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游南华山字篇一
南定楼遇急雨①
陆 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②逢峒獠③,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注]①诗人入蜀,奔走八年,奉召白成都东归,途经泸州,写下此诗。②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③峒獠: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1.本诗颔联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赏析。(5分)
2.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6分)
参考答案
1.①这两句描绘了山重水复、风横雨急的图景。江上、山间风雨相挟,随着萧萧风声,透过森森雨幕,但见百川千流,奔腾呼啸,竞赴眼底,冲进楼中。(2分)②“争”为“争相”,“竞相”之意,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山洪奔涌的景象;“乱”写出风劲雨急的动态场景。(2分)(本点炼字方面赏析“重复”“纵横”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手法方面分析“情景关系”也可酌情给分)③紧扣标题“急雨”,更充分地表现了“急雨”的特点(或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1分)
2.①羁旅漂泊之愁。首联连用梁、益、泸三地名,写出诗人久居蜀地,不断变换行程的羁旅之苦。②客居他乡之愁。诗人客居他乡,“人语朱离”,难免思乡。③前路茫然之愁。诗人登高望远,仰对茫茫云天,欲向谁语;俯视迢迢原野,不辨去路,怎不生愁?④去留两难之愁。诗人“住稳”蜀地,使他依恋难舍,留也难安,去也难安。(每点2分,答满3点即可满分。答孤独之情可给1分)
二
注:①陆游,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入蜀八年,先在汉中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供职,后调回成都任职。至宋孝宗淳熙五年二月,奉诏自成都东归。顺江而下,途经泸州,登南定楼作此诗。
②梁州:此指汉中。益州:此指成都。③泸:泸水,指金沙江经泸州这一段的江流。
④朱离:同侏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峒獠(lao):旧时称居住在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⑤棹歌:鼓桨而歌。棹,船桨。效乃:桨橹声。
1.颔联中“争“乱”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争”字和“乱”字。(1分)一个“争”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在风雨之中,重岩叠嶂,百川千流,竞赴眼底的情形。(2分)一个“乱”字,形象地写出暴风急雨倾入南定楼的景象。江上风大,山间雨急,风雨相挟,纵横奔突。(2分)
2.①首联行踪的变化,颔联途中的风雨,隐含宦游羁旅之苦。②颔联中的“江山重复”,表现出诗人对山川之胜的.赞赏。③颈联中的“棹歌欸乃下吴舟”,表现出诗人归乡途中的急切与喜悦。④尾联表现出诗人留也难安、去也难安的矛盾迷茫的愁情(留恋蜀地与思乡的矛盾)。(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游南华山字篇二
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中的。课文写的是宋代寇准7岁时随先生登上华山,即兴吟诵了一首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在学生熟读、理解了课文之后,教师问学生:“读了课文,与寇准比起来,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的回答很热烈,但中心意思都是大同小异:寇准7岁便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我们都8岁了却写不出来,我们真不如寇准呀!言谈之中流露出一种认为写诗高不可攀的无奈和我不如人的自卑。
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我们已经习惯了以一些优秀人物为榜样来激励学生。因此,在遇到写古今中外小神童之类的课文时,教师总不忘让学生与小神童们比一比,试图通过比较使学生有所触动,从而激发起他们刻苦用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用意是好的,但结果却不能让人满意,因为比来比去,学生只会认为自己不行,心中免不了是灰溜溜的。偶尔为之,问题不大。要是长期这样,那就是在制造自卑者了。
那么,决定学生是走进自卑,还是走进自信的因素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关键因素是他们对自我形象的认识。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形象往往是通过与同龄伙伴的比较,并在他人的评价中再经过自我分析、判断,逐渐建立起来的。因此,让学生学会比较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学生一味地与强于自己的人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这样只能是越比越灰心,越比越泄气,以致越来越自卑。相反,如果以自己的长处比优秀者的短处,就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处处不如优秀者,在某些方面甚至更胜一筹。当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心中便会充满自信,便会产生内在动力,便会把握住成功的基点。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只有促进学生消除自卑,增强自信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
而学生产生自卑的根源,就这节课来看,是因为教师提问的引导方式有误所致。其实,教师如果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这样来问:“寇准登上华山,即兴吟诵了一首诗。请你想象,现在你也登上了华山,你会怎样做呢?”如此一来,就不单单是引导学生与寇准比做诗了,而是引导学生向寇准学习,并适时发挥自己的特长。也许,有同学会像寇准一样也吟诵一首诗;也许,有同学会大笔一挥,绘就一幅美丽的图画;也许,有同学会高歌一曲,表达心中的快意……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肯定都是学生自己最拿手的,都是会受到大家啧啧称赞的,当然学生也就会随着自我的表现,将自信的种子播撒在心田。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小学,正是播种自信种子的最佳季节;课堂,正是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的最好场所。为人师者,要珍惜这美好的季节,充分利用这美好的场所,多为学生搭建成功的阶梯,让自信在他们成功的经验积累中不断巩固、不断增强;多对学生采用积极引导、欣赏赞扬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收获赞誉、收获自信、收获成功。
游南华山字篇三
这个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华山,让我感受到了华山的雄伟。
我们乘车来到华山脚下,我抬头向上望去,“哇,华山好高呀!”郁郁葱葱的树丛中隐隐约约显露出上山的石阶。我们选择了智取华山路,奋力向上爬着。一路上,我和好朋友吕艺林,还有妈妈遥遥领先。我们经过了华山雄骨、仙人指路等景点来到了望月桥,休息了一会,奇怪的是爸爸他们还没有追上来。我们继续往上爬。
华山不仅雄伟奇峻,而且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誉。
我们爬上了飞龙梯,看到了飞龙梯是那么的陡,石阶好像是从天上挂下来的。我抓紧铁链像小猴子一样,手脚并用向上爬。爬到半路,我往下看,下面的人就像一个人踩在另一个人的头上,妈妈在下面着急地喊:“瑞子,不要往下看,继续往上爬”。终于,我们来到了北峰顶。站在北峰顶,真是“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这次爬山不仅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让我学习到了不畏艰险,勇敢攀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