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在求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向雇主展示自己能力和适应性的有效方式。希望以下的范文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思路和启发,祝大家成功地完成自我介绍。
残奥会冠军王晓福的人生励志故事有哪些篇一
。为了让伤残运动员生活在无障碍环境中,北京奥组委对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处处体现了尊重,各个运动场馆都进行了改造,建起了无障碍设施,使运动员进出、就歺、如厕、访客等十分方便,就连为残奥运动员服务的商场柜台也适当地放低了,这些都体现了人性化服务。在场馆内,观众每次都热情地为残奥运动员加油,为他们的成绩而欢呼;在场馆外,许许多多的志愿者悉心地为残奥运动员服务,让他们仿佛置身于自己家中一般。而当我们从电视中看到,当有次比赛中由于给聋哑人设置的起跑发令器失灵、其中一位运动员未“听”到发令开跑声而仍站在原地而被裁判员发现时,裁判便果断地下令中止比赛,等置换发令器后再重新开始,这是体现了赛场上的公平竞争。
向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精神致敬!
残奥会冠军王晓福的人生励志故事有哪些篇二
残奥会上有许许多多的感人画面,这些画面让每一个看了的人都深受感触,我见过一位残疾姑娘,她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两只手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娅帕蒂卡,一个天生右下臂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维纳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届奥运会的首次高调“出镜”,她代表波兰队与中国香港队进行女团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虽然最终以微弱分差惜败。但比赛中,这位独臂女侠还是赢得了全场的尊敬和掌声。在波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从7岁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岁参加残奥会,15岁赢得2004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今年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虽然帕蒂卡最终没有取得本届奥运会女单的入场券,但她却得以代表波兰乒乓球女队参加女团比赛,同时也力求在残奥会上捍卫金牌。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蒂卡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也感动着世人。她是多么的坚强啊,仅仅一只手臂。它还能坚持打乒乓球,她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场上,残疾人运动员之间是对手,胜负就在彼此的竞争之间。但——他们在奉献高水平竞赛的同时,也在演绎着彼此关爱、相互欣赏。
场上,裁判员是铁面无私的“法官”,决定着比赛的走向。但——他们在严格执裁的同时,更用一颗关爱的心对待顽强拼搏的残疾人运动员们。
积极向上,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这正是残奥会的运动会员们所体现的运动精神!
残奥会冠军王晓福的人生励志故事有哪些篇三
肢残人(肢体残疾人),就是我们所说的盲人、聋哑人,以及手、脚处于基本功能丧失或完全瘫痪的人。这些人,在自理、阅读、行走等方面多多少少会有些困难,而这时,作为健全人的我们,就可以在闲暇无事时,帮身边的肢残人做扫地、洗地、洗碗等家务,或读书上的故事给他们听,或跟他们聊天,甚至还可以在公路上扶一个盲人或一个残疾人过马路,这些都是些举手之劳,做起来不会很难吧?我想应该不会。
残奥会全称“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残疾人运动员的比赛乐园。2008年北京残奥会有:射箭、田径、硬地滚球、自行车、马术、五人制足球、七人制足球、盲人门球、盲人柔道、举重、赛艇、帆船、射击、游泳、乒乓球、坐式排球、轮椅篮球、轮椅击剑、轮椅橄榄球、轮椅网球等20个大型项目,共设471枚金牌。我国著名残疾人运动员刘美丽、吴彦俭、谢兆星等人也将在残奥会上一显身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希望,在残奥会上,世界各国残疾人运动员都能够再创佳绩,一展风采!
我更希望,在这个社会日趋文明、科技日益发达的年代里,残疾人越来越少,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希望没有人被残疾的痛苦所折磨!
向全体残疾运动员们致敬!
