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的编写应该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范,以提高教案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在下面的初三教案中,大家可以看到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设计意图篇一
课件、电子白板、幼儿电脑,音响
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精子和卵子。(故事用录制好的进行播放,讲到精子卵子重点部分的时候用聚光灯、放大功能提醒幼儿注意。)2、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录像,看过录像后你们就大概就会了解自己是怎么出生的了!
(1)、幼儿观看录像
(2)、教师提问:爸爸妈妈身体中的哪两个细胞结合才变出小宝宝的?
(3)、精子和卵子结合后产生了什么变化,慢慢的变成小宝宝的?
3、通过自己点击相应图片和解说,进一步了解精卵结合以及之后的变化。
小朋友对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已经变化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了,为了让你们了解的更加清楚,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你们可会更加清楚的了解精子卵子变化的过程了!
幼儿自由点击相应的图片进行了解。
4、教师对刚才幼儿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提问。(使用白板的记忆功能与一些动作功能)
5、结束游戏:排一排。(使用电子白板中的拖拉、缩放功能)小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以后,慢慢的在长大,慢慢的会坐,会走,会说话,以后还要上学,还会变成妈妈呢!老师准备了好多的图片呢,谁能把这些照片排一排,年龄从小到大排。
(幼儿操作)人真的是非常神奇,能从两个小小的细胞变成一个人,其实人体还有许多的秘密呢,下次我们再来探索吧!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设计意图篇二
1、通过观察动物皮毛,激发爱护动物的情感;
2、在游戏情境中,能够大胆讲述,发展观察、比较能力;
3、认识常见动物皮毛,观察比较发现其中的不同。
认识常见的动物皮毛。
能够比较发现其中的不同
课件ppt
黑白毛皮动物的小拼图
一、介绍羊村,引起兴趣
引导语:这是哪儿?羊村里住着谁?
想去羊村和朋友们一起玩吗?
二、认识地图,辨认动物
1、讨论:从这里去羊村有几条路?你觉得哪条路是安全的?为什么?
黑白色的门里又会藏着谁呢?
2、个别操作动物皮毛拼图。
3、讨论:你知道这些长着黑白皮毛的动物朋友是谁吗?
4、共同归纳小结
三、尾声:和羊村动物朋友一起玩
师:到羊村的大门口啦!还记得今天我们一路上看到过哪些动物吗?
和羊村的朋友一起做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设计意图篇三
1、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发展幼儿的多项思维,尝试用多种 取出冰中的玩具。
3、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冰的特性,并将操作结果进行记录。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与同伴合作进行的搭建游戏。
1、ppt:雪晶
2、课件:图片-冰挂
3、冰块,笔、记录纸等。
1.猜谜语导入课题,引导幼儿回忆有关冰的经验。
谜语:“远看白亮亮,近看玻璃样,越冷越坚强,遇热泪汪汪。”
提问:冰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
2.出示图片:冰挂
引导幼儿观察冰。
1.出示里面冻着玩具的冰块,引导幼儿讨论取出冰中玩具的办法。
(1)提问:小朋友看一看,冰里有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取出冰中玩具呢?
(2)介绍工具和材料,引导幼儿讨论取出冰中玩具的办法并进行记录,将记录纸贴在记录板上。
2.试一试取出冰中玩具,在操作中验证自己的猜想。
(1)幼儿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和工具进行验证,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适时帮助。
(2)引导幼儿试验出办法后,及时进行记录。
3.交流讨论,与同伴分享经验。
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取出冰块中的玩具的?为什么这种办法能取出玩具?
小结:可以用热水烫或太阳晒,使冰的的温度升高,冰就会融化;
当用坚硬的物体敲击冰时,冰就会碎,玩具也能取出。
4.再次实践,探索比较更快取出玩具的方法。
(1)指导语:刚才冰里面还有一些没取出的玩具,
请小朋友再去试一试,怎样才能快速的取出冰中的玩具?
(2)提问: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使冰融化的最快?为什么?
