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些小学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模板17篇)篇一
“语文百花园五”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
一、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栏目有四项内容:一项是“词语辨析”,安排的是反义词的练习;一项是“认识分号”;一项是“拓展与交流”,是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收获与想法;一项是“阅读平台”,安排的是一篇说明文《假如没有灰尘》。
1.词语辨析。
这里安排了三项练习。
第一项中有三组反义词,都是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学生能发现每组中的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第二项练习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填写反义词。第一句填“热闹、喧闹”,第二句填“繁华”。
第三项是写出词语的反义词,要求学生在他们现有的词汇量范围内填写,如,普通——特殊、特别;详细——简略、简单;冷淡——热情;浑浊——清澈;丑恶——美好;愚蠢——聪明等。
2.认识分号。
这里也安排了两项练习。
首先通过例句让学生了解分号的作用。
第一句中有两个分句都是写“他”(詹天佑)在设计线路时是怎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的,这两个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表示。第二句是《秋天的怀念》中描写“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两个分句都是写“我”心情不好时的表现。
逗号和分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但是像这两个例句的情况——每个分句中已经使用了逗号,那么分句之间的停顿就要用分号表示了。
然后让学生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分号。
(1)有时候,他小声地朗读着书上的文字;有时候,他拿起笔在书上圈圈画画。
(2)星期天,如果天气好,我们就去郊游;如果天气不好,我们就在家里学习计算机。
3.拓展与交流。
这项训练以阅读笔记的形式进行拓展与交流,交流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从课文中了解到的自然科学知识,一是从课文中领悟到的科学精神。这里展示的是宁宁、丫丫的阅读笔记。像宁宁和丫丫那样把自己的学习收获随时记录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引导、提倡学生们这样做。学生们可以先写下自己的收获,再读给大家听;也可以展示自己的阅读笔记,与同学进行书面交流。
4.阅读平台。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说明文,短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
全文是分三部分写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
文章一开始从众所周知的灰尘的危害转到人们不曾想到的问题: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接着提出假设,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介绍灰尘的大小和来源。
这部分内容为下文介绍灰尘的特点和作用作了必要的交代,正因为灰尘很小,这些细小的颗粒“在空中飘浮”,才能有下文中介绍的那样的特点和起到那些作用。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
从不同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假设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这个问题。
特点一:灰尘在吸收一部分阳光的同时还能反射阳光。
作用:削弱阳光强度,使之变柔和。
特点二:容易反射光波短的光,吸收光波长的光。
作用:使天空呈蔚蓝色。
特点三:灰尘的吸湿性强。
作用:使地面的万物不至于湿漉漉的;能调节气候,形成水的循环;保证了地面上生物的生存。
这部分的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灰尘的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口语交际。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生活与科学”,与单元组元主题相吻合。训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使他们在交流互动中,增长知识,增强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中的应对能力。
“活动建议”中提到的四条很具体,其中前三条是对交流内容的提示。学生说的时候,要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第四条是独立内容,可以放在最后单独说。
说到“运用科学”,对小学生来讲,由于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有限,所以讲的内容可以是包含着浅显的科学道理的生活小窍门,小妙招,等等。而且要求学生(或帮助学生)把其中的道理弄明白再说,不要犯科学性的错误。
三、习作。
这次习作是以“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
“自述”顾名思义就是:“自己述说自己的事情”或“关于自己情况的叙述”。习作要求“用物品自我介绍的方法”来写,那“自述”的意思就是后者了。
“习作讨论平台”
1.“你想从哪几方面进行介绍呢?”这个问题是从习作内容入手,使学生解决“写什么”。要根据所介绍的物品,确定从几方面介绍。如食品,可以从“外观、成分、滋味、营养价值”方面来介绍,或从“原料、制作方法、食用方法……”方面来介绍;如电脑,可以从“组成、外观、作用、使用方法……”等方面介绍。
2.“想一想,写这篇《的自述》时要注意什么?”这个问题是从表达方面入手,解决“怎样写”。第一,要以第一人称来写;第二,要把物品的样子、特点、性能等等方面如实地写具体、写清楚;第三,还要想一想如何发挥这种“自述”的写法的特点,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
3.“写完后读给大家听听,看看谁写得既清楚又生动。”这一条里既包含着对学生的要求,又包含着对他们的期待和鼓励。同时还要求写完后要进行交流、评价。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模板17篇)篇二
“语文百花园七”的五个栏目共安排了六项内容。“语海畅游”安排的是了解广字旁和病字旁的字源,理解它们的不同含义,并认读带有广字旁和病字旁的几个汉字,体会汉字的构字特点;填写量词,懂得数量词的使用。“积少成多”要求读、背古诗《墨梅》,进行语言积累和文化积淀。“阅读平台”要求阅读的短文是《路边的橡树》,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自主阅读,发展思维能力,增强环保意识。“能说会道”栏目紧密结合单元专题内容,设计了“让花草树木好好过冬”的话题,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口语交际能力。“笔下生辉”安排了“听声音写作文”的训练,要求学生听声音展开想象,抓住特点写一段话。
【设计理念】。
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为主线,让学生在读、思、议、写的过程中感悟语文,学习语文,拓展知识面,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教学目标】。
1.了解广字旁和病字旁的不同来源和含义,正确使用数量词,增加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淀。
2.读背古诗《墨梅》,积累语言。
3.阅读短文,继续掌握抓住具体语句体会人物心情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他人交际的能力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通过习作训练,提高学生观察、想象、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及作文修改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广字旁和病字旁演变过程的挂图;植物过冬的有关资料;几种生活中常听见的声音(如脚步声、打篮球的声音、鞭炮的声音、下雨的声音)的录音。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去采撷一朵朵知识的花朵、智慧的花朵。看看谁最聪明,收获最大。