残奥会冠军王晓福的人生励志故事有哪些篇四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收看男子4乘100自由泳34分决赛。当看到各个国家的运动员时,我疑惑不解,因为这些运动员们有的只有一只腿,有的只有一只手,还有的双目失明。这时我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些运动员们在水中该怎样游动呢?带着一个个疑问,我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比赛的开始。
“砰”随着一声枪响,比赛开始了。西班牙队开始一路领先,中国队队员在后面紧追不舍,只见中国队队员用脚拍打水面,单手抬起,入水、抬起、入水……不停地做着这一系列动作,并最大限度地排水增加速度。当第二棒选手出发时,中国队已占据领先的位置,可是突然半路杀出的两匹黑马——英国队和澳大利亚队却渐渐超过其他队伍,逼近中国队。果然,他们在第三棒和第四棒的时与中国队齐头并进,在最后50米冲刺中,所有人都希望中国队再来一次精彩的超越,但中国队却没有成功。最终,英国队获得金牌,澳大利亚队获得银牌,中国队获得铜牌。
在比赛中,我发现中国队队员一直展现出一种快乐的笑容。中国健儿正是有这样的乐观,敢于拼搏的运动精神,才使他们勇敢面对困难,迎战困难。这乐观正如一块烙铁,把前面的道路铺平,使人生之路变得畅通无阻。
残奥会冠军王晓福的人生励志故事有哪些篇五
9月14日,王晓福观看记分牌。当日,王晓福在北京2008年残奥会s8级男子5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26秒45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金牌。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残奥会冠军王晓福的人生励志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残奥归来,王晓福风尘仆仆,家里人觉得他长大了,北京残奥会终于让昔日那个懵懂少年成熟不少——在历经峰巅与谷底之后,这个20岁的传奇男孩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残奥厚礼”。
“回头想想,好像整个游泳队就我一个人经历了这么大的波折。”王晓福从容微笑着,似乎在谈论别人的事情。但当时的大起大落差一点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尤其第二次被判犯规之后,他把毛巾狠狠摔在地上。“你想啊,刚被判个犯规,就憋着口气想拿回来,不料又给判了……”
金牌和犯规之间的折返跑让他备受煎熬,但教练、父母、队友给了他莫大的鼓励。“我的性格中永远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你不是取消我成绩了吗,那好,我下一个项目非得证明给你看!我也要告诉所有关心我的人,我才不会那么快就趴下。”在中国代表团积极申诉后,两次判罚王晓福犯规的澳大利亚裁判终被取消资格,但结果已无法更改,这也让王晓福深深领略了复杂的人生况味,也头一次感受了体育竞技的酸甜苦辣。
“必须迅速调整过来,因为你后面还有比赛啊,绝对不能放弃!”这一次,王晓福开始思考比赛的输赢、胜负以及付出、失落之间的深刻哲理,思考奥林匹克精神的意义。“在雅典的时候哪儿知道什么奥林匹克啊,跳下泳池游就行了。拿冠军都拿得稀里糊涂。但今年不一样,我觉得只要摆正心态,积极参与,全力付出,就不会有遗憾。我想,这大概就是奥运精神。”
参加9项角逐、赛前被称为“中国的菲尔普斯”的他没能抵达菲尔普斯的高度,但他笑了,“我就是我,为什么要做菲尔普斯?我觉得我这届残奥会收获的东西不比他少。”2金2银2铜、两破纪录、两次犯规,这样的奥运成绩单让他满意吗?“还行。这还不够丰富啊?”他又笑了,“我认为失败带给我的触动远比金牌更大。我收获了成熟、稳定的心态。”
“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这个热衷“德国战车”、“愤怒机器”、“金属”等摇滚乐的年轻人也能从《爱的代价》这样的“平淡老歌”中深刻领会成长的意义和爱的代价了。“我热爱泳池,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挫折,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是你必须付出的爱的代价。下一届?当然要参加。我还会继续证明自己!”
