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个人简历的过程可以让我们回顾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提出意见建议的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表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篇一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脚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诗人对泰山进行过歌咏,你能说出一首这样的诗吗?好,一起朗诵杜甫的《望岳》吧。
学生:齐诵《望岳》。
教师: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岁的好朋友,叫岑参,他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板书:课题、作者)。
二、读诗
教师:学诗首先要读诗,大家以前是如何读诗的呢?
今天我们丰富一下读诗的方式,可以个人读、合作读;可以诵读、演读、唱读。当然大家还可以创设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大家开始准备吧。
学生:自由读诗,小组交流,准备展示。
教师:我们请同学到台前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各种形式的“读”。
三、品诗
1、简说诗中之“奇”
教师:边塞诗的特色之一是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岑参作为唐代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幻灯)。他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笔端。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请大家再读诗歌,说一说你从诗句中发现了怎样的“奇”。
学生:默读,说发现的“奇”。
预设:
胡天八月即飞雪——胡天奇冷,飘雪奇早。
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其繁,雪花奇美。
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奇阔,结冰奇厚。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胡天奇冷,将士奇苦。
愁云惨淡万里凝——愁云奇多,彤云奇密。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风威奇大,雪天奇冷。
去时雪满天山路——路雪奇厚,担忧奇多。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路奇迂,情义奇深。
(提示:如果学生说得不够全面,教师可以抓住其中的“奇”进行引导。如“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天气奇冷,诗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一点呢?请快速找出来。”)
2、描述诗中画面
教师:读着诗歌,诗中奇异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请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画面,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选一句或者两句都可以。写完与小组交流,修改完善,然后选代表在全班展示,看哪个组描述得最精彩。先看一个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茫茫的边塞,强劲的北风呼啸而来,飞沙走石,白草被拦腰折断,在狂风吹卷之下,不停地打着滚儿。正是八月中秋时节,鹅毛般的雪片却已经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落在山峦上,落在树梢上,落在大漠中……整个边塞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色之中。
学生:个人描述画面,小组交流。
学生:集体展示。
教师:穿插有关资料引导讲解。
(1)引导深解名句
教师:岑参最喜欢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写到梨花,请看屏幕,一起朗读一遍。
屏幕展示诗句:“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梨花千树雪,柳叶万条烟。”
学生:读以上诗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篇二
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
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录音、课件
(第1—8句) 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
(风雪送友图) (第15—16句) 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 寓情于景 浪漫色彩
(第17—18句) 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
(一)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 指名学生朗读
2、 正字音:裘 衾 薄 着 瀚 阑 饮 羌 掣
3、 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 教师范读
5、 学生齐读
(二)二读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诗中抒情发展的线索,沟通学生、读物和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1、 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 学生默读,理思路
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
前四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雪前肃杀可怕的景象,后写雪后美景;
第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第9、10两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
这一层,作者开篇从大处落笔,总写塞外狂风飞雪;又从小处着眼,细写寒冷难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离别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
第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第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3、 学生默读,找线索。
我们过去读过的许多文章,往往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请同学们举例
说明:《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安排情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感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的线索。
本诗也有一条线索。
讨论〖明确〗: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
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
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
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
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
4、 小结:
全诗以雪为抒情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
诗的开头从“飞雪”入手,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戍边将士苦寒的情景,接着,诗人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西北边塞一幅愁云惨淡的风雪送客图。诗人寓情于景,含蓄地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篇三
1、三首诗课堂熟读课下能诵;
2、赏析诗中精彩句子,至少三处;
3、理解每首诗中作者抒发的情感。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的前提下,在初二下学期进行主题式学习的尝试。
帮助学生在学习时培养根据主题思想归类学习的习惯,期待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赏析诗中精彩句子,至少三处;
难点:理解每首诗中作者抒发的情感。
1.猜一猜我们要学习哪三首诗呢?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八年级下册诗歌目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饮酒》《行路难》(其一)《己亥杂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赠从弟》(其二)
