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火把节篇一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5、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6、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盲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词词卡片。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具准备:火把节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⒈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⒉学生在文中画出。
⒊集体交流
⒋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⒈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图片或演示文稿)
⒉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⒊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⒋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
⒌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⒈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⒉指名说说这个拟说。
⒊小组内交流。
⒋集体交流。
⒌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⒍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板书:
准备:扎火把民族服饰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
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
火把节篇二
上个暑假,妈妈带我去云南石林旅游,正好赶上了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的火把节。
热情好客的彝族导游举着小红旗对我介绍道:“古时候有个魔王的堡垒久攻不下,于是改为羊群火攻,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退绑上火把,驱羊进攻,果然大获全胜。人们为了纪念这场战争,在每年的农历二十四日就要耍火把庆祝,因此就有了火把节。
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出现几颗星星。我看见年轻人们迫不及待地抱着一捆一捆的柴火,架在空地上,准备篝火。
晚会开始了,几个小女孩唱了一首民歌的开头,一唱完,全部的人都唱了起来:“咿咿娜给哟哟——哦都丽娜。”在场的彝族人民和我都穿着充满花纹的名族传统衣裳:一些壮汉和小伙子们普遍穿着颜色深沉的衣裙,宽大的衣袖上有着斜线和纹路;美丽的少女和妇女通常在头上围一块头巾,衣服的颜色艳丽,花纹是许多个月亮。男女老少们唱着欢快的民歌儿,一齐翩翩起舞,像纷飞的彩蝶。旁边的.游客,也随着他们的音乐手舞足蹈,我也不列外,跟着音乐的节奏跳了起来,“咿咿呀呀”地跟着他们唱起来。随着欢乐的歌声,大家都点燃了手中的火把,我也好不胆怯地将火把点燃了。在歌声中,一个粗壮的声音叫起来:“大家一起把火把聚拢在一起!”所有人都将火把举起来,这个火团极其刺眼,黑夜被照的如同白天,火光找的每个人的脸上笑嘻嘻的。
火把熄灭了,这片空地在一起沸腾器来——人们把手在火把上的灰烬涂抹,再涂抹在自己、好朋友、家人的脸上,意思是让他人健康平安。一阵涂抹后,我和妈妈都变成了“包青天”。整个空地都充满了笑声。
多么快活的节日啊!云南的民风民俗就是这么有趣。望着那一团团跳动的火苗,心里乐滋滋的!
“火把节”是彝族人的一个传统节日。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让我来讲讲吧!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奶奶是这样说的:古时有个魔王残酷迫害百姓,群众无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即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胜利,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由此形成了“火把节”。但姐姐是这样说的: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用火把焚烧了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代代相传。
“火把节”的节目特别有意思,男人们参加摔跤、斗牛、斗羊、斗鸡、赛马、爬杆等项目;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最美的要数选美了。你看那一个个美丽的彝族姑娘手里拿着黄伞,牵着美丽的镶包,还有一个个帅气十足的美男。
“火把节”那天家家杀牲以祭祖先,饮酒、吃坨坨肉。当夜幕降临时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唱歌、跳着美丽的达体舞,一直玩到天亮才结束。
吃过饭以后,差不多天黑了,火把节欢庆开始了,一位吹笛子的长者站在所有人的中间,这位长者可以算是村里比较有本事的人,因为吹笛子的手艺只传授给他的儿子没有儿子就传授给他信赖的人,在这位长者的旁边有一堆篝火,大家围成了一个圈在一起跳“踢脚舞”跳了好一会儿舞,人们拿起了火把在篝火上把火把点燃了,人们举者火把在田野上跑,我看见点点星光和点点火光,火把每到一个人身旁都要围着火把绕代表着吉祥、平安,大家都盼望秋天能有好收成,从他们的笑容中看见了他们秋收时的样子。
在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大小凉山,关于火把节由来的传说很多。
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英雄斗败天神恶魔,团结民众与邪恶和灾害抗争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晒,晚上有强光照耀,土地荒芜,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就在这个时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驯服了剩下的最后一个太阳和最后一个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
但是,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人间如此繁荣富足,心怀不满,于是年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后来支格阿龙的故乡出了个彝族英雄叫黑体拉巴,他力大无穷,智慧超人。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