回到云南新平县老家的王晓福每天都陪在父母身边,他已经半年多没有回家了,比赛期间妈妈做了手术,她担心影响他比赛没敢告诉他,王晓福为此还很生气,他说:“现在好了,金牌是我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残奥会冠军王晓福的人生励志故事有哪些篇六
对于湘西少年田荣来说,如果没有游泳,他可能现在还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生活。在夺取雅典残奥冠军后,田荣感叹,“我要一直游下去,直到游不动的那一天。”
意外导致童年伤残
1987年,田荣出生在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城郊一个农民家里。6岁那年的一个夜晚,一家人在屋子里看电视,调皮的小田荣像往常一样在门里门外跑来跑去,可能家人已经习惯了他的调皮,也就没怎么去管他。由于地面不平,田荣一下子绊倒在地,正好倒在漏电的变压器上,一瞬间,他失去了自己的左手和右脚。
命运偏偏要和这个已经承受了痛苦的家庭过不去,在田荣11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不幸去世。妈妈、田荣和同样年幼的'哥哥,年老的奶奶四人开始相依为命。
抓鱼抓出来的天才
自从家里出了变故后,田荣的性格变得沉默起来,哥哥见在家里呆得无聊,就带他到河里去抓鱼,没想到,这一抓竟然成就了日后的奥运冠军。
虽然手脚不便,但田荣在游泳方面的天才还是很快就显现出来。,田荣12岁那年,永顺县体委的李老师路过河边,发现了当时正在河里翻上翻下的田荣,李老师跑到旁边问:“,你愿意不愿意搞比赛?”就这样田荣糊里糊涂地跟着李老师开始了正式训练,当年到湘潭参加了一次省内的比赛,马上就拿了个第一。
除了游泳不知干嘛
当记者问田荣平时都喜欢干些什么的时候,田荣的回答让记者吃惊,“不知道,我平时就是训练,之外就是和朋友们聊聊天,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了”。
童年的磨砺让田荣早就明白了生活的艰辛,“如果我不当运动员的话,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拼命地训练,用成绩来回报妈妈和教练对我的支持”。
对于自己退役后的生活,田荣表示还没有想过,“我还没想到那么远,反正现在就是训练,争取在北京奥运会上再去争夺一块奖牌。”
残奥会冠军王晓福的人生励志故事有哪些篇七
一场车祸让6岁的他失去双臂
许庆今年24岁,平顶山市人,s6级游泳运动员。许庆6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失去了双臂。
19,母亲带着许庆来到一家生产假肢的工厂购买假肢。这家工厂的负责人恰巧也是一名残疾人,还获得过残疾人乒乓球世界冠军。她问许庆喜欢什么,许庆说他特别喜欢洗澡、玩水。那位厂长便建议许庆的母亲让他从事游泳运动,用这种方式让许庆重新找回自己。
回到平顶山后,母亲带着许庆去了游泳馆。当时平顶山市残联正在选拔、培养残疾人运动员,准备参加省残运会。从此,许庆便跟着启蒙教练马云鹏,开始了他的游泳运动生涯。
苦练游泳无臂少年逐渐成长
对于一个失去双臂的孩子而言,学习游泳要付出许多艰辛。健全人游泳时,用两臂划水换气呼吸,而许庆只能靠腰部的力量,游起来会比一般人慢,而且经常呛水,教练为他准备了浮背,绑在腰上,慢慢适应泳池。
许庆不分白天黑夜地练习,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游泳池中。在教练的系统指导和帮助下,许庆的进步非常明显。刚开始练习游泳不足两个月,他就参加了河南省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并收获了一枚金牌、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
此后,许庆开始在国内的残疾人游泳比赛中崭露头角。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他一举获得肢残s6级200米个人混合泳比赛的金牌和50米蝶泳银牌。当时许庆对母亲说:“你看,我仍然可以非常棒!”
入选“国家队”成为金牌“飞鱼”
20,许庆被选入国家游泳队。几个月后,参加了年的雅典残奥会,成为中国年龄最小的运动员,那年,他获得了一个第九名,不过这次出征,激发了许庆的奥运梦想,他给自己定下了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的目标。
在马来西亚举行的远南运动会上,许庆斩获三枚金牌和两枚银牌;在世界残疾人游泳公开赛上,许庆获得一金一银一铜;在北京残奥会上,许庆再次证明了自己,获得了3枚金牌和一枚铜牌;在的伦敦残奥会上,许庆又获得了4枚金牌,并打破4项世界纪录。
游了十几年的泳,许庆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当自己面对困难时,再也不害怕了,游泳让他收获了自信,也收获了对人生的追求和希冀。
《老人与海》:“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击败!”
