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数字图像课程总结篇一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参考学时:42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10 说明部分
1. 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发展的历史并不长。由于图像是视觉的基础,而视觉又是人类重要的感知手段,故数字图像成为心理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方面学者研究视觉感知的有效工具。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加深和扩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出现了许多有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算法、新手段和新设备,并在军事公安、航空、航天、遥感、医学、通信、自控、天气预报以及教育、娱乐、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已成为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相应《图像处理技术》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教学内容:数字图像处理是计算机和电子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理论的的中心研究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包括数字图像格式,数字图像显示,灰度直方图,点运算,代数运算和几何运算等概念。(2)介绍二维富氏变换离散余弦变换,离散图像变换和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重点介绍图像的增强方法,包括空间域方法和变换域方法。(4)图像恢复和重建基本原理与方法。(5)图像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一些国际标准。(6)图像的分析和模式识别基本原理。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熟练使用分析数字图像处理编程的基本工具,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和重要成果及其工程应用前景。
1、了解图像处理的概念及图像处理系统组成。
2、理解视觉成像原理、视觉特性及彩色模型。
3、深刻理解图像的采样和量化方法。
4、掌握图像变换,包括傅里叶变换、沃尔什变换、哈达码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及霍特林 1 变换等的原理及性质。
5、理解各种图像增加方法,特别是要求掌握空域图像平滑及图像锐化的各种方法。
6、深刻理解图像退化的模型,理解常用的几种图像恢复的方法。
7、深刻理解编码概念及其基本原理,掌握统计编码、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的原理及方法,了解部份国际编码标准。
8、了解图像分割的概念,了解串并行边界技术及串并行区域技术。
9、掌握数字图像处理中最基本、最广泛应用的概念、原理、理论和算法以及基本技术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的分析能力,能熟练用matlab编程,实现对图像进行处理。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数字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和重建,图像分析以及图像编码。教学难点:
图像处理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以及图像处理的编程实现。5.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课堂讲课为主,实验课和习题讲解课为辅。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章毓晋编著,图象处理和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参考书:
考核形式:考试(笔试);教学环境:课堂 总学时数:42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10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一、教学要求
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研究对象、目的、发展简史与研究现状;理解图像系统和视觉系统的概念。
掌握:图像的抽样和量化基本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知识要点: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应用领域与发展动向 第三节 图像系统和视觉系统
知识要点:图像处理系统常用的输入设备,图像处理系统输出设备 第五节 图像的抽样和量化 知识要点:图像取样,图像量化。
三、本章学时数
2学时
第二章:图像处理中的正交变换
一、教学要求
了解:小波变换及其概念;了解沃尔什变换及其概念;
掌握:傅立叶变换与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定义及特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傅立叶变换以及二维傅立叶变换
知识要点:傅立叶变换以及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第二节 离散余弦变换
知识要点:小波变换概述,时-频分析,小波包。
三、本章学时数
4学时
第三章:图像增强
一、教学要求
了解:伪色彩增强
掌握:直方图修正技术,图像平滑,图像锐化,频率域增强处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直方图修正技术
知识要点:噪声消除法,邻域平均法,梯度倒数加权法,多图像平均。第三节 图像锐化
知识要点: 梯度法,laplacian算子,掩模匹配法。第四节 频域增强
知识要点:低通滤波法,高通滤波法,同态滤波。
三、本章学时数
6学时
第四章:图像恢复
一、教学要求
了解:盲目图像复原和递归图像复原技术;最小二乘滤波原理。
掌握:图像退化模型和恢复的代数方法,逆滤波的基本原理,中值滤波和加权中值滤波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退化模型
知识要点:非约束复原,约束复原,逆滤波基本原理。第三节 最小二乘方滤波
知识要点:中值滤波和,加权中值滤波。第五节 其他空间复原技术
知识要点:几何畸变校正,盲目图像复原,递归图像复原技术。
三、本章学时数
6学时
第五章:图像重建
一、教学要求
了解:代数方法重建;卷积方法重建; 掌握:图像傅立叶方法重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傅立叶方法重建 知识要点:傅立叶方法重建。第二节 卷积方法重建 知识要点:卷积方法重建。第三节 代数方法重建 知识要点:代数方法重建。
三、本章学时数
4学时
第六章:图像编码
一、教学要求
了解图像编码的国际标准。理解利用信息理论编码的基础。
掌握pcm编码,统计编码和预测编码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h.261编码标准与解码原理。