二、分项训练。
(一)“语海畅游”
1.了解广字旁和病字旁的由来和含义。
(1)出示广字旁演变的挂图,学生观察、想象、猜意思。
(2)出示病字旁演变的挂图,学生观察、想象、猜意思。
(3)学生自读课本中的文字说明,了解广字旁和病字旁的来源和含义。
(4)学生读“村庄、疾病”等词语,口头说说对词中这些带广字旁和病字旁的字的字义的理解,体会它们与偏旁的关系。
(5)再说一些广字旁和病字旁的字,加深理解。
2.量词的填写。
(1)学生独立读一读,填一填。
(2)同桌交流,全班互动,在多种答案中选择最准确的量词填空:
(3)告诉学生所填的词都是表示事物单位的词,这些词经常与数词一起用。
(二)“积少成多”——读背古诗《墨梅》。
(1)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把古诗读正确、通顺。
(2)教师简介作者王冕(元代诗人、画家),解释题目“墨梅”的意思。
(3)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意,在小组里说说。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结合释疑,帮助学生感悟诗人通过歌颂墨梅,表现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清高品格和坚贞气节。
(5)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三)“阅读平台”
——阅读短文《路边的橡树》。
(1)自由轻声读短文,想想短文围绕橡树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短文,交流读后的感受。(抓住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体会人们行为的高尚。)。
(3)再读短文,让学生联系短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理解。
(4)齐读短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让花草树木好好过冬。
(课前活动: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它们更好地过冬。如果自己不知道,就去请教长辈,或者从书报、网上查找有关资料。)。
一、创设情境,提出话题。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到花草树木在严寒的冬天会受到风、霜、雨、雪的摧残,需要人们的保护。
2.揭示话题——让花草树木好好过冬。
二、结合搜集的信息,训练交际。
(1)把自己知道的在小组里与同学说说,小组推选代表,综合大家的发言,准备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同小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看法或提出疑问,教师适时把同学之间的互动引向深入,注意学生发言的规范,体现交际的互动性。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为了让花草树木更好地过冬,你打算为它们做些什么。(引导学生从是否符合生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思想感情。)。
三、学以致用,融入生活。
1.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让花草树木过冬的知识向身边的人宣传,唤起人们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2.为保护身边的花草树木,使它们能够好好过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三课时。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模板17篇)篇三
本次语文百花园共安排了五个栏目。语海畅游有三项内容:一是字的正音练习,二是掌握“心”这个部首在字的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写法,三是查字典的练习;“积少成多”安排了“绿色格言”的练习;“阅读平台”安排了读一短文的练习;“能说会道”是一次口语交际练习,要求评选动物明星;“笔下生辉”是一次应用文形式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说话能力。
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一个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知识,培养说话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复习近平舌音和翘舌音的读法,把音近的字读正确。
2.让学生认识部首“心”在汉字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
3.查字典,让学生认识多义词的用法。
4.读格言,积累词句。
5.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把“能说会道”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语海畅游”第一到第三题。
一、引入新课,提出要求。
二、读一读,注意每组词里加点字的声母有什么不同。
1.复习“s、sh、c、ch、z、zh、f、h、l、n”声母的读法,区别发音有什么不同。
2.出示八组词语,借助拼音分组读词语,边读边想:每组的两个音节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音是否正确。
4.同桌互读,纠正对方的错音。
5.检查读,看谁读得好。
三、汉字真有趣。
1.自由把汉字读一读,不熟悉的可查字典把字音弄清楚。
2.说一说“心”这个部首在不同的位置的不同写法。
3.说一说还有哪些与“心”有关的字。
四、查字典,看看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是什么意思。
1.分组读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查字典,说说带点词的意思各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贫穷”的“穷”,意思是缺乏生活资料;“无穷”的“穷”,意思是穷尽。“一顶”的“顶”是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顶着风”的“顶”是动词,表示对面迎着的意思。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模板17篇)篇四
些其他多义词的例子。
五、本课收获。
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积少成多。
1.自由练习读,同桌互读。
2.大家相互交流,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内容。
3.把这首诗背下来。同学互背。
二、阅读平台《奇妙的鲤鱼溪》。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短文,能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工具书。
2.指定三名学生读短文,及时纠正读音。
3.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是本段的中心句。
4.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回答文章后面的问题。
三、本课收获。
第三课时。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一、引入新课,明确题目要求。
二、教学时,可按这样的步骤完成。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确定下来,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以及特有的技能等。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介绍时,注意把话说清楚、说具体、说得有条理。
3.由小组长负责,把自己小组的动物明星选好,并推荐一两名同学代表本组在班上发言介绍,大家共同准备发言内容。(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
4.在班上评选动物明星。可由教师或一名学生主持,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各组代表充分发表意见,其他同学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最后,可以用投票或举手表决的形式,评选出十大动物明星。
三、笔下生辉。
1.明确要求:把自己在动物明星评选会上的口述内容好,制成一份动物小档案。
2.按照教材中《动物小档案》卡片的要求进行填写。
四、收获。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模板17篇)篇五
