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看理想心得体会篇一
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心中最美好、最渴望的东西,是指引人生道路、激励人前进的动力。而理想观的培养则是在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小学生的理想演讲比赛,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小学生的理想有多美好、有多值得尊敬。以下,我将通过讲述小学观看理想的心得体会,略入其中,希望让大家也能感受到小学生的理想之美。
首先,小学生的理想充满了想象力。在演讲比赛中,我见到了许多小学生都有着丰富、独特的理想。有的小学生希望成为一名科学家,探索未知的世界;有的小学生梦想成为一名画家,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艺术;还有的小学生渴望成为一名运动员,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篇章。这些理想充满了儿童们纯真的想象力和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他们的理想让我感到惊讶,也让我感受到了理想的重要性和价值。
其次,小学生的理想充满了勇气和坚持。在观看理想演讲比赛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一位小学生都要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出自己的理想,并且面对大家的目光和评委的提问,他们都能从容应对,毫不畏惧。在演讲中,他们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渴望,展示了自己追求理想的决心。这些小学生虽然年幼稚嫩,但他们的理想却如磐石般坚定,他们用自己勇敢的言辞和坚持的信念向大家展示了自己脚下的道路。
再次,小学生的理想能够激励自己和他人。观看理想演讲比赛,让我看到了小学生的理想是如此的有力量。他们的理想不仅鼓舞着他们自己前进,也激励着身边的人们。听到小学生们义无反顾追求理想的故事,我不禁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也被他们的勇气所打动。他们提醒了我,无论年龄有多小,只要热爱、努力并追求自己的理想,就能创造奇迹。
最后,小学生的理想需要被尊重和支持。观看理想演讲比赛,我深刻认识到了理想是每个人的私人权利,更是每个小学生的可贵财富。小学生的理想虽然有时候不能实现或者会改变,但我们仍然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和追求。我们应该支持小学生们的理想,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知道只要有理想,只要有追求,就一定有机会创造辉煌,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小学观看理想的心得体会让我深感小学生的理想之美和宝贵性。他们充满了健康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追求,他们的理想不仅激励着自己,更鼓舞着身边的人。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支持小学生的理想,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他们开辟美好的未来。
观看理想心得体会篇二
在20世纪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史上,瞿秋白作为著名的革命家和知识分子,肩负救亡与启蒙的历史使命。
他拥有诸多第一:第一个翻译《国际歌》歌词,第一个系统译介马克思文艺理论和苏俄作品,第一个把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介绍到中国,第一个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研究中国革命;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多余的人"、一个所谓的"叛徒".他在临刑前一个月,于x汀州狱中写了遗文《多余的话》,其中透露出来的个人际遇感受,与时代洪流,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冲突。
回观瞿秋白的道路,研读其著作,不难发现,知识分子,是瞿秋白自己认可的身份,也是他骨子里散发的内在气质和文化品格的体现。身处巨变时代,革命是瞿秋白奋斗的目标,也是中国社会的核心问题。近代以来,革命大抵都与知识分子有关,他们开风气之先,首先在思想文化转变、重建过程中倡导、鼓吹和实践革命的理想。而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他具有双重的身份和任务:面对现实政治、国家与社会关系必须承担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任务,而知识分子天生就具有的内省、反叛精神,却时刻促使他们观照自身的灵魂,关注心灵的苦闷、彷徨、追求。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知识分子的形象书写通常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完美的英雄,坚定的革命者。还有一种就是更多关注个人独立的精神空间,充满矛盾、犹疑和挣扎,在这里知识分子是追求与彷徨的混合体。鲁迅、茅盾、巴金等都书写了这一类知识分子。而瞿秋白,正是以自己的言和行为这个传统作出了个性化的注解。