伦敦残奥会结束后,他又回到学校,继续他的学业,与此同时,他也停止了正规训练。这一停,就长达三年。去年成都全国残运会结束后,国家残疾人游泳队李孟钟又将许庆召回了队中。“当时,我们一见面,我心里就‘咯噔’一声,他怎么会胖成这样啊?这还怎么练啊?”李孟钟今年曾对记者说。
后来,许庆在李孟钟教练的指导下开始了恢复训练,每天的训练结束后,他还要给自己加量,单独跑步1个小时。一个月后,他的体重就下降了5公斤,训练也开始步入正轨。经过10个月的努力,李孟钟和许庆终于看到了那段时间的效果,体重降了,力量长了,但成绩离他的最佳状态却还有很大距离。不过,许庆并不悲观,他始终一点一点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着,经过一个冬天的训练,教练终于对他说:“你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的85%,接近了伦敦残奥会时期,再加把劲,就可以去里约了!”
9月9日,许庆先是参加了男子s6级50米蝶泳,接着又参加了混合4×50米自由泳接力,不仅都获得了金牌,而且都打破了世界纪录。赛后,他说:“我今天感觉棒极了。”虽然看上去很淡定,但从他略微颤抖的声音还是能感受到他此刻激动的心情。“接力最后一棒我游出了自由泳的最好成绩,照这样明天也能破纪录了!”10日,在s6级50米自由泳比赛中他虽然未能打破世界纪录,但却收获了自己残奥会上的第十枚金牌。接下来,他还要参加男子sm6级200米个人混合泳比赛,四年前在伦敦,他就列该项目第一,此次,他将力争蝉联冠军。
在此前的采访中,对于自己练习了十几年的游泳,许庆表示最大的收获就是,当自己面对困难时,再也不用害怕了。“练习游泳这么多年,什么困难都克服了,什么场面也都经历了。”他笑着说,“我不再害怕了,它让我收获了自信。”
不过,许庆在生活中也有自己的烦恼,他曾告诉记者:“像我们这种肢体残疾的人,第一次裸露肢体的时候是有非常大的压力的,你可以想象我身穿泳裤出现在泳池边的样子。内心是非常怕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去看的。”
已经能够用双脚熟练操作电脑的许庆在自己的qq个人说明中用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名言激励自己:“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击败!”在24年的人生之中,许庆不仅将其作为一句名言,而且用行动来践行着这句名言。
残奥会冠军王晓福的人生励志故事有哪些篇八
这是里约残奥会闽将首金,也为三明市摘得了史上首枚残奥会奖牌。在女子s7级100米仰泳预赛中,柯丽婷排名第一并打破了残奥会纪录。
这些天,柯丽婷父亲柯国仙、母亲傅新美和其他家人牵挂着的心,也终于放松了。柯国仙激动地说:“泳池里手臂抬得最高的那个,就是我的女儿。”
天赋异禀成绩斐然
柯丽婷,出生于1995年12月,是尤溪县城关镇水东村人。在柯丽婷出生7个多月时,因一次高烧不慎致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残疾。
4月,中国残疾人游泳队到福建各地挑选残疾人游泳运动员,柯丽婷被选中。据柯丽婷母亲傅新美回忆,当时到三明参加选拔时,柯丽婷原本想进射击队。在此之前,柯丽婷从未学过游泳。在参加选拔的人群中,柯丽婷早就被著名残疾人游泳教练张鸿鸪相中,认为小柯的身形及其他条件都非常适合游泳。
后来,在选拔过程中,用尺子量小柯的手臂长度和身高,发现小柯的臂展比身高长了10多厘米,而且其他各项测试也都表明小柯天赋极佳,是个学习游泳的好苗子。才14岁的小柯,还想着参加射击队。张鸿鸪教练等一直做工作,努力说服柯丽婷,并告诉她“选择这条路绝对不会错”。