语文教学要重视综合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议、练、说、评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门票,引导学生查字典自学汉字。
(2)练习词语接龙,巩固、积累。
(3)读背古诗《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4)交流采集本,介绍小知识。
(5)阅读短文,口语交际,进行献爱心教育。
(6)看图写作《放假的第一天》,培养观察、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教给方法,巩固、积累。
(2)读写结合,体会爱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兴趣。
(2)教育学生助人为乐、奉献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说会道”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2)“笔下生辉”训练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查字典,培养学生认真查字典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3、完成读读背背。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学汉字。
1、说说平时你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是用什么方法去认识它的。
2、学生轻声自由读题,明确题意。
3、自由读“自学汉字”部分,看看“门票”上的字你有哪些不认识,动笔把它们圈出来,然后查字典学会它,看谁学会得最快。
4、同桌互相交流:说说用什么方法查字典,理解字意。
5、自由读一遍这张门票上的内容,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6、教师巡视检查。
7、指名反馈。其他同学注意听听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8、齐读门票内容。
9、说说从门票上读懂了什么?(保护环境、遵守秩序……)。
10、教师小结:我们在看报纸、广告、证书、门票、票据等东西的时候,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要查一查,问一问,这样才能看清上面的内容,不会出差错。
二、照样子组词语。
1、出示题中例子。
留:(留心)(心意(意思)(思念)。
(1)学生自由读词,说说自己的发现。(词语接龙)。
(2)认识词语接龙的规则:前一个词的第二个字与后一个词的第一个字为同一个字。
(3)学生齐读词语,巩固对词语接龙的认识。
2、出示题中的三个汉字“劝、招、终”加以认读,看看你能想出哪些词语。
3、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汉字口头练习词语接龙。
如:劝:(劝说)――(说明)――(明白)――(白雪)。
(劝解)――(解决)――(决心)――(心中)。
(劝阻)一一(阻止)――(止痛)――(痛快)。
4、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5、学生独立动笔填词。
6、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
7、投影出示学生组的词,进行评价。
如:劝:(劝解)(解决)(决心)(心愿)。
招:(招手)(手表)(表达)(达到)。
终:(终于)(于是)(是否)(否则)。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模板17篇)篇六
教材分析:
本百花园共安排了五项学习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语文大课堂”、“笔下生辉”等。
1、语海畅游——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等内容。
2、积少成多——读背中外科学家的名言。
3、阅读平台——科学小故事《用冰取火》。
4、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5、指南针——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1、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间:第7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积少成多”和“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注意点。
(1)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
(2)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
4、出示课本例子。
5、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6、(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的练习。
7、反馈练习情况。
二、积少成多。
1、出示幻灯:
中外科学家的名言。学生读这组名言。
2、你还知道那些中外名言。
学生反复读诵及至能背。。
3、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4、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5、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用冰取火》,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1)、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你喜欢科学小故事吗?为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四、作业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南针“”语文大课堂“。
教学过程:
五、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六、指南针——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语文大课堂”是一次学以致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交际、分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调查报告。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准备:确定调查主题,选择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落实调查任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做好课堂交流;写出调查报告。
(1)想一想:怎样把收集材料呢?。
(2)怎样把你你手机的材料进行整理。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八、总结。
九、学生写调查报告,教师随堂指导。
十、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模板17篇)篇七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四项内容,包括语海畅游(读轻声词、认识汉字、积累词语、熟记成语)、读一读、我的采集本(学歇后语)、语文大课堂等。通过这些练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说话能力。
【设计理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中学、乐中学,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识字、词的方法。
2.学生学会自己积累词语,以丰富词汇。
3.引导学生多看书报、勤积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汉字和丰富学生的词语。
难点:指导办小小手抄报。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词语卡片。
3.旧报纸。
4.人民币。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读一读和我的采集本。
一、激趣引入。
二、读一读,看谁读得好(“语海畅游”第一题)。
你们看,这些词真有趣!
1.课件出示词语、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指导读)。
3.读后你有什么发现?读好这些轻声词,你有什么好方法?
4.小组比赛读。
5.你还知道哪些词是读轻声的?