浪漫与革命,两者都是激情的象征,在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在知识分子的想象和预期中,它们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于是,骨子里充满浪漫精神的瞿秋白义无反顾投入了革命,参与了革命实践,获得了革命家的身份认同,文化的构建与革命的行动获得了某种统一。但矛盾恰恰存在于此:浪漫的内核以个性、自由、反抗为本质,而革命却常常不需要、甚至完全排斥这些特性。他不可避免陷入了某种困境:一方面坚持革命信仰改造自我,另一方面又无法完全抑制和背叛浪漫文人天然的个性需求。对此,鲁迅在《文化偏至论》给出了最为精辟的剖析:"他们天生地有着追求群体人类平等的人道主义倾向,又本能地对个体精神自由、个性发展持有特殊的热情与敏感。"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被俘后在狱中所写的,是他离世前最后的文字。死亡是人生最后一块也是最重要的试金石,那一刹那流露的定是真实的性情。《多余的话》呈现了一个完整而真实的灵魂,瞿秋白解剖自己,审视自己,用这种方式拒绝无谓的崇敬和瞻仰。他说:"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瞿秋白将自己当作了一个客观的存在,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剖析自己,表现出"走在希望的途中"的知识分子在艰难的跋涉中对自我信仰的坚执。正如他自己所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老一辈革命先驱的精神感人至深,是历史的丰碑,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观看理想心得体会篇三
那一年,焦裕禄被调到x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那一年,孔繁森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那一年,任长霞她带领支队民-警在短短2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国20多个盛市,破获了近300余起抢劫、杀人等重特大案件,抓获了350多名犯罪嫌疑人。
也许在我们不知道的某个地方还有着某些不为人知的为共产主义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们。
他们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回答了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作为执政党的一名党员,如何保持共产党人本色,坚持党性原则,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做人民的公仆。
观看理想心得体会篇四
开学了,我们全国中小学生共同收看了“开学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理想照亮未来”。
虽然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因为有很多困难,有时我们就会不想继续下去,但我们只要去坚持,必须会离梦想更近一步,听到坚持自学钢琴,再手把手教给自闭症儿子的加油站女工郑亚波的梦想,我就是想的。坚持,只有坚持,才能让郑亚波的梦想实现。关于梦想,我们有说不尽的话题,我们年级虽小,但是梦想是跟年龄无关的,任何年龄的人都能够有自己的梦想,梦想离我们并不远,只要肯坚持,梦想就触手可及。
王亚平是中国第二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还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自己小时候梦想能够做一名飞行员,在参军后看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行动成功后便励志要做一名女航天员。而在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她感受到梦想融合在了自己的骄傲和自豪当中。
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我更加明白了梦想的重要性!我必须会坚持着我的梦想!
观看理想心得体会篇五
《理想照耀中国》由傅东育任总导演,梁振华任总编剧,并同时汇聚国内数十位优质导演、编剧及实力演员,共同完成40集故事的创作。以建党100周年各个阶段的“中国精神”为坐标,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在各历史时期中选取了40个理想人物,进行40集“照耀中国”故事的拍摄,展现新时代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
为将“中国精神”更好地传递给年轻观众,该剧召集了国内70、80后优质创作者,并汇聚实力演员,秉承“小切口、正能量、大情怀、青春态”的创作思路将40个故事串联在一起,实现精神内核的共鸣。
开机仪式上,演员王凯、王劲松等作为演员代表亮相。对于出演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们深感光荣,同时表示将在“神形兼备”的目标驱动下完成人物故事的呈现。而接下来,会有更多实力演员陆续加入《理想照耀中国》剧组,为打造影视行业献礼建党百年的史诗之作贡献力量。
在已曝光的概念海报中,理想的光芒在巍巍高山上炽热夺目,而山下,是以信念为绳的攀登者不畏艰险奋力向上,既寓意着“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理想之魂,也寓意了以“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品格。
《理想照耀中国》用伟大精神激励人心、凝聚力量、托举时代。它的故事横跨百年,却是以40个故事组成的电视微剧来呈现,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的同名剧集,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将以绝对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用心用情用功为党写史,为民族铸魂,为人民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