早就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热阿比听说了两人的恋情,心里交织着愤恨和嫉妒。没过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热阿比便下凡挑战,想与黑体拉巴摔跤决斗。结果在摔跤决斗中,被彝族民间英雄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便放出铺天盖地的天虫(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
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找到了天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毕摩(祭司),毕摩翻看了天书,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蒿杆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天虫,保住了庄稼。看到这情景,体古孜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痛不欲生,在大毕摩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美丽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从此,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
火把节篇三
在彝家山寨里,等到农历六月二十四,到处都会响起“朵格啦,格啦朵格啦(来啊,来庆祝火把节)”的欢呼声。人们吃完花陀肉,喝完杆杆酒后,便用熊熊的火把庆祝火把节,欢呼声此起彼伏,人们举着火把如潮水般涌来,好像整个大地都是一片火海。
火把节的夜晚,一支支火把从各家各户飘出来,在庄稼地里游动。从远处看去,山上山下,尽是火把,无数的火把犹如天空中的星星,使人分不清哪是火把,哪是星星?一支支火把又从四面八方聚拢来,汇成一条条火龙。接着,人们把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个巨大的火堆。大家便围着火堆唱歌、跳舞、弹琴……粗犷的欢呼声,悦耳的`歌声,美妙的琴声,汇成了一首交响曲,在山谷中回荡,打破了夜的寂静。
第二天是火把节活动的高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场坝上。彝家姑娘穿着美丽的服装,打着五颜六色的花伞,把这里装扮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让人眼花缭乱。姑娘们个个花容月貌,婀娜多姿,似云彩,似花朵……她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儿,唱歌、跳舞。这里成了姑娘们的世界,成了歌的世界,成了舞的世界!
姑娘们跳完,男士们又开始了精彩的斗牛、赛马,最有趣的是斗牛。看,双方牵来的两头公牛,一头是3号,一头是6号。它们两眼瞪得红红的,甩尾扬蹄,要向对方冲去。
比赛哨声一响,双方同时将绳索放开,只见两头公牛迎面冲去,“砰”的一声,牛角纹在了一起……两头牛竭尽全力,想打败对方,可谁也没有被打败。于是两头公牛用尽全身力气,蹬开四蹄向前猛顶,在它们脚下,踏出了一个个深坑。它们的主人好像比它们还要紧张,一边大叫,一边跳来跳去,似乎在指挥着他们的勇士……周围的人被这情景逗得大笑。笑声、叫声搅在一起,回荡在空中,使整个山寨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大约斗了30分钟,3号公牛终于把6号公牛斗败了,人们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接着3号公牛又斗败了其他公牛,取得了“冠军”。人们把大红花戴在它头上,由主人牵着,缓缓地绕场一周,去接受大家的抚摸和赞扬。
斗牛刚结束,骑士们便牵着一匹匹骏马,到马道上去赛马,比赛哨声一响,骑士们跃上马背,箭一般地冲出去。每个骑士扬鞭催马,每匹骏马四蹄腾空,闪电般地疾驰,人们既紧张又兴奋地观看着。
啊!欢乐的火把节,你给彝家山寨增添了光彩,你给彝家人民带来一了欢乐。
火把节篇四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火把节》(板书:火把节)。下面我将从说课本、说教学目的、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历程、说板书计划六个方面来对本课举行分析。
《火把节》是s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单位的第四篇课文,该单位以“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主题睁开。
《火把节》是一篇以局面形貌为主的记叙文,课文形貌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局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源,显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克服恶权势,克服劫难的大胆刚强、不平不挠的品行。语言简炼、条理清楚、形貌生动、过细满盈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通过简介了解彝族和火把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通过速读课文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由于课文向我们展现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一盛典,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更感受到了彝族人勤劳勇敢、热情豪放、热爱生活、不屈不挠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场面的热烈,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我把速读课文第三部分,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作为本课的难点。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课堂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要有想学的欲望,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究,去解决问题。基于此,为了让学生融入课文,和作者走在同一条感情线上,教学中,我扮演游客,学生扮演导游或者主人,师生在“宾主”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融入读一读,讲一讲,评一评,看一看等特有的语文学习活动,师生的情与智会得以飞扬,实现精神生命的同构建。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概括法和点拨法。概括法是在学生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叙述对课文的初步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并用简单的文字加以概括、板书,并且使学生能够用已经概括的提纲知识,叙述讲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点拨法,主要用于学生在品读感悟课文或句子时使用,把学生没说到位、没表达到位的话加以引导,使孩子们的表达更完美。