三、汉字真有趣(“语海畅游”第二题)。
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到什么?
1.拿出人民币,认识“元、角、分”。
2.学生抽拿人民币,学习“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字。
3.比赛读。
4.小组内抽读。
四、选字组词语(“语海畅游”第三题)。
1.出示“沙、纱”,指名读,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布、泥()”学生选字填空。
3.学生练习其余几组。
4.教师评讲。
5.你还知道哪些字的读音是相同的?
五、熟记成语(“语海畅游”第四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1.教师讲《画龙点睛》的故事,解释什么是成语。
2.出课文中的成语,学生自由读。
3.你还知道什么成语?
六、读一读。
1.齐读题目。
2.教师范读,问: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自由读,注意把词语读准。
4.再读短文,边读边画出自己的发现。
5.小组交流。
6.学生汇报。
7.教师指导读。
七、我的采集本。
1.指名读课文中的歇后语。
2.你还知道有哪些歇后语?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八、教师总结。
九、布置作业。
采集歇后语和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文大课堂。
一、激发引入。
1.同学们,你们平常喜欢看什么?
2.出示题目《办小小手抄报》,齐读。
二、新授。
1.出示各种报纸,让学生观察报纸上有什么内容。
2.报纸有趣吗?你们喜欢吗?想不想也办一份报纸?
3.分几个人一小组,商量手抄报上写些什么,画些什么,内容怎样安排,小组分好工。
4.小组汇报。
三、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收集手抄报的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语文大课堂。
一、学生动手办手抄报。
二、展示优秀手抄报教案。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模板17篇)篇八
培养目标(含探究问题)。
1、指导认识并书写左右中结构的汉字,巩固识字的方法。
2、指导学生进行多音字和词语辨析训练,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读读、背背,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4、指导学生学写日记和学会想办法解决困难,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第二题、第三题、第六题、第八题。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第一、二、三、四、五题)。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到《语文百花园三》去逛逛,认真地瞧瞧,相信我们一定又能学到很多新知识。
二、学习第一题。
1、看一看,想一想。
(1)出示第一题,仔细观察,想想办法,怎么走得又好又快。
(2)指导认识左中右结构的汉字及其书写方法。
2、练一练,赛赛。
(1)学生自己练一练,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写字能力差的学生。
(2)每小组推举一名代表参加“攀登写字楼”比赛。
(3)小结,说说写字技巧。
三、学习第二题。
1、读一读。
我们有许多汉字也会变呢!你们相信吗?
2、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3、找一找。谁知道还有哪些会“变”的汉字?引导学生拓展知识范围。
4、小结。
一、学习第三题(读一读,比一比)。
1、填一填。
一鱼一()马一()书一()画。
2、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相应的量词重叠的词语,进行对比读。
(2)比较,区别“一条鱼”和“一条条鱼”的意思。
(3)找一找。引导学生说说类似这样的重叠词语。
3、小结。
二、学习第四、五题(“背一背,读一读”)。
1、学习第四题。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读流利。
(2)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你知道这首古诗说的是什么?
(4)试背诵。
2、学习第五题。
(1)教师范读短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不会读的地方,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指名读一读,评一评。再分小组读一读。
(4)说一说。
a、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b、为什么小白兔被录取了?
c、读了短文,你懂得了什么?
三、总结收获。
第二课时。
六、七、八题。
一、学习第六题。
1、读一读。学生朗读题中日记。问:我的一件有趣的事是什么事?
2、说一说。
你们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小事跟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和同学说的。今天谁来告诉大家一件有趣的小事?(要求是自己亲耳所闻,亲眼看见或亲身经历的)。
3、写一写。
(2)指导怎样写日记。
(3)动笔写一写。
写完后,互相修改。
二、学习第七题。
1、谈话导入。
2、自由读“采集本”中的句子,然后齐读。
3、你发现了什么?(使用描写声音的词语,生动)。
4、把自己平时接触到的这样的句子写在“采集本”上,再在班上交流。
三、学习第八题。
1、看内容,了解口语交际和写话。
2、创设情境,指名学生扮演明明和妈妈,表演走散了的情景。
3、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办法,让全班评一评,谁的办法最好。
4、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5、指导学生用几句话把好办法写下来。
6、读一读,评一评。
四、总结收获。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模板17篇)篇九
教学目标:
1、读好轻声音节的词语。
2、在钱币中认识汉字真有趣。
3、区别同音字。
4、熟记成语。
5、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6、积累收集语言。
7、办小小手抄报。
教学重点:
1、区分同音字。
2、熟记成语。
教学难点:
办小小手抄报。
教学准备:
钱币、投影、插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1—3题。
教学目标:
1、读好轻声音节的词语。
2、在钱币中认识汉字的'有趣。
3、区别同音字。
教学难点:
区别同音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
3、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三、汉字真有趣。
1、出示硬币,让学生认识。
2、出示纸币,让学生说出认识的字。
3、板书纸币上对应的汉字,让学生读。
4、全班齐读。
四、选字组词语。
1、出示同音字,学生认读。
2、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习。
3、讲评练习。
4、齐读词语。
五、作业。
熟读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熟记成语,读一读,我的采集本。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3、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熟记成语、歇后语。