“我们让她自己做决定。”傅新美说,当时女儿在校学习成绩还不错,作为父母不敢鼓励女儿选择游泳,因为怕女儿游泳和学习都没搞好,耽误了孩子。后来女儿说,大学生就业都不容易,何况自己这个样子,就业更难,所以还是决定加入国家队。
被国家队选中以来,柯丽婷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中,获得女子s6级50米自由泳金牌、女子s6级100米和s6级400米自由泳银牌、女子sm6级200米个人混合泳铜牌,取得一金两银一铜,并以38秒41的好成绩打破了女子s6级50米自由泳的全国纪录;年伦敦残奥会,刚满16岁的柯丽婷,克服了参加等级从原来的s6级被评定为s7级的不利因素,获得4100自由泳接力第五名、女子s7级100米自由泳第六名;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女子s7级100米仰泳金牌,并破该项目全国纪录,获得女子sm7级200米混合泳金牌、s7级100米自由泳和s7级50米自由泳银牌,获得两金两银……成绩斐然。
本次到里约,是柯丽婷第二次征战残奥会,除了女子s7级100米仰泳以外,她还将分别参加女子s7级50米自由泳、sm7级200米混合泳和s7级100米自由泳3个项目的`角逐,令人期待。
挥洒汗水曲折前行
在傅新美的手机上,记者看到了柯丽婷在里约的照片:头发染了颜色,手上涂了红色指甲油,大方漂亮。但训练起来,小柯却很刻苦,其间也经历了曲折。
傅新美说,女儿性格有些大大咧咧的,独立能力非常强,也很懂事。这么多年来,女儿为了训练,过年没回家是常事,目前回家次数也屈指可数,一般只有大赛结束时才能放假回家休息一小段。女儿的训练非常辛苦,有时为了锻炼手臂力量,练得连筷子都拿不稳。有一回,晚上7点左右,她给女儿打电话,女儿说因为游泳速度没进步,正被教练罚练3000米,教练也陪着她还没吃晚饭。
有时,因为教练要求太严格,柯丽婷也会同教练闹点情绪。家人会配合教练,通过电话帮助女儿稳定情绪。刚到云南集训时,因为年龄太小想家等因素,虽然成绩提高很快,但小柯也曾状态不佳。后来在教练的允许下,柯丽婷父母和弟弟专门到云南看她。家人陪伴了3天后,柯丽婷就重新投入到训练中。
最难的是,参加伦敦奥运会前,柯丽婷的参赛等级,从原来参加比赛的s6级被评定为s7级。傅新美回忆当时女儿心情很不好,因为需要加重训练强度,甚至一度觉得太累想放弃游泳。在教练们等努力下,女儿扭转了思想,开始慢慢加大训练强度。20,柯丽婷参加了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比赛,还拿到2枚游泳金牌。
母亲傅新美表示,女儿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年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女儿的教练团队等。年,柯丽婷参加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当拿到第一个金牌时,她在电话里告诉父母,自己拿到第一准备上领奖台时,傅新美和柯国仙都不敢相信。傅新美马上打电话找小柯的教练杨文彪核实,发现杨教练激动得哭了,因为小柯是他教的第一个出成绩的队员。目前带小柯时间最长的正是杨教练,大约有7年左右。
现在,柯国仙和傅新美与女儿联系大多用微信。但最近,为了不影响女儿比赛,减少了与女儿联系。最近一次通电话,还是9月1日下午4点多,女儿到达里约后打来的。赛前,傅新美就觉得,这次小柯总体状态比较好,在北京倒时差调整了一个星期,又坐专机到里约。
拿到金牌后,记者通过微信,第一时间采访了柯丽婷。柯丽婷说:“决赛时就想着按自己的节奏游,然后闷着游,被眷顾了。接下来的项目,还没想怎么比,希望能进决赛就好。”我们衷心预祝她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