(3)小结:用小锤子敲击冰块,用的力量大,冰块就碎的快,玩具就能很快取出;
冰吸收的热量越大,温度升的越快,融化的也会越快。
5.欣赏:雪晶
组织幼儿户外寻找冰。
小百科: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水蒸气在平滑表面凝结成冰片,似无数花朵镶嵌而成,故称冰花。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设计意图篇四
1、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物体的俩种状态 固体 液体;
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区分液体和固体,知道液体和固体可以相互转化。
2、人均纸、笔一份。
1、认识物体的俩种状态——液体 固体。
教师有意拿瓶水,让幼儿观察水的形态,晃一晃它会流动,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所以只能装在瓶子里,它倒在杯子里就是杯子的形状。
教师又有一拿了一箱积木,取出一块来,摸一摸,捏一捏,让幼儿仔细观察,积木各自都有自己固定的形状,大小也不会变化。
b、教师小结:有一定形状还有一定大小【大小不会变的】这种物体叫做固体。它们的状态叫做固态。如;石头、梨、金属。没有一定形状【形状会改变】。有一定的大小这种物体叫液体,它们的状态叫液态。如:水、酒精、油。
2、区分液体和固体。
a、小朋友我们帮幼儿园的超市重新理理货吧!将是固体的物品放在左边的货架上,将是液体的物品放在右边的货架上。
3、了解固体和液体可以相互转化。
小朋友有些东西常温下是固体,经过高温会变成液体。我们买些实物回活动室试验一下吧。【听音乐坐回自己的位置。
a、试验一:将蜡烛点燃,然后倾斜滴在纸上会变成水成了液体。
小结:常温下蜡烛是固体,经过高温熔化变成液体,滴下后温度又恢复到常温,所以蜡烛液体又变成了固体。
b、试验二:将糖倒入温水中晃一晃,糖会全部化在水中变成糖水,变成液体。
小结:糖是固体通过放入温水它会熔化到温水中成了液体。
小结:雪糕在冷冻的状态下它是固体,在常温下它就会变成液体。
小朋友有时固体可以变成液体,液体可变成固体,快把你知道的画下来吧!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设计意图篇五
1、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日照的时间有关。
2、体验活动的乐趣。
音乐、粉笔。
带领幼儿到操场,播放欢快的节奏感强的音乐,鼓励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大胆、随意地在阳光下做出夸张、有趣的动作,并注意地上影子的变化。
音乐声突然停止,幼儿保持原来动作不变,另一幼儿用粉笔把他的影子描绘在地上,并把当时的钟点数标注在影子旁边。
(1)记录时间大约2小时左右,请幼儿站在原处再次做原来的动作,请另一幼儿选用另一种颜色的粉笔在地上描绘现在的影子,比较观察其中的变化。
(2)活动进行若干次。比较若干次活动的结果,重点观察影子的位置的变化:
――“为什么影子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设计意图篇六
1、培养幼儿观察、感知气温情况变化的兴趣。
2、引导幼儿感受冬天气温的变化,探索水的形态变化与气温的关系。
3、引导幼儿学习动手制作冰花、欣赏冰花,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1、矿泉水瓶、清水、细绳、花瓣、树叶、小石头等。
2、温度计若干。
1.在天气不是很冷的时候布置幼儿回家制作冰花后,请带来冰花的幼儿讲讲怎样做的冰花,请没带冰花的幼儿讲讲为什么没带。让幼儿知道天气不太冷的时候室外是冻不出冰花的。
“你的冰花在哪里做成的?”(冰箱里)
“你为什么不放在院子里或房间里冻冰花”?
“为什么院子里、房间里冻不成冰花”?