教学过程:
一、熟记成语。
1、投影插图,让学生说图。
2、出示词语,让学生自由朗读。
3、开火车朗读词语。
4、背诵成语。
二、读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
2、学生汇报,师结合插图指导。
3、指导朗读。
4、学生朗读课文。
三、我的采集本。
1、读读小朋友积累的句子。
2、指名读。
3、指导背诵。
4、说说你还收集了哪些风趣的语言。
四、作业。
收集成熟和风趣的语言。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模板17篇)篇十
教学要求:
1、读好轻声音节的词语。
2、在钱币中认识汉字真有趣。
3、区别同音字。
4、熟记成语。
5、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6、积累收集语言。
7、办小小手抄报。
教学重点:
1、区分同音字。
2、熟记成语。
教学难点:办小小手抄报。
教学准备:钱币、投影、插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1—3题。
教学要求:
1、读好轻声音节的词语。
2、在钱币中认识汉字的有趣。
3、区别同音字。
教学难点:区别同音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
3、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三、汉字真有趣。
1、出示硬币,让学生认识。
2、出示纸币,让学生说出认识的字。
3、板书纸币上对应的汉字,让学生读。
4、全班齐读。
四、选字组词语。
1、出示同音字,学生认读。
2、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习。
3、讲评练习。
4、齐读词语。
五、作业:熟读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记成语,读一读,我的采集本。
教学要求:
1、熟记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熟记成语、歇后语。
教学过程:
一、熟记成语。
1、投影插图,让学生说图。
2、出示词语,让学生自由朗读。
3、开火车朗读词语。
4、背诵成语。
二、读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
2、学生汇报,师结合插图指导。
3、指导朗读。
4、学生朗读课文。
三、我的采集本。
1、读读小朋友积累的句子。
2、指名读。
3、指导背诵。
4、说说你还收集了哪些风趣的语言。
四、作业:收集成熟和风趣的语言。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大课堂。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分组办小小手抄报,培养学生的动手时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办手抄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看过报纸,大家想自己也出一张手抄报吗?(生:想)。这节课大家一起动手,办小小手抄报。
二、分组。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组合成小组。
三、小组商量。
四、学生分小组办报纸。
五、评评,看看哪些小组办得好。
六、作业:每位同学独自办小小手抄报。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一
1.会认“缩、努”等8个生字。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最终成为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能根据文段结构,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粒种子的生命历程。
4.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能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程,并能根据文段结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生命历程。
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生活态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创境激趣法,谈话法。
想象体验,交流探究。
1课时。
一、课前谈话。
1.播放音乐《童话镇》。
2.出示童话故事的图片,聊童话中的人物,最吸引人的情节,故事的结果。
二、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2.结合我们刚聊到的童话故事,用”那一定会很好”练习说话。
(1)灰姑娘想:要是——————,那一定会很好。
(2)丑小鸭想:要是——————,那一定会很好。
(3)卖火柴的小女孩想:要是——,那一定会很好。
3.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也有自己的愿望,对愿望他一定满怀?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课题。
三、学习阅读提示,明确学习内容。
1.抽生读阅读提示。
2.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1.配乐师生合作读。
2.学习字词。
(1)出示图片学习“茎”字,茎的'下半部分,在哪些字里见过。
(2)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努”,出示“怒”让学生猜字。
(3)说说自己分清“拆”和“折”的方法。
(4)学习拟声词“吱呀”“吱吱嘎嘎”。
(5)反义词和动作识记:推、拉。
3.通过填写这粒种子的变化过程,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4.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种子经历的变化。
五、再读课文,体会感悟。
1.种子发生的这些变化,是因为它有美好的愿望,找找它的愿望,用波浪线划出来。
2.生交流找出的句子,要求读出对美好愿望的期待之情。
3.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练说种子产生愿望,愿望实现,再产生愿望的过程。
4.引导学习第一个愿望。
(1)默读思考: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愿望?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按“原因——愿望——做法——结果”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3)体会愿望实现后种子的心情。
5.扶学第二个愿望,引导学生复述。
6.自学后两个愿望,练习复述。
8.同样的童话,不同的孩子读就能有不同的想法,太有意思了,但我们都觉得能心想事成是多么美好啊!
六、拓展延伸。
1.看看这些图片,这些小动物、植物能心想事成吗?它会经历一段怎样的历程呢?选你喜欢的一幅图画,来讲一讲。
2.木地板又想变成一棵树,它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呢?那又会是怎样美好的历程呢?
9那一定会很好。
站跑坐躺。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努力生长哗哗哗。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模板17篇)篇十二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收集洪水爆发的场面,制作课件。
一、课前谈话。看到同学们这么精神抖擞,相信大家一定准备好了,可以上课了吗?