《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终南别业》《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登飞来峰》《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2.诗中哪些语句可以照应题目,验证你的猜测,用“__”画出来。
1.理解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她”的意思。
2.注意诗中加点的词语,也许“她”能帮助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篇四
一,多媒体展示边塞诗句: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根据你的理解,齐读以上诗句
学生齐读诗句
师:凄凉、壮观、英雄气概,这就是边塞诗的特点,岑参——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陆游评其“自太白、子美之后独一人”,那么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就是他富有代表性的一首边塞诗歌,这首诗歌是通过白雪景象抒发送别情感的。
二,听录音朗诵,听准字音、节奏、情感
听准字音:风掣,百草折,冷难着,锦裘薄,即飞雪,阑干
师:把这些字的读音带入诗中,朗读全诗(三分钟后)展示自由读的`效果,男生读诗的前半节,女生读诗的后半节(此环节可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
三,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诗的内容,合作交流找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a:愁云惨淡万里凝
生b:瀚海阑干百丈冰
四,结合具体诗句品味岑参笔下“雪”的与众不同,可从修辞、炼字、内容、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师:要学会写旁批、旁注,随时记录自己的思想火花)
生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比喻手法,将雪写得非常美
生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雪之冷……
生: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心情是伤心、怀念、依依不舍……
师;带着情感速记你最喜欢的几句诗
学生展示
师:总结岑参诗歌奇丽壮观的诗风,课下欣赏岑参其他作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篇五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歌。
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挚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
3、教学时数:1课时。
4、教具: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
一、导入
1、早就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了不起,博学强记,能背不少的古诗词,上课前老师组织同学们做个小游戏,一分钟古诗词句子背诵,看谁记得多,背的多。
请每组老师右手边的同学背,左手边的同学数。请准备好,开始!(计时)
统计背诵的数量。请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我们班上的背诵小明星。(老师送你一个小礼物,热烈的掌声)
2、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这些诗歌语言精练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诗的节奏和音乐美之中,给人一种陶醉,一种享受。我们今天在一起欣赏《诗词五首》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节课要求同学们理解,背诵这首诗,同学们有信心吗?声音大一点,自信心强一些!
(板书)岑参
3、解题。
(1)请了解岑参的同学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读过边塞诗的同学们介绍一下唐代边塞诗。
(投影作者简介及边塞诗)
二、课文研读
(1)诗中的“歌”表明此诗体裁为在诗中的“歌”、“行”、“体”
(2)此诗为诗人在新轮台幕府的送友人所写。
(一)一读:掌握节奏,领略音乐美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1)学生自由朗读。
(2)正字音,抽学生(投影)。
(3)明节奏(投影)。
(4)学生试读(左手边同学读给右手边同学听)。
(5)教师范读(配乐)。
(6)处理内容疑难。
(二)二读再现形象,把握感情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抒情发展线索,理解感情。
1、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想象和联想,使脑海中出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1)学生读,抽学生谈画面。
(2)学生读投影展示画面。
(3)学生默读,理思路,找线索。
2、提示:全诗写什么景,叙什么时,可分几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
a、送别前:八月飞雪送寒图,情奇激奋。
b、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哀怨低沉。
c、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孤寂凄凉。
d、送别后:别后雪池思乡图,惆怅。
(4)思考全诗表达的感情
诗人以夸张的笔法,气势磅礴地写出边塞的景色,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三)三读:紧扣词语,体味意境,探索特色
(1)学生谈自己喜欢的句子,说理由。
(2)教师出示赏析“忽……”投影。
(3)学生举例赏析。
三、背诵
举送别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四、教师小结: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多多采撷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佳词丽名,能够出口成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篇六
1、三首诗课堂熟读课下能诵;
2、赏析诗中精彩句子,至少三处;
3、理解每首诗中作者抒发的情感。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的前提下,在初二下学期进行主题式学习的尝试。
帮助学生在学习时培养根据主题思想归类学习的习惯,期待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赏析诗中精彩句子,至少三处;
难点:理解每首诗中作者抒发的情感。
1、猜一猜我们要学习哪三首诗呢?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八年级下册诗歌目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饮酒》《行路难》(其一)《己亥杂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赠从弟》(其二)
《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终南别业》《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登飞来峰》《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2、诗中哪些语句可以照应题目,验证你的猜测,用“”画出来。
活动2【活动】二、试试我们可以这样做!
你喜欢诗中的那一句/联,说说你喜欢“她”的理由。
思路提示:
1、理解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她”的意思。
2、注意诗中加点的词语,也许“她”能帮助你
活动3【活动】三、讨论一下,让诗人的形象鲜活起来!
你觉得诗中抒发的情感够“真挚”吗?说说你的看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篇七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象像,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瑞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动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被人传颂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篇八
2、这首诗 与 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 之情。
3、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
4、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 。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7、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