(注:第一步先让幼儿感知气温是否适合冻冰花,不急于关注冰花的造型欣赏。)
2、请幼儿带温度计到幼儿园,认识温度计后分别放在室内和室外,每天观察、记录气温的变化。
3、在天气寒冷时再布置幼儿冻一次冰花,要求幼儿在室外冻。请幼儿观察室外温度到多少度时水会结冰。
4、观看冰灯、冰雕的录像、图片,向幼儿介绍哈尔滨冰灯,为下一活动《不同地方的冬季》做知识铺垫。
幼儿园科学、健康领域生成活动:卷起报纸做运动
生成原因:
“追、赶、跑、跳、碰”这一课程单元进行了刚一周,发现幼儿对于运动性的游戏十分感兴趣,孩子常常信手拈来,随意物件在他们的手中就能玩出许多新花样。上周结合海啸赈灾活动请幼儿收集相关资料,一张带来的报纸在林海韬小朋友的手中被卷成了小棒,海韬小朋友一边挥动着一边念念有词:“接球、过网……”,其他的幼儿似乎也来劲了,纷纷抢过报纸耍弄起来。缘于对“魔法绳”活动的思考,我设想,一张简单的报纸是否也可以象一根简单的绳子一样成为孩子既动手动脑又快乐学习的好素材呢?于是,我大胆地尝试了将报纸与运动主题结合在一起,生成了此活动,试图通过有趣的活动设计将运动与学习巧妙地融合。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折、卷活动中感知报纸承受力的变化。
2、发挥幼儿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1、用皱纹纸在地面布置成小河的情景。(4条小河)
2、报纸足量,玩具小动物若干。
一、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动物到了河边没法过河,哎,有张报纸,我们用它搭座桥让小动物过河吧!
观察:立即有幼儿提出:“报纸那么软那么轻,小动物怎么过河呢?
师:那你们想想办法吧!
二、幼儿操作探索:如何帮助小动物过河。
观察:幼儿两人一组积极地行动了起来。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快地将报纸进行折叠,让其变得牢固,让小动物安全过河,并激动地跳起来:“我们成功了!”也有部分幼儿两张椅子的间距太近,不用折报纸就能让小动物安全过桥,经教师引导后才又做尝试。
三、为了让幼儿折叠报纸的方法更多些(如瓦楞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独木桥小动物很害怕,怎样才能让桥变宽一些,更安全一些呢?”幼儿再度探索操作。
观察:经过反复的尝试、引导,有幼儿折出了瓦楞状的桥、有栏杆的桥。
四、尝试用报纸做运动。
1、师提议:“不如我们用报纸来做操吧!”
观察:拿着又大又轻的报纸做操,幼儿有些不满意,很快有幼儿将报纸卷成棒,于是大家都高兴地这样做,然后大家一起高兴地做棒操。
2、师又提议:“既然报纸又可折又可卷,我们用它做材料,开个小小运动会吧!
观察:孩子们很兴奋,回顾了暑期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比赛项目后,幼儿很快创造性地用手中的报纸玩起了这些项目:
1、用报纸卷成棒,两头折叠让其站立,反复多个,当成跨栏的栏杆,幼儿学百米跨栏冠军刘翔越过栏杆,比赛跨栏。
2、简永川小朋友用卷成的小棒当成杠铃,学石智勇练举重。
3、洪屹威、郭正霖等四位小朋友将报纸团成球,用报纸小棒击球玩棒球游戏。
4、还有幼儿将报纸折成一个面当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玩球类游戏,另有幼儿玩起了击剑、跳高、跳水等项目。小小的纸棒在他们的手中妙用无穷,孩子们开心极了。有幼儿问:“纸棒可以带回家吗?”户外活动时他们又把纸棒带了去。
备注:
这是一个科学与健康领域相结合的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非常地积极和兴奋。只是在前半部分的“造桥”活动中,教师的要求不够仔细明确,如椅子的间距、怎样叫安全过河等,以及教师对科学探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没有明确的度的把握,因此活动效果有些不尽人意。在后半部分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令教师十分欣喜,小小纸棒在幼儿手中玩出的花样让教师也感受了无穷的乐趣。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时不爱动、年龄小的幼儿也非常投入地参与了这些游戏。这个活动非常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看来,无论再小再简单的物品,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加以巧妙的利用和设计,就一定能成为孩子快乐学习的好素材。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设计意图篇七
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问题。大家有目共睹水缺乏、水污染的现象已经受到高度关注。这种局势下。让幼儿了解水与人类、水与自然的关系极为重要。根据孩子们的认知和感知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本次活动,通过故事、谈话、实验、音乐表演等不同形式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思考,从不同的侧面能够充分感知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1、结合故事、谈话、实验、音乐表演等不同形式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学习的兴趣以及表现出求知欲。
2、让幼儿知道水与人类、水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3、幼儿初步了解水污染以及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1、课前教师、幼儿共同收集关于水的各种图片。
2、《三个和尚》的故事磁带。
3、实验用品:盐、糖、奶粉、洗衣粉、药面儿、玻璃容器5个。
4、“护水小标兵”胸饰、兰色彩笔与幼儿人数相等。
一、听故事《三个和尚》都打水。教师通过让幼儿听故事想问题说问题引发他们思考参与的兴趣。
1、教师放故事《三个和尚》,幼儿听故事
2、听故事后,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提问:
(1)三个和尚每天都要用什么?他们用水来做什么?