二、交流预习: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通过读课文,你都有那些收获?)生:自主交流。
2.会读书,已经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没读懂的问题吗?生:质疑。
预想:课文明明是写老汉,为什么却以“桥”为题?
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
小伙子为什么先“瞪”而后由“推”?
白茫茫?
为什么直到最后才揭示人物关系?
……。
真好!学贵有疑,听了你们的问题,老师不得不为你们竖起大拇指,会读书,确实会读书。刚才有同学们提到,课文明明是写老汉的,题目为什么要用桥呢?这个问题,老师想先听听你们的想法。生:(板书:逃生桥)。
师:全村的乡亲都是从这座桥逃生的,这座桥救了乡亲们的命,它是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在乡亲们心中,这桥的分量是相当重的。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桥?出示: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生:桥窄,不结实。
就是这座窄窄的木桥,在山洪突然来袭时,成了全村人唯一的逃命桥。
同学们,没有这座窄窄的木桥,全村一百多人将难以死里逃生,但是仅仅有了这座桥,全村一百多人就一定能够顺利地逃生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三、品读感悟。
(一)情势危急。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也进行了一定的交流。现在,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和大家交流。生:我们认为,仅有桥,乡亲们还不能顺利逃生。
因为(情势危急,人又多又乱)1.情势危急,你怎么感受到的?
思路一:洪水来势迅猛,引出细细品读描写洪水的句子。
好一个来势迅猛,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才会给我们这样的感受?把描写暴雨和洪水的句子读出来。
出示: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3.进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同学们都来读读这些句子,试着把暴雨、山洪的来势之凶通过读表现出来。可以选择你最有感觉的句子来读。
生选择性朗读。
读得再有力些!(生齐读)。
泼得再快些,倒得再猛些!(生齐读)看,语句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谁再来读自己有感觉的句子。
句2.生读:能感受到洪水来势迅猛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同学们看,(课件)来势汹汹的洪水向村庄狂奔而来,速度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响。什么感觉?把这种感觉放进句子中再读。
生齐读。
句4.生读:洪水在狞笑,我们仿佛看到了它狰狞地面目。
同学们,你发现了吗?作者在描写洪水时,除了语言简短有力之外,都使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比喻、拟人)这些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是我们形象地感受到了洪水如猛兽般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村庄,死亡正在向人们一步步逼近。
2.人群慌乱。
出示3、4、5、6自然段,指名读。小结: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试想,这座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怎能承载得了一百多人地拥挤踩踏,我们不得不说这座唯一的逃生桥此时此刻又成了一座危桥。(板书:危桥)。
(二)感悟形象。
1.人们能死里逃生,仅仅有这座桥够吗?谁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地作用?(板书:老汉)。
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但是,我们知道他的身份,你知道吗?(党支部书记)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老汉,他又是怎么指挥村民跨过这座窄木桥顺利逃生的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学习7-23自然段,画出描写老汉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出示:我们看到一个的老汉。3.全班交流。
同学们读书有法,能边读边画,边读边思,小组内的交流也很积极,现在,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和其他小组交流。
第一小组:沉着冷静镇定如山。
句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生:洪水突如其来,村民们都你拥我挤、跑、疯了似的、乱哄哄的,而老汉却站着、不说话、盯着,他象一座山一样镇定。
师:对比阅读,能把老汉和村民的表现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老汉临危不乱、镇定如山的形象。
生:(严厉、严肃、冷静、镇定)。
师:这目光就像大山一样沉着镇定!让我们沉着镇定地读这段话。关于老汉的外贸描写只有一个词是(生齐:清瘦)。
老汉没有我们想象的健壮、高大,他只是一个清瘦的老人,这里却说他像一座山,这是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生:镇定如山。
师:老汉形象上像山一样镇定。
生:人们都拥戴他,他是人们的靠山。人们看到他就看到了希望。
师:他怎么就成了人们的靠山了呢?想象一下:老汉平时是应该怎么对待村民的?
生:
师:怪不得老汉能得到全村人地拥戴呢?这样的人怎能不得到别人的拥戴呢?同学们,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老汉确实是一位受人爱戴的老人?出示句子: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生:
师:真会读书。乱哄哄急于逃命的村民见到老汉能停住脚,在得到老汉的指令后立即行动,很快排成队,依次奔上木桥。可见,老汉在人们心目中地地位。
让我们都来听一听老汉沙哑的喊话。(指名读)。
师:此时,你面对地可是一百多号疯了似的乱哄哄地人,你该怎样喊,要让每个人都能听见。(生再读)。
师:要坚定有力,老人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是这个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有力。
齐读。
师:党员排在后边,排在前面的是谁?老汉心中,村民的生命是排在第一位的。
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一个怎样的老汉,哪个组汇报?第二组:爱民如子、大公无私。
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生:老汉从队伍里就出来的小伙子是他的儿子。
生:(凶)师:怎么凶?
冲上前,速度快,毫不犹豫。揪:什么意思,换成拉、拽可以吗?