我所要教学的是《火把节》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课的基本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品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1:大屏幕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通过简介了解彝族和火把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通过速读课文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向学生交待教学目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时有一定的方向,以免偏离主题。
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通过上节的预习课,你们一定收获不小吧!现在就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吧!(此处四名学生用双色笔板书,书写本课的生字词,并且注释音节,两名学生概括出课文脉络并板书,两名学生板书有关火把节的相关资料,其余学生自己读文,边读边检查板书的同学是否正确).此导语以学生对话展示学习成果为主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下来学生互批校正字词和文章脉络,了解火把节,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请三名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根据文章脉络,到板前向老师和学生做介绍。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用有针对性的语言相机点拨,例如:彝族的导游们,我又来了,你们欢迎我吗?你们为我准备了什么?可爱的导演们,有哪些活动可以让我参加或者让我欣赏?你最想介绍给我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当导演们介绍完毕,学生给导游以评价,或对导游所说加以补充。此处播放一段视频,舞蹈《七月火把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表达欲望。接下来,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火把节的准备和场面两部分内容。此处,主要以学生小组说为主,给学生充足时间,让他们把课文吃透,激发学生想表达的欲望。最后,学生汇报在小组内学到的知识或质疑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介绍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第三部分,小组讲一讲这个传说,教师指出: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在此应该做出引读并出示课件:所以,作者深情地说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生齐)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勇敢勤劳、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课文中的语言在小组互说、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内化,情理又在教师的激情引读中得到了升华,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或者感受。其他学生可以适时做补充,或者引发讨论,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1.写一个场面描写。
2.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的情感
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求全面而简明的将讲课内容通报给学生,清楚直观,便于学生明白和影象,理清文章脉络。
准备:扎火把民族衣饰琼浆好菜
局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
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舞蹈
来源:人们用火把清除“天虫”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奋大胆、不平不挠的象征)
以上,我从课本、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历程和板书计划六个方面临本课举行了分析,我的说课到此竣事,谢谢列位评委老师。
火把节篇五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寒露过后,金桂飘香,明月悄悄丰腴,秋风习习送爽。每当中秋临至,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蔓延,记忆中又浮现出儿时过火把节的情景。
我的家乡,位于颍上南部,淮河北岸。这里气候宜人,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民风淳朴。当地居民以农耕为主,除种植麦子、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外,早些年还惯于种麻。七月盛夏时,人们将收割的麻浸于沟塘中进行发酵,待麻衣与麻秸分离后,将麻衣从麻秸上脱下,再经晒干。洁白干脆的麻秸,一捆捆,一排排,斜靠在墙边屋角,静静的,等待一场火的欢喜盛宴。
一轮圆月才刚上梢头,性子急的孩子们已经按捺不住,一边竖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一边三口两口吞着月饼和零食,一颗雀跃的心早已飞出窗外。院子里,堂屋前,大人们已经把麻秸用绳子扎成火把。火把粗细不等,五六根是一把,十几、二十几根也是一把,皆随个人喜好。吃罢中秋团圆饭,家家户户无论老少,或扛、或举、或抱着火把,朝镇子主街的方向涌去。