三、本章学时数
6学时
第七章:图像分析
一、教学要求
了解:图像获取、处理、识别三大主干系统的结构原理和设计理论及方法,图像的描绘。掌握:图像的分割,图像的特征提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图像的分割
知识要点:区域描绘,关系描绘,hough变换。第三节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知识要点:模式识别概述,特征选择,模式识别的几种应用。
三、本章学时数
4学时
执笔人:
胡学友
教研室:
电子信息教研室
系主任审核签名:
2005.7
数字图像课程总结篇二
在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下,我们逐渐迈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电视也由此产生了,并在不断的发展中走进了千家万户。形形色色的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与数字电视似是而非的概念,例如“全数字电视”、“数码电视”、“高清电视”等,混淆了人们对数字电视概念的理解。某些人错误地认为,数字电视单纯的就是电视接收机,即终端产品。但是,严格意义的数字电视是指一个从节目摄录、制作、存储、发射、传输到信号接收、处理、显示都实现了数字化的电视系统或设备。从图像层次上,我们大致可以把数字电视分为高清数字电视、普清数字电视以及标清数字电视三大类。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图像质量不再与信号传输质量紧密关联在一起,数字电视质量也不再以模拟指标为重。纵观数字电视的历史,其发展一直致力于提高图像质量,因而,高质量电视图像已然成为了衡量数字电视的重要标准。加强数字电视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研究,改进数字电视图像质量成为了实现数字电视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2数字电视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有线数字电视在没有进行图像压缩处理的情况下,很难实现高效地存储和传输,影响了人们对数字信息价值性和先进性的体验。在压缩技术深入改革与发展的环境背景下,模拟视频图像信号质量成为了测试数字电视图像质量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对模拟及数字视频图像信号混合系统图像质量的测试,应该包括图像质量测试和信号质量测试两项内容。其中,测试信号质量的信号或方法可以消隐全场、垂直的某一行,为模拟图像质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表述。数字视频系统的图像质量取决于其数据量及图像复杂性,同时计算机程序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影响数字电视图像质量的因素是压缩和编解码,数字电视的生成都需要对信号进行压缩和解压处理,如果压缩过高或反复的话,数字电视图像就会出现块效应、图像模糊以及振零效应等一系列图像失真现象。严格来讲,所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优劣都会对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产生影响。我们在改进数字电视图像质量的途中,不仅要全面了解影响数字电视图像质量的因素,还需要利用正确的方法对其做出客观、理性的评述。
数字图像课程总结篇三
试题生涯规划宣言写景实施的概述批复的同义词工作经历自我介绍,爱国文言文员工申请职业道德成语了警示语支部意见书感言留言:剖析材料乐府开学第一课,谚语三角形摘抄的文化建设材料!研修安全答辩状,简报创业项目。
数字图像课程总结篇四
摘要:电视作为人们娱乐生活的重要载体,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逐渐实现了数字化,为用户带去了更加丰富、美好的视觉体验。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人们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数字电视所创造的价值和效益,对数字电视寄予了更高期望。但是在人们使用数字电视的过程中,时常反映图像质量较差,没有突出数字电视应有的优势。因此,改进数字电视图像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其相关研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在对数字电视图像质量做出简要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数字电视图像质量的因素,并重点就数字电视图像质量的改进进行了研究。
数字图像课程总结篇五
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改进措施。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改进措施。结果:加强宣传贯彻、引入信息化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做好内审及管理评审等,是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结论:应不断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与检测质量。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改进措施;药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
实验室建立与运行质量管理体系[1],是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公正,具有可比性的主要手段。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有效控制、维护和持续改进,才能提高体系的适用性和符合性,确保实验室工作有序进行,使实验室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分析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探讨其改进措施,可以确保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不断提高。
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1.1实验室重业务,轻质量管理
有的实验室认为,只要把检测和科研搞好、业务技术过硬就很满意,不需要过多考虑合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常常把质量管理放在次要位置[2]。
1.2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检测工作脱节
最常见的现象:检测过程未按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凭印象做或怎么快怎么做;有的检测需要制定作业指导书而没有制定,或者写一套做一套[3]。
1.3考核评价内容不完善,监督工作质量不高
缺少考核或评价的具体要求,工作做了,但没有或不知如何考核和评价[4];监督员监督不力,未到现场监督或监督记录不及时,过后补记、转记,有的监督员对质量体系理解不深入,监督形式和内容单一,监督工作不全面、质量不高。
2改进措施
2.1提高全员参与意识