爱村民胜过爱儿子。
生:爱。
让我们用一名老共产党员地口气读这段话。(你来)让我们用老父亲的语气再读这段话。(你来)让我们一起用老父亲的语气齐读:
师:我听出来了,老汉多么自责,多么愧疚,多么心痛啊!他多想上去救儿子,然而,还没等他喊出声,无情的洪水也将他吞没了。水面上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位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师:这就是作者目的所在、用意所在。最后揭示人物关系,让人恍然大悟,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
让我们满怀深情地一起读,(配乐读)同学们,英雄远去,如果你是前来祭奠中的一员,你最想说什么?(拿起你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告慰吧!
这座桥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这正是课文以“桥”作为题目的深刻内含。(让我们永远记住它——(桥)。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自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诗人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哪位同学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请学生背背)。
看到同学们背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背一背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欢迎我吗?(老师背诵《泊船瓜洲》)。
2、揭题:刚才老师背的就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首诗《泊船瓜洲》。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结合文中的“预习”,读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引出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释词语,明诗意;3、入诗境,悟诗情)。
三、运用方法,学习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你们知道王安石吗?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教师作适当补充)。
2、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
过渡:诗人把船停泊在瓜洲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跟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学习,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学前两句,也可以学后两句,还可以整首学,看你们能知道些什么。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换意见。
2、汇报学习情况。
3、引导学生了解京口、瓜洲、钟山三地的位置关系。
4、指导朗读一、二句。
隔着一条江、又隔着几重山,作者的家乡近在咫尺,可见思乡之情切,看谁能读出诗人思乡之情切。(比较读、自己读、齐读等)。
5、重点理解:又绿、何时。
6、指导朗读三、四句。
江南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两岸,这时候的家乡春暖花开、满眼新绿、生机勃勃,家乡是如此之美,但作者却发出了无奈的长叹:明月啊明月,你什么时候照着我回故乡呢?请同学们试读出诗人的无奈之情。(找小伙伴互相评价读,个别读,齐读)。
7、试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8、交流所知道的资料:作者的家乡近在咫尺,思想之情切,为什么不能回家乡?
(三)入诗境,悟诗情。
1、配乐(古筝乐)朗诵全诗。
2、体会“绿”字的妙用。
(1)你认为哪一句诗写得最美?哪个字用得最好?
(2)据说诗人开始时不是用“绿”字,同学们想想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
(3)讨论:诗人为什么选择了“绿”字?
(4)师归纳:这个“绿”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江南的风景写活了,其他字只写了春天的到来,而“绿”字用在这里仿佛是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变绿的画面,尽情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家乡美景的思念。
3、配乐(古筝乐)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心中无限情,一个“绿”字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使《泊船瓜洲》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让我们再读读这首名诗吧。
4、背诵。
四、总结延伸。
1、思乡是人类恒古不变的情怀,许多诗人的诗中都表达了这种情思,《泊船瓜洲》就是一篇思乡名诗。
2、你还知道哪首思乡诗,背给大家听听。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泊船瓜洲》。
2、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游子吟》。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又绿思念故乡。
何时。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模板17篇)篇十四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师怎样用冰取火的,从而感受探险队员的智慧。顽强的品质与不放弃的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法指导:
1、南极的天气怎样?
2、探险队在南极洲遇到了什么困难?
3、火有什么作用?
4、一名年轻的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其结果如何?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南极的天气怎样?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得?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探险队在南极洲遇到了什么困难?
3、齐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火的重要性,火有什么作用?
4、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年轻的队员是怎么做的?
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试着用别的词语替换”。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在读这一句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交流,总结: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文中的句号与感叹号。
自读,抽读,赛读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品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写本课的生字。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模板17篇)篇十五
这组课文有四篇:
一、《天火之谜》
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三、《诺贝尔》
四、《滴水穿石启示》
应当说这个主题单元,主题清楚,那就是“百折不挠――讴歌了一组不屈不挠、持之以恒、不断进取的伟大人群像”。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成熟,尤其是教法、学法、形式多样,具体来说:
2、两次撰写《国榷》的对比。
3、谈迁在《国榷》一书完成后与失窃后心情的对比。
紧扣“厄运打不垮”“信念”这课题关键词,前后联系,以本为本,在多样的阅读中(如浏览,用心去读、朗读、引读等)中感悟了谈过这一人物形象。如致命的打击(第2节)引读,在对话中在深入地解读的基础上,螺旋式地引导学生读文本,人物形象凸现出来。第四节,引读是匠心预设的结果。
交流搜集的资料,像谈迁这样不被厄运打垮的人。
(苏教版教材:写字、写话、批注)
说话练习
个人由此联想到:
既然这组课文讴歌了一组伟大人群像,怎样讴歌?反复研读教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位成功人士,肯定有许多“相关数据”。这一组课文有直接写,也有间接写的许多数据。我想这是我们研读教材应该关注的事,需要重点关注的事。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数据?因为这是人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因为看似简单的数据,其实背后的世界是相当丰富的.。这也许就是这一类课文给予学生的写作智慧。我想苏教版教材编写者在这此类型教材的编写上,肯定启动了这一重要思维。
这节,有两个数据只要我们关注了,了解了,这一课的教学自然也变得简单了,那就是“500万、500多万”。看似重复,其实一点也不重复的数据,因为两个数据的内涵不一样的。
这一点上,孙老师似乎强调了。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模板17篇)篇十六
1、纠正平时标点符号使用和书写中的不规范行为。
2、熟悉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3、掌握易错标点符号(引号)的用法。
六种符号的用法。
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生字格磁贴。
一、设疑,引入标点符号。
1、课件出示一段乱用标点的话,学生默读,说感受。
今天放学一回到家妈妈就走上来和小明聊天妈妈问小明昨天的语文测试考了多少分我考了90分全班第二呢小明骄傲地说儿子真棒妈妈摸着小明的头说不过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哦。
2、引入郭沫若的话,学生读。
3、不管是从生活经验中还是大文豪的话中,我们都能感觉到标点符号在我们表达中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标点符号,一起去感受小小的标点符号中所蕴藏的无穷奥妙!