(2)他们打水的地方在哪里?
(3)他们三个最后用水做了什么?他们能离开水吗?
3、教师提出一个话题: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水?为什么?
(1)幼儿自由的讨论交流。
(2)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小朋友我们不能没有水,让我们来看一看水是怎样帮助我们的。(请幼儿观看课件关于水的各种图片)
1、结合看图,让幼儿了解生活处处需要水。
(1)、图片一幼儿看到各种工作是直接需要水来完成的。(消防队员,环卫工人用水浇花、轮船在行驶)
(2)图片二、幼儿可以看到农民用水浇地、发电站用水发电送给千家万户。
2、这“水”和我们的生活真是关系太大了,你们知道吗?就连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同样需要水。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和教师一起实验)
(1)幼儿分成5组,这5组桌子上分别放着盐、糖、奶粉、洗衣粉、药面儿、开始实验时,幼儿将物品放入玻璃容器中搅拌一下,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变化,并作成总结。
(2)教师讲解物品在水里溶解了。
3、出示一张图片:幼儿可以看到河水已经变黑了。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来听一首歌。
小朋友们听一听小河在唱什么?
三、教师弹唱歌曲《小河之歌》前两段
1、幼儿边欣赏歌曲边创编动作。
2、教师提问:小鱼、小虾为什么生病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它们呀?(幼儿了解关于污染的问题)
3、拿出“护水小标兵”胸饰、发给每个幼儿,老师有个好办法:请你们画一条干净的小河送给小鱼小虾(让幼儿把小河画在胸饰卡片的背面)
幼儿带好“护水小标兵”胸饰教师弹唱歌曲《小河之歌》第三段,幼儿做自由表现活动。
让幼儿总结我们该怎样做才是“护水小标兵”。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向身边的人宣传爱护水资源是“人人有责的”。
小河之歌
1=d3/4
1—3|1—3|5—3|5——|6—6|5—1|3—3|2——|
小河小河真快乐清清河水在歌唱,
小河小河真难过黑黑河水在流泪,
小河小河真快乐清清河水在歌唱,
1—3|1—3|5—3|5——|2—5|2—5|3—2|1——||
小河小河真快乐小鱼小虾都来了。
小河小河真难过小鱼小虾生病了。
小河小河真快乐小鱼小虾都来了。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设计意图篇八
1、有主动探究风的奥秘的愿望。
2、初步会运用多种途径获取有关风的信息。
3、能大声清楚的用语言进行表述,大胆交往。
1、幼儿每人一个记录本。水彩笔、小篮子若干。
2、“小记者”采访证,采访表。
3、“风”的多媒体课件一个;有关“风”的图片、图书资料若干。
一、多媒体展示风的情景,激励幼儿探究的愿望。
提问:羽毛为什么会摇摇摆摆飞上天?
二、幼儿互相交流风的经验,进一步了解风。
1、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对风的认识及体会。
提问:你们发现过风吗?怎样发现的?
2、引导幼儿了解风的特征。
提问:这些风给我们的感觉是相同的吗?有什么不同?