2.1.1领导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机构的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起着决定性作用。体系运行涉及各职能科室与检测室,领导的组织与协调力度是关键。领导不重视,各科室之间就缺乏配合,质量体系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5]。所以,首先要求领导重视,主持好管理评审,做出改进决策。
2.1.2加强培训、宣传及贯彻执行
使全体人员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或iso/iec17025的内容和要求,了解每一个岗位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作用,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参与质量活动,使之变成自觉行为。实验室的培训、宣传及贯彻执行不能流于形式,内容要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要考虑员工的需求[6]。应建立考核与效果评价机制,检查是否达到培训的预期目的。
2.2将信息化引入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应将更多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将质量体系与信息化有机融合,把各要素加入到信息化平台的各个环节,作为管理和运作过程的限制性要求,以信息化手段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提升[7]。
2.2.1文件管理信息化
建立文件管理平台,所有体系文件的编制、预授号、审核、审批、培训、发布实施、修改以及作废的每个环节都在网络上运行,任何一个环节只有符合管理体系的规定才可以继续运行,否则停止并提出纠正要求。所有体系文件统一由一个部门实行电子化管理,保证修改和更新及时到位。尽量少打印纸制版,如确有需要,应规定打印权限,在打印文件上显示打印日期并提醒使用完毕及时销毁;每打印或销毁一份纸制文件,管理部门平台要有显示,以便监督到位;当纸制文件未销毁前就有修订,系统会自动反映出还有哪个人、哪个部门打印的纸制版文件未销毁,以便提醒打印人员和管理部门,防止使用过期文件。
2.2.2标准物质管理信息化
建立标准物质管理平台和台账,使标准物质的领取、使用、销毁信息实时更新。将标准物质基本信息录入台账,系统对标准物质的某些重要信息如期间核查、有效期、贮存条件等进行提醒,使标准物质管理更加严谨。
2.2.3仪器管理信息化
建立仪器信息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建立台账,实现仪器从购买申请、审批、验收、检定或校准、sop的形成、维修、核查直至停用报废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信息化,并将一些重要的时间如核查、检定或校准时间设置自动提醒,实现全程跟踪管理。
2.2.4检验过程管理信息化
现在已有很多实验室运行了lims系统,该系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验过程的跟踪和管理水平,可以减少人员操作的随意性。通过这些信息化手段,增加了实验室工作全过程的原始性、可溯源性,减少了人工书写及人为错误和各环节操作的随意性,亦可提高执行力,可实现“全程跟踪、时限管理”,有效预防“两张皮”现象。信息化管理的引入,能使纸上的质量体系更好地落到实处,从而发挥质量体系的最大作用。
2.3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监督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项质量活动及结果都可能发生偏离,因此,应强化考评和监督机制。
2.3.1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例如,培训要有效果评价,看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还要建立激励机制,对质量体系执行得好的表扬奖励、执行不好的批评惩罚。
2.3.2实现高效的内部监督
为了加强实验室内部监控,质量监督员要把握好监督时机、关键人员及关键环节。监督时机:要把握新标准、新方法(包括标准变更)刚实施或开展时;检测方法发生偏离时;新设备刚开始使用或设备修理后重新投入使用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质量仲裁检定时;检测结果出现临界值时;发生客户投诉时。关键人员:要把握新培训人员、新上岗人员、短期聘用人员、长期休假重返工作岗位人员等。关键环节:要把握对检测结果有重大影响的环节、技术力量薄弱的环节等。只有把握好这些,才能实现高效的内部监督,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及有效运行[8]。
2.4做好内审和管理评审,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内审与管理评审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通过内审与管理评审可以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补充,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2.4.1提高内审员素质
实验室内审要由具备资格的内审员所组成的内审组负责进行,而内审员的个人综合素质、特别是其所具备的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审核技能决定了内审结果的质量。首先,内审员必须具备实验室已认可或已申请认可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要求,以便发现深层次的技术问题。其次,内审员要定期培训,采用走出去或请进来等不同方式,对内审员队伍进行持续培训,使其及时掌握实验室认可相关政策、准则、规则的变化和相关专业领域标准、方法的变化,以持续提高实验室的内审质量[9]。
2.4.2充分发挥最高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评审要目标明确
最高管理者要重视管理评审,将其作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平台。在参会人员讨论意见不统一时,最高管理者能做出决定,以统一实验室的工作思路。最高管理者要掌握好分寸,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不能造成一言堂现象[10]。管理评审要目标明确,主要针对质量方针和总体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外部环境变化对实验室的影响、近一年来实验室改进工作的效果进行评审,不能偏离管理评审的意图[11]。
2.4.3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不能流于形式
要做好充分准备,参与人员应认真围绕满足顾客期望以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持续有效性来运行,内审和管理评审不能流于形式[12],要注重寻找制约体系运行的本质与关键控制点,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完善和改进质量活动过程,使质量体系得以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cnas-cl01:2006.