火的温暖,褪去人们整个夏天辛勤劳作的疲惫;火的活力,升腾起人们对秋天收获丰收的希望;火的气息,藏着醉人的寻常百姓家的生活味道;火的存在,以它独有的姿态,给人以信心,把人们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夜深了,依依不舍的人们渐渐散去。整条街,进而整个镇子,都静了下来。空气中弥漫的桂花香,一阵一阵的,愈发浓郁。皎洁的月亮在孔雀蓝的夜空中,俯望这大地上的安宁与祥和,带着满足的微笑,缓缓躲进薄纱般的云里,也睡去了。
随着乡镇农业结构调整,麻从种植的舞台渐渐退出。火把节,这一沿袭了百年的传统,就这样从家乡的民俗文化中消失,成为我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在我人生的旅途中,每当遇到困惑和挫折,那一支支燃起的火把,就像一盏盏明灯,给予我温暖和勇气,照亮我的内心,指引我前行的方向。
火把节篇六
我的家乡位于滇中西部的彝族小镇。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镇上各村的村民都汇聚在一起,欢庆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关于火把节民间有很多传说,其中广为流传的是:远古的时候,天上和地上各有一个大力士,它们进行摔跤比赛,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战胜了,天上的大力士恼羞成怒,狼狈地逃到天神面前,搬弄人间是非,天神不分青红皂白,遣派大量害虫到人间糟蹋庄稼,危害人民,人们点燃火把到田间驱除害虫。最终害虫被消灭了,这天正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于是彝族人民将这天定为火把节,一直延续至今。
早晨,天刚亮镇上的广播便响起了悠扬的民歌。歌声在小镇上空回荡,穿过街道,穿过田野,一直飘到村里农户的家中,村民们换上节日的盛装,迎着轻盈的步伐,随着广播轻哼着动听的小曲,不约而同地赶往小镇。
镇上最早已搭好了舞台,几个巨大的氢气球,在天空中随风飘荡,各地前来观光的人们络绎不绝,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耍狮子和舞龙的队伍,敲锣打鼓,他们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自觉地让出一条道,每走一小段路,队伍就会停下来表演,威武的大狮子时而跳跃,时而匍匐,还不时抖动着身子,扑向观看的人群,把人们逗得哈哈大笑。舞龙的叔叔阿姨们手举长龙,跟随着龙珠,扭动着龙身、精神抖擞,好像在向人们炫耀自己的身姿优美和步伐矫健。舞台上各村村民们表演着自己精心排练好的节目,台下的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掌声。
夜幕降临,月亮爬上树梢,点火仪式开始了,人们围在舞台周围,听主持人讲述火把节的来历,鞭炮响起,高山顶上取来的火种点亮了木柴和搭成的大火把,顿时火柱冲天,宛如白昼,部分村民们依次走到大火把前,燃起自己手中的小火把,火把连成一片,好像燃烧的海洋,火把排成行,好象蜿蜒闪动的光带,一群群身强力壮的大哥哥,开始了跳火把表演,他们一个接一个跑上前去。纵身一跃,就敏捷地跳了过去,赢得一阵阵的欢呼声。漂亮的大姐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围着高大的火把,拍着手、唱着歌,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大娱乐。小孩子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像小鱼一样在人群中穿来跑去,打打闹闹,留下了一阵阵笑声。整个小镇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火把节!
火把节篇七
教学内容: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该民族乐器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
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乐器的音色。
(1)初听乐曲。随教师学唱主题a,要求能初步记住。
(2)复听主题a。
(3)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3、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
(1)简介塔克族及鹰笛、手鼓。
(2)初听乐曲。
(3)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边用“x.”的节奏型为这一主题伴奏。
(4)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持手鼓实践,部分学生模仿击手鼓的动作。
(5)教师奏主题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
(6)复听乐曲。
4、小结:
教学反思:学生能专心投入的欣赏音乐,学习用手鼓的为音乐伴奏。
火把节篇八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5、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6、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2课时
第1课时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盲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词词卡片。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
第2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火把节图片。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⒈、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⒉、学生在文中画出。
⒊、集体交流
⒋、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⒈、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图片或演示文稿)
⒉、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⒊、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⒋、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
⒌、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⒈、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⒉、指名说说这个拟说。
⒊、小组内交流。
⒋、集体交流。
⒌、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⒍、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