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习心得中,我可以全面回顾整个实习过程的收获与成就,也可以反思自己在实习中的不足与改进之处。希望下面这些工作心得范文可以对你的写作起到启发和指导的作用,祝你写出一篇精彩的工作心得。
时代楷模王红旭心得体会篇一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指出:“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不论一个人离开学校有多久,老师的人格魅力都会永远铭刻在自己的心中,老师的人格力量都会成为激励我们追逐人生梦想的强大动力。
师者为师亦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对老师不仅会听其言,更会观其行。好老师首先应该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人生标杆,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明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蜡烛。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奉献。好老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人生事业奋斗的志向,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古人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在信息时代做个好老师,犹如所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潭水”。有了这“一潭水”,教育学生才不会捉襟见肘,才能游刃有余。
时代楷模王红旭心得体会篇二
有人不解,王红旭为何能那么义无反顾地冲出来、跳入江中。好友曾晶动情地说:“你们不了解他,他是那种在操场上听到学生叫唤都会立即冲过去的老师,更何况是看到在江水中挣扎的孩子呢?这也许就是一个老师的本能吧。”
他的父亲母亲接过接力棒,继续扎根山村教书育人。自打王红旭记事起,家里就经常有很多哥哥姐姐。那时候,小小的他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妈妈爱她的这些学生,胜过爱自己这个儿子。
直到2004年,王红旭参加完高考,郑重地选择了重庆师范大学,跟长辈们一样选择了将教师这一职业作为自己终生事业时,他才终于理解了爷爷奶奶经常对爸爸妈妈说的那三句话:“教良心书,不误人子弟。教清廉书,不歪门邪道。教公平书,不厚此薄彼。”
2009年大学毕业后,王红旭终于成为了跟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一样的人。孩子们也特别喜欢这个亲切、有爱,一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的体育老师,更喜欢亲切地喊他一声“旭哥”。
余颖老师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王红旭刚来学校当体育老师时,经常买满满两大袋子零食。说是给孩子们的奖励。“那时他才刚上班不久,月工资就那么点,我就突然觉得,这个小伙子一定是一个好老师。”
王红旭确实是一名好老师。今年已经上高三的谢林巧,曾在重庆市第五届运动会获得100米和200米短跑的冠军。
2011年,育才小学的运动会上,王红旭在一群学生中间发现了谢林巧的短跑天赋。为了能让她坚持田径训练,他一次次跟巧儿妈妈沟通:“让孩子再试一试。如果没成绩,再放弃也不晚!”
王红旭对于谢林巧视如己出般的关照和理解,打动了她的妈妈。谢林巧可以一直和田径队的同学,听着旭哥“各就各位”的哨声,站在了白色起跑线上。
冉羽佳参加区运动会时,因为太紧张比赛没有取得名次,但是在她跑过终点的那刻,王红旭第一个冲过去,兴奋地把她高高举起来。那一刻,他一点也不像一个体育老师,真的像爸爸一样,发自内心地去鼓励自己的孩子!
在王红旭任教的十二年里,他对待田径队里的每一个同学,都像操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他们的一切。孩子们都说:他就像朋友一样关心我们,心里藏着的小委屈、小秘密,不跟父母说,但会跟他讲。
时代楷模王红旭心得体会篇三
那些鲜活而质朴的重庆面孔
从岸边延伸至江心的这条震撼“人链”,被现场市民用手机拍摄了下来。这些震撼而珍贵的影像,6月1日当晚就引爆了重庆人的朋友圈等社交媒体。
许多人被这段略显模糊但却真实无比的视频所打动,救命“人链”这一称呼传播开来。
大家在感动于这条完全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冒着生命危险搭建的“人链”壮举时,也纷纷在相互询问,谁认识当天组成“人链”的那些普通市民。
“救命‘人链’中的无名英雄们,你们究竟在哪里?”重庆日报报道此事后,联合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发起寻找救命“人链”中无名英雄的行动。
根据热心读者提供的线索,6月5日中午,重庆日报记者在“人链”搭建的江边,找到了杨晓莉,她们一家人正在江边祭拜牺牲的王红旭。
然而,面对记者的镜头,杨晓莉戴上了口罩,不愿意接受采访。再三做工作后,她也只是轻轻摇头说:“千万不要叫我英雄,那天冲进江水里的,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救人,那就是一种本能,没有其他任何想法。”杨晓莉望望滔滔江水,又低头摸了摸身边儿子的头说:“我是一个妈妈,江里那是两个娃儿啊……”
6月6日,记者又找到了当时处于“人链”前端的马波。
令人惊讶的是,他开口第一句话与杨晓莉如出一辙:“我绝对不是什么英雄!”