3、引导幼儿感知风的类型。
提问:风还有哪些名字呢?
三、幼儿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了解风的利用。
1、引导幼儿说出获取信息的方法。
(1)翻阅图书、图片资料。(2)询问客人;。
(3)与同伴讨论。(4)记录信息。
2、幼儿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风的利用并记录。
3、幼儿讨论风的作用,交流经验。
(1)请幼儿看记录本或使用投影仪介绍风的利用。
提问:风有什么作用?
(2)幼儿互相交流风的作用。
4、教师介绍电脑查询信息的方法,揭示风的利弊。
5、启发幼儿想象风的利用。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愿望。
提问:你想请风娃娃帮助你实现什么美好的愿望?
(2)幼儿向同伴讲述自己的愿望。
四、幼儿扮“小记者”采访客人,了解有关风的问题。
出示记者证和采访表,介绍采访的内容。
幼儿主动提出风的问题,询问客人。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设计意图篇九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尝试用各种办法让各种船浮到水面上;
3、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设计理念:由于幼儿天生就爱玩水,为此本着教育内容要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儿童的兴趣、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提供选择与创造的条件的理念,设计这节在水中玩船的,以游戏形式进行探索的活动。
1、七种(七种以上)质地不同、补救方式不同的沉船;
2、辅助材料:泡沫、塑料、纸、卫生筷、铁丝、透明胶、皮套,盐;
3、潜水艇模型。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潜水艇是做什么用的?
---潜水艇是怎么在水里走的(进行演示)
---出示七种质地不同的船,可这么多人就七只船怎么办?让幼儿感受合作,并提醒不抢、互相谦让。
---老师和幼儿一起玩(请幼儿自己选择一个伙伴,两个人一起选择一种船去玩)
---你们发现什么问题?(这些船都沉到水底)
---船在哪儿走?一起想办法让船都浮到水面上,
---幼儿探索,教师引导,
---拿出胡萝卜做的小船,问:刚才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让胡萝卜船浮在水面上的?出示盐,把盐放入水中,让船浮上来。
---回家后你可以跟父母再探索,一起再试试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设计意图篇十
下午起床,仁雅在喝水时随口说了一句“好热呀”,浩新小朋友马上对我说:“你用嘴多吹一下就不烫了。”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有没有办法使我这杯热水快点变冷?”孩子们一口气说出了很多办法。幼儿在这方面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其实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因此我设计这一活动来引领幼儿运用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1、能用多种方法探究热水快点变冷的秘密。
2、乐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1、杯子,内装有热水;
2、温度计(6)、冰块、冷水、扇子、筷子、空杯子、脸盆(内装有冷水)、毛巾等;
3、“热水快点变凉”实验操作记录大表、每组一张记录卡。
1、《小猪喝水》故事导入,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能让热水快点变凉些?
(1)组织幼儿讨论,让热水变凉的快捷方法。
(2)请幼儿一起来分享交流经验。
2、教师,找出生活中易于操作的方法,记录在“热水变凉”的实验操作表中。
(1)引导幼儿猜想:提出问题:哪种方法可以让热水的温度降的最低呢?
(2)请幼儿分别在并记录表中记录。
1、操作材料,幼儿分组进行“热水变凉”的实验操作。
(1)操作材料,请幼儿商量,每组选用其中一种材料进行实验。
(2)教师讲述实验操作的要求。
(3)实验在3分钟内让热水快点变凉。
(4)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计时,3分钟后停止实验活动,请每组幼儿来测量热水降温的度数,并记录在卡片上。
2、交流分享,讨论“热水变凉”的实验结果,并记录在实验操作表中。
(1)请幼儿观察:实验后,哪组热水温度降的是最低的?并记录在操作表中。
(2)集体讨论:为什么这种方法能使热水凉的'快?
教师:
(1)小朋友帮助小猪找到了能使热水最快变冷的方法,小猪在这里要谢谢小朋友。
(2)如果使用不同的降温方法,热水降温的速度也不同。我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要学着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操作用具,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