进一步明确李清照南渡前期的创作风格。之后是指导诵读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古文不感兴趣,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在学习古代诗文时有文字阅读障碍。我就指导学生先读准字音,然后读出情感,边诵读边体会。诵读过程包括名家范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三个环节,让学生觉得学习不枯燥,有兴趣。接着就围绕本文的词眼对诗词意象展开分析,由各个意象串联成一幅图画,体会词人的心情,感悟诗词的意境。最后通过表格的形式对本文的时令、时间、景物、行动进行了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愁绪。
1、课前准备工作较好。课前组织学生就前期学习过的诗词进行背诵,导入部分又让学生朗读了之前学过的《如梦令》,以学过的诗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2、意象分析也较透彻。注意分析上下阙意象,分析过程中注意联系之前所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复习巩固了之前的知识。通过对比分析上下阙的意象更好地理解上阕中的“凉”以及下阕中的“瘦”,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人的“愁”。无论是指导诵读,还是分析解读,都在有层次地帮助学生将愿意学习的兴趣转变为鉴赏解读感悟的兴趣。
3、图表的应用。课程总结部分利用图表的形式对本文进行了梳理,形式相对新颖,既能吸引学生,又能简单明了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意象,体悟意境。
1、诵读部分有待加强。古诗词的学习离不开诵读,本课我采取的是学生自读——听录音范读——学生再读的形式,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朗诵,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很理想,还应请一学生朗读,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渲染诗词情感。
2、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有待加强。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前半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课堂有些沉闷。后半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
课堂是多变的,一个班50多个学生就是50多种个性,因此,要进行多层预设,多种预设,使预设更有深度广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武陵春李清照课件免费篇五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品读,发现哪个词最能概括表达词的意境,并联系词的内容说出自己的体会。要求学生不仅要感悟哪个词用得好,还要说明为什么好,具体表现在哪里。学生列举了“醉”、“误”、“深”、“惊”等词语,我并没有否定哪个词不妥,而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个性化解读。我肯定了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告诉学生李清照留下来的词并不多,但是首首精,字字妙,这首《如梦令》里边的33个字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
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我再结合自身对文本解读,引导紧扣词眼,欣赏“醉”字,分析词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醉”字和整首词意的关联,以及作者为何对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进而体会语言运用的精炼、巧妙,进一步感悟词的意境、情感。像这样凭借情境,让学生咀嚼诗句、品味诗句的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情味,学生就有了很具体的感受调适。此时鼓励学生把这首词背下来,于永正曾这样说过: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好的古诗文,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记就不是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