顿了顿,这个在人链最前端一度差点掉进江中的小伙子幽幽地说:“牺牲的王老师才是英雄,是他不管不顾地一跳感染了我。我是亲眼见到他在我左手边跳下去的啊……”
在流传的“人链”视频中,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女子可能因为衣服颜色格外引人注目,记者同样找到了这位名叫李姗姗的女子。
“我是英雄?不不不,我不过是‘人链’倒数第二环,哪里是什么英雄哦!”李姗姗回忆最多的细节,是排在她身前和身后的那些素不相识的“人链”组成者。
“我前面是一个女人,后面是一个男人,我们手牵手,感觉前面拉扯力量特别大!前面的人才是英雄噻!”李姗姗异常认真地说。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所有被找到的“人链”中那些素不相识的下水救人者,没有人认同自己“英雄”的身份,哪怕网上网下万千市民早已视他们为“平民英雄”。
他们互相努力拼凑的回忆,都是诸如“排在我前面的那个男人力气大”、“我后面那个女娃个子不高”之类的片段,至于他们自己究竟做了哪些贡献,却几乎都想不起来,反而需要旁边的人进行叙述。
“我们都不是英雄!”这些当天的救命“人链”组成者,似乎都只有这一句话高度一致。
时代楷模王红旭心得体会篇四
榜样示范引发市民自发组成“救命人链”
再度回望王红旭生命中最后那个下午,是一种悲痛,但这悲痛中自有澎湃力量。
6月1日儿童节,大渡口区万发码头附近,下午5时40分左右。
当“救我娃儿啊!”的尖叫响起时,王红旭还抱着3岁的儿子团团,距事发地一百多米。
当他放下儿子团团向江边高速冲刺时,衣未解、鞋未脱。
“旭哥拔脚就冲,我一看江心里有孩子扑腾,也就是本能地跟上吧。”王红旭的好友许林盛回忆。
成年人的世界,远离危险才是本能。可百米外,是入汛一月、长达14天降雨后暴涨的长江。生于斯长于斯的重庆人最清楚汛期长江激流的凶险。
但许林盛跟随王红旭的脚步,开始了冲刺。
同样跟随王红旭急促脚步的还有张广荣,一个45岁的中年男人。
三人就这样形成了那片慌乱江滩上最醒目的“救人小箭头”,目标是江中落水的幼童。
突然出现的“救人小箭头”,给江滩边慌乱的人群带来了勇气和镇定。包括陈璐希、张亚、马波等数十名市民,向事发江边围拢,组成了一个“救人大箭头”。
“救人小箭头”作为前锋迅速跳江救人,“救人大箭头”则手挽手结成延伸江心数十米的“救命人链”。
这一切,均起始于王红旭生命中最后那段百米冲刺。
儿童节的那片江滩,因为两个落水孩子,数十名陌生的重庆市民结成了一道牢不可破的“救命人链”;跳入江中连救两人最后不幸牺牲的王红旭,就是串起那条“救命人链”最前端的人。
时代楷模王红旭心得体会篇五
在大渡口区育才小学,记者看到了王红旭老师在10月25日写下的入党申请书,上面写道:作为一名教师,我渴望成为党的大家庭中的一员,愿为各族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
的确,这位可敬的人民教师用一颗善良的心,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郑重承诺……
王红旭性格活泼,喜欢唱歌、踢足球。在同事眼里,他还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陈静是王红旭老师的徒弟,目前在大渡口区育才幼儿园工作。她告诉记者:“有一次,幼儿园工作忙碌,我还肩负其他工作,又面临园长评职的重要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当王红旭老师得知情况后,笑着对陈静说:“没事儿,我来帮助你。莫担心,小事情。”听着这些话,陈静内心的大石头才落下了。
“育才小学有200多名教师,每次评职都如同一件大工程,王红旭老师会非常忙碌。但即便如此,他也会抽出时间来帮助我。”陈静哽咽着说,王红旭老师走了,他们好伤心,好不舍。
教育是一门科学,好的教育则是一门艺术。好老师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有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努力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知、情、意的统一,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坚持知与行的统一,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努力使自己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知识引导人生,学习成就未来”。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个人,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落后于时代。在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的当今时代,做一个好老师,更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按照提出的始终“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的要求,以锲而不舍的学习研究,以源源不断的进取创新,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清泉。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心中有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像要求的那样,“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用爱打开学生的知识之门,用爱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爱是责任和付出。爱学生,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爱是尊重、理解和宽容。爱学生,“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让所有学生都健康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时代楷模王红旭心得体会篇六