4、学生读课题:标点符号。
二、练写,规范书写标点符号。
1、学生在练习纸上练写,指名6名同学上台书写。
2、全班交流、评价,明确不同标点在田字格的位置。
(1)逗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2)句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3)问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边。
(4)感叹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边。
(5)冒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6)引号(“”)前后引号各占一格,前引号写在右半格,后引号写在左半格。
过渡:对于标点符号,我们不仅要认识它,能正确地书写它,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学会使用它。下面,我们就以“过关”的形式去检查同学们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
三、练讲,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四、读记儿歌,牢记标点符号。
五、课堂小结。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七
要深入的理解教材只看教参上的提示是远远不够的,要自己去读去悟才行。《小喜鹊的两个家》这课加上试讲一共讲了三遍,感觉每一次讲完以后,都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越讲越觉得课文有的可讲。
小喜鹊的两个家这课文是根据发生在北京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通过小喜鹊的两个家,说明了人们对小鸟的关爱,表现了人与鸟的友好相处。课文人和喜鹊两条线展开,感人而有趣。重、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根据课文内容、重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篇。
1、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2、通过句子比较,体会课文原句的具体、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小喜鹊的两个家展开教学,重点体会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和小喜鹊对郭奶奶一家的亲密,也就是重点学习第3、5自然段,其他段落则以读代讲。
第二次试讲,感觉过程比较顺畅。同学们回答问题比较到位,情感体验也有一定的深度。而我经过试讲对这课文也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似乎觉得每一句话都值得重点品一品,都是意味深长的。最后,还是决定抓住重点来学习。
在我班讲的时候,感觉较好地实现了我对这一课的设想,同学们回答问题也是比较准确、到位。有了一定层次的情感体验。但当马老师说课时,我感觉到马老师对这一课的理解有更深的层次。喜鹊对人的报恩,是我没有体会到的。我想到的'是喜鹊对人的亲密。虽意思接近,但不够深入。
要深入的理解教材还要把握学生,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也就要把握学情。在最后回答为什么一到晚上小喜鹊就会回郭奶奶家过夜时学生有的答道篇:因为小喜鹊想要去陪伴郭奶奶。有的说:因为小喜鹊已把自己当成了郭奶奶的女儿。学生真正是以一颗童心,将小喜鹊当成人来看待,给它赋予了人的情感。而我却并没有。这一点是我应该向学生学习的。如果我事先对教材的把握再深入一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点拨,相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达到更高的层次。
语文课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体现在学生在课上的情感体现。工具性则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我感觉在这一课我的语言训练点的设计还是比较好的,但在实施上有一定的欠缺。对于马老师讲的迂回方法和训练的展开要体现层次,感触颇深。如:在体会关怀备至一词时,我设计的是让学生先说说关怀备至的意思,再说说关怀备至体现在哪儿,都是怎么做的。其实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关怀备至体现在哪儿,都是怎么做的,再体会关怀备至的意思。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就给了学生一个台阶,理解起来也就容易了。再如:在口语交际这个环节,学生发挥不是太好。可以让学生联系到自己想一想:爸爸、妈妈上班去,下班回来的时候,自己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再来进行口语交际,结果也许会好一些。
我讲的是第二课时,其中一个环节,对课题提问。马老师认为不太合适,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细品起来感觉很有道理。我也得到了一个启示。我们通常会把学习生字放到第一课时,讲读课文放到第二课时。这样一来到讲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就减弱了许多,也就会有个别学生有在学习课文时往后翻看后面的课文的现象。其实,在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生字和认读字。那么对于一些生字较少、文从字顺的课文,就完全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先讲读课文再处理生字。
通过这一课,收获很多。今后,还要更加努力、深入地理解把握教材。在落实各个训练点的时候,还要更好地给学生搭好阶梯,要有层次。还要注重各教学环节之间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