16日晚上9点,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栏目,讲述了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王红旭老师“用生命托举生命”的伟大故事。作为王红旭的母校,重庆师范大学组织了40多位师生进行了收看,对于王红旭老师的伟大壮举,学子们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不少同学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立誓今后一定要向王红旭学长学习,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当王红旭老师毅然选择冲进激流,只是想着“我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出事”。他或许也没有想到,这次跳江救人会带走他的生命,“我们总说奉献,说舍己为人,说将生命置之度外,这些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如今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教师队伍里,这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一种下意识的选择,一种师者的信念。”
作为一名师范生,一名准教师,往后在生活中,弘扬的是王红旭老师的奉献精神,但更多的是传递一位师者对孩子的“爱”。这种爱,是全心全意的,竭尽所能的,让孩子们茁壮成长,让孩子们全面发展,甚至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孩子的平安。
时代楷模王红旭心得体会篇七
这天是儿童节,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万发码头沙滩上玩沙戏水,下午快6点时,一声惊慌的呼救声打破了这份欢乐。
当时,王红旭和妻子正带着3岁的儿子在沙滩玩耍,听到有人呼救“孩子落水”,还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他就已经冲出了人群,冲向岸边,一头扎入了波涛汹涌的江水中。
王红旭奋不顾身的一跃唤醒了岸上所有的人。很快,一条救命“人链”迅速结成,在这条“人链”的尽头,只露出头的模糊身影,就是王红旭。
然而,孩子落水的位置水况极为凶险,顶着江心的乱流,王红旭逐渐靠近落水的女孩,不到一分钟,落水的女孩被成功救回到岸边。
这时候,岸上的人着急地喊:“水里还有一个男孩!”王红旭不顾自己已经筋疲力尽,再一次进入了激流之中。
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把孩子推了过去!这一推,男孩得救了,筋疲力竭的王红旭却因为受到江水反卷力作用,一下子被激流卷入江中。
回忆起生死一瞬,当时离王红旭最近的救人英雄许林盛噙着泪水说:“最后一刻,如果王红旭不托举男孩,大家一定可以抓住他,但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素不相识的孩子。”
“爸爸、爸爸……”3岁的儿子站在江边呼唤着王红旭。十三人手挽着手的“救命人链”一直坚持站在江水中。
政府动员了最大力量搜救英雄王红旭。搜救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下午4点,然而,重庆市民在焦急中等来的,却是王红旭已经牺牲的噩耗。
只有35岁的王红旭就这样离开了,三岁的儿子再也唤不回爸爸,他办公桌上的那块秒表,再等不来主人,还有学生们体能测试的成绩单上,也再不会出现王红旭的签字。
时代楷模王红旭心得体会篇八
教育部追授王红旭“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及哈尔滨市教育关于深入开展向王红旭同志学习的通知,详细讲述了王红旭舍已救人的事迹。
王红旭同志,男,汉族,1986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2009年8月参加工作,生前系大渡口区育才小学体育教师,入党积极分子,一级教师。
2021年6月1日下午,在长江大渡口万发码头段,两名儿童溺水被冲入江水中。正在江边游玩的王红旭同志,放下自己三岁的孩子,与其他市民义无反顾跳进江中奋力施救。第一个跳入水中的王红旭同志先救起一名女孩,传递给江边的接应市民,再次转身游向已被江水冲远的另一名男孩,救起男孩回游中,耗尽全力将小孩推向接应人员。最终,两名小孩在其他市民帮助下成功上岸,王红旭同志因体力严重透支,被卷入江中漩涡,他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35岁。连日来,王红旭同志的英雄义举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他舍己救人的事迹被广大干部群众广为传颂,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告别悼念活动中,数千名群众自发前往送别、悼念。6月11日,教育部追授王红旭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王红旭同志在生死关头,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有”好老师的模范代表,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先进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榜样。他用自己的英雄行动传承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优良传统,诠释了人民教师“大爱无疆”的高尚品格。
马书记号召全体教师向王红旭同志学习,并进行了交流研讨,教师们认真学习先进事迹,并做好笔记,每人结合事迹撰写了心得体会,并在教师工作群开展了交流活动。
教师们在学校工作群里发表感言,还纷纷表示,王红旭老师在危难关头,毫不犹豫、舍生忘死,勇救落水儿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要积极学习王红旭的事迹,学习他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学习他正直无私、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学习他舍已救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乐于奉献、敢于献身的高尚情操。充分认识开展学习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的重要意义,在学校营造学习英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老师。
通过组织专题学习、集中研讨、交流等方式,大力宣传王红旭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我校将把学习王红旭同志英雄事迹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年”提出的“突出师德楷模引领,发挥示范作用”系列活动结合起来,把学习活动作为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要把学习活动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和教育